第109章 金箍勒腦惡屍逃,二心相鬥是散仙(上)
千年修行,隻為取下金箍 作者:背叛的細胞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花果山,這二大王袁青,坐待假悟空多時;
那邊西遊路,也有取經眾僧,西行走出女兒國。
這師徒四人連馬,自離開女兒國,一路順暢,這一日忽然又見一座高山阻路。
唐三藏勒馬迴頭:
“悟空,前麵有山,恐怕又生妖邪,務必要謹防。”
行者與八戒沙僧,卻都心寬:
“師父放心,我們全心誠意,怕什麽妖怪!”
三藏聞言甚喜,加鞭催馬,放鬆韁繩,不多時就入了山。
這山,前麵還不好走,緩行良久,但過了山頭,下了西坡,卻是一段平陽之地,路好走。
豬八戒不知怎麽,今日不懶,他將擔子換給沙和尚,然後賣弄精神,雙手舉著釘鈀,上前趕馬。
隻是這馬也走的舒緩,又根本不怕他,隻是慢慢前行。
行者道:
“師弟,你趕他怎的?”
“天色將晚,這路好走,不如快些尋個人家,借住一晚,師父想必也餓了,還能給他化些齋。”
行者聞言,道:
“既如此,看這裏一路好走,等我教他走快些。”
即將金箍棒晃一晃,喝了一聲,那馬溜了韁繩,如飛似箭,順坦途往前去了。
那三藏被馬馱著跑遠,這三個徒弟竟然全不擔心,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蠍子精提神醒腦過,所以大膽寬心。
等這三個惹禍精追上,卻隻見唐僧被吊在樹上,那大聖看的仔細,心中竟然暗喜:
“造化!造化!買賣上門了!”
原來大聖看見,是一夥強人草寇在此打劫,卻也是動了意,心猿活潑,要打劫這些草寇的金銀。
大聖也就做耍,收了妖王模樣,變作個和尚現身,先跟那三十多個賊人一陣亂說,把那三藏法師放下來。
這法師得了性命,跳上馬,顧不得孫行者,持著鞭,一路向東往舊路去。
行者笑道:
“走錯路了!”
見八戒沙僧趕來,也先不管,隻對攔路的賊人道:
“來,分盤纏。”
眾賊聞言歡喜:
“快把你包裹拿下來,與我們分了盤纏!”
行者道:
“哥幾個,不是分我的盤纏,我沒盤纏。
“老孫的意思是,你們打劫別人的金銀,是必分些給我。”
那賊頭,聞言大怒:
“這和尚不知死活!”
行者與眾賊說了幾句,挨了幾下打,卻摸出一根繡花針兒,道:
“列位,我是出家人,真沒有盤纏,隻有這個針兒送給你們罷了。”
賊頭隻道晦氣,放走一個富貴和尚,留下的是個窮禿驢,全然不要這根定海針。
行者聞言,將金箍棒變得碗口粗,插在地上:
“列位拿得動,就送你們。”
還真有兩個賊上前來搶,怎麽拿得動?
這大聖見了,上前拿了金箍棒,道:
“你們造化低,遇著我老孫!”
那賊眾還有上前的,拿棍子打了行者光頭五六十下,行者笑道:
“你也打的手酸了,且讓老孫打一棒,可不要當真。”
即兩下,把兩個賊頭打死,嚇得眾嘍囉丟槍棄棍,四散而逃。
再說那三藏法師騎馬向東,到了八戒、沙僧旁邊,調轉馬頭:
“徒弟啊,趁早去與你師兄說,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殺了那些強盜。”
這八戒呆子就去找行者,等他到了,那兩個賊早死了,豆腐都晾幹了,慌得呆子迴報唐僧:
“頭上打了兩個大窟窿。”
唐僧:
“解開包袱,取幾文錢,快去哪買兩個膏藥給他兩個貼貼。”
八戒笑道:
“師父,死人窟窿,貼不好。”
三藏聞言,心裏動了惱,絮絮叨叨起來,猴子長,猢猻短,待到了死人前,又著八戒修墳,他自己念經。
順便焚香給自己開解,冤有頭,債有主,若是見閻王,隻告孫行者。
大聖聞言,笑著將自己的諸多背景一報,隻道:
“遭瘟的強盜,隨你去哪裏告!”
唐僧見他兇相,心驚道:
“徒弟啊,我這禱祝是教你體會好生之德,做個良善之人,你怎麽就認真起來?”
“師父,這不是好耍的事,走,早點找夜宿之處。”
唐僧心中懷嗔,隻得上馬。
到此時,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法師心藏嗔惱。
真是:
連闖難關自心驕,斬開荊棘我氣傲;
驕縱神狂誅草寇,傲慢道昧放心猿!
那幾百裏外,早有通風大聖,六耳獼猴聽著,隻暗道:
跟了這麽久,也都聽得清楚,若如早先般,將老七趕了去,我自能取代,成個正果。
他這妖王,善能聆聽千裏,也不知聽了多少道,法力不淺,也就運神通,將先前那夥強盜又聚攏起來,引著再與取經師徒碰麵。
如今師徒不和睦,孫悟空心猿動念,再一遇上強盜,那唐僧,不得將緊箍咒念出花來?
這六耳獼猴,自然可以趁虛而入!
果然,當晚就遇上了!
那賊眾當中,一個潑賊姓楊,家在西邊路上,一家人正留宿唐僧師徒。
也就是:
當夜住宿老楊家,惡逆兒子真無用;
大聖欲要打殺了,老楊卻說留掩土!
群賊迷心磨刀槍,老楊善心放行者;
待到天明賊趕上,盡皆打死無去來!
行者割下惡賊頭,三藏墜馬血淋淋;
定心念起緊箍咒,眼脹頭昏地上滾!
那唐僧,念了十來遍,隻待行者求饒,才住口,也就趕走這個徒弟。
這孫大聖,駕筋鬥雲走了,隻是在空中惱悶:
想要迴花果山,怕本洞小妖看他笑話,出爾反爾也;
想去天宮,隻擔心不能久住;
去青雲嶺當二大王,也羞於解釋前後;
更別提三島仙山,四海龍宮。
苦自思量,還是迴轉,按落雲頭,徑到唐僧馬前侍立:
“師父,恕弟子這遭!千萬還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唐僧更不迴話,隻將緊箍咒念了來!
“啊!”
孫悟空頓時頭疼打滾!
這一念,足足念了二十多遍,險些將孫悟空腦漿勒出來!
“吼!別念了!”
正此時,孫悟空那元神裂開,惡屍受不住疼痛,已然被勒的逃出去!
一眾,連孫悟空自己都不知道!
待唐僧停了緊箍咒,孫悟空疼的沒奈何,隻道:
“好好好!俺老孫走!”
悟空也就駕筋鬥雲,往南海觀世音菩薩那去告狀。
話說那惡屍齊天大聖,因為是勒出來的,不是斬出來,卻不太清醒。
恍恍惚,離了主身,翩翩然,四處亂飄,足飄到幾百裏外,正撞著六耳獼猴。
這六耳獼猴早聽見前後,知道得逞,自然開懷,道:
“且讓我去取經!讓我成正果!”
那惡屍齊天大聖聽見,忽覺有理,唐僧能取經,齊天大聖不行?
這一念動,也就融入六耳獼猴體內,占了他軀殼!
噫!
這六耳獼猴乃是渡了火劫的太乙金仙,通風大聖,怎麽這般輕易,就被那惡屍齊天大聖占了身軀?
原來孫悟空本是太乙金仙,此時被金箍勒出惡屍來,分出三屍之一,卻算個混元境!
正是混元太乙散仙!
人家都是大羅金仙才開始斬屍,然後斬一屍,變成混元大羅散仙。
他孫悟空,直接從太乙金仙,變成混元太乙散仙了!
這惡屍齊天大聖,也就駕筋鬥雲迴轉,仍跟著唐三藏。
小半日後,那唐僧、八戒、沙和尚,遠近走了五十裏,卻停步。
三藏道:
“徒弟,自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馬溫著了氣惱,這半日又饑又渴,哪個去化些齋飯來?”
八戒即去化齋,但隻是許久未迴來,反讓沙僧去找他!
沙僧一走,這大聖惡屍早取了一杯涼水,跳出來:
“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喝到,這杯水你先解渴,待我再去化齋。”
唐僧道:
“我不喝你的水!立地渴死,也不要你,你去吧!”
這大聖惡屍道:
“無我你去不了西天。”
三藏隻道:
“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潑猢猻!”
此言一出,隻當過去多年西行如泡影!
那惡屍聞言,變了臉,發怒生嗔,怒罵道:
“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看不起我!”
即丟了水杯,掄鐵棒,往唐僧背上碾了一下!
直教那些個護法神膽戰心驚,全都來救來擋,個個吐血!
那餘力將唐僧碾的昏過去,不能言語!
這大聖惡屍,也就把兩個青氈包裹提在手裏,駕筋鬥雲離去。
等到八戒化到齋,見了沙僧,一同取了水迴來,隻見三藏臉著地倒在地上,白馬在路旁長嘶驚跳,行李擔子不見了!
略哭了哭,八戒隻道:
“…如今事已至此,取經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屍身靈體,等我把馬騎到有人煙之處,賣個幾兩銀子,買口棺材把師父埋了,各自散夥。”
……
花果山,水簾洞,袁青已經等了幾個月了。
這一日,正在洞中獨飲椰子酒,忽然聽見洞外吵嚷:
“大聖爺爺!大聖爺爺你迴來了!”
袁青將酒喝幹,定了心出洞。
才出水簾,便見孫悟空穿的與往常不同,提著兩個包裹,被猴子猴孫圍著,正說話:
“那唐僧,實乃村愚,隻知假善,今番又不要俺老孫,俺老孫索性自己取經!”
“好!大聖爺爺,不用受他鳥氣!”
群猴踴躍時,這大聖惡屍已經看見袁青,笑道:
“兄弟,你也在此!”
袁青點點頭,這兩個也就入了水簾洞,安排小的們擺宴。
袁青才又坐下倒酒,這惡屍抓了抓背:
“這衣服穿的不習慣。”
他也就解開一個包裹,從中取出一件直裰,一塊虎皮裙來換上。
袁青見了,心中沉吟。
原來當初,悟空剛從五行山下出來時,打死一頭老虎,取了一塊四四方方的虎皮。
隻是太大,闊了些兒,被他裁做兩幅,做了兩件虎皮裙,而直?也是有兩件,本該是平日換洗一二,此時卻真是自穿自衣才舒服!
等這惡屍換好虎皮裙,坐下飲酒,兩個都喝了一碗椰子酒,袁青才道:
“兄弟,你真要去取經?獨自一個去?”
這大聖也就倒酒:
“那廝既然容不得我老孫,我又何須他?且待我選出幾個有法力的孩兒來,教他們胎化易形,自然就有唐三藏、豬悟能、沙悟淨,照樣取經,照樣送去東土,隻是以我為主罷了!”
“原來如此。”
袁青點頭,又倒酒,隻暗自思索:
團隊爭權,到底誰說了算,這估計就是這一難的來由了,不過看樣子,眼前這個大概率是被金箍勒出來的惡屍,不是斬出來的,到了如來麵前,依舊會合一,戴著金箍繼續取經。
“喝!”
這兩個在水簾洞裏喝了一會,大聖惡屍道:
“馬元帥,速選出三個機靈有法力,略懂變化的孩兒出來!”
“是!大聖!”
半個時辰後,三個真仙境的猴精便站在袁青和孫悟空麵前,悟空道:
“爾等聽好了,此乃胎化易形之法,既然略知變化,有了此法,自當更好!”
這三個猴精大喜,叩頭道:
“謝過大聖爺爺!”
“陰陽形質蘊化成胎毫微素易七陰九陽…”
袁青也在一旁聽著,略略點頭,有點東西!
三日後,那三個真仙境的猴精已經被訓練的不錯了,一個專變唐僧,一個專變八戒,一個專變沙僧,隻待大聖去獨自取經。
而這惡屍,卻是翻來覆去的看那些個通關文牒,時不時念誦一二。
正早晨,水簾洞外,群猴吵嚷,袁青和大聖惡屍正高坐石台上,一個喝酒,一個念文牒。
袁青卻見一朵雲落下,知道是沙僧來了。
果然,沙僧聽見行者念誦,忍不住上前叫道:
“師兄,你念師父這關文作甚?”
這惡屍與他言語幾句,卻道:
“你們有唐僧,我就沒有?小的們,快請老師父出來!”
即有猴妖牽出來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豬八戒,還有一個沙僧。
沙僧見沙僧,沙僧真大怒!
“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裏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
這沙僧,此時怒了,十分壯膽,舉降妖杖,劈頭就打那假沙僧!
袁青略抬手阻了阻,卻保住那猴精性命,隻是留力,讓沙僧些許力氣破了猴精的變化法。
沙僧見了心中一緊,才看見那假沙僧真形是個猴子,便已駕雲逃遁,自去找觀音菩薩。
惡屍見了一怒,就要掣鐵棒追趕。
袁青隻道:
“兄弟,他已經走了,也未傷了小的,且莫管他。”
那邊西遊路,也有取經眾僧,西行走出女兒國。
這師徒四人連馬,自離開女兒國,一路順暢,這一日忽然又見一座高山阻路。
唐三藏勒馬迴頭:
“悟空,前麵有山,恐怕又生妖邪,務必要謹防。”
行者與八戒沙僧,卻都心寬:
“師父放心,我們全心誠意,怕什麽妖怪!”
三藏聞言甚喜,加鞭催馬,放鬆韁繩,不多時就入了山。
這山,前麵還不好走,緩行良久,但過了山頭,下了西坡,卻是一段平陽之地,路好走。
豬八戒不知怎麽,今日不懶,他將擔子換給沙和尚,然後賣弄精神,雙手舉著釘鈀,上前趕馬。
隻是這馬也走的舒緩,又根本不怕他,隻是慢慢前行。
行者道:
“師弟,你趕他怎的?”
“天色將晚,這路好走,不如快些尋個人家,借住一晚,師父想必也餓了,還能給他化些齋。”
行者聞言,道:
“既如此,看這裏一路好走,等我教他走快些。”
即將金箍棒晃一晃,喝了一聲,那馬溜了韁繩,如飛似箭,順坦途往前去了。
那三藏被馬馱著跑遠,這三個徒弟竟然全不擔心,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蠍子精提神醒腦過,所以大膽寬心。
等這三個惹禍精追上,卻隻見唐僧被吊在樹上,那大聖看的仔細,心中竟然暗喜:
“造化!造化!買賣上門了!”
原來大聖看見,是一夥強人草寇在此打劫,卻也是動了意,心猿活潑,要打劫這些草寇的金銀。
大聖也就做耍,收了妖王模樣,變作個和尚現身,先跟那三十多個賊人一陣亂說,把那三藏法師放下來。
這法師得了性命,跳上馬,顧不得孫行者,持著鞭,一路向東往舊路去。
行者笑道:
“走錯路了!”
見八戒沙僧趕來,也先不管,隻對攔路的賊人道:
“來,分盤纏。”
眾賊聞言歡喜:
“快把你包裹拿下來,與我們分了盤纏!”
行者道:
“哥幾個,不是分我的盤纏,我沒盤纏。
“老孫的意思是,你們打劫別人的金銀,是必分些給我。”
那賊頭,聞言大怒:
“這和尚不知死活!”
行者與眾賊說了幾句,挨了幾下打,卻摸出一根繡花針兒,道:
“列位,我是出家人,真沒有盤纏,隻有這個針兒送給你們罷了。”
賊頭隻道晦氣,放走一個富貴和尚,留下的是個窮禿驢,全然不要這根定海針。
行者聞言,將金箍棒變得碗口粗,插在地上:
“列位拿得動,就送你們。”
還真有兩個賊上前來搶,怎麽拿得動?
這大聖見了,上前拿了金箍棒,道:
“你們造化低,遇著我老孫!”
那賊眾還有上前的,拿棍子打了行者光頭五六十下,行者笑道:
“你也打的手酸了,且讓老孫打一棒,可不要當真。”
即兩下,把兩個賊頭打死,嚇得眾嘍囉丟槍棄棍,四散而逃。
再說那三藏法師騎馬向東,到了八戒、沙僧旁邊,調轉馬頭:
“徒弟啊,趁早去與你師兄說,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殺了那些強盜。”
這八戒呆子就去找行者,等他到了,那兩個賊早死了,豆腐都晾幹了,慌得呆子迴報唐僧:
“頭上打了兩個大窟窿。”
唐僧:
“解開包袱,取幾文錢,快去哪買兩個膏藥給他兩個貼貼。”
八戒笑道:
“師父,死人窟窿,貼不好。”
三藏聞言,心裏動了惱,絮絮叨叨起來,猴子長,猢猻短,待到了死人前,又著八戒修墳,他自己念經。
順便焚香給自己開解,冤有頭,債有主,若是見閻王,隻告孫行者。
大聖聞言,笑著將自己的諸多背景一報,隻道:
“遭瘟的強盜,隨你去哪裏告!”
唐僧見他兇相,心驚道:
“徒弟啊,我這禱祝是教你體會好生之德,做個良善之人,你怎麽就認真起來?”
“師父,這不是好耍的事,走,早點找夜宿之處。”
唐僧心中懷嗔,隻得上馬。
到此時,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法師心藏嗔惱。
真是:
連闖難關自心驕,斬開荊棘我氣傲;
驕縱神狂誅草寇,傲慢道昧放心猿!
那幾百裏外,早有通風大聖,六耳獼猴聽著,隻暗道:
跟了這麽久,也都聽得清楚,若如早先般,將老七趕了去,我自能取代,成個正果。
他這妖王,善能聆聽千裏,也不知聽了多少道,法力不淺,也就運神通,將先前那夥強盜又聚攏起來,引著再與取經師徒碰麵。
如今師徒不和睦,孫悟空心猿動念,再一遇上強盜,那唐僧,不得將緊箍咒念出花來?
這六耳獼猴,自然可以趁虛而入!
果然,當晚就遇上了!
那賊眾當中,一個潑賊姓楊,家在西邊路上,一家人正留宿唐僧師徒。
也就是:
當夜住宿老楊家,惡逆兒子真無用;
大聖欲要打殺了,老楊卻說留掩土!
群賊迷心磨刀槍,老楊善心放行者;
待到天明賊趕上,盡皆打死無去來!
行者割下惡賊頭,三藏墜馬血淋淋;
定心念起緊箍咒,眼脹頭昏地上滾!
那唐僧,念了十來遍,隻待行者求饒,才住口,也就趕走這個徒弟。
這孫大聖,駕筋鬥雲走了,隻是在空中惱悶:
想要迴花果山,怕本洞小妖看他笑話,出爾反爾也;
想去天宮,隻擔心不能久住;
去青雲嶺當二大王,也羞於解釋前後;
更別提三島仙山,四海龍宮。
苦自思量,還是迴轉,按落雲頭,徑到唐僧馬前侍立:
“師父,恕弟子這遭!千萬還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唐僧更不迴話,隻將緊箍咒念了來!
“啊!”
孫悟空頓時頭疼打滾!
這一念,足足念了二十多遍,險些將孫悟空腦漿勒出來!
“吼!別念了!”
正此時,孫悟空那元神裂開,惡屍受不住疼痛,已然被勒的逃出去!
一眾,連孫悟空自己都不知道!
待唐僧停了緊箍咒,孫悟空疼的沒奈何,隻道:
“好好好!俺老孫走!”
悟空也就駕筋鬥雲,往南海觀世音菩薩那去告狀。
話說那惡屍齊天大聖,因為是勒出來的,不是斬出來,卻不太清醒。
恍恍惚,離了主身,翩翩然,四處亂飄,足飄到幾百裏外,正撞著六耳獼猴。
這六耳獼猴早聽見前後,知道得逞,自然開懷,道:
“且讓我去取經!讓我成正果!”
那惡屍齊天大聖聽見,忽覺有理,唐僧能取經,齊天大聖不行?
這一念動,也就融入六耳獼猴體內,占了他軀殼!
噫!
這六耳獼猴乃是渡了火劫的太乙金仙,通風大聖,怎麽這般輕易,就被那惡屍齊天大聖占了身軀?
原來孫悟空本是太乙金仙,此時被金箍勒出惡屍來,分出三屍之一,卻算個混元境!
正是混元太乙散仙!
人家都是大羅金仙才開始斬屍,然後斬一屍,變成混元大羅散仙。
他孫悟空,直接從太乙金仙,變成混元太乙散仙了!
這惡屍齊天大聖,也就駕筋鬥雲迴轉,仍跟著唐三藏。
小半日後,那唐僧、八戒、沙和尚,遠近走了五十裏,卻停步。
三藏道:
“徒弟,自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馬溫著了氣惱,這半日又饑又渴,哪個去化些齋飯來?”
八戒即去化齋,但隻是許久未迴來,反讓沙僧去找他!
沙僧一走,這大聖惡屍早取了一杯涼水,跳出來:
“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喝到,這杯水你先解渴,待我再去化齋。”
唐僧道:
“我不喝你的水!立地渴死,也不要你,你去吧!”
這大聖惡屍道:
“無我你去不了西天。”
三藏隻道:
“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潑猢猻!”
此言一出,隻當過去多年西行如泡影!
那惡屍聞言,變了臉,發怒生嗔,怒罵道:
“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看不起我!”
即丟了水杯,掄鐵棒,往唐僧背上碾了一下!
直教那些個護法神膽戰心驚,全都來救來擋,個個吐血!
那餘力將唐僧碾的昏過去,不能言語!
這大聖惡屍,也就把兩個青氈包裹提在手裏,駕筋鬥雲離去。
等到八戒化到齋,見了沙僧,一同取了水迴來,隻見三藏臉著地倒在地上,白馬在路旁長嘶驚跳,行李擔子不見了!
略哭了哭,八戒隻道:
“…如今事已至此,取經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屍身靈體,等我把馬騎到有人煙之處,賣個幾兩銀子,買口棺材把師父埋了,各自散夥。”
……
花果山,水簾洞,袁青已經等了幾個月了。
這一日,正在洞中獨飲椰子酒,忽然聽見洞外吵嚷:
“大聖爺爺!大聖爺爺你迴來了!”
袁青將酒喝幹,定了心出洞。
才出水簾,便見孫悟空穿的與往常不同,提著兩個包裹,被猴子猴孫圍著,正說話:
“那唐僧,實乃村愚,隻知假善,今番又不要俺老孫,俺老孫索性自己取經!”
“好!大聖爺爺,不用受他鳥氣!”
群猴踴躍時,這大聖惡屍已經看見袁青,笑道:
“兄弟,你也在此!”
袁青點點頭,這兩個也就入了水簾洞,安排小的們擺宴。
袁青才又坐下倒酒,這惡屍抓了抓背:
“這衣服穿的不習慣。”
他也就解開一個包裹,從中取出一件直裰,一塊虎皮裙來換上。
袁青見了,心中沉吟。
原來當初,悟空剛從五行山下出來時,打死一頭老虎,取了一塊四四方方的虎皮。
隻是太大,闊了些兒,被他裁做兩幅,做了兩件虎皮裙,而直?也是有兩件,本該是平日換洗一二,此時卻真是自穿自衣才舒服!
等這惡屍換好虎皮裙,坐下飲酒,兩個都喝了一碗椰子酒,袁青才道:
“兄弟,你真要去取經?獨自一個去?”
這大聖也就倒酒:
“那廝既然容不得我老孫,我又何須他?且待我選出幾個有法力的孩兒來,教他們胎化易形,自然就有唐三藏、豬悟能、沙悟淨,照樣取經,照樣送去東土,隻是以我為主罷了!”
“原來如此。”
袁青點頭,又倒酒,隻暗自思索:
團隊爭權,到底誰說了算,這估計就是這一難的來由了,不過看樣子,眼前這個大概率是被金箍勒出來的惡屍,不是斬出來的,到了如來麵前,依舊會合一,戴著金箍繼續取經。
“喝!”
這兩個在水簾洞裏喝了一會,大聖惡屍道:
“馬元帥,速選出三個機靈有法力,略懂變化的孩兒出來!”
“是!大聖!”
半個時辰後,三個真仙境的猴精便站在袁青和孫悟空麵前,悟空道:
“爾等聽好了,此乃胎化易形之法,既然略知變化,有了此法,自當更好!”
這三個猴精大喜,叩頭道:
“謝過大聖爺爺!”
“陰陽形質蘊化成胎毫微素易七陰九陽…”
袁青也在一旁聽著,略略點頭,有點東西!
三日後,那三個真仙境的猴精已經被訓練的不錯了,一個專變唐僧,一個專變八戒,一個專變沙僧,隻待大聖去獨自取經。
而這惡屍,卻是翻來覆去的看那些個通關文牒,時不時念誦一二。
正早晨,水簾洞外,群猴吵嚷,袁青和大聖惡屍正高坐石台上,一個喝酒,一個念文牒。
袁青卻見一朵雲落下,知道是沙僧來了。
果然,沙僧聽見行者念誦,忍不住上前叫道:
“師兄,你念師父這關文作甚?”
這惡屍與他言語幾句,卻道:
“你們有唐僧,我就沒有?小的們,快請老師父出來!”
即有猴妖牽出來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豬八戒,還有一個沙僧。
沙僧見沙僧,沙僧真大怒!
“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裏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
這沙僧,此時怒了,十分壯膽,舉降妖杖,劈頭就打那假沙僧!
袁青略抬手阻了阻,卻保住那猴精性命,隻是留力,讓沙僧些許力氣破了猴精的變化法。
沙僧見了心中一緊,才看見那假沙僧真形是個猴子,便已駕雲逃遁,自去找觀音菩薩。
惡屍見了一怒,就要掣鐵棒追趕。
袁青隻道:
“兄弟,他已經走了,也未傷了小的,且莫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