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啟朝開
祖上徐達,開局硬剛努爾哈赤 作者:顧興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站在一旁的徐天爵更是直接將眼睛閉上,小眯了一會兒,現在不是他說話的時候。
朱由校越是這麽鬧,大臣們的注意力越是能被吸引到客氏的身上,這樣是有利於自己的,畢竟要是現在就成了東林黨的眼中釘肉中刺,日後必定會受到影響。
畢竟可不要小看他們這些人,東林黨是怎麽來的?還不是東林書院,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和顧允成、高攀龍、錢一本等人舉行第一次東林大會,製定《東林會約》。東林書院不僅講學,還經常諷議朝政、抨擊當朝官員。
可不要小看這一個書院,這書院可是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出讀書人,而從東林書院出來的人,都是東林黨的人。
而且他們還能煽動天下讀書人,能力不可謂不小,徐天爵暫時還不想和他們對上,隻能等以後再說了,隻希望他們這些人不要太過分。
畢竟現在看來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東林黨人還算有些骨氣,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些小官或者是禦史、言官,沒有倡導權力的欲望,或許現在還能維持住初心,可日後就難了。
而就在徐天爵默默思考時,乾清宮裏的局麵也了然了,就終百官妥協,畢竟不讓客氏跟著朱由校就不動,他們又不能動粗,就隻能好聲好氣的商量。
而得到的結果自然是他們退讓了,人家都是搶著當皇帝,他朱由校倒挺有意思的,不讓他奶娘跟著他就不去,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好了,殿下,客氏也能跟著去了,咱們現在走吧!”
“好。”
就這樣一場鬧劇,就此結束。李選侍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她清楚自己的美夢破滅了,恐怕以後都要與這深宮為伴,一想到這兒,他便淚流滿麵,但此刻卻再也沒有人來憐惜了。
唯一愛她的人,已經安葬在了定陵,除非她下去陪他。
另一邊,好不容易把朱由校請出來的大臣們,迫不及待地開始籌備登基大典。
陽光灑在紫禁城的金瓦紅牆上,熠熠生輝。皇宮內外,旌旗飄揚,鼓樂齊鳴,一片莊嚴肅穆又熱鬧非凡的景象。
朱由校換好華麗的龍袍,在眾多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緩緩走向登基的高台,而客氏就跟在他的身邊,要不是官員們強烈反對,恐怕朱由校一刻都不想離開客氏,畢竟這個從小就把他抱在懷裏的女子,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此刻的他眼神中帶著幾分青澀和緊張,畢竟這種場麵他爹都沒見過幾次,更別說他了,畢竟誰能想到,三十九歲的朱常洛突然駕崩,真是世事無常。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恭敬地跪地朝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唿聲如雷,響徹雲霄。
朱由校登上高台,轉身麵向群臣,雙手微微抬起,“眾愛卿平身。”聲音雖還帶著少年的稚嫩,卻也透著年少得誌。
畢竟當了皇帝,那就是要什麽有什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誰坐上這個位置能不意氣風發呢?
內閣首輔方從哲上前一步,高聲宣讀詔書,頌揚先皇功績,宣告新帝登基,祈願國家昌盛。
這個事他都是熟,畢竟兩個月之前他剛剛幹過一次,說著說著,他一時間竟有些恍惚,畢竟萬曆一朝四十八年,而泰昌一朝卻隻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他也隻能感歎命運的捉弄。
隨後,禮官引導著一係列繁瑣而莊重的登基儀式。朱由校點燃祭天的香燭,向天祈禱,保佑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
接著,他接過玉璽,象征著接過了治理天下的重任,而他還時不時的望向人群,一會兒看看客氏,一會兒看看徐天爵,不過獲得目光更多的依舊是客氏。
畢竟這麽多人,他認識的也就隻有這兩個,不看他們,他還能看誰呀?總不能盯著那些七老八十的老頭子們看。
很快,登基大典便結束,畢竟萬曆皇帝和泰昌皇帝都剛死不久,不宜聲勢浩大。
再加上先皇剛剛封賞不久,所以登基的儀式簡略了不少,至此天啟朝拉開帷幕。
如今新皇登基,由於朱由校不關注國事,沒有什麽經驗,所以一切都是按照泰昌朝的原方案進行的,倒是還算有序。
起碼新軍的事情沒有出現半點差池,隻要遼東方向不出現什麽大的變故,徐天爵暫時是不會迴去的,一方麵,他要留在京師訓練新軍。另一方麵,這朝廷上還要有更多徐家的人。
不然他害怕到時候有人在他背後捅刀子。
“奶娘,我現在是皇帝了,你想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朱由校從來沒有感覺到這麽自由過,沒有人約束的日子就是好,自從他登基當了皇帝,李選侍就再也不敢對他動手動腳了。
且在東林黨人士的運作下,李選侍也被遷出了乾清宮,移居噦鸞宮(宮妃養老之宮),再加上萬曆皇帝的皇後先朱翊鈞一步離世,泰昌帝的皇後也不在人世,而他你的親娘也早死。
此刻的朱由校在宮裏沒有人能依靠輩分來壓製他,初嚐權力的少年便被其迷倒了。
“奶娘什麽都不要,隻要能陪在皇上身邊就可以了。”
“哈哈哈,還是奶娘對我好。”
朱由校很是開心,畢竟他對客氏的依賴超乎普通人想象。
而當上皇帝的朱由校也是飛速成長,不過幾天的時間就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得不再唯唯諾諾,更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
“皇上,遼東巡撫徐天爵求見。”
“讓他進來吧!正好,把那支燧發火銃給我拿過來,讓他看看朕打的還不錯。”
“是。”
尤福財得了命令,便讓人去後麵拿槍,而自己則出去迎接徐天爵,畢竟這可是自己的政治盟友,而且從前幾日的形勢上看,恐怕這位也是深受萬歲爺的喜愛。
日後前途不可限量,自己當然要討好,畢竟他再怎麽說也是先皇的人,和朱由校實際上並不怎麽熟。
朱由校越是這麽鬧,大臣們的注意力越是能被吸引到客氏的身上,這樣是有利於自己的,畢竟要是現在就成了東林黨的眼中釘肉中刺,日後必定會受到影響。
畢竟可不要小看他們這些人,東林黨是怎麽來的?還不是東林書院,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和顧允成、高攀龍、錢一本等人舉行第一次東林大會,製定《東林會約》。東林書院不僅講學,還經常諷議朝政、抨擊當朝官員。
可不要小看這一個書院,這書院可是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出讀書人,而從東林書院出來的人,都是東林黨的人。
而且他們還能煽動天下讀書人,能力不可謂不小,徐天爵暫時還不想和他們對上,隻能等以後再說了,隻希望他們這些人不要太過分。
畢竟現在看來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東林黨人還算有些骨氣,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些小官或者是禦史、言官,沒有倡導權力的欲望,或許現在還能維持住初心,可日後就難了。
而就在徐天爵默默思考時,乾清宮裏的局麵也了然了,就終百官妥協,畢竟不讓客氏跟著朱由校就不動,他們又不能動粗,就隻能好聲好氣的商量。
而得到的結果自然是他們退讓了,人家都是搶著當皇帝,他朱由校倒挺有意思的,不讓他奶娘跟著他就不去,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好了,殿下,客氏也能跟著去了,咱們現在走吧!”
“好。”
就這樣一場鬧劇,就此結束。李選侍跌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她清楚自己的美夢破滅了,恐怕以後都要與這深宮為伴,一想到這兒,他便淚流滿麵,但此刻卻再也沒有人來憐惜了。
唯一愛她的人,已經安葬在了定陵,除非她下去陪他。
另一邊,好不容易把朱由校請出來的大臣們,迫不及待地開始籌備登基大典。
陽光灑在紫禁城的金瓦紅牆上,熠熠生輝。皇宮內外,旌旗飄揚,鼓樂齊鳴,一片莊嚴肅穆又熱鬧非凡的景象。
朱由校換好華麗的龍袍,在眾多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緩緩走向登基的高台,而客氏就跟在他的身邊,要不是官員們強烈反對,恐怕朱由校一刻都不想離開客氏,畢竟這個從小就把他抱在懷裏的女子,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此刻的他眼神中帶著幾分青澀和緊張,畢竟這種場麵他爹都沒見過幾次,更別說他了,畢竟誰能想到,三十九歲的朱常洛突然駕崩,真是世事無常。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恭敬地跪地朝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唿聲如雷,響徹雲霄。
朱由校登上高台,轉身麵向群臣,雙手微微抬起,“眾愛卿平身。”聲音雖還帶著少年的稚嫩,卻也透著年少得誌。
畢竟當了皇帝,那就是要什麽有什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誰坐上這個位置能不意氣風發呢?
內閣首輔方從哲上前一步,高聲宣讀詔書,頌揚先皇功績,宣告新帝登基,祈願國家昌盛。
這個事他都是熟,畢竟兩個月之前他剛剛幹過一次,說著說著,他一時間竟有些恍惚,畢竟萬曆一朝四十八年,而泰昌一朝卻隻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他也隻能感歎命運的捉弄。
隨後,禮官引導著一係列繁瑣而莊重的登基儀式。朱由校點燃祭天的香燭,向天祈禱,保佑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
接著,他接過玉璽,象征著接過了治理天下的重任,而他還時不時的望向人群,一會兒看看客氏,一會兒看看徐天爵,不過獲得目光更多的依舊是客氏。
畢竟這麽多人,他認識的也就隻有這兩個,不看他們,他還能看誰呀?總不能盯著那些七老八十的老頭子們看。
很快,登基大典便結束,畢竟萬曆皇帝和泰昌皇帝都剛死不久,不宜聲勢浩大。
再加上先皇剛剛封賞不久,所以登基的儀式簡略了不少,至此天啟朝拉開帷幕。
如今新皇登基,由於朱由校不關注國事,沒有什麽經驗,所以一切都是按照泰昌朝的原方案進行的,倒是還算有序。
起碼新軍的事情沒有出現半點差池,隻要遼東方向不出現什麽大的變故,徐天爵暫時是不會迴去的,一方麵,他要留在京師訓練新軍。另一方麵,這朝廷上還要有更多徐家的人。
不然他害怕到時候有人在他背後捅刀子。
“奶娘,我現在是皇帝了,你想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朱由校從來沒有感覺到這麽自由過,沒有人約束的日子就是好,自從他登基當了皇帝,李選侍就再也不敢對他動手動腳了。
且在東林黨人士的運作下,李選侍也被遷出了乾清宮,移居噦鸞宮(宮妃養老之宮),再加上萬曆皇帝的皇後先朱翊鈞一步離世,泰昌帝的皇後也不在人世,而他你的親娘也早死。
此刻的朱由校在宮裏沒有人能依靠輩分來壓製他,初嚐權力的少年便被其迷倒了。
“奶娘什麽都不要,隻要能陪在皇上身邊就可以了。”
“哈哈哈,還是奶娘對我好。”
朱由校很是開心,畢竟他對客氏的依賴超乎普通人想象。
而當上皇帝的朱由校也是飛速成長,不過幾天的時間就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得不再唯唯諾諾,更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
“皇上,遼東巡撫徐天爵求見。”
“讓他進來吧!正好,把那支燧發火銃給我拿過來,讓他看看朕打的還不錯。”
“是。”
尤福財得了命令,便讓人去後麵拿槍,而自己則出去迎接徐天爵,畢竟這可是自己的政治盟友,而且從前幾日的形勢上看,恐怕這位也是深受萬歲爺的喜愛。
日後前途不可限量,自己當然要討好,畢竟他再怎麽說也是先皇的人,和朱由校實際上並不怎麽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