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43年臘月25日晚上。


    來青軒大擺筵席,酒肉管夠,近200人在一起舉行了熱鬧的團年聚餐。


    朱由校給每個人發放二兩銀子的過年紅包,將氣氛推向高潮。團年聚餐後,來青軒進入春節放假時間。


    萬曆44年(1616年)大年初一。


    “過年好,恭喜發財。”


    “新年快樂,大吉大利。”


    ……


    一大早起來,朱由校就開始給身邊的服務人員和安保人員拜年,給每人發放二兩銀子的春節紅包,朱由校親切的舉動,收買了不少人心。


    新的一年,朱由校也沒有什麽宏圖大誌。未來太遠,變數太大,與其空想,不如實幹。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夢想就在前方。


    朱由校第一次在宮外自由自在的過年,肆意的放飛。放鞭炮、打麻將,組織服務人員和安保人員吃吃喝喝,好不快樂。


    遼東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漢意為橫崗,赫圖阿拉城即建在平頂山崗上的城,被視為女真王朝發祥之地,滿族興起的搖籃。


    赫圖阿拉城漢宮大衙門,旌旗飛舞,鼓樂聲天,一派莊嚴肅穆。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五大臣扈爾漢、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以及八旗貝勒大臣率領群臣,在殿前分八旗順序,整齊的排列。


    努爾哈赤身著黃色的龍袍緩緩的登上皇帝寶座。


    群臣恭敬的行跪禮,八旗八大臣手捧文書,出班跪於努爾哈赤麵前,獻勸進表章,近侍侍衛阿敦巴克什額爾德尼接表,群臣高唿“天命撫育列國大聰睿汗”。


    禮畢群臣仍迴原處站立,努爾哈赤從皇帝寶座上起立,走出衙門,對天三叩首,而後迴到皇帝寶座,接受群臣三叩首祝賀。


    努爾哈赤建元稱汗,正式與大明分庭抗禮。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赫圖阿拉。赫圖阿拉成為女真開國第一都城,成為女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中心。


    後金的建立,不僅展現了努爾哈赤的領導力和軍事才能,也揭示了明末社會的矛盾和衝突,預示著中國曆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


    萬曆時期,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部分。


    建州女真又分為滿洲五部和長白山三部。蘇克素護河部、哲陳部、完顏部、渾河部、董鄂部為滿洲五部,鴨綠江部、訥殷部、珠舍裏部為長白山三部。分布於撫順以東渾河流域,東達長白山東麓和北麓,南抵鴨綠江邊。


    海西女真又稱扈倫四部,分為烏拉、哈達、輝發、葉赫四部。分布於開原邊外,輝發河流域,北至鬆花江中遊大轉彎處。


    東海女真又稱野人女真,有數十部之多,比較大的有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三部。分布於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東和以北地區,大體從鬆花江中遊以下,迄黑龍江流域,東達海岸。


    萬曆47年,努爾哈赤吞並葉赫部,統一了鬆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以北的海西女真、東海女真諸部。努爾哈赤逐漸取代明朝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嘉靖38年(1559年)2月21日,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河部赫圖阿拉城。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原是元朝斡朵裏萬戶府的萬戶。


    永樂3年,被成祖朱棣招撫,入京朝貢,封授建州衛指揮使,後掌建州左衛,晉升至右都督。


    萬曆11年,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因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的陰謀,死於遼東總兵李成梁明軍的戰火。


    李成梁不知是覺得虧欠,還是養寇自重,不斷扶持和放縱努爾哈赤。


    嘉靖5年(1526年),李成梁出生於遼東鐵嶺衛,少年時代就英毅驍健,大有將才。李成梁以生員襲職參將,屢立戰功,逐漸升任遼東總兵。萬曆7年,論功被封為寧遠伯。


    在大明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李成梁鎮守遼東30年間,立下赫赫戰功,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李成梁威望益隆,奢侈無度,因虛報戰功,被言官彈劾。


    萬曆19年被罷官,其後十年間,遼東邊備廢弛。萬曆29年李成梁複職,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麵。萬曆43年,90歲高齡的李成梁壽寢而終。


    李成梁後代人丁興旺,生有長子李如鬆、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九子李如楠。


    經過李成梁幾十年的經營,李家將門勢力在遼東建立起左右遼東軍政民政的巨大影響力,沒有李家的支持,朝廷派駐的官員就無法在遼東施政。


    萬曆11年,李成梁任命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同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對建州女真各部展開了兼並戰爭,陸續統一建州各部。


    萬曆17年,努爾哈赤受封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其後,經過二十餘年征伐,統一了鬆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以北的女真諸部。


    萬曆29年,努爾哈赤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昂邦章京、梅勒章京、固山額真為首領,建立八旗製度。初設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萬曆43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努爾哈赤設議政王大臣,與八旗旗主共議朝政,並創製滿文。


    八旗的最小單位是牛錄,一個牛錄300人,設牛錄額真一人。五個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五個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章京。


    牛錄額真又稱是一個牛錄的長官。甲喇額真相當於大明的參將、遊擊。固山額真為一旗最高長官。梅勒章京為副將。昂邦章京為鎮守一方最高官員,等同大明的總兵。1634年後除固山額真外,皆稱章京。


    八旗由汗王、諸王、貝勒控製,旗製終清未改。八旗入關前,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直接統領,其它六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多爾袞死後,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滿清


    女真實行八旗製後,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軍隊的戰鬥力得以飛速提升。


    八旗源於女真的狩獵組織,是女真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女真的根本製度。八旗製度與女真政權相始相終,成也八旗,亡也八旗。


    蒙古八旗於崇禎8年正式建立,漢軍八旗於崇禎15年正式建立。至此八旗的製度臻於完善。


    女真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製。


    八旗入關時,女真八旗牛錄308個,蒙古八旗牛錄129個,漢軍八旗牛錄167個,一共604個牛錄,20萬人不到。


    萬曆46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反明。


    萬曆47年,在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大敗明軍,進入遼河流域。薩爾滸之戰結束後,努爾哈赤從赫圖阿拉城遷都界藩城。泰昌元年又遷都薩爾滸城。


    在相繼攻克沈陽、遼陽和遼河以東七十餘城後,1621年4月遷都遼陽,1625年遷都沈陽。


    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揮軍進攻寧遠,為袁崇煥所敗,不久病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東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東大王並收藏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