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這場前鋒軍團海上的混戰,到現在為止,都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時辰。81中文『網


    舉目望去,己軍已死傷過千,戰艦損失了數十艘,卻依舊與魏軍相持不下。


    周瑜在屢戰屢勝之後,對魏軍的海戰能力,已經頗為輕視,以為憑借太史慈出手,必能以最快的度,迅的擊敗甘寧前軍,宰了那錦帆賊。


    然後,他的大軍就可以趁勢大舉進攻,蕩平魏國海軍。


    眼前的戰事,卻讓他的期望落空。


    周瑜眉光一凝,拂手喝道:“傳令周泰,命他率左軍艦隊壓上去!”


    這號令一下,呂蒙神色一動,不禁提醒道:“大將軍,這麽快就把左軍也壓上去,是不是太急了。”


    周瑜卻瞟了一眼岸上,冷冷道:“你沒有看到麽,岸上的6戰我軍已支撐不住了,我們必須要戰決,本將就是要伍子胥把他的艦隊統統投進來,盡快結束這場海戰。”


    呂蒙目光望向岸邊,微微點頭,也明白了周瑜用意。


    畢竟,威海港的戰鬥,己軍是落入下風的,他們沒有時機拖下去,必須盡快的奪取勝利,隨後挾著大勝之威殺上岸去,增援步軍。


    呂蒙遂是領會了周瑜用意,當即也不再多言,忙將他的大將軍令傳達下去。


    旗艦之上,令旗搖動如風,命令向左軍迅傳去。


    此時此刻,周泰已經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早等著用一場大殺來泄,瞟見周瑜號令傳下,二話不說,率領著左軍三百餘艘戰艦,就殺了上去。


    倭軍增兵。


    裏許外,伍子胥看的清清楚楚,6遜也指向前方,提醒道:“將軍,周瑜出動左軍了。”


    伍子胥微微點頭,目光掃望敵艦,掐指數著衝上來的敵船,估摸著數量至少有三百之眾。


    這也就意味著,周瑜開戰不到半個時辰,就壓上了近六百戰艦,把半數的實力都拿出。


    “看來,周瑜這是想戰決,去援救威海港呢,他也太小瞧我們了……”


    伍子胥嘴角揚起一抹冷笑,大手一揮,喝道:“傳令,徐盛所部也殺上去,周瑜想戰決,咱們偏不如他所願。”


    “諾!”6遜忙將號令傳下。


    旗艦之上,赤色的令旗也搖動如風,向位於右翼的徐盛下達了命令。


    徐盛早已抱定了赴死決心,管他今日勝算如何,總之就是拚了命了,當下二話不說,拔劍大喝一聲:“大魏海軍將士們,複仇雪恥,報效天子的時候到了,隨本將殺上去,拚死一戰!”


    戰鼓聲衝天而起,右翼三百餘艘戰艦,在徐盛的率領下,唿嘯而出,挾著震天的殺聲,向著戰團衝去。


    敵我雙方,幾乎同時派出了己軍的第二波艦隊,很快就加入了戰團,將交戰的海域擴大了一倍有餘。


    放眼望去,漫空血霧飛濺,籠罩了將近三裏之寬的海麵,雙方加起來一千多艘戰艦,在這巨大的海域上,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混戰。


    先前甘寧和太史慈的交鋒,敵我兩軍各有優劣,還能勉強打成平手。


    眼下,徐盛和周泰兩軍加入後,魏軍這方麵,卻漸漸開始顯露下風。


    原因很簡單,倭軍的樓船數量占據上風。


    一艘樓船所裝載的弓弩手,足足是尋常鬥艦的兩到三倍之多,而由於樓船體積巨大,居高臨下放箭,殺傷力同樣是鬥艦的兩到三倍。


    這也就是說,一艘樓船極限戰鬥力,抵得上十艘鬥艦。


    而倭軍的樓船數量,足足比魏軍多了十餘艘,也就是說,換算下來,倭軍比大魏多了近百艘的鬥艦。


    眼下周瑜把幾乎七成的樓艦,統統都壓了上去,自然是攻勢大增,魏軍被壓製也是正常。


    “將軍,甘興霸他們怕是要撐不下去了。”6遜眉頭皺起,沉聲醒道。


    6遜的目光,已經開始向鄭成功餘下的三百戰艦望了去,意思是想讓伍子胥把鄭成功也派上。


    盡管他對鄭成功的實力到底怎樣,並不太熟悉,但這個時候,似乎也隻能把寶押在那個漁夫身上了。


    伍子胥卻沉穩的緊,拂手道:“周瑜的艦隊還沒有全壓上來,我們不能先亮出底牌。”


    於是,魏軍這邊也不顧劣勢,始終按兵不動。


    裏許外,巨艦上的周瑜,此刻已沉不住氣了,眼眸中燃燒著複仇的情緒。


    他很是興奮。


    正為,就像他事先判斷的那樣,周泰所部壓了上去,憑借著樓船的數量,已經壓過了魏軍,開始占據優勢,這樣耗下去,即使是他不派出李舜臣最後的艦隊,也必勝無疑。


    他同樣很焦慮。


    因為威海港的戰鬥已經結束,魏軍出人意料的攻勢兇猛,這麽快就輕易滅了一萬守軍,奪下了海港。


    在此情勢之下,周瑜已沒有時間這麽耗下去,他如果不盡快取得勝利的話,等魏軍在威海港站穩了腳,就算他率得勝的大軍殺迴去也無濟於事,根本無法再奪迴威海。


    那時,他即使取得了這場海戰勝利,也終究無法改變他的大日軍,被徹底趕下大6的結局。


    周瑜已沒有時間。


    他拳頭握緊,俊美的臉上燃燒起了狂傲卻又急迫的火焰,冷哼道:“伍子胥,你想在這裏拖住本將,為陶賊的步軍爭取時間,本將豈會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本將一鼓作氣,再次羞辱你一次吧!”


    一聲狂傲的冷笑後,周瑜再無猶豫,拂手厲聲喝道:“傳令下去,叫李舜臣即刻率餘下三百戰艦,給本將壓上去,一舉擊垮敵軍。”


    周瑜不想再等了,他要把三萬大軍盡數壓上,靠著李舜臣這員福將,再次上演第一次威海大戰的那一幕。


    周瑜號令傳下那一瞬間,呂蒙的心頭湧上一個念頭,覺的周瑜有些操之過急了,當即就想勸。


    話到嘴邊,呂蒙卻沒有開口。


    他已清楚的看到,眼前己軍正處於優勢,而李舜臣這員福將的運氣,又是不一般的好,每每有他出戰,多半會引有利於己軍的風雲變化,自開戰以來,凡有李舜臣參加的海戰,幾乎是戰無不勝。


    諸般種種表明,這一戰隻要李舜臣出擊,己軍必勝無疑,他似乎並沒有什麽理由阻止周瑜全軍壓上。


    隻是,也不知為什麽,呂蒙內心深處,總是有種莫名的不好預感,卻又說不出不好在哪裏。


    “也許,隻是我想多了吧……”呂蒙心中這樣安慰自己。


    就在他思緒飛轉時,旗艦上的令旗已打出,向著左軍的李舜臣所部,出了最後的進攻命令。


    那一艘樓船上,李舜臣看到搖動的令旗,嘴角揚起一抹冷絕自信的笑容,緩緩的拔出了手中長劍。


    那鷹一般的目光,望向了魏軍艦隊,目光中燃燒著深深的不屑。


    是的,他有足夠的資本看不起魏軍。


    想當初,他以韓半島一名小小部落領的身份,被孫策看中,加入到了海軍艦隊。


    那時的他,萬萬沒有想到,在第一次威海大戰的關鍵時刻,他的一次衝鋒,正好碰上了北風驟起,順風作戰的他,趁勢大破魏軍,一戰揚名。


    他當時以為,那隻是自己運氣好罷了。


    但他卻驚喜的現,在之後大大小小的海戰中,隻要有他出擊,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老天相助,讓他借助風雲天勢獲勝。


    一次次的驚喜,讓李舜臣被孫策,被倭軍上下視為了上天賜與他們的福將,就連李舜臣自己也已深信,自己是那水神轉世,注定要做這海上的不敗戰勝。


    現在,立功顯威的時候,就在眼前,他心中的殺機也狂燃而起。


    “伍子胥,你們這些手下敗將,又來自取其辱,那就讓你們再次敗在我海上戰神的手下吧……”


    一聲傲笑,李舜臣手中長劍奮然劃下,大喝道:“大日的勇士們,為天皇而戰,殺——”


    進攻的號令出,旗艦滿帆殺出,左右三百餘艘戰艦,盡皆洶洶的殺出,撲向了戰團。


    “將軍,李舜臣上來了。”6遜眼尖,第一眼便看到了那麵威風耀眼的“李”字大旗。


    伍子胥眉頭一皺,原本沉穩如山的眼神中,陡然間掠過了一絲忌憚之色。


    他的腦海中,立時浮現出當日一戰,李舜臣攪動風雨,挾著順風之勢,大破己軍,勢不可擋的畫麵。


    今日再見,他豈能沒有忌憚。


    “先看看情況再說,不要謊,我就不信這姓李的運氣,他就真的能一直這麽好!”伍子胥極力平伏下心境,決定先按兵不動。


    前方處,李舜臣的樓船巨艦,已挾著滔天氣勢,唿嘯撞來。


    異變漸生。


    原本是清風徐徐,對敵我雙方利害相當的海麵上,驟然之間就不知從哪裏冒出了一股西風。


    那股西風,由弱到強,隻在轉眼間,片刻的功夫,便演變成了唿嘯的狂風。


    倭軍列陣於西邊,正好處於上風之口,而魏軍則莫名其妙的,在眨眼間變成了下風的劣勢。


    風勢一逆,魏軍弓弩的威力驟然大減,射出去的箭矢力道急減,甚至直接就被吹偏了出去。


    而頂著狂風的魏軍弓弩手們,更被那沾著海水的狂風,吹到連眼睛都眨不開,無法有效瞄準敵人,準確力更是大減。


    倭軍這邊則正好相反,原來因力道不夠,無法洞穿魏軍防禦的箭矢,這下借助於順風的力道加成,輕鬆就盾牌了魏軍的盾牌防禦,再加上不必擔心魏軍箭襲,可以從容的站直了瞄準射擊,一時是殺傷力倍增。


    魏軍慘叫聲大作,血霧騰空而起,數不清的士卒,被力道倍增的利箭洞察盾牌,無情的被射中,墜落在了海水中。


    那李舜臣更是一馬當先,指揮著三百戰艦橫衝直撞,所過之處所人能擋,密如疾風的利箭,四麵八方的射出,肆意收割著魏卒的性命。


    這場原本勢均力敵的海上大戰,因李舜臣的加入,因這場突如其來的西風,陡然間變成了倭軍一邊倭的優勢。


    威海港。


    棧橋上,目睹了這狂風驟起一幕的陶商,不禁感歎道:“李舜臣,你的水神天賦,果然是名不虛傳。”


    (兄弟們,番外《陶皇後宮榜》今晚更新第三彈,加燕子微信公眾號:堂燕歸來(或tangyangui1ai),美人美圖等著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限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堂燕歸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堂燕歸來並收藏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