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爭鋒相對
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 作者:顧興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馬上就到上朝的時間了,早膳已經準備好了。”
“朕不用了,客奶你自己好好用膳,等朕迴來。”
說完也不給客氏反應的時間帶著尤福財就去了前朝,準備早去早迴。
而此時,一些消息靈光的官員也已經知道今天朝會上要發生的事,所以立馬便觀望起來,在朝堂上,牆頭草還真不少。
不過都是觀望狀態,這些人既不是東林黨,也沒有和徐天爵打交道,更不是江南富商大族裏的人,所以基本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隨著皇帝駕到,文武百官跪拜行禮。太監尖銳的嗓音貫穿其中,這朝會之上,倒是莊嚴肅穆。
“有事啟奏。”尤福財開始他的口頭語,這也是朱由校即位後,這句話才開始出現在每次的朝會上,畢竟萬曆皇帝不上朝,大臣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聽到這句話。
也就隻有朱由校用得著了,他每天都要強行來上朝,而他又完全不關心朝堂政事,自然是越早說完越早走越好。
所以才有了這一問,為的就是不讓那些文官墨跡,有話快說。
徐天爵從旁邊走出來,站在朝堂中央,神色倒是堅定,聲音也洪亮,畢竟這是第一次正麵和東林黨硬剛,從此刻開始,隻要徐天爵一天不倒,東林黨一天就站不起來,再甚者,一旦改朝換代,東林黨更是會直接煙消雲散。
“陛下,臣有事啟奏,如今我大明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微臣以為當廢除對海外貿易的諸多限製,開設多個港口,不再限製出海船隻數量,並適當增加商稅。如此,既能促進貿易繁榮,又可充盈國庫,緩解當前困局。”
徐天爵一開口,他這一邊的人連忙跟上,定國公徐希皋也是立即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徐大人此議甚善。海外貿易之利,早有先例,想唐宋萬國來朝,我中原貨物可運抵四海之外,恩澤蠻夷之邦。如今若能放開限製,必能為朝廷帶來豐厚財源。”
鎮遠侯顧大理根本不給東林黨反應緊接著道:“臣附議,我大明地大物博,所產之物若能通過海外貿易遠銷他國,換迴所需之物,實乃國之幸事,況且遼東邊患日益嚴重,所需軍費極為龐大,僅依靠百姓恐難以為繼。”
太常寺卿畢懋良也上前一步,施禮道:“陛下,開設多個港口,百姓也能從中受益,況且漢唐宋元皆有先例,想當年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萬國來朝,何其壯觀,可見與外交往絕非壞事。”
工部屯田郎中袁弘亦道:“陛下,這對我大明的發展大有裨益呀!先帝陵寢、疏通運河、水利防洪這些都需要銀錢支撐。”
一時間,和徐家交好的大明勳貴、受益的江南官員、想要軍餉的朝廷武將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
反正這些對他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錢往自己兜裏進,誰不樂意?尤其是那些在京的武將,他們可不想自己外出征戰的時候,不是被別人殺了,而是兵變。”
於是朝堂上絕大多數人都支持。
“臣等附議,望陛下三思。”
然而,總有人喜歡給自己找不痛快,東林黨人禮部尚書孫慎行也是麵色陰沉,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萬萬不可!祖宗之法,曆經數朝,豈能輕易更改?開放海外貿易,實乃禍亂之源。此舉勞民傷財,更容易讓百姓逐利忘義。”
“荒唐,民間貿易乃是百姓出資,哪來的勞民傷財?況且聖人還教導百姓,難道你想愚民不成?”
他的話一出口,當即便有人反駁。
但東林黨這邊也不是沒有人,兵科給事中楊漣也是慷慨激昂道:“陛下,海外貿易風險難測,若失控,一定帶來禍患,致使我朝農田荒廢,百姓流離失所。且外邦之人魚龍混雜,恐危及我朝秩序。”
“錯,想唐朝太宗時期,朝中亦有胡人當官,軍中也有胡將,唐太宗一朝,還不是“貞觀之治”。豈容你在這裏偷換概念。”
徐天爵這一次是準備充足,東林黨人每說出一條來,這邊就有人反駁迴去,跟辯論一樣。
督察院左都禦史高攀龍身為東林黨人自然也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祖宗成法乃立國之本,不可輕動。海外貿易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督察院右都禦史左光鬥也義正言辭道:“陛下,朝堂諸君一心為江山社稷著想,還望陛下明察,莫要被一時之利所迷惑。”
徐天爵毫不退縮,反駁道:“幾位大人反對變革,如今局勢不同往昔,若一味守舊,如何應對當前的財政危機?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因時製宜。”
孫慎行怒目而視:“徐大人,你這是要違背祖訓,置祖宗基業於不顧嗎?”
徐天爵倒也不心虛,那是他朱家祖宗立下的規矩,和徐家有什麽關係,於是大方迴應道:“孫大人言重了,臣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百姓。海外貿易有市舶司、督餉館管理,必能造福萬民。”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麵紅耳赤,朝堂上氣氛也是愈發緊張。誰都不想讓步,誰說誰都有理?
小皇帝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激烈爭論的群臣,心中那是毫無波瀾。底下的人為了他朱家的江山,爭得麵紅耳赤,他腦子裏是一點都不進。
誰讓他過完年才16,之前又沒當過太子,根本就不太懂,也不想懂。
徐天爵見吵的差不多了,東林黨人被完全壓製住,他也是立馬給上麵的尤福財使眼色,讓他提醒朱由校時候到了,再吵下去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尤福財現狀也是立馬躬身過去小聲道:“陛下,時間差不多了,咱們該迴宮了。”
經過尤福財這麽一提醒,他也想起之前與徐天爵的約定,又看到支持徐天爵的人明顯更多,於是開口道:“眾愛卿莫要再爭了,朕意已決,徐天爵所奏利國利民。朕相信此舉乃是為了我大明的繁榮昌盛,定當謹慎施行。”
“陛下,這祖宗之法. . . . . .。”
“哎呀。”歎息聲在四周響起。
“朕不用了,客奶你自己好好用膳,等朕迴來。”
說完也不給客氏反應的時間帶著尤福財就去了前朝,準備早去早迴。
而此時,一些消息靈光的官員也已經知道今天朝會上要發生的事,所以立馬便觀望起來,在朝堂上,牆頭草還真不少。
不過都是觀望狀態,這些人既不是東林黨,也沒有和徐天爵打交道,更不是江南富商大族裏的人,所以基本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隨著皇帝駕到,文武百官跪拜行禮。太監尖銳的嗓音貫穿其中,這朝會之上,倒是莊嚴肅穆。
“有事啟奏。”尤福財開始他的口頭語,這也是朱由校即位後,這句話才開始出現在每次的朝會上,畢竟萬曆皇帝不上朝,大臣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聽到這句話。
也就隻有朱由校用得著了,他每天都要強行來上朝,而他又完全不關心朝堂政事,自然是越早說完越早走越好。
所以才有了這一問,為的就是不讓那些文官墨跡,有話快說。
徐天爵從旁邊走出來,站在朝堂中央,神色倒是堅定,聲音也洪亮,畢竟這是第一次正麵和東林黨硬剛,從此刻開始,隻要徐天爵一天不倒,東林黨一天就站不起來,再甚者,一旦改朝換代,東林黨更是會直接煙消雲散。
“陛下,臣有事啟奏,如今我大明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微臣以為當廢除對海外貿易的諸多限製,開設多個港口,不再限製出海船隻數量,並適當增加商稅。如此,既能促進貿易繁榮,又可充盈國庫,緩解當前困局。”
徐天爵一開口,他這一邊的人連忙跟上,定國公徐希皋也是立即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徐大人此議甚善。海外貿易之利,早有先例,想唐宋萬國來朝,我中原貨物可運抵四海之外,恩澤蠻夷之邦。如今若能放開限製,必能為朝廷帶來豐厚財源。”
鎮遠侯顧大理根本不給東林黨反應緊接著道:“臣附議,我大明地大物博,所產之物若能通過海外貿易遠銷他國,換迴所需之物,實乃國之幸事,況且遼東邊患日益嚴重,所需軍費極為龐大,僅依靠百姓恐難以為繼。”
太常寺卿畢懋良也上前一步,施禮道:“陛下,開設多個港口,百姓也能從中受益,況且漢唐宋元皆有先例,想當年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萬國來朝,何其壯觀,可見與外交往絕非壞事。”
工部屯田郎中袁弘亦道:“陛下,這對我大明的發展大有裨益呀!先帝陵寢、疏通運河、水利防洪這些都需要銀錢支撐。”
一時間,和徐家交好的大明勳貴、受益的江南官員、想要軍餉的朝廷武將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
反正這些對他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錢往自己兜裏進,誰不樂意?尤其是那些在京的武將,他們可不想自己外出征戰的時候,不是被別人殺了,而是兵變。”
於是朝堂上絕大多數人都支持。
“臣等附議,望陛下三思。”
然而,總有人喜歡給自己找不痛快,東林黨人禮部尚書孫慎行也是麵色陰沉,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萬萬不可!祖宗之法,曆經數朝,豈能輕易更改?開放海外貿易,實乃禍亂之源。此舉勞民傷財,更容易讓百姓逐利忘義。”
“荒唐,民間貿易乃是百姓出資,哪來的勞民傷財?況且聖人還教導百姓,難道你想愚民不成?”
他的話一出口,當即便有人反駁。
但東林黨這邊也不是沒有人,兵科給事中楊漣也是慷慨激昂道:“陛下,海外貿易風險難測,若失控,一定帶來禍患,致使我朝農田荒廢,百姓流離失所。且外邦之人魚龍混雜,恐危及我朝秩序。”
“錯,想唐朝太宗時期,朝中亦有胡人當官,軍中也有胡將,唐太宗一朝,還不是“貞觀之治”。豈容你在這裏偷換概念。”
徐天爵這一次是準備充足,東林黨人每說出一條來,這邊就有人反駁迴去,跟辯論一樣。
督察院左都禦史高攀龍身為東林黨人自然也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祖宗成法乃立國之本,不可輕動。海外貿易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督察院右都禦史左光鬥也義正言辭道:“陛下,朝堂諸君一心為江山社稷著想,還望陛下明察,莫要被一時之利所迷惑。”
徐天爵毫不退縮,反駁道:“幾位大人反對變革,如今局勢不同往昔,若一味守舊,如何應對當前的財政危機?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因時製宜。”
孫慎行怒目而視:“徐大人,你這是要違背祖訓,置祖宗基業於不顧嗎?”
徐天爵倒也不心虛,那是他朱家祖宗立下的規矩,和徐家有什麽關係,於是大方迴應道:“孫大人言重了,臣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百姓。海外貿易有市舶司、督餉館管理,必能造福萬民。”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麵紅耳赤,朝堂上氣氛也是愈發緊張。誰都不想讓步,誰說誰都有理?
小皇帝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激烈爭論的群臣,心中那是毫無波瀾。底下的人為了他朱家的江山,爭得麵紅耳赤,他腦子裏是一點都不進。
誰讓他過完年才16,之前又沒當過太子,根本就不太懂,也不想懂。
徐天爵見吵的差不多了,東林黨人被完全壓製住,他也是立馬給上麵的尤福財使眼色,讓他提醒朱由校時候到了,再吵下去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尤福財現狀也是立馬躬身過去小聲道:“陛下,時間差不多了,咱們該迴宮了。”
經過尤福財這麽一提醒,他也想起之前與徐天爵的約定,又看到支持徐天爵的人明顯更多,於是開口道:“眾愛卿莫要再爭了,朕意已決,徐天爵所奏利國利民。朕相信此舉乃是為了我大明的繁榮昌盛,定當謹慎施行。”
“陛下,這祖宗之法. . . . . .。”
“哎呀。”歎息聲在四周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