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郡守大人來了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烏煙瘴氣的事情總算過去了,趙小山再次化身成“事業男”,每日裏忙碌起來。
這一個月以來,他的琉璃作坊已經打好地基,正在施工。
這是新作坊,規模還大,便沒有選在高山園區,而是將挨著園區的另一塊空地買了下來,差不多有五六畝地的樣子。
新作坊從廠址的設計到施工全都由趙小山獨立完成,未假他人之手。
上次京城之行讓趙小山意識到,隻要琉璃問世,就一定會成功。
大景朝的底層老百姓窮,但頂層的貴族官僚們是真有錢。
他們攀比之風盛行,東西好不好不重要,貴就行,貴才能顯出身份地位。
也因此,京城的洋貨十分暢銷,大受吹捧。
若自己的琉璃能夠麵世,不說和洋貨比肩,至少能壟斷大景朝的琉璃市場,大掙一筆。
隻不過掙不掙錢的都是後話,當下他麵臨的問題還是資金不夠。
琉璃作坊不比米粉作坊,隻要幾口鍋就行,他需要建立高溫窯爐,還有生產所需要的礦石。
若想做出來的形狀好看,還必須有製陶或製瓷方麵的專業師傅進行後期加工。
窯爐和礦石還好說,隻要肯投入就行,但專業師傅就需要人脈了。
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趙小山從不逞強,直接一封書信遞到西北。
書信全篇就兩內容:要人,要錢。
周徹要起事,自己也沒錢,本打算讓趙小山這邊擴大再生產,多多送錢過去。
不想他還沒開口呢,趙小山先哭窮了。
為了自己的大業,周徹又一次犧牲了自己的色相,他同意納了江南商會家那個無鹽女,隻等正妻進門後再收入房中。
聽聞這無鹽女是江南商會薑之凍的獨女,說是家財萬貫也不為過,自她及笄後求娶的人家便絡繹不絕,卻都被薑家拒絕了。
薑家本打算招一個上門女婿的,誰知道這女兒先碰上了年紀輕輕又相貌堂堂身份高貴的淳郡公周徹。
隻一麵此女便淪陷了,非他不嫁,哪怕知道人家已經定親,進門就是妾,那也心甘情願。
薑家勸也勸了說也說了,但此女心意已決,任誰說什麽都不好使。
周徹是個事業型男人,本身對女人的心思就很淡,這等無鹽女更是看不上了,本不欲納。
但這無鹽女也是個能人,作為家中獨女,她自小性子便野,跟著父親走南闖北的經商,既有男人的膽識魄力,又有女子的心細如發。
這樣的性子這樣的心思若用在其他地方,絕對能闖出一片天地,但她偏偏用在了男人身上。
她看出了周徹在銀錢上不甚豐裕,僅僅兩個照麵,便將周徹說服,同意納她。
周徹犧牲色相迎她入門,此女犧牲銀錢抱得美男。
互利共贏,完美。
聘妾文書一下,周徹那邊小錢錢立馬充裕起來,不僅夠自己花用,還能反哺趙小山。
就在前兩天,趙小山手裏的銀錢馬上捉襟見肘之際,來自西北的關愛終於到了——三千兩銀子和兩個製瓷的匠人。
趙小山收到東西時雙眼含淚,差點要跪。
誰說長得好看沒用的,簡直太有用了,能換錢,能買東西,用處可大著呢。
這兩個匠人以前是薑家瓷器作坊裏的大師傅,這次來連他們的身契都一起帶來了。
有了錢有了人,還有什麽是不能做的?什麽都能做!
於是乎,趙小山拿著一千兩銀子第一時間去了榮河最大的人牙子處,大手一揮,一口氣買了四十個人。
若是荒年災年,人就不值錢,有時候十兩銀子能買一大家子。
但現在是太平年景,沒災沒仗的,小老百姓雖然過的摳摳搜搜,但隻要餓不死便不至於賣兒鬻女。
也因此,奴仆的價格比以往高很多,便宜的十多兩,貴的三四十兩也有,就連幾歲的孩童都要六七兩起步。
琉璃作坊不比米粉作坊,除了最後的塑形相對輕巧,前期工作都是重體力勞動,尤其是礦石的搬運打鑿煆燒,沒有個好體力根本做不來,必須要成年壯勞力才行。
出於這種考慮,這四十人裏有二十六個都是壯年男性,一人就花了三十兩銀子。
其餘的十四人,都是那些男性奴仆的家眷,牙行不分開賣,隻能一起買下來的,有女人有孩子,價錢不等。
其中有三個孩子才二三歲,屬於添頭,牙行不僅沒要錢,反而因著他們的存在,給趙小山減免了二兩銀子。
這四十人下來,一千兩銀子便沒了。
二黑子看趙小山掏錢掏的心痛,也暗暗咂舌,這一千兩銀子若是給他們發工錢,夠好幾年的。
這人和牲口一樣,雖然能幹活,但主家還要給吃給喝給穿,後麵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能便宜雇人,何必花這麽多錢買人,也太貴了。
趙小山看出了他的疑惑,主動解釋道:“我的這個琉璃作坊和米粉作坊可不一樣,它將是大景朝唯一一個高端奢侈品產出地,以後全大景朝的琉璃都要從這出,作坊的運營萬不能出一點點意外。”
若要雇人幹活,人多嘴雜,保不齊哪裏便出了錯漏。
琉璃製作原理簡單,利潤又大,財帛動人心,若真有人見錢眼開將製作方法泄露出去,那他還不悔死?
為了杜絕這些問題,他直接釜底抽薪,所用的匠人都是買來的,省心省力。
雖然前期投資是大了點,但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道理都是相通的。
當天趙小山領了這麽多人迴家時,劉氏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
她知道自家兒子是幹大事的人,可這麽不聲不響就弄迴來四十多號人,還是懵了。
這麽多人,往哪放啊,這人不是牲口,給個露天的窩棚就能住,這裏麵還有孩子,連安置都費勁。
好在高山園區員工宿舍還有剩,先讓那些兩口子帶孩子的過去住。剩下那些光棍漢,直接打發到米粉作坊和肥皂作坊的廠房裏。
現在是夏天,隻要有個瓦能遮雨有個牆能擋風就行。
有了人有了錢,趙小山的琉璃作坊大業便轟轟隆隆的開始了。
先是挖地基,再是建廠房,琉璃作坊按照趙小山的規劃一點一點拔地而起。
同時,趙家村的玉米也豐收了。
經過十多天的搶收,田間的玉米脫棒,曬幹,收倉入庫。
看著堆的高高的玉米山,所有人喜笑顏開。
豐收,永遠都是最動聽的詞匯。
玉米雖然是新鮮物種,但所有人都不怕虧損,因為縣衙早就說好了要收購。
如此高產的作物,全大景朝隻有他們村有種,朝廷要想推廣良種,隻能從他們手裏買,價格還不會低!
就算朝廷要不了這麽多,趙小山也說過會收購。
這玉米是陛下親自誇獎過的作物,榮河郡郡守大人為表重視,竟打算親自帶收糧隊前來收購,不用他們送過去。
官府來人這一天,趙小山再次給眾人放了一天假,準備熱烈歡迎郡守大人。
趙家村的村民們這兩年也算是見過世麵了,什麽宗室鄉君,什麽宮裏的太監,就連李伯玉這個九品縣令也見過。
但這次來的是榮河郡的郡守大人,是比李伯玉還高好幾個級的大官,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今天,竟親自來到趙家村,收購他們的玉米了(除卻交的糧稅,其他的都是賣)。
這讓趙家村所有人都激動不已,不少人不顧天熱,將過年的新衣服都穿了出來。
郡守的到來,趙小山也很重視,不僅讓人將家裏打掃的幹幹淨淨,還提前準備了好茶好點心,就連入村口的主路都提前墊平了(可別顛壞了郡守大人的屁股)。
不是他卑躬屈膝諂媚溜須,這可是郡守,相當於現代市委書記一般的存在,一句話能定他生死的。
他一介平民,有啥資格不重視。
一大早,趙家所有人便穿戴一新,領著趙家村眾人等在路兩旁。
好在郡守也是個務實的,知道今天是收良種的大日子,沒讓他們等太久,一隊馬車便遠遠的走了過來。
趙小山打眼一看,好家夥,除了前麵幾個轎子,後麵的板車就有二十多輛。
等人一下來,更驚喜了,不僅有郡裏的官員,連密水縣縣令縣丞等一眾官員都來了。
在郡守麵前,平日裏對他們這些老農民鼻孔朝天的縣衙官員們,此刻腰彎成了四十五度斜角,點頭哈腰,唯唯諾諾的陪著笑,讓趙小山等人看的一陣牙酸。
郡守名喚範英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儒士,來之前他就知道了這玉米的由來,此時居高臨下的看著地上跪著的人問道:
“你就是趙小山?起來說話。”
“謝大人,小的正是趙小山。”趙小山借坡下驢,直接站了起來,還抬眼打量起來。
這郡守長得白白胖胖的,眼睛很小,不說話還好,一說話眼睛一彎,看起來像在笑,看起來毫不威嚴,還挺親民。
他偷瞄人家,人家也打量他。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紀就能為朝廷找出高產良種,真是後生可畏,趙縣男,你養了一個好兒子。”
趙來福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過了一會知道說的是自己,連忙誠惶誠恐道:“謝大人誇獎,不敢不敢。”
“都別跪著了,起來吧,本官今日前來也不是擺官架子的,是為了收種子的。你們趙家村為了大景朝種了好糧食,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都是功臣,都當獎的。”
這話說的,簡直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裏了,趙家村眾人起身時,有不少眼眶都濕了。
他們沒想到自己這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有朝一日竟成了大景朝的功臣了。
就憑著郡守大人這句話,此刻他們就算死了,也可以傲視群鬼了。
“謝大人。”
範郡守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直奔主題,讓皂吏們將糧鬥拿出來,將玉米過秤稱磅,書記官在一旁記錄斤數。
這些玉米從趙家村收走後會交到戶部統一安排,不可有半點閃失,所以這次郡裏和縣裏才如此重視,畢竟這也算是政績。
因此,整個過秤的過程所有人都十分小心,連以往收糧時的踢鬥等小動作都沒敢有,一斤就是一斤,實打實的。
趙家村的村民們何時見過這些收糧的胥吏這麽良心,頓時笑的好不得意。
整個趙家村的玉米加起來有幾萬斤,郡守等人不可能一直在旁邊看著,於是趙小山這個東道主便邀請一眾人到高山園區略坐,喝杯熱茶。
趙家村的高山園區對於縣裏官員來說不陌生,畢竟也是納稅大戶。
但郡守等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地方,本以為是趙小山的家,不想竟是規模這麽大的作坊,頓時新奇不已。
範郡守就像下鄉巡視的官員,將兩個作坊和宿舍食堂走了一遍,之後又晃到村裏的兩個學堂,聽到學堂裏郎朗的讀書聲,嘖嘖感慨。
看向趙小山的目光是越來越隨和,滿是讚賞。
逛完一圈後,一行人最後來到了趙小山家,這裏早就準備好了茶點。
範郡守長的胖,這麽熱的天走了一大圈,早累的汗流浹背,進了堂屋後直接牛飲起來。
他已經很久沒走這麽多路了,此時感覺腿疼腳疼,但精神頭很好。
他從不知道在自己下轄的一個小小山村,竟能給自己帶來這麽多驚喜。
這個趙家村,真的很不錯。
這個趙小山,也確實很好。
“趙小山,你年歲幾何?可念過書?可否成家?”
“迴大人,小子今年十六了,還沒成家,在私塾先生那認過字,不算正經的讀過書。”
“十六歲,本官十六歲時還靠父母供著在學堂念書,你卻帶著全村人吃飽穿暖,當真是後生可畏啊。”
範郡守也是窮苦出身,知道莊稼人的苦,因此看到趙小山不僅能自己掙錢,還帶領全村致富,嘴裏止不住的誇,越看越喜歡。
他一誇,下麵那些狗腿們都跟著誇起來,“大人說的是,下官十六歲時別說辦作坊,就連五穀都分不清呢,趙家小兒真是強過我等太多了。”
“你的學堂真都是免費的?怎麽還有女學?”很顯然,範大人對下麵的溜須拍馬不感興趣,興致勃勃的繼續問。
“迴大人,不全是免費的,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自己買的,我這就是不交束修和書本錢。不過我在鎮裏的學堂連筆墨紙硯這些都是提供的,還提供吃住。”
“哦?你在鎮裏還有學堂?竟全免費?”範大人今天驚喜的次數太多了,一聽說鎮裏學堂竟然還有全免費的,還是忍不住的吃驚。
這一個月以來,他的琉璃作坊已經打好地基,正在施工。
這是新作坊,規模還大,便沒有選在高山園區,而是將挨著園區的另一塊空地買了下來,差不多有五六畝地的樣子。
新作坊從廠址的設計到施工全都由趙小山獨立完成,未假他人之手。
上次京城之行讓趙小山意識到,隻要琉璃問世,就一定會成功。
大景朝的底層老百姓窮,但頂層的貴族官僚們是真有錢。
他們攀比之風盛行,東西好不好不重要,貴就行,貴才能顯出身份地位。
也因此,京城的洋貨十分暢銷,大受吹捧。
若自己的琉璃能夠麵世,不說和洋貨比肩,至少能壟斷大景朝的琉璃市場,大掙一筆。
隻不過掙不掙錢的都是後話,當下他麵臨的問題還是資金不夠。
琉璃作坊不比米粉作坊,隻要幾口鍋就行,他需要建立高溫窯爐,還有生產所需要的礦石。
若想做出來的形狀好看,還必須有製陶或製瓷方麵的專業師傅進行後期加工。
窯爐和礦石還好說,隻要肯投入就行,但專業師傅就需要人脈了。
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趙小山從不逞強,直接一封書信遞到西北。
書信全篇就兩內容:要人,要錢。
周徹要起事,自己也沒錢,本打算讓趙小山這邊擴大再生產,多多送錢過去。
不想他還沒開口呢,趙小山先哭窮了。
為了自己的大業,周徹又一次犧牲了自己的色相,他同意納了江南商會家那個無鹽女,隻等正妻進門後再收入房中。
聽聞這無鹽女是江南商會薑之凍的獨女,說是家財萬貫也不為過,自她及笄後求娶的人家便絡繹不絕,卻都被薑家拒絕了。
薑家本打算招一個上門女婿的,誰知道這女兒先碰上了年紀輕輕又相貌堂堂身份高貴的淳郡公周徹。
隻一麵此女便淪陷了,非他不嫁,哪怕知道人家已經定親,進門就是妾,那也心甘情願。
薑家勸也勸了說也說了,但此女心意已決,任誰說什麽都不好使。
周徹是個事業型男人,本身對女人的心思就很淡,這等無鹽女更是看不上了,本不欲納。
但這無鹽女也是個能人,作為家中獨女,她自小性子便野,跟著父親走南闖北的經商,既有男人的膽識魄力,又有女子的心細如發。
這樣的性子這樣的心思若用在其他地方,絕對能闖出一片天地,但她偏偏用在了男人身上。
她看出了周徹在銀錢上不甚豐裕,僅僅兩個照麵,便將周徹說服,同意納她。
周徹犧牲色相迎她入門,此女犧牲銀錢抱得美男。
互利共贏,完美。
聘妾文書一下,周徹那邊小錢錢立馬充裕起來,不僅夠自己花用,還能反哺趙小山。
就在前兩天,趙小山手裏的銀錢馬上捉襟見肘之際,來自西北的關愛終於到了——三千兩銀子和兩個製瓷的匠人。
趙小山收到東西時雙眼含淚,差點要跪。
誰說長得好看沒用的,簡直太有用了,能換錢,能買東西,用處可大著呢。
這兩個匠人以前是薑家瓷器作坊裏的大師傅,這次來連他們的身契都一起帶來了。
有了錢有了人,還有什麽是不能做的?什麽都能做!
於是乎,趙小山拿著一千兩銀子第一時間去了榮河最大的人牙子處,大手一揮,一口氣買了四十個人。
若是荒年災年,人就不值錢,有時候十兩銀子能買一大家子。
但現在是太平年景,沒災沒仗的,小老百姓雖然過的摳摳搜搜,但隻要餓不死便不至於賣兒鬻女。
也因此,奴仆的價格比以往高很多,便宜的十多兩,貴的三四十兩也有,就連幾歲的孩童都要六七兩起步。
琉璃作坊不比米粉作坊,除了最後的塑形相對輕巧,前期工作都是重體力勞動,尤其是礦石的搬運打鑿煆燒,沒有個好體力根本做不來,必須要成年壯勞力才行。
出於這種考慮,這四十人裏有二十六個都是壯年男性,一人就花了三十兩銀子。
其餘的十四人,都是那些男性奴仆的家眷,牙行不分開賣,隻能一起買下來的,有女人有孩子,價錢不等。
其中有三個孩子才二三歲,屬於添頭,牙行不僅沒要錢,反而因著他們的存在,給趙小山減免了二兩銀子。
這四十人下來,一千兩銀子便沒了。
二黑子看趙小山掏錢掏的心痛,也暗暗咂舌,這一千兩銀子若是給他們發工錢,夠好幾年的。
這人和牲口一樣,雖然能幹活,但主家還要給吃給喝給穿,後麵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能便宜雇人,何必花這麽多錢買人,也太貴了。
趙小山看出了他的疑惑,主動解釋道:“我的這個琉璃作坊和米粉作坊可不一樣,它將是大景朝唯一一個高端奢侈品產出地,以後全大景朝的琉璃都要從這出,作坊的運營萬不能出一點點意外。”
若要雇人幹活,人多嘴雜,保不齊哪裏便出了錯漏。
琉璃製作原理簡單,利潤又大,財帛動人心,若真有人見錢眼開將製作方法泄露出去,那他還不悔死?
為了杜絕這些問題,他直接釜底抽薪,所用的匠人都是買來的,省心省力。
雖然前期投資是大了點,但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道理都是相通的。
當天趙小山領了這麽多人迴家時,劉氏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
她知道自家兒子是幹大事的人,可這麽不聲不響就弄迴來四十多號人,還是懵了。
這麽多人,往哪放啊,這人不是牲口,給個露天的窩棚就能住,這裏麵還有孩子,連安置都費勁。
好在高山園區員工宿舍還有剩,先讓那些兩口子帶孩子的過去住。剩下那些光棍漢,直接打發到米粉作坊和肥皂作坊的廠房裏。
現在是夏天,隻要有個瓦能遮雨有個牆能擋風就行。
有了人有了錢,趙小山的琉璃作坊大業便轟轟隆隆的開始了。
先是挖地基,再是建廠房,琉璃作坊按照趙小山的規劃一點一點拔地而起。
同時,趙家村的玉米也豐收了。
經過十多天的搶收,田間的玉米脫棒,曬幹,收倉入庫。
看著堆的高高的玉米山,所有人喜笑顏開。
豐收,永遠都是最動聽的詞匯。
玉米雖然是新鮮物種,但所有人都不怕虧損,因為縣衙早就說好了要收購。
如此高產的作物,全大景朝隻有他們村有種,朝廷要想推廣良種,隻能從他們手裏買,價格還不會低!
就算朝廷要不了這麽多,趙小山也說過會收購。
這玉米是陛下親自誇獎過的作物,榮河郡郡守大人為表重視,竟打算親自帶收糧隊前來收購,不用他們送過去。
官府來人這一天,趙小山再次給眾人放了一天假,準備熱烈歡迎郡守大人。
趙家村的村民們這兩年也算是見過世麵了,什麽宗室鄉君,什麽宮裏的太監,就連李伯玉這個九品縣令也見過。
但這次來的是榮河郡的郡守大人,是比李伯玉還高好幾個級的大官,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今天,竟親自來到趙家村,收購他們的玉米了(除卻交的糧稅,其他的都是賣)。
這讓趙家村所有人都激動不已,不少人不顧天熱,將過年的新衣服都穿了出來。
郡守的到來,趙小山也很重視,不僅讓人將家裏打掃的幹幹淨淨,還提前準備了好茶好點心,就連入村口的主路都提前墊平了(可別顛壞了郡守大人的屁股)。
不是他卑躬屈膝諂媚溜須,這可是郡守,相當於現代市委書記一般的存在,一句話能定他生死的。
他一介平民,有啥資格不重視。
一大早,趙家所有人便穿戴一新,領著趙家村眾人等在路兩旁。
好在郡守也是個務實的,知道今天是收良種的大日子,沒讓他們等太久,一隊馬車便遠遠的走了過來。
趙小山打眼一看,好家夥,除了前麵幾個轎子,後麵的板車就有二十多輛。
等人一下來,更驚喜了,不僅有郡裏的官員,連密水縣縣令縣丞等一眾官員都來了。
在郡守麵前,平日裏對他們這些老農民鼻孔朝天的縣衙官員們,此刻腰彎成了四十五度斜角,點頭哈腰,唯唯諾諾的陪著笑,讓趙小山等人看的一陣牙酸。
郡守名喚範英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儒士,來之前他就知道了這玉米的由來,此時居高臨下的看著地上跪著的人問道:
“你就是趙小山?起來說話。”
“謝大人,小的正是趙小山。”趙小山借坡下驢,直接站了起來,還抬眼打量起來。
這郡守長得白白胖胖的,眼睛很小,不說話還好,一說話眼睛一彎,看起來像在笑,看起來毫不威嚴,還挺親民。
他偷瞄人家,人家也打量他。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小小年紀就能為朝廷找出高產良種,真是後生可畏,趙縣男,你養了一個好兒子。”
趙來福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過了一會知道說的是自己,連忙誠惶誠恐道:“謝大人誇獎,不敢不敢。”
“都別跪著了,起來吧,本官今日前來也不是擺官架子的,是為了收種子的。你們趙家村為了大景朝種了好糧食,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都是功臣,都當獎的。”
這話說的,簡直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裏了,趙家村眾人起身時,有不少眼眶都濕了。
他們沒想到自己這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有朝一日竟成了大景朝的功臣了。
就憑著郡守大人這句話,此刻他們就算死了,也可以傲視群鬼了。
“謝大人。”
範郡守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直奔主題,讓皂吏們將糧鬥拿出來,將玉米過秤稱磅,書記官在一旁記錄斤數。
這些玉米從趙家村收走後會交到戶部統一安排,不可有半點閃失,所以這次郡裏和縣裏才如此重視,畢竟這也算是政績。
因此,整個過秤的過程所有人都十分小心,連以往收糧時的踢鬥等小動作都沒敢有,一斤就是一斤,實打實的。
趙家村的村民們何時見過這些收糧的胥吏這麽良心,頓時笑的好不得意。
整個趙家村的玉米加起來有幾萬斤,郡守等人不可能一直在旁邊看著,於是趙小山這個東道主便邀請一眾人到高山園區略坐,喝杯熱茶。
趙家村的高山園區對於縣裏官員來說不陌生,畢竟也是納稅大戶。
但郡守等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地方,本以為是趙小山的家,不想竟是規模這麽大的作坊,頓時新奇不已。
範郡守就像下鄉巡視的官員,將兩個作坊和宿舍食堂走了一遍,之後又晃到村裏的兩個學堂,聽到學堂裏郎朗的讀書聲,嘖嘖感慨。
看向趙小山的目光是越來越隨和,滿是讚賞。
逛完一圈後,一行人最後來到了趙小山家,這裏早就準備好了茶點。
範郡守長的胖,這麽熱的天走了一大圈,早累的汗流浹背,進了堂屋後直接牛飲起來。
他已經很久沒走這麽多路了,此時感覺腿疼腳疼,但精神頭很好。
他從不知道在自己下轄的一個小小山村,竟能給自己帶來這麽多驚喜。
這個趙家村,真的很不錯。
這個趙小山,也確實很好。
“趙小山,你年歲幾何?可念過書?可否成家?”
“迴大人,小子今年十六了,還沒成家,在私塾先生那認過字,不算正經的讀過書。”
“十六歲,本官十六歲時還靠父母供著在學堂念書,你卻帶著全村人吃飽穿暖,當真是後生可畏啊。”
範郡守也是窮苦出身,知道莊稼人的苦,因此看到趙小山不僅能自己掙錢,還帶領全村致富,嘴裏止不住的誇,越看越喜歡。
他一誇,下麵那些狗腿們都跟著誇起來,“大人說的是,下官十六歲時別說辦作坊,就連五穀都分不清呢,趙家小兒真是強過我等太多了。”
“你的學堂真都是免費的?怎麽還有女學?”很顯然,範大人對下麵的溜須拍馬不感興趣,興致勃勃的繼續問。
“迴大人,不全是免費的,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自己買的,我這就是不交束修和書本錢。不過我在鎮裏的學堂連筆墨紙硯這些都是提供的,還提供吃住。”
“哦?你在鎮裏還有學堂?竟全免費?”範大人今天驚喜的次數太多了,一聽說鎮裏學堂竟然還有全免費的,還是忍不住的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