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44年10月22。


    農學研究部優選優育的番薯、甘蔗陸續收獲。


    番薯、甘蔗進行深加工研究,研製番薯澱粉、優質白糖等農副產品。番薯澱粉同土豆澱粉的工藝差不多。


    甘蔗製糖是將甘蔗汁高溫加熱後,冷卻製成紅糖。


    明代之前,市麵上流通的主要以紅糖為主。明代中期,福建地區發明了黃泥水淋糖法製作白糖,很快火遍整個大明,成為世界製糖史的裏程碑。


    這種白糖和現代的沒法比,但是顏值和味道足以吊打當時的紅糖。將這種白糖熬化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冷卻,就可以得到冰糖。


    現代的二步澄清法,將紅糖水加入石灰、活性炭,吸附雜質,經過過濾得到顏色變淡的紅糖水,將過濾後的紅糖水高溫加熱後就可得到現代的優質白糖。


    二步澄清法製作的白糖,色素殘留量較低,可生產低色值高品質的白糖。這種優質白糖足以吊打這個年代的所有白糖。


    辣椒、南瓜、甘蔗、春小麥、玉米、番薯全麵完成第一輪種植收獲。經過優選,第二輪的種子明顯比第一輪品質提高。明年收獲後,優選的品種即可全麵推廣,規模化種植,目前的品種已經可以開始進行實驗性種植。


    農學研究部通過醫用酒精的研製,蒸餾酒工藝、設備設施不斷優化升級,白酒、白蘭地、伏特加、威士忌、朗姆酒、金酒六大蒸餾酒以及葡萄酒、啤酒開始立項,進行試驗研究。


    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花生等進口作物陸續引種到大明適宜種植的地區進行優選培育。


    為全麵推廣發展大明的高產農作物和香料種植,培育壯大大明的農副產品和調味品的生產、消費市場,為大規模出口海外打下基礎,土豆澱粉、番薯澱粉、玉米澱粉、玉米油、味精、醬油、蒸餾酒、醫用酒精、香水、優質白糖、辣椒醬、胡椒混合調料、五香、十三香等農副產品和調味品的技術,以3000兩的價格出讓給兩京十三省900家商家,並簽訂技術出讓協議,之前繳納的一萬兩誠意金自動轉為保證金。


    協議約定,凡是受讓的商家必須與農民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全麵推廣香料作物、高產農作物特別是土豆、番薯、玉米、甘蔗、辣椒、胡椒、丁香、孜然、木香、紫蔻、花生等的種植。出讓方免費提供優質種子和種植技術服務。


    第一年的麵積不得低於兩千畝,以後每年翻倍,連續五年。若未遵守約定,保證金不予退還。若遵守約定,後續的新技術依然享受優先受讓權。


    有經濟利益驅使,有全國各地的商家推動,不出大變故,五年後,香料作物、高產農作物將在大明全麵普及種植。有了飼料作物,也必然推動大明養殖業發展,為實現老百姓頓頓有肉吃打下堅實基礎。


    萬曆44年11月初1。


    道路大基建工程聚集了約100萬民工,人員趨於穩定。


    北直隸地區的流民、難民、乞丐已經絕跡,都被安保隊派人有計劃的組織過來,治安狀況也好了不少。


    民工大軍中約20萬人來自北直隸周邊省區,大部分人都沒有穩定工作、穩定收入,少部分人為利用農閑出來創收。


    北直隸人口約800萬,沒有穩定工作、穩定收入的青壯勞動力人口達到10%,加上家裏的婦孺老弱,這個群體涉及40%左右的人口。


    這些人一旦失去生活希望,後果無法想象。香山書院和道路大基建工程的建設,猶如雪中送炭,給了這些人一條活路。


    香山書院安保部嚴格按照政審甑選和訓練學習製度擴編至人,負責維護香山書院和道路大基建工程的施工秩序。


    朱由校成立中華建築,王富貴作為優秀的木匠,擔任中華建築的負責人當仁不讓。100萬民工大軍全部成為中華建築的員工,接受中華建築的統一管理。


    所有民工進行登記造冊,借此物色儲備人才。凡是有特殊技能的民工,以後分流安置到各工廠各部門工作。


    中華建築百萬民工,每月薪酬加夥食固定支出約120萬兩左右,加上建築材料等支出,銀子像流水一樣支出。


    中華建築經過不斷總結改進,探索出成熟高效的道路施工技術、鋼筋混凝土橋梁施工技術。跨度200米以內的鋼筋混凝土橋梁可輕鬆建造。


    在現代建築工藝技術和高效的組織管理下,平原地區每1萬人每個月可修建約20公裏7米寬的碎石道路,山區地區每1萬人每個月可修建約10公裏7米寬的碎石道路,平均每1萬人每個月可修建約15公裏7米寬的碎石道路。


    道路工程包括征地拆遷、材料、人工費用,平均每公裏造價約1000兩銀子,約合人民幣75萬元。征地拆遷約占六分之一。


    宛平縣完成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等級公路約2000公裏,宛平縣成為大明第一個實現村村通碎石公路的縣城。門頭溝地區的礦產資源源源不斷的運往香山書院。


    宛平縣的道路工程全麵完工後,中華建築100萬民工大軍將開始全麵修建昌平州懷柔、密雲、順義三縣的道路。


    道路建設的同時,朱由校開始規劃一項大工程。


    永定河為海河水係五大河之一,是北京的第一大河。發源山西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內蒙古、河北、北京,在天津匯於海河,注入渤海,全長680公裏。


    永定河流經北京西部門頭溝、房山、石景山、豐台、大興等地區,在農業灌溉、城市用水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北京的母親河。


    永定河曾用名稱較多。西漢以前統稱治水,金代稱盧溝河,明代稱渾河,康熙37年始稱永定河。


    永定河上遊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僅次於黃河,故有渾河、小黃河之稱。


    永定河下遊從官廳水庫至門頭溝三家店,長度約100公裏,平均海拔500至100米,落差大,水流湍急。


    永定河從門頭溝三家店出山,入京津平原至渤海口海拔100米至25米,形成古道洪積扇和衝積扇兩種扇麵。流速相對平緩,泥沙大量沉積,成為地上河。


    曆史上河堤多次決口,泛濫成災,河道搖擺不定,遷徙無常,又稱無定河。明代以後,永定河洪水愈趨嚴重,遷徙改道更加頻繁。


    從金代起至21世紀,永定河共決口81次,漫溢59次。洪水6次衝至北京城,8次淹沒天津。


    永定河出山口三家店至盧溝橋段約22公裏,海拔從100米降至50米,落差大,水流湍急,一直是永定河衝積扇的軸心,每次改道的源頭都從此開始,對永定河的治理也都從此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