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次他們算是踢到鐵板上了,確切的說是踢到刀尖上了。


    野蠻的八旗官兵根本不鳥他們,凡是欠稅者,一律革除功名。膽敢抗稅不交的,立即送去寧古塔。


    這一下一個個傻眼了,於是他們再次施展起“哭廟”的拿手絕活。


    他們抱起孔聖人的牌位,把唾沫抹在眼角,一路走一路哭,‘大膽稅官狗膽包天,苛捐雜稅,欺壓百姓。號召百姓們集體抗稅,要求朝廷懲治這些鼠窩狗盜。’


    奇怪的是,這一次百姓居然不再受他們煽動,不再跟著他們一起遊行鬧事了。《貳臣傳》的輿論宣傳已經深入人心。


    隨著八旗官兵的野蠻鎮壓,一時間他們有些懵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朝廷怎麽能如此野蠻,如此這樣對待文人士紳,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


    可他們的嘴再硬,也沒有八旗官兵的刀硬。


    刑場上,鬧事的文人士紳被五花大綁的按倒在地上,劊子手的大刀寒光閃閃。


    此時,他們才痛苦的後悔,倘若在明朝時好好納稅,幫助國家抵禦八旗入侵,又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可惜,世界上隻有後悔的事,沒有後悔的藥。


    ……


    因為朱由校的到來,他們的人生軌跡似乎又發生了改變。


    今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這賦稅新政免除了之前的所有欠稅,這可是大好事,可惜啊,之前欠得太少了。


    還有朝廷憑什麽代表我們減免那些泥腿子的租子,憑什麽?泥腿子欠我們的租子必須一分不少的給我們。


    泥腿子找我們借貸的錢糧,憑什麽隻還本金?憑什麽已經歸還超出本金的要無條件退還?憑什麽?


    朝廷減免我們的稅賦是我們應得的,何況我們很多人都有功名在身,本來就享受減免政策,這些都是我們應得的。


    還有憑什麽官紳平民都要繳稅,還是根據田畝多寡繳納,田畝越多繳的越多。這田畝多的,所有收入都不夠繳納稅賦,還要倒貼,這是要我們的命啊。


    小皇帝,你是想一出幹一出,去年打仗僥幸贏了幾場,尾巴就翹到了天上。你這樣倒行逆施,這是自絕於天下。


    其它的都可以談,要想搞我兜裏的錢,一切免談。


    於是,“哭廟”的拿手絕活再次輕車熟路的施展起來。


    可怎麽這次不靈啦,不僅下麵的佃農不再被蠱惑煽動,就是很多文人士紳也躲躲藏藏,閃爍其辭。


    跟著他們一起遊行鬧事的,除了少數靠欺壓佃農過上好日子的親信心腹,就是花錢雇傭的一批地痞流氓、街頭混混,掀不起多少大浪。


    如今的地痞流氓、街頭混混都是些小角色,那些敢拚敢殺的大哥們早已經在掃黑除惡的嚴打運動中被懲治了。


    這些小角色完全是來湊人頭,混吃混喝的。


    朝廷的宣傳工作做的實在是太到位了,天下的農民都知道了賦稅新政的具體內容。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農民們不僅不會站出來反對,反而會想盡一切辦法,對付那些想阻擾賦稅新政執行的王八蛋。


    那些閃爍其辭的文人士紳、名門望族,完全是因為家裏的孩子從學校迴來,強烈要求家裏無條件配合,搞得家裏雞犬不寧。


    一邊是哭哭啼啼的老婆孩子,一邊是孩子的前程、家族的前程,一邊是僅僅是錢。


    朝廷這次的決心很大,就算阻撓,隻怕到時候賠了夫人又折兵。


    麵對各地出現的遊行示威,警察部隊、軍隊采用高壓手段,立即嚴厲打擊,一大批組織煽動遊行示威的地主官僚、士紳豪商紛紛被抓捕。


    一時間,風聲鶴唳。


    各地的文人士紳們經過短暫的試探,發覺苗頭不對。


    這些文人士紳們都是各地出類拔萃的人才,絕不是不知道輕重緩急的愣頭青,一看勢頭不對,經過一番密謀後,立即偃旗息鼓,予以配合。


    他們那點土地,可不想當出頭鳥,被人當刀使。那些巨無霸們自會出頭,到時候看形勢再說。


    土地沒了,憑借幾代人的積累,自己這一、兩代人依然可以過好日子。可要是因此被抄家滅族可就是實在不劃算咯。


    當今的小皇帝,可是心黑手黑屁眼黑,殺人如麻,最喜歡抄家。


    至於那些巨無霸,自然是大明的那些藩王宗室、高官顯貴,還有山東孔家等地方豪強。至於勳貴,好像剩下的不多了。


    如果說大明的文人士紳不是好東西,那麽大明的藩王宗室就不是東西。


    士紳雖然有優免,但他們的地好歹還交點賦稅。


    而那些藩王宗室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宗藩祿糧,還占據了大量土地,搜刮民脂民膏,聚斂了大量財富,把國家和百姓當成了他們的私產,嚴重擠壓了國家的財政來源。


    平時你吃得白胖也就算了,畢竟你姓朱,但到了關鍵時刻還把家和國分得那麽清楚,那可真是一毛不拔。


    比如福王朱常洵,李自成攻打洛陽時,福王愣是要錢不要命,捂著錢袋子不放,最後都便宜了李自成。


    張獻忠攻打武昌時,楚王朱華奎也是一毛不拔,最後便宜了張獻忠。


    張獻忠兵臨成都時,一堆人勸蜀王朱至澍出錢,蜀王朱至澍就是不肯。當然他的覺悟高點,在最後時刻決定破財免災,然而大勢已去。


    若是嚴格追究,告他們一個資敵謀反的罪名也沒有問題。


    朱家人混賬起來比起士紳有過之而無不及。朱家人對明朝的安危都無動於衷,自然也引起了天下士紳們的效仿。


    士紳們心說,就算是改朝換代了,我也還是士紳,我擔心啥?可這大明若是亡了,老朱家的這些藩王宗室可就慘咯。


    就算如此,還是有不少士紳在關鍵時刻出錢出力,就比如說江陰保衛戰,就有士紳奮起抗清,這覺悟怎麽看都比那些朱家藩王宗室強。


    明朝宗室子孫享有特權,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製。


    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襲罔替,公侯大臣見了都要伏拜,無需交稅。少部分宗室仗著特權對地方官員橫加欺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