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觀音菩薩,過了流沙河,走了許久,又見一高山,山上有惡氣彌漫,才飛近,就有一個妖魔跳出來!


    正是曾經的天蓬元帥,他如今是個豬妖模樣。


    這妖魔,趕上去舉釘鈀就築!


    木吒仍舊攔住他,打了幾個迴合,菩薩丟下一朵蓮花,將這兩個隔開,天蓬卻是也識相,就投了靈山。


    菩薩給他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法號豬悟能,從此在福陵山等待取經人。


    觀音菩薩則又往東去,走了沒多久,半空中卻見一條玉龍在叫喚,正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小白龍。


    這小白龍因忤逆之罪,被打了三百,吊在半空,沒幾天就要被誅殺,此時叫喚,卻真是哀嚎。


    菩薩心有慈悲,了解前因後果,即上天宮,請玉帝將此孽龍賜給她,將來充做取經人腳力。


    玉帝恩準,著天將解下懸吊玉龍,菩薩即將他送在深澗裏,等待那取經人。


    如此,腳力也有了,觀音菩薩與木吒又往東去。


    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


    木吒道:


    “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


    這兩個已然看見,那山頂有如來的壓帖在,也正因此放金光瑞氣。


    “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如今乃是壓在此山之下。”


    “正是啊,菩薩。”


    這師徒,也就上山看了看那金帖。


    六字真言依舊,唵嘛呢叭咪哞。


    菩薩看時,那山下,正有一位牧童騎著牛路過,吹奏著竹笛,大聖在山間聽見,道:


    “小孩!小孩!過來!”


    那牧童卻也就真的過來,道:


    “老猴,你等著,我給你摘果子吃啊。”


    大聖點頭:“好,好。”


    當年那吳三送的桃子,就在齊天大聖旁邊長成三棵桃樹,也隻長了三顆桃樹。


    以大聖的肉身之力,他真想要吃,隨手可打落桃子,而喚這牧童過來幫忙,一是體悟善念,二是剪除枯寂。


    那牧童到桃樹下摘了兩個桃,一個給了大聖,一個自己拿著。


    大聖接了桃子,招唿牧童不要客氣:


    “啊,吃,吃!”


    觀音菩薩自然看見這一幕,心知這大聖心中善念不淺,待那牧童離開,歎惜不已:


    “堪歎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這詩!說盡了齊天大聖當年之事!


    自然驚動大聖,隻在山根下高叫:


    “是哪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


    菩薩即下山來見,那石崖下,土地山神等已然來迎接菩薩,見了禮。


    菩薩道:


    “姓孫的,你認得我麽?”


    大聖睜開火眼金睛,點頭高聲道:


    “我怎麽不認得你。


    “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


    “卻要多謝你來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沒有一個認識的來看我一看。


    “菩薩從哪來?到哪去?”


    觀音道:


    “我奉佛旨,上東土找尋取經人,從這裏路過,特留殘步看你。”


    大聖道:


    “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菩薩道:


    “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身養性。”


    曾記當年花果山,逍遙自在樂天真!


    龍宮喜得金箍棒,水簾洞裏椰子酒!


    到如今,一切念頭,如有寂滅。


    五百年。


    齊天大聖美猴王在這五指山下,悟那斬三屍之法,卻始終不能功成。


    他法力不夠,便是悟了些許,又怎能功成?


    混元境,非同一般。


    這五百年,他也想了許多,當年種種:


    不說金箍棒合該他有,但強索披掛,確實理虧;


    生死簿,不說他已成仙,劃掉自己名字算是正常,但劃掉猴屬一類名號,也是理虧;


    管理蟠桃園,沒有俸祿,吃一些還好說,把大桃吃光,也是理虧;


    蟠桃宴偷吃禦酒、八珍百味,姑且還能辯解一二,憑什麽不請他?但將禦酒帶迴花果山,也是理虧;


    至於喝醉酒,迷路,跑到兜率宮吃了那五葫蘆九轉金丹,倒也可以辯解,他竟然迷路?!可卻是因偷喝玉液瓊漿而醉,不好說理。


    ……


    但終究已經罰了五百年了,這些罪,也都受到了處罰,從此知道,金箍棒是自己的緣分,而藕絲步雲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這三樣,強取時,不是緣分,反而是罪過……


    而不管美猴王他知不知道,幾位混元境,都因為他得了好處,總之現在的他,想要離開五指山。


    他已然看見自己的善念,這才是:


    心中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那菩薩聞得他言,滿心歡喜,道:


    “心生善念,千裏內外都有唿應,心生不善,千裏內外也會生劫。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東土大唐國尋來取經人,讓他救你,你可以跟他做個徒弟,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聖連聲道:


    “願去!願去!”


    菩薩點頭,正要給美猴王取個法名,卻才知道,他已有名字了,正是“孫悟空”。


    巧了!


    真是:


    誰能有廣大智慧,在那片真如性海,證心中穎悟圓覺?


    菩薩喜道:


    “我前麵也收降兩人,正是‘悟’字排行,甚好!甚好!”


    如此,觀音菩薩離去,繼續往東。


    而齊天大聖孫悟空,心中那斬三屍之法,這才暫時放下,暫時忘記,隻等那取經人。


    這樣等著,約摸一兩年就過去了。


    這一日,五行山來了人,正是唐三藏和劉伯欽。


    那劉伯欽正辭三藏:


    “長老,你自前進,我卻告辭迴去。”


    唐僧已然失了兩個隨從,又曾遇見猛虎,此時怎能舍去劉伯欽?


    當時就滾鞍下馬,苦做挽留,而這兩個正依依惜別時,早驚動孫悟空,在那五指山下高喊:


    “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


    聲如雷響,嚇得這兩個戰戰兢兢。


    待那劉伯欽解釋,山下叫喊的是一個神猴,唐三藏才定了心,與悟空會了麵,知道了這是觀音菩薩幫他收的徒弟。


    唐三藏即上山,拜了西方,果然揭下那六字真言金帖,有金頭揭諦收走。


    悟空隻道:


    “走遠些!我自出來!”


    那唐僧與劉伯欽,走出幾十裏,出了五指山。


    五行山此時,不但帖子沒了,連鎮壓的混元法力,也隨帖子一起消失,孫悟空隻在山底一起身!


    轟隆隆!地裂山崩!


    聲響才起,孫悟空已然跳到了唐僧麵前!


    待悟空與師父見了禮,謝了劉伯欽,那唐僧看他模樣,便給他取了個混名,稱作‘行者’。


    如此,師徒上路,西行,接連收白龍馬、豬八戒。


    ……


    青雲嶺,距離觀音路過,已經有幾年了。


    袁青已經將蛟魔王、虎蛟將軍、追風將軍、攝魂王幾個,從北俱蘆洲調迴來。


    當然,一萬鎮魔軍精銳,個個都是煉體九轉起,半數元砂境,也都在青雲嶺了。


    這一日,正在穿雲峰頂煉那一縷混沌氣,忽然天有大風!


    噫籲嚱!


    狂風吹平流沙河,濤山浪嶺少波瀾;


    雲海翻滾靈光閃,若非披風皆消散!


    袁青收了寶鏡,心中琢磨:


    是猴哥到了黃風嶺麽,那黃風大王使出三昧神風!


    黃風嶺這一難很快就會結束,等孫悟空到那正南兩千裏外的鐵叉山,或者說小須彌山,找靈吉菩薩來,自能收伏黃風怪。


    這黃風嶺,也就黃風怪和虎先鋒值得一提。


    黃風怪畢竟是靈山出來的,反而是那虎先鋒,也不知什麽境界,還會什麽剝皮法,把虎皮脫下來,蓋在一塊臥虎石上,成功騙了猴哥,使出了金蟬脫殼之計!


    等會,那臥虎石,為什麽沒有被猴哥一棍子打碎?


    以猴哥力氣,就是打鐵精也有痕跡,這臥虎石比鐵精還硬?


    莫非是天地遺寶?


    天地遺寶?


    念行至此,袁青皺起眉來,想起兩百年前,在北俱蘆洲采獵時,遇到的那個無名女仙。


    頓時間,袁青心中閃過諸多念頭,有了猜測。


    而無論那女仙究竟是否有意提醒,都該去取了那臥虎石。


    也不管風還沒停,也就收了諸多寶貝,拿了兵器,使個隱身法,駕雲往黃風嶺去。


    這時候,估計猴哥剛好被三昧神風吹迷了眼!


    狂風不止,天地無光,袁青運神通,早到了黃風嶺,才在半空仔細感應觀看,已然看見那豬八戒。


    他正牽著馬,守著擔,伏在山凹間避風。


    袁青頓時落下,全不管那風,在左近找了一找,果然看見一塊石頭,形狀如臥虎,上有些許血漬。


    運起縮山神通,抬手將這臥虎石拿起,收到寶鏡那有乾坤二字的缺漏中。


    趁風沒停,又運起乾坤道韻,咫尺天涯,霎時迴到青雲嶺。


    雲澗洞洞天內,袁青從寶鏡缺漏中取出臥虎石,運法力仔細查看,卻覺隻是普通石頭。


    略一思索,將陰陽寶鏡那乾坤缺漏中,玄磁山、絕仙山等等,都取出來,又把這臥虎石放進去。


    這才抓住鏡柄,無窮法力湧入,催動寶鏡威能。


    那陰陽雙魚頓時圍繞著缺漏狂轉!


    哢!


    隻少許時間,這臥虎石整個粉碎,現出一個海貝模樣的事物。


    袁青這才收了法力,把玄磁山、絕仙山以及許多玄磁地脈小山依舊放好,將那塊海貝取出來,仔細一看。


    隻見這海貝有兩片,乃是黃銅鑄成。


    銅鑄海貝在手中摩挲,袁青仔細思索,心中道:


    原來是你…


    難怪我曾在天庭忽然抬頭,也是,濯垢泉有吼聲,說不好已然驚動他,那你摻一手也很合理。


    這樣又多了一成把握。


    ……


    且不說袁青趁大風,暗中取了臥虎石,那孫悟空被三昧神風正正吹在雙眼上,倒是像他可以躲過的風劫。


    待他治好眼病,縱筋鬥雲到了小須彌山,看見靈吉菩薩禪院,即落下雲頭,到那門前。


    隻見門前有一個道人,項掛數顆珠子,口中念佛,正是三鼎道人。


    悟空道:


    “道人有禮了,這裏可是靈吉菩薩講經處麽?”


    三鼎道人躬身答禮:


    “哪裏來的老爺?此間正是,有何話說?”


    悟空道:


    “累煩道友你與我傳話,我是東土大唐駕下禦弟三藏法師的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行者。今有一事,要見菩薩。”


    三鼎道人笑道:


    “老爺字多話多,我記不住。”


    “你隻說是唐僧徒弟孫悟空來了。”


    三鼎道人這才點頭,上講堂傳報。


    那靈吉菩薩即穿袈裟,添香迎接……


    且不說靈吉菩薩使飛龍寶杖,降服那黃毛貂鼠精後離去,悟空與八戒兩個,將那洞裏一窩狡兔、妖狐、香獐、角鹿,成精妖怪,一頓釘鈀鐵棒盡情打死。


    這才安心,往後園救了唐僧,然後用洞裏素菜,安排茶飯吃了,往西而去。


    ……


    光陰迅速,曆夏經秋,幾個月就過去了,唐僧一行早到了流沙河。


    這一日,悟空從南海帶著木吒迴來,唐僧收了沙悟淨為三徒弟,也就坐九宮骷髏葫蘆船,過了這八百裏流沙河。


    從此這流沙河,真個就是全無生靈,連沙僧都不在了。


    待上岸,那木吒收了葫蘆離去,九個骷髏化作陰風消散。


    師徒四個,連白龍馬一起,就往西去。


    才走兩裏路,就遠遠看見幾個凡人,推著車,圍著一個小妖。


    悟空道:


    “師父,前麵有妖怪,是個小妖。”


    隔著幾裏路,唐僧看不見,隻驚道:


    “徒弟啊!既然是小妖,你且莫又中了什麽計,教悟能、悟淨去除妖罷!”


    豬八戒牽著馬,頓時停下:


    “師父,這裏還是流沙河地界,沙師弟自然熟悉,該讓他去除妖。”


    沙悟淨挑著擔子,也停下來,搖頭道:


    “師父,大師兄,二師兄,


    “我不去。”


    那三個一聽沙僧拒絕,頓時奇怪。


    悟空看了看那幾個凡人,見一時沒有危險,且先不管他們幾個在做什麽,道:


    “師弟,看著隻是個煉體四轉的小妖,散仙境界都不到,你好歹是太乙真仙,為何不去?”


    豬八戒將釘鈀抗在肩膀上,晃了晃豬頭,道:


    “想是沙師弟這些年來,在流沙河餓著了,又與我苦戰一番,還要留著力氣挑擔子,所以不去。”


    那三藏見幾個徒弟似乎有推諉之意,勉強問道:


    “悟淨啊,你才成我弟子,怎麽就生鬆懈,這一路還遠,如何是好?”


    沙僧苦笑道:


    “師父,不是我不想去,這前麵乃是青雲嶺,有個厲害妖王!


    “二師兄,你方才說這裏是流沙河地界,但隻上了西岸,就不歸我管!”


    此言一出,那唐僧心驚,那八戒搖頭。


    隻有行者,麵上一喜:


    “青雲嶺?


    “師父!兩位師弟,卻是無妨,此間是俺老孫舊相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修行,隻為取下金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叛的細胞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叛的細胞膜並收藏千年修行,隻為取下金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