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10章 推銷筍幹的孩子們
八歲小娃,搬空渣爹庫房跟著外祖一家去流放 作者:狷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著台階逐級而上,都已經上了幾十級台階,感覺比爬山還累,商販們卻不知疲倦,仍然圍著他們不肯罷休。
台階是用山石砌成的,曆經風雨侵蝕,表麵已被磨得光滑,偶爾還能看到青苔的痕跡。每一步踏上去,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
由於商販的阻攔推攘,隻顧著自身的安全,也沒有了觀看山城古樸風景的心思。
想來這兩年封城,能到這裏來的商販不會有幾個,像景春熙他們這樣成群結隊,坐船進山來玩的人可能更少。這種冷清的景象讓商販們更加珍惜每一個可能的顧客,他們緊緊地跟隨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銷售的機會。
孩子們倒是孜孜不倦,眼裏都是堅持和希望。隻要有客人來,希望就還在。每一句推銷的話語,都是他們改變生活現狀的可能。
小的孩子最多四五歲,大的也就是十歲左右,男孩居多。他們一直圍在景春熙幾人周邊跟著上來,即使那些成年的商販都走了,他們也遲遲都不願離開。
這些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已經學會了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的衣服雖然有些破舊,但大都被洗得幹幹淨淨,臉上帶著一絲羞澀卻又充滿期待的笑容。
他們的小手緊緊抓著竹籃,裏麵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筍幹,那是他們一家人辛勤勞作的成果。
孩子們很有眼色,一直說著推銷的話,其中幾個大的眼中盯著的都是被圍在最中間的景春熙幾個。他們意識得到,這些穿著體麵的客人可能是他們最好的銷售對象。
一個看起來八九歲的小男孩,手裏拿著一把筍幹,高高舉起,大聲說道:“哥哥姐姐,你們要不要筍幹?整個九江郡就我們建寧縣出竹筍最多,也最嫩最好,你們看曬得可幹了,用力一掰馬上就斷。”
他的聲音清脆而響亮,帶著一絲稚氣,卻充滿了自信。他真的用力掰開一根筍幹,向眾人展示著它的質地,也在證明自己的話絕非誇大。
另一個稍小些的孩子也湊了上來,語氣裏帶著一絲懇求:“哥哥姐姐,你們就行行好,買一點吧!以前外來的客商都是半船、一船地買,要不是荒年不好賣,也不會那麽低的價格。”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無奈,似乎在為家裏的生計擔憂。他的話讓手拿竹筍的幾個人,都心中不禁一軟,紛紛低下頭,仔細打量著孩子們手中的筍幹。
“哥哥姐姐,這筍幹可便宜了,隻要三文錢一斤,到了城裏可不是這個價,我娘說都是賣幾十文的。”
又一個孩子插話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稚氣,但語氣卻十分認真。
十幾個孩子都是手臂挎著小竹籃,年紀大點的挎大點的籃,可以多帶幾把;年紀小的竹籃小,隻能放兩把竹筍。
這些筍幹泛著淡淡的光澤,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看著成色確實不錯。
他們是看見人就吆喝,現在看到幾人被迫停下,更是一擁而上,把他們圍得嚴嚴實實。
沒一會兒,除了站在最中間的景春熙,其他每個人手上都被塞了一把筍幹。
即使走在最前麵,一直拒絕不停說著“不要,不要,我們不買”的小蠻,也經不住那麽多人的圍攻。他腳步剛停下來,先是轉頭看一眼後麵的小姐,誰知道一把筍幹也塞到了他手裏。
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進攻得逞,裂開嘴巴朝他嗬嗬地笑,露出一口潔白的小牙。小蠻心都軟了,想自掏腰包,三文錢把這把筍幹買下來的想法都有了。
又有孩子開始吆喝:“我們建寧縣的毛竹筍最好了,哥姐你們看,嫩嫩的,用水一泡整把筍都是可以吃的,絕不會有一點浪費。”
他拿起一把筍幹,輕輕掰開,向眾人展示著筍幹的質地。他的動作十分熟練,顯然是經過多次練習的。
他一邊展示,一邊繼續說道:“我們這裏的竹筍,都是在春天剛冒尖的時候采摘的,那時候的竹筍最嫩,口感最好。”
景春熙兩手空空,對這些倒沒有多大興趣,隻是想趁機歇歇腳。她停下腳步,微微喘著氣。爬了這麽久的台階,她也有些累了。
看著周圍的孩子們,她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這些孩子雖然年紀小,但為了生活卻不得不早早地出來謀生,實在令人唏噓不已。也產生了幫助山裏孩子,把他們手上的筍幹都買下的打算。
春桃聽了那麽多的吆喝,停下來的時候也盯上了手上的筍幹,把手上的仔細端詳,還頭尾都翻看了一下。又拿過糖霜手上的那一把,馬上發出疑問:“怎麽兩把不一樣呀?”
她皺著眉頭,仔細對比著手中的兩把筍幹,一臉的困惑。抬眼望過去,除了每一紮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一把筍幹曬幹後還是圓的,一把卻是扁扁的,景春熙也覺得好奇起來,想聽聽孩子們是怎麽說的。
爬台階還是有點累的,而且老是被這些人前後左右夾攻,到底還是有點累。看見春桃已經有了興致,大家都覺得買個幾把,迴到船上炒臘肉、燉雞、燉鴨好像也不錯。
看到這買賣好像有戲,最大的一個男孩子高興了,其他人臉上也有了笑意。以他們的經驗,隻要客官肯停下來看一看、停一停,再翻一翻,怎麽都會礙於麵子選上一兩把!
大男孩馬上湊近了春桃和糖霜,這迴小蠻和七月都沒有阻攔,想看他的表演。
他先朝春桃和糖霜手上一人遞了一把筍幹,接上了春桃的問話:“我們建寧縣山裏就長一種毛竹,其實曬的竹筍都是一樣的。但卻有不同的曬法,客官可以隨自己喜好來買,價錢都是一樣的,三文錢一斤,一把就算一斤,秤頭足足的。”他的聲音帶著一絲自豪,顯然對自己的家鄉特產十分自信。
說著又從自己的竹籃裏,把竹筍撈起來,一把接著一把,一一介紹:“小姐您看,這把是直筍幹,跟你剛才手上那把是一樣的,泡水後也還是圓的,或煮或燉吃起來還是脆的;
再看這把,是彎筍幹,是用力揉搓變軟後才晾曬的,吃起來比較有韌性,煮菜的也比較入味;
壓著曬的是扁筍幹,泡水後切成幾段就會自己散成細長的筍絲,拿來炒菜最好;
筍幹片是切開來曬,就是為了晾曬方便,也幹得更快,您看這一把,曬幹後疊起來壓得那麽平實,不占地方,更好儲存。”
他一邊介紹,一邊用手比劃著,生怕客人們聽不懂。他的動作十分熟練,顯然是經過多次練習的。經他這麽一介紹,大家在低頭看自己手上的筍幹,一眼就看明白了。
大男孩說完後,一直站著沒有走,其他孩子更是眼巴巴看著。
他們的小臉上帶著一絲期待,眼神中透著一絲緊張,似乎在等待客人們的決定。
周圍一片寂靜,隻有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仿佛在為這些孩子們祈禱。
台階是用山石砌成的,曆經風雨侵蝕,表麵已被磨得光滑,偶爾還能看到青苔的痕跡。每一步踏上去,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澱。
由於商販的阻攔推攘,隻顧著自身的安全,也沒有了觀看山城古樸風景的心思。
想來這兩年封城,能到這裏來的商販不會有幾個,像景春熙他們這樣成群結隊,坐船進山來玩的人可能更少。這種冷清的景象讓商販們更加珍惜每一個可能的顧客,他們緊緊地跟隨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銷售的機會。
孩子們倒是孜孜不倦,眼裏都是堅持和希望。隻要有客人來,希望就還在。每一句推銷的話語,都是他們改變生活現狀的可能。
小的孩子最多四五歲,大的也就是十歲左右,男孩居多。他們一直圍在景春熙幾人周邊跟著上來,即使那些成年的商販都走了,他們也遲遲都不願離開。
這些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已經學會了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的衣服雖然有些破舊,但大都被洗得幹幹淨淨,臉上帶著一絲羞澀卻又充滿期待的笑容。
他們的小手緊緊抓著竹籃,裏麵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筍幹,那是他們一家人辛勤勞作的成果。
孩子們很有眼色,一直說著推銷的話,其中幾個大的眼中盯著的都是被圍在最中間的景春熙幾個。他們意識得到,這些穿著體麵的客人可能是他們最好的銷售對象。
一個看起來八九歲的小男孩,手裏拿著一把筍幹,高高舉起,大聲說道:“哥哥姐姐,你們要不要筍幹?整個九江郡就我們建寧縣出竹筍最多,也最嫩最好,你們看曬得可幹了,用力一掰馬上就斷。”
他的聲音清脆而響亮,帶著一絲稚氣,卻充滿了自信。他真的用力掰開一根筍幹,向眾人展示著它的質地,也在證明自己的話絕非誇大。
另一個稍小些的孩子也湊了上來,語氣裏帶著一絲懇求:“哥哥姐姐,你們就行行好,買一點吧!以前外來的客商都是半船、一船地買,要不是荒年不好賣,也不會那麽低的價格。”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無奈,似乎在為家裏的生計擔憂。他的話讓手拿竹筍的幾個人,都心中不禁一軟,紛紛低下頭,仔細打量著孩子們手中的筍幹。
“哥哥姐姐,這筍幹可便宜了,隻要三文錢一斤,到了城裏可不是這個價,我娘說都是賣幾十文的。”
又一個孩子插話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稚氣,但語氣卻十分認真。
十幾個孩子都是手臂挎著小竹籃,年紀大點的挎大點的籃,可以多帶幾把;年紀小的竹籃小,隻能放兩把竹筍。
這些筍幹泛著淡淡的光澤,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看著成色確實不錯。
他們是看見人就吆喝,現在看到幾人被迫停下,更是一擁而上,把他們圍得嚴嚴實實。
沒一會兒,除了站在最中間的景春熙,其他每個人手上都被塞了一把筍幹。
即使走在最前麵,一直拒絕不停說著“不要,不要,我們不買”的小蠻,也經不住那麽多人的圍攻。他腳步剛停下來,先是轉頭看一眼後麵的小姐,誰知道一把筍幹也塞到了他手裏。
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進攻得逞,裂開嘴巴朝他嗬嗬地笑,露出一口潔白的小牙。小蠻心都軟了,想自掏腰包,三文錢把這把筍幹買下來的想法都有了。
又有孩子開始吆喝:“我們建寧縣的毛竹筍最好了,哥姐你們看,嫩嫩的,用水一泡整把筍都是可以吃的,絕不會有一點浪費。”
他拿起一把筍幹,輕輕掰開,向眾人展示著筍幹的質地。他的動作十分熟練,顯然是經過多次練習的。
他一邊展示,一邊繼續說道:“我們這裏的竹筍,都是在春天剛冒尖的時候采摘的,那時候的竹筍最嫩,口感最好。”
景春熙兩手空空,對這些倒沒有多大興趣,隻是想趁機歇歇腳。她停下腳步,微微喘著氣。爬了這麽久的台階,她也有些累了。
看著周圍的孩子們,她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這些孩子雖然年紀小,但為了生活卻不得不早早地出來謀生,實在令人唏噓不已。也產生了幫助山裏孩子,把他們手上的筍幹都買下的打算。
春桃聽了那麽多的吆喝,停下來的時候也盯上了手上的筍幹,把手上的仔細端詳,還頭尾都翻看了一下。又拿過糖霜手上的那一把,馬上發出疑問:“怎麽兩把不一樣呀?”
她皺著眉頭,仔細對比著手中的兩把筍幹,一臉的困惑。抬眼望過去,除了每一紮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一把筍幹曬幹後還是圓的,一把卻是扁扁的,景春熙也覺得好奇起來,想聽聽孩子們是怎麽說的。
爬台階還是有點累的,而且老是被這些人前後左右夾攻,到底還是有點累。看見春桃已經有了興致,大家都覺得買個幾把,迴到船上炒臘肉、燉雞、燉鴨好像也不錯。
看到這買賣好像有戲,最大的一個男孩子高興了,其他人臉上也有了笑意。以他們的經驗,隻要客官肯停下來看一看、停一停,再翻一翻,怎麽都會礙於麵子選上一兩把!
大男孩馬上湊近了春桃和糖霜,這迴小蠻和七月都沒有阻攔,想看他的表演。
他先朝春桃和糖霜手上一人遞了一把筍幹,接上了春桃的問話:“我們建寧縣山裏就長一種毛竹,其實曬的竹筍都是一樣的。但卻有不同的曬法,客官可以隨自己喜好來買,價錢都是一樣的,三文錢一斤,一把就算一斤,秤頭足足的。”他的聲音帶著一絲自豪,顯然對自己的家鄉特產十分自信。
說著又從自己的竹籃裏,把竹筍撈起來,一把接著一把,一一介紹:“小姐您看,這把是直筍幹,跟你剛才手上那把是一樣的,泡水後也還是圓的,或煮或燉吃起來還是脆的;
再看這把,是彎筍幹,是用力揉搓變軟後才晾曬的,吃起來比較有韌性,煮菜的也比較入味;
壓著曬的是扁筍幹,泡水後切成幾段就會自己散成細長的筍絲,拿來炒菜最好;
筍幹片是切開來曬,就是為了晾曬方便,也幹得更快,您看這一把,曬幹後疊起來壓得那麽平實,不占地方,更好儲存。”
他一邊介紹,一邊用手比劃著,生怕客人們聽不懂。他的動作十分熟練,顯然是經過多次練習的。經他這麽一介紹,大家在低頭看自己手上的筍幹,一眼就看明白了。
大男孩說完後,一直站著沒有走,其他孩子更是眼巴巴看著。
他們的小臉上帶著一絲期待,眼神中透著一絲緊張,似乎在等待客人們的決定。
周圍一片寂靜,隻有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仿佛在為這些孩子們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