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女兒是複仇文女主( 24)
快穿之好媽媽改造係統 作者:橙子不吃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楊大郎說著,突然看到供桌底下的一塊破布,他慌忙的將破布撿起來,顫抖著聲音道:“我記得這個,我記得這個,這個是玉娘衣服的布料。”
楊大郎對這個顏色記憶很深,他們剛到這邊的時候,典當了那位夫人的一講首飾,所得的銀錢租了房子之後,還買了幾匹布。
因為二妹要說親了,需要漂亮的做裝飾,而他和父親在外行走,也需要好行頭點綴,他娘親需要同領裏交際,小妹小弟要去學堂,最後,隻能讓那位夫人委屈。
因為她看不見,所以出不了門,她失去了記憶,隻能依賴他們的照顧,她日日在家裏做絹花,所以對衣服最沒有需求的就是她。
最後,他發現,那位夫人身上,是最粗糙,最醜的麻衣。
楊大郎還看到了一雙草編鞋,即使那草編鞋已經被老鼠啃的不成樣子,但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小妹的手藝。
他手裏捧著草編鞋和破碎的麻布,說道:“我已經將我知道的都說了,請您看在我們照顧了夫人將近三年的份上,高抬貴手,放過我的家人,我的小妹才十一歲,小弟才九歲,他們什麽也不知道。
我的阿妹也是一時糊塗,才會想到讓夫人嫁給安員外……”
“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就要將我阿娘送給性情暴虐的安富貴?你怎麽不將你的母親妹妹送過去呢?你的確是會糊塗的。”將將趕來謝蘭若聽到了楊大郎的話,忍不住嘲諷出聲。
看著楊大郎手中的麻布和草鞋,謝蘭若無法想象娘親這三年來是怎麽過的,她偏過頭,看著皇帝,說道:“爹爹,那賣餛飩的一家已經離開了臨安,難道是他們帶走了阿娘嗎?”
楚程查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謝蘭若和皇帝查不到,他自負,所以輕而易舉的信了許緒交代給胡大娘的話。
但謝蘭若找了娘親三年,這三年來,娘親從未入她的夢,隻有這段時日,她才經常夢到娘親在一片山林中等她。
繞過趙州來臨安城的路上,她看到了離臨安縣城不遠的大別山,那片山林,和她夢中的何其相像,所以她才妹妹放過一絲一毫的線索。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才注意到了許家,從許家領居的口中知道了許家的女主人姓蘇,名棠。
楊大郎不敢繼續求饒,他顫抖著身體,蜷縮在地上,對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感覺到了悲涼。
不知道過了多久,為首的男人和剛剛說話的女人離開了破廟,一個唇紅齒白的小郎君蹲了下來,看著他,問道:“當年你在離金陵城外的河邊撿到了夫人,為什麽不報官?
在知道有人在尋找夫人的時候,為什麽不提供線索?”
趙十七一想到當年自己明明路過楊大郎他們原先居住的村子,卻沒有仔細尋找,反而和嬸娘擦肩而過,就覺得愧疚。
三叔將嬸娘交給他,他卻辜負了三叔的期望,這三年來,他沒有一日能夠睡的安穩。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線索,這些短視的小人卻將嬸娘丟在這個破廟自生自滅。
為什麽要將嬸娘放在這個破廟呢?
十七郎想到了自己查到的傳說,聽說這廟原本是臨安城的大戶阻止修建的,修建期間,大戶發現有木匠同小妾偷情,便將兩人灌注在了這地底下。
廟宇修成以後,大戶家裏接二連三死人,最後死的隻剩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幼子,而在幼子滿十八歲的時候,一把大火,將大戶家燒的一幹二淨。
後來,附近的人總能聽到這廟宇中有哀哀的哭聲,來這廟宇祭拜過的人家,噩怨纏身,久而久之,就沒有人再來,這廟也就荒廢了。
再後來,新來的一任知縣不信鬼神之說,要重修廟宇,但誰曾想,動工的第一天,知縣被查出貪汙,滿門流放。
臨安城的人對這座廟宇越發的害怕,最後這附近居然也沒有什麽人居住。
連乞丐都不願意來。
而楊家,典當了嬸娘的首飾,賣掉了嬸娘的衣服,將嬸娘當做丫鬟傭人使喚,最後還將嬸娘送到這個地方。
十七郎眼睛都紅了,楊大郎越發的恐懼,他看著泛著亮光的劍,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腦袋滾落在地。
但他不想死啊,是人都不想死。
他哭著說道:“我家一家老小都不識字,所以也不知道你們要找的人就是夫人。
當年大人來到村裏,帶著那麽多人,我以為是來尋仇,我怕家人被連累,所以才撒了謊。
求求您了,看在我們照顧了她將近三年的份上,放過我的家人。
若是夫人知道,若是她知道小弟小妹因她而死,她定然會十分愧疚,畢竟她與小弟小妹,也有一份師生情誼在……”
十七郎神色嘲諷,他不再說話,就留在破廟裏守著楊大郎,思緒飄迴到初次見嬸娘的時候。
在他們這一輩,他是最小的,幾個哥哥都在三叔身邊效力,就他功不成武不就,一點也不像趙家人。
他對未來感到迷茫,還沒有想好具體要做什麽,就聽到了父親在相看妻子的消息。
害怕母親的位置被取代,最後被徹底遺忘,也害怕父親再娶後有了新的子嗣便不再在意他,他逃避了,遇到了嬸娘。
那個時候他想,怎麽會有那麽溫柔的人,看著嬸娘和蘭若相處,他羨慕極了,覺得他娘親如果在世,肯定也是這麽對他。
他那個時候還想著讓父親娶了她,想讓她當自己的娘親,為了這個,還和蘭若打了一架,羞愧的是,他居然打不過蘭若。
打不過也就算了,還在傷剛好的時候,就參加了三叔和三嬸的婚禮。
十七郎想著過去的事情,沒有理會楊大郎的害怕。
楊母被關在牢裏,抱著大女兒,害怕極了,今天一早兒,家裏麵突然闖進了許多人,大兒子被帶走了,他們也被關在了縣衙的牢房中。
楊母想到前幾天有人來打聽玉娘的事情,又想到今天那夥人似乎也是找玉娘的,不由得後悔當年將她救了。
楊大郎對這個顏色記憶很深,他們剛到這邊的時候,典當了那位夫人的一講首飾,所得的銀錢租了房子之後,還買了幾匹布。
因為二妹要說親了,需要漂亮的做裝飾,而他和父親在外行走,也需要好行頭點綴,他娘親需要同領裏交際,小妹小弟要去學堂,最後,隻能讓那位夫人委屈。
因為她看不見,所以出不了門,她失去了記憶,隻能依賴他們的照顧,她日日在家裏做絹花,所以對衣服最沒有需求的就是她。
最後,他發現,那位夫人身上,是最粗糙,最醜的麻衣。
楊大郎還看到了一雙草編鞋,即使那草編鞋已經被老鼠啃的不成樣子,但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小妹的手藝。
他手裏捧著草編鞋和破碎的麻布,說道:“我已經將我知道的都說了,請您看在我們照顧了夫人將近三年的份上,高抬貴手,放過我的家人,我的小妹才十一歲,小弟才九歲,他們什麽也不知道。
我的阿妹也是一時糊塗,才會想到讓夫人嫁給安員外……”
“一時糊塗?一時糊塗就要將我阿娘送給性情暴虐的安富貴?你怎麽不將你的母親妹妹送過去呢?你的確是會糊塗的。”將將趕來謝蘭若聽到了楊大郎的話,忍不住嘲諷出聲。
看著楊大郎手中的麻布和草鞋,謝蘭若無法想象娘親這三年來是怎麽過的,她偏過頭,看著皇帝,說道:“爹爹,那賣餛飩的一家已經離開了臨安,難道是他們帶走了阿娘嗎?”
楚程查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謝蘭若和皇帝查不到,他自負,所以輕而易舉的信了許緒交代給胡大娘的話。
但謝蘭若找了娘親三年,這三年來,娘親從未入她的夢,隻有這段時日,她才經常夢到娘親在一片山林中等她。
繞過趙州來臨安城的路上,她看到了離臨安縣城不遠的大別山,那片山林,和她夢中的何其相像,所以她才妹妹放過一絲一毫的線索。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才注意到了許家,從許家領居的口中知道了許家的女主人姓蘇,名棠。
楊大郎不敢繼續求饒,他顫抖著身體,蜷縮在地上,對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感覺到了悲涼。
不知道過了多久,為首的男人和剛剛說話的女人離開了破廟,一個唇紅齒白的小郎君蹲了下來,看著他,問道:“當年你在離金陵城外的河邊撿到了夫人,為什麽不報官?
在知道有人在尋找夫人的時候,為什麽不提供線索?”
趙十七一想到當年自己明明路過楊大郎他們原先居住的村子,卻沒有仔細尋找,反而和嬸娘擦肩而過,就覺得愧疚。
三叔將嬸娘交給他,他卻辜負了三叔的期望,這三年來,他沒有一日能夠睡的安穩。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線索,這些短視的小人卻將嬸娘丟在這個破廟自生自滅。
為什麽要將嬸娘放在這個破廟呢?
十七郎想到了自己查到的傳說,聽說這廟原本是臨安城的大戶阻止修建的,修建期間,大戶發現有木匠同小妾偷情,便將兩人灌注在了這地底下。
廟宇修成以後,大戶家裏接二連三死人,最後死的隻剩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幼子,而在幼子滿十八歲的時候,一把大火,將大戶家燒的一幹二淨。
後來,附近的人總能聽到這廟宇中有哀哀的哭聲,來這廟宇祭拜過的人家,噩怨纏身,久而久之,就沒有人再來,這廟也就荒廢了。
再後來,新來的一任知縣不信鬼神之說,要重修廟宇,但誰曾想,動工的第一天,知縣被查出貪汙,滿門流放。
臨安城的人對這座廟宇越發的害怕,最後這附近居然也沒有什麽人居住。
連乞丐都不願意來。
而楊家,典當了嬸娘的首飾,賣掉了嬸娘的衣服,將嬸娘當做丫鬟傭人使喚,最後還將嬸娘送到這個地方。
十七郎眼睛都紅了,楊大郎越發的恐懼,他看著泛著亮光的劍,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的腦袋滾落在地。
但他不想死啊,是人都不想死。
他哭著說道:“我家一家老小都不識字,所以也不知道你們要找的人就是夫人。
當年大人來到村裏,帶著那麽多人,我以為是來尋仇,我怕家人被連累,所以才撒了謊。
求求您了,看在我們照顧了她將近三年的份上,放過我的家人。
若是夫人知道,若是她知道小弟小妹因她而死,她定然會十分愧疚,畢竟她與小弟小妹,也有一份師生情誼在……”
十七郎神色嘲諷,他不再說話,就留在破廟裏守著楊大郎,思緒飄迴到初次見嬸娘的時候。
在他們這一輩,他是最小的,幾個哥哥都在三叔身邊效力,就他功不成武不就,一點也不像趙家人。
他對未來感到迷茫,還沒有想好具體要做什麽,就聽到了父親在相看妻子的消息。
害怕母親的位置被取代,最後被徹底遺忘,也害怕父親再娶後有了新的子嗣便不再在意他,他逃避了,遇到了嬸娘。
那個時候他想,怎麽會有那麽溫柔的人,看著嬸娘和蘭若相處,他羨慕極了,覺得他娘親如果在世,肯定也是這麽對他。
他那個時候還想著讓父親娶了她,想讓她當自己的娘親,為了這個,還和蘭若打了一架,羞愧的是,他居然打不過蘭若。
打不過也就算了,還在傷剛好的時候,就參加了三叔和三嬸的婚禮。
十七郎想著過去的事情,沒有理會楊大郎的害怕。
楊母被關在牢裏,抱著大女兒,害怕極了,今天一早兒,家裏麵突然闖進了許多人,大兒子被帶走了,他們也被關在了縣衙的牢房中。
楊母想到前幾天有人來打聽玉娘的事情,又想到今天那夥人似乎也是找玉娘的,不由得後悔當年將她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