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憐生與這位貧窮的徐先生相識,大概是在三年前,哪怕時至今日,他依然很窮,因而朱顏才喜歡戲稱他為窮先生。
宏曆八十六年,春。
這位姓徐的先生帶著為數不多的盤纏,來到北峙城,他花光盤纏,買來筆墨紙硯,當街便畫起了字畫。
他的字筆力遒勁,卻仍形體流暢,不失美觀,形神具備。
山水畫則潑墨揮灑,氣勢磅礴。
按理說也確是佳品,隻要價格合理,並不愁沒有買家。
但他卻非要定價一副五十兩,分文不讓,還揚言五十兩得是知己價,否則便要五百兩一副。
有錢人也非人傻錢多,對他們而言五十兩雖買不到名家大作,但買兩幅小有名氣的字畫,總是不成問題。
傻子才會用五十兩,買這個籍籍無名之輩的字畫。
初春時節,氣候適宜,哪怕到了晌午也並無熱意。
半天過去,街上眾多擺攤的小販,多多少少都有了一筆收入,隻有這位賣字畫的分文未賺。
一連數日,縱使這位徐先生,連花一文買饅頭的錢都沒了,也死活不肯降價。
平日裏,陸憐生必是大門不出的,可凡事也必有例外,比如朱顏生辰。
早間集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城南有條小吃街,匯集了江州各地美食。
每每朱顏生辰,必要把那條街上的江米切糕、花生糕、糖葫蘆、筍肉饅頭等吃個遍。
這些小吃風味獨特,但隻能靠薄利多銷,因而此處擺攤地租便宜。
“哥,我要那個小豬糕。”朱顏奶聲奶氣地說到。
這些賣糕點的,為了在這個小市場中搶到生意,也是各出妙招。這個小攤的糕點味道平平無奇,便靠樣子吸引客人,糕點做成了十幾種動物的形狀,最是招孩子喜歡。
而在這個糕點攤位旁邊,一個賣字畫的攤位,一下子顯得格格不入。
陸憐生雖不了解字畫,但也曾看在書中看過,前朝第一書法大家柳長卿的幾幅名作,在自己一個外行人看來,這些字僅僅隻是微遜幾分,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板看起來像位三十多歲的書生,不過一身長衫破破爛爛,臉上胡子拉碴,蓬頭垢麵,想來多時沒有清理。老板躺在攤位後麵,瞟了眼陸憐生,便又合上了眼,畢竟一個孩子又怎麽可能會是他的客人。
“先生,您的字畫怎麽賣?”陸憐生以一種恭敬的語氣問到。
旁邊賣切糕的老板,馬上說道:“孩子,別理他,這可是個怪人。”
“你叫我先生?”
“懂的多的讀書長輩,我都會尊稱一聲先生。”陸憐生說到。
“你怎知我懂的多?”
陸憐生拿起一幅字,道:“這幅您臨摹的是柳長卿的雲亭帖。”
接著又拿起一幅畫,道:“這幅新雨山圖,您的題字辭藻優美,平仄工整。”
“還有這幅王牧之的……”
陸憐生一下子把攤子上,一大半字畫的出處都說了上來,還有些答不上來的,是因為那是這位先生的純原創。
這位窮先生一下子顯得非常吃驚,問到:“你也擅字畫?”
“書法繪畫,隻懂皮毛。但名家大作在書上見過些,因而能認出不少。”
這個年紀既不擅長書法繪畫,僅靠看書,便能識出那麽多作品,尤為不易。
別看這些字畫都是大作,但哪怕是在上京,找一群這般大孩子,也不見得都能認出。
陸憐生問到:“先生,這幅雲亭貼賣多少?”
窮先生糾結地撓撓頭,道:“五十兩,分文不讓,這是原則問題。”
“但晚輩也有銀錢問題,五十兩的話怕是沒個兩三年的攢不出來。”陸憐生也撓著頭,無奈地說到。樣子看起來竟與這位窮先生有幾分相似。
窮先生摸了摸通透的衣兜,幹癟的肚子時不時發出哀鳴,他將雲亭貼遞給了陸憐生,道“那你每月交給我一兩五錢,直到三十四個月後還清為止。”
陸憐生接過字,作輯謝過,問到:“還不知先生貴姓?”
“免貴姓徐。”
之後每月月初,陸憐生都按時來到徐先生攤位前,交那一兩五錢。
久而久之,二人便相熟了。
一日陸憐生拿著本《古教大道經》前來,隻是因為這本書太過晦澀難懂,便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來請教徐先生。
那時二人已相識三月有餘,陸憐生第一次見識到了徐先生真正的才華。
《古教大道經》的精髓內涵竟被他一遍講的清晰通透。
徐先生也有些吃驚我竟會看這種書,那一日交談,我們終於對對方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位徐先生竟也是經史子集、農醫雜學無所不讀。
陸憐生有夢境記憶相助,一個普通人竟也能在各方各麵,皆有所學所長,甚至還在自己之上。
陸憐生一直以為這樣的人,起碼得是個花甲老人。
徐先生在城北買了間茅屋,每日卻要跑到城南擺攤,按他所說萬般原因,也不過是因為這樣,最省錢、最便宜。
太陽早已沉下山頭,但夏日總是晝長夜短,離天黑至少還得要大半個時辰。
此處已是北峙城最北處,周圍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能沒過膝蓋。
朱顏雖嘴上抱怨著此處環境不堪,但心裏卻開心的緊,每次來這都跟冒險一樣。
荒草中,一間破敗的茅屋與周圍環境,自然相襯,徐先生在茅屋外的一張破木桌上,寫著他的書。
朱顏大叫著:“窮先生,你怎麽還住在這兒,我哥每月給你的銀子,除了供你吃喝拉撒,應該還能有富餘,你都把錢花哪了?”
“來了啊,今天帶了些啥,我這個窮書生都快餓死了。”徐先生趕忙迎了上去,從陸憐生手中接過飯盒,又對朱顏說到:“小朱顏啊,你不是總問我錢花哪了嗎?吃完飯就給你看個好東西。”
徐先生並不是侍才而傲,他與江州那些自詡麒麟才子,然後清高自傲的書生不同,相反這位書生十分平易近人。
他不像陸憐生一樣講那麽多禮,甚至有時還愛跟朱顏開玩笑,這樣反而讓人相處輕鬆。
執著於賣高價字畫,僅僅隻是因為他有自己的自尊和原則。
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徐先生並不被世俗拘束,他的清高是那種不使人生厭的清高,這也是令陸憐生尊敬的一個原因。
“這個紅綢鯉燒的不錯,還有這金汁脆肉真是令我唇齒留香,香滿樓的菜在北峙城不愧是第一。喲,還給我帶了西瓜呢。”
徐先生這模樣與溫文儒雅的有才書生,真是大相徑庭。
但讀書終究還是有些能讀到骨子裏,徐先生的樣子雖不雅,但卻與並不粗獷,書生氣還是在的。
瓜足飯飽後,他走進茅屋內,從裏麵搬出了一張古琴,這琴做工精致,與周圍粗糙的一切看起來格格不入。
徐學生拿出了張涼席,將琴支於席上,對朱顏說到:“小朱顏,看窮先生給你雅奏一曲。”
朱顏先是不敢興趣,錢竟全花在一張琴上,看來窮先生腦子也不太行。但自琴鳴聲起,朱顏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隻聽得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
空曠的荒地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這般曲樂是陸憐生與朱顏,聞所未聞的,待一曲終了,隻感覺任陶醉其中,難以自拔。
“先生還懂音律,真了不起。”陸憐生的眼神中的崇拜又增了幾分,但神色間仍有些心不在焉,他心裏牽掛的還是那起自焚詭案。
徐先生笑道:“不過略知一二,與宮裏那幾個玩音律的還差些。”
朱顏倒是真就感了興趣,她對那把琴愛不釋手,朝徐先生投去渴望的眼光,道:“先生教我,我想學。”
“小朱顏想學當然不成問題,不過得等到明天。”
徐先生說著扭頭看向了陸憐生,又道:“憐生啊,昨日你便沒來,害得我隻能用窩窩頭對付兩口。今日見你,你簡直就是把一個大寫的愁給刻在臉上了,看來是遇到不小的麻煩了。自焚詭案啊,這案子聽著確實挺唬人的。”
陸憐生震驚地問到:“先生身居此處,也已聽聞這起案子了。”
徐先生意味深長地一笑道:“你昨天餓著我了,我能不急嗎?先生我別的本事沒有,算命倒是有一手,昨天便知道你們家官司臨頭,也知道如何助你破局。”
陸憐生眼神雀躍,連忙問到:“先生果真深藏不露,那麽先生可知兇手是何人?”
徐先生摸了摸陸憐生的頭,笑道:“你小子想得倒美,哪能算得那麽細啊,你當我不要命了。我說了隻是助你,又沒說直接幫你一步登天,隻是有些線索,不過以你的才智,查出真相應該不難。”
“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徐先生袖袍一揮,瀟灑踱步於茅屋前,道:“首先先生我算出兇手是一男性,動機大概是與十年前的恩怨有關。其次那日兇手便在賭館內,隻是可惜我沒看清他的臉,否則倒還真省事了。最後我算出兇手與黏土打了大半輩子交道。”
陸憐生雖不知徐先生用的何種手段算出這些東西,但卻對每個字深信不移。
如此說來隻要查那日在賭館內的人便行,而且按徐先生給出的提示,查出兇手身份應該不難。
但也還得先鎖定嫌犯,並找到確鑿證據才行,不然府尹可不會信一個算命的胡言亂語。
而當陸憐生迴到衙門,看到日晷邊那一大盤毫無變化的白磷時,他自己也探究出了一條新的線索。
肥貓身上的白磷是在來賭館前便被塗抹好的。
宏曆八十六年,春。
這位姓徐的先生帶著為數不多的盤纏,來到北峙城,他花光盤纏,買來筆墨紙硯,當街便畫起了字畫。
他的字筆力遒勁,卻仍形體流暢,不失美觀,形神具備。
山水畫則潑墨揮灑,氣勢磅礴。
按理說也確是佳品,隻要價格合理,並不愁沒有買家。
但他卻非要定價一副五十兩,分文不讓,還揚言五十兩得是知己價,否則便要五百兩一副。
有錢人也非人傻錢多,對他們而言五十兩雖買不到名家大作,但買兩幅小有名氣的字畫,總是不成問題。
傻子才會用五十兩,買這個籍籍無名之輩的字畫。
初春時節,氣候適宜,哪怕到了晌午也並無熱意。
半天過去,街上眾多擺攤的小販,多多少少都有了一筆收入,隻有這位賣字畫的分文未賺。
一連數日,縱使這位徐先生,連花一文買饅頭的錢都沒了,也死活不肯降價。
平日裏,陸憐生必是大門不出的,可凡事也必有例外,比如朱顏生辰。
早間集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城南有條小吃街,匯集了江州各地美食。
每每朱顏生辰,必要把那條街上的江米切糕、花生糕、糖葫蘆、筍肉饅頭等吃個遍。
這些小吃風味獨特,但隻能靠薄利多銷,因而此處擺攤地租便宜。
“哥,我要那個小豬糕。”朱顏奶聲奶氣地說到。
這些賣糕點的,為了在這個小市場中搶到生意,也是各出妙招。這個小攤的糕點味道平平無奇,便靠樣子吸引客人,糕點做成了十幾種動物的形狀,最是招孩子喜歡。
而在這個糕點攤位旁邊,一個賣字畫的攤位,一下子顯得格格不入。
陸憐生雖不了解字畫,但也曾看在書中看過,前朝第一書法大家柳長卿的幾幅名作,在自己一個外行人看來,這些字僅僅隻是微遜幾分,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板看起來像位三十多歲的書生,不過一身長衫破破爛爛,臉上胡子拉碴,蓬頭垢麵,想來多時沒有清理。老板躺在攤位後麵,瞟了眼陸憐生,便又合上了眼,畢竟一個孩子又怎麽可能會是他的客人。
“先生,您的字畫怎麽賣?”陸憐生以一種恭敬的語氣問到。
旁邊賣切糕的老板,馬上說道:“孩子,別理他,這可是個怪人。”
“你叫我先生?”
“懂的多的讀書長輩,我都會尊稱一聲先生。”陸憐生說到。
“你怎知我懂的多?”
陸憐生拿起一幅字,道:“這幅您臨摹的是柳長卿的雲亭帖。”
接著又拿起一幅畫,道:“這幅新雨山圖,您的題字辭藻優美,平仄工整。”
“還有這幅王牧之的……”
陸憐生一下子把攤子上,一大半字畫的出處都說了上來,還有些答不上來的,是因為那是這位先生的純原創。
這位窮先生一下子顯得非常吃驚,問到:“你也擅字畫?”
“書法繪畫,隻懂皮毛。但名家大作在書上見過些,因而能認出不少。”
這個年紀既不擅長書法繪畫,僅靠看書,便能識出那麽多作品,尤為不易。
別看這些字畫都是大作,但哪怕是在上京,找一群這般大孩子,也不見得都能認出。
陸憐生問到:“先生,這幅雲亭貼賣多少?”
窮先生糾結地撓撓頭,道:“五十兩,分文不讓,這是原則問題。”
“但晚輩也有銀錢問題,五十兩的話怕是沒個兩三年的攢不出來。”陸憐生也撓著頭,無奈地說到。樣子看起來竟與這位窮先生有幾分相似。
窮先生摸了摸通透的衣兜,幹癟的肚子時不時發出哀鳴,他將雲亭貼遞給了陸憐生,道“那你每月交給我一兩五錢,直到三十四個月後還清為止。”
陸憐生接過字,作輯謝過,問到:“還不知先生貴姓?”
“免貴姓徐。”
之後每月月初,陸憐生都按時來到徐先生攤位前,交那一兩五錢。
久而久之,二人便相熟了。
一日陸憐生拿著本《古教大道經》前來,隻是因為這本書太過晦澀難懂,便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來請教徐先生。
那時二人已相識三月有餘,陸憐生第一次見識到了徐先生真正的才華。
《古教大道經》的精髓內涵竟被他一遍講的清晰通透。
徐先生也有些吃驚我竟會看這種書,那一日交談,我們終於對對方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位徐先生竟也是經史子集、農醫雜學無所不讀。
陸憐生有夢境記憶相助,一個普通人竟也能在各方各麵,皆有所學所長,甚至還在自己之上。
陸憐生一直以為這樣的人,起碼得是個花甲老人。
徐先生在城北買了間茅屋,每日卻要跑到城南擺攤,按他所說萬般原因,也不過是因為這樣,最省錢、最便宜。
太陽早已沉下山頭,但夏日總是晝長夜短,離天黑至少還得要大半個時辰。
此處已是北峙城最北處,周圍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能沒過膝蓋。
朱顏雖嘴上抱怨著此處環境不堪,但心裏卻開心的緊,每次來這都跟冒險一樣。
荒草中,一間破敗的茅屋與周圍環境,自然相襯,徐先生在茅屋外的一張破木桌上,寫著他的書。
朱顏大叫著:“窮先生,你怎麽還住在這兒,我哥每月給你的銀子,除了供你吃喝拉撒,應該還能有富餘,你都把錢花哪了?”
“來了啊,今天帶了些啥,我這個窮書生都快餓死了。”徐先生趕忙迎了上去,從陸憐生手中接過飯盒,又對朱顏說到:“小朱顏啊,你不是總問我錢花哪了嗎?吃完飯就給你看個好東西。”
徐先生並不是侍才而傲,他與江州那些自詡麒麟才子,然後清高自傲的書生不同,相反這位書生十分平易近人。
他不像陸憐生一樣講那麽多禮,甚至有時還愛跟朱顏開玩笑,這樣反而讓人相處輕鬆。
執著於賣高價字畫,僅僅隻是因為他有自己的自尊和原則。
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徐先生並不被世俗拘束,他的清高是那種不使人生厭的清高,這也是令陸憐生尊敬的一個原因。
“這個紅綢鯉燒的不錯,還有這金汁脆肉真是令我唇齒留香,香滿樓的菜在北峙城不愧是第一。喲,還給我帶了西瓜呢。”
徐先生這模樣與溫文儒雅的有才書生,真是大相徑庭。
但讀書終究還是有些能讀到骨子裏,徐先生的樣子雖不雅,但卻與並不粗獷,書生氣還是在的。
瓜足飯飽後,他走進茅屋內,從裏麵搬出了一張古琴,這琴做工精致,與周圍粗糙的一切看起來格格不入。
徐學生拿出了張涼席,將琴支於席上,對朱顏說到:“小朱顏,看窮先生給你雅奏一曲。”
朱顏先是不敢興趣,錢竟全花在一張琴上,看來窮先生腦子也不太行。但自琴鳴聲起,朱顏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隻聽得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
空曠的荒地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這般曲樂是陸憐生與朱顏,聞所未聞的,待一曲終了,隻感覺任陶醉其中,難以自拔。
“先生還懂音律,真了不起。”陸憐生的眼神中的崇拜又增了幾分,但神色間仍有些心不在焉,他心裏牽掛的還是那起自焚詭案。
徐先生笑道:“不過略知一二,與宮裏那幾個玩音律的還差些。”
朱顏倒是真就感了興趣,她對那把琴愛不釋手,朝徐先生投去渴望的眼光,道:“先生教我,我想學。”
“小朱顏想學當然不成問題,不過得等到明天。”
徐先生說著扭頭看向了陸憐生,又道:“憐生啊,昨日你便沒來,害得我隻能用窩窩頭對付兩口。今日見你,你簡直就是把一個大寫的愁給刻在臉上了,看來是遇到不小的麻煩了。自焚詭案啊,這案子聽著確實挺唬人的。”
陸憐生震驚地問到:“先生身居此處,也已聽聞這起案子了。”
徐先生意味深長地一笑道:“你昨天餓著我了,我能不急嗎?先生我別的本事沒有,算命倒是有一手,昨天便知道你們家官司臨頭,也知道如何助你破局。”
陸憐生眼神雀躍,連忙問到:“先生果真深藏不露,那麽先生可知兇手是何人?”
徐先生摸了摸陸憐生的頭,笑道:“你小子想得倒美,哪能算得那麽細啊,你當我不要命了。我說了隻是助你,又沒說直接幫你一步登天,隻是有些線索,不過以你的才智,查出真相應該不難。”
“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徐先生袖袍一揮,瀟灑踱步於茅屋前,道:“首先先生我算出兇手是一男性,動機大概是與十年前的恩怨有關。其次那日兇手便在賭館內,隻是可惜我沒看清他的臉,否則倒還真省事了。最後我算出兇手與黏土打了大半輩子交道。”
陸憐生雖不知徐先生用的何種手段算出這些東西,但卻對每個字深信不移。
如此說來隻要查那日在賭館內的人便行,而且按徐先生給出的提示,查出兇手身份應該不難。
但也還得先鎖定嫌犯,並找到確鑿證據才行,不然府尹可不會信一個算命的胡言亂語。
而當陸憐生迴到衙門,看到日晷邊那一大盤毫無變化的白磷時,他自己也探究出了一條新的線索。
肥貓身上的白磷是在來賭館前便被塗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