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陰差陽錯下趙來福的飛升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老爺子在家停靈三天後便下葬了。
出殯時幾乎整個古仙村都出動了,棺槨後麵送葬的人排了老長的隊伍。
白幡紙紮貢品一大堆,葬禮規格很高極具哀榮。
陳狗子甚至帶了幾個師兄弟過來親自為老爺子念經超度。
他的棺槨葬在了五花山上相對平緩的一處山腰,這裏大樹環繞風景秀麗,站在這裏能聽到彩河叮咚的湍流聲,還能看到不遠處的古仙村。
趙小山看著裝著爺爺的棺槨一點點被泥土覆蓋,變成了一個高土包,心髒像被人揪住一般,痛的喘不過氣。
這是他的爺爺啊!
那個釋然豁達睿智的老頭,那個慈祥善良勤勞的老者。
那個到死都惦記著族人、惦記著鄉裏的爺爺。
他從沒想過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
明明秋天收玉米時他還精神奕奕鬥誌昂揚的樣子。
為什麽短短兩個月就離開他了……
明明過年那天他還喝了一碗酒,站在村裏聽著眾人的吹捧時還樂的哈哈大笑,現在卻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骨孤單的躺在了地底。
他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過了幾天好日子,卻這麽快就走了。
命運何其不公……
趙小山紅著眼睛,跟在趙來福身後跪在冰涼的地上給老人磕著頭。
一磕頭,謝謝一直以來您對我無私的愛和關懷。
二磕頭,我會信守對您的承諾,照顧家人維護族人。
三磕頭,祝您下輩子投到富裕的人家,事事順遂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磕過了頭,趙老爺子的葬禮便結束了。
趙來福在趙大壯和趙小山的攙扶下踉蹌著朝山下走去。
此時的他臉色蒼白眼眶深陷,寬大的孝衣似乎要將他淹沒。
快到家門口時,來幫忙的村裏人紛紛告辭,嘴裏說著安慰的話。
趙來福眼神木訥的迴應著,像是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爹,迴家吧,這幾天你累壞了,好好休息幾天,啥事有我和山子呢。”趙大壯看到趙老爹這樣,心疼的很。
“爹,娘已經病倒了,你可不能再病倒了。”
老爺子的死對劉氏的打擊也很大,今天早上下葬時劉氏一個沒站穩整個人都暈了過去。
好在劉瘸子隻說是傷心過度外加休息不好,養幾天就能好。
聽兒子提到劉氏,趙來福的眼神裏總算有了點光,“你讓你媳婦兒給你娘做點好的,她這幾天累到了。”
趙大壯看到老爹總算有了點反應,心下寬慰,連聲答應下來。
葬禮一結束,趙家整個沉寂了下來。
劉氏和趙來福都病了。
他們也是五十的人了,連日的折騰外加傷心難過大受打擊,身子自然吃不消。
趙大壯和趙小山剛送走老爺子又輪番伺候二老,也快吃不消了。
好在魏武和嬌娘都迴來了,一直住在家裏陪著忙活,才讓家裏不至於亂套。
初十這天兩個作坊開工,趙小山沒讓放鞭炮,也沒整什麽開工儀式,隻出席露了一麵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迴了家。
他現在很懶,什麽都不想做。
什麽肥皂琉璃的,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他隻想一個人躺在炕上,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擾。
趙嬌娘看到他如此消沉前來安慰了幾次,收效甚微。
他甚至連話都不願意多說兩句。
如此這般,趙家在沉寂了半個多月後,突然又喧鬧了起來。
城裏來人了!
確切的說是京城來人了!
老爺子種的玉米被周徹獻給了皇帝,一顆顆飽滿金黃的玉米粒後還附有了鄉民趙九明當初培植的全過程。
其中重點描述趙九明快七十歲的高齡,一整年都撲在地裏不得休息,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玉米上,期望豐收後能造福相鄰,使父老鄉親們不再受饑餓凍餒之苦。
哪怕是玉米豐收後,趙九明也沒有藏私,一部分獻給了陛下,一部分免費分發給鄉民。
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當為表率。
慶元帝本就驚喜於玉米的豐盛,現在又聽說了趙九明的事跡,一時大為感慨,當下龍顏大悅,大手一揮:賞!
於是乎,一個領著皇命的太監長途跋涉不遠千裏來到了山坳中的古仙村趙家。
宣旨太監來這一天,整個榮河郡都轟動了。
趙小山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太監,還看到了榮河郡的守備、密水縣的縣丞,以及一眾密水縣的大小官員。
說到底,榮河郡隻不過是青州府下轄的不大不小的郡城,和大景朝的政治中心隔了十萬八千裏遠,平時見過最尊貴的人便是宗室的淳縣侯了。
但那時候淳縣侯爺就是個不得寵的小透明,若沒有他叔祖出頭,他也不過是個混吃等死不知道哪天就被處理的落魄貴族罷了。
現在他們竟等來了皇帝親自下達的旨意和賞賜,這簡直太稀罕了。
於是乎,那小太監宣讀聖旨時,趙家院裏院外跪了滿滿一地的人。
所有人都好奇皇帝為什麽突然要給一個農戶家賞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青州府下古仙村趙公九明,為人勤懇奮勉,耕耘一載後使一株玉米變萬顆籽,如此高產之物乃大景之幸乃百姓之福。
此乃祥瑞之兆,朕心甚慰,特封趙公九明為縣男,食歲一百石,另賜金玉米一個。
欽此。”
小太監宣完旨,下麵的人都懵了,趙小山甚至都忘了要去接旨。
“趙九明人呢?還不快來接旨?”看著下麵黑壓壓的一群人,小太監拿著聖旨納悶道。
聽到問話,趙小山急匆匆從人群中爬了出來,跪在前麵,哽著嗓子道:
“稟公公,草民乃趙九明的孫子趙小山,草民謝陛下抬愛,可我爺爺前些日子剛過世了,實不能聆聽聖上封賞。”
“過世了?”小太監萬萬沒想到竟然錯過了,驚聲道。
“確實過世了,就在正月初三那日,古仙村村民均可作證。”
小太監倒不是懷疑這消息的真假,畢竟誰也不能拿這事糊弄他,他隻是沒想到會遇到這種事。
來封賞的,結果人還沒了。
若單純賜物就算了,但還有個縣男的爵位呢。
雖說縣男是大景朝最最末尾的爵位,就是好聽的名,實際上一點特權都沒有,但這也是皇上冊封的榮譽不是?
“哎呀,這可如何是好!人都不在了可讓雜家怎麽迴去交代!”小太監還從沒經曆過這種情況,也麻爪起來。
皇帝讓他來給人封賞,可這爵位沒給出去,他迴去沒法交代啊。
這時,密水縣的代理縣令馮縣丞站了起來,開口建議道:
“公公,下官倒是有一法。既然趙老過世了,那縣男這爵位便由其子繼承如何?”
縣男屬於最末等的爵位,往往是封給一些有功勞的外姓功臣,沒有租歲,就每年領點歲支祿米,不能世襲,再往下便是庶民了。
可爵位就是爵位,代表的是皇帝的封賞,如何能送不出去!
既然老子死了沒法領就讓兒子領了,哪怕是皇帝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反正是賞賜給趙家,給誰不是給,等趙來福死了就收迴去了,一代而已。
宣旨的公公一想也是,潑出去的水是萬萬沒有收迴來的道理,皇帝的更不能。
又征詢了榮河郡郡守的意思後,宣旨的太監將聖旨和金玉米直接給了還在懵圈的趙來福。
於是乎,傻愣的趙來福搖身一變成了新鮮出爐的趙縣男。
古仙村也改名成了趙家村。
趙家村獻良種有功,從今年起免除三年賦稅。
出殯時幾乎整個古仙村都出動了,棺槨後麵送葬的人排了老長的隊伍。
白幡紙紮貢品一大堆,葬禮規格很高極具哀榮。
陳狗子甚至帶了幾個師兄弟過來親自為老爺子念經超度。
他的棺槨葬在了五花山上相對平緩的一處山腰,這裏大樹環繞風景秀麗,站在這裏能聽到彩河叮咚的湍流聲,還能看到不遠處的古仙村。
趙小山看著裝著爺爺的棺槨一點點被泥土覆蓋,變成了一個高土包,心髒像被人揪住一般,痛的喘不過氣。
這是他的爺爺啊!
那個釋然豁達睿智的老頭,那個慈祥善良勤勞的老者。
那個到死都惦記著族人、惦記著鄉裏的爺爺。
他從沒想過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
明明秋天收玉米時他還精神奕奕鬥誌昂揚的樣子。
為什麽短短兩個月就離開他了……
明明過年那天他還喝了一碗酒,站在村裏聽著眾人的吹捧時還樂的哈哈大笑,現在卻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骨孤單的躺在了地底。
他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過了幾天好日子,卻這麽快就走了。
命運何其不公……
趙小山紅著眼睛,跟在趙來福身後跪在冰涼的地上給老人磕著頭。
一磕頭,謝謝一直以來您對我無私的愛和關懷。
二磕頭,我會信守對您的承諾,照顧家人維護族人。
三磕頭,祝您下輩子投到富裕的人家,事事順遂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磕過了頭,趙老爺子的葬禮便結束了。
趙來福在趙大壯和趙小山的攙扶下踉蹌著朝山下走去。
此時的他臉色蒼白眼眶深陷,寬大的孝衣似乎要將他淹沒。
快到家門口時,來幫忙的村裏人紛紛告辭,嘴裏說著安慰的話。
趙來福眼神木訥的迴應著,像是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爹,迴家吧,這幾天你累壞了,好好休息幾天,啥事有我和山子呢。”趙大壯看到趙老爹這樣,心疼的很。
“爹,娘已經病倒了,你可不能再病倒了。”
老爺子的死對劉氏的打擊也很大,今天早上下葬時劉氏一個沒站穩整個人都暈了過去。
好在劉瘸子隻說是傷心過度外加休息不好,養幾天就能好。
聽兒子提到劉氏,趙來福的眼神裏總算有了點光,“你讓你媳婦兒給你娘做點好的,她這幾天累到了。”
趙大壯看到老爹總算有了點反應,心下寬慰,連聲答應下來。
葬禮一結束,趙家整個沉寂了下來。
劉氏和趙來福都病了。
他們也是五十的人了,連日的折騰外加傷心難過大受打擊,身子自然吃不消。
趙大壯和趙小山剛送走老爺子又輪番伺候二老,也快吃不消了。
好在魏武和嬌娘都迴來了,一直住在家裏陪著忙活,才讓家裏不至於亂套。
初十這天兩個作坊開工,趙小山沒讓放鞭炮,也沒整什麽開工儀式,隻出席露了一麵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迴了家。
他現在很懶,什麽都不想做。
什麽肥皂琉璃的,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他隻想一個人躺在炕上,不希望任何人來打擾。
趙嬌娘看到他如此消沉前來安慰了幾次,收效甚微。
他甚至連話都不願意多說兩句。
如此這般,趙家在沉寂了半個多月後,突然又喧鬧了起來。
城裏來人了!
確切的說是京城來人了!
老爺子種的玉米被周徹獻給了皇帝,一顆顆飽滿金黃的玉米粒後還附有了鄉民趙九明當初培植的全過程。
其中重點描述趙九明快七十歲的高齡,一整年都撲在地裏不得休息,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玉米上,期望豐收後能造福相鄰,使父老鄉親們不再受饑餓凍餒之苦。
哪怕是玉米豐收後,趙九明也沒有藏私,一部分獻給了陛下,一部分免費分發給鄉民。
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當為表率。
慶元帝本就驚喜於玉米的豐盛,現在又聽說了趙九明的事跡,一時大為感慨,當下龍顏大悅,大手一揮:賞!
於是乎,一個領著皇命的太監長途跋涉不遠千裏來到了山坳中的古仙村趙家。
宣旨太監來這一天,整個榮河郡都轟動了。
趙小山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太監,還看到了榮河郡的守備、密水縣的縣丞,以及一眾密水縣的大小官員。
說到底,榮河郡隻不過是青州府下轄的不大不小的郡城,和大景朝的政治中心隔了十萬八千裏遠,平時見過最尊貴的人便是宗室的淳縣侯了。
但那時候淳縣侯爺就是個不得寵的小透明,若沒有他叔祖出頭,他也不過是個混吃等死不知道哪天就被處理的落魄貴族罷了。
現在他們竟等來了皇帝親自下達的旨意和賞賜,這簡直太稀罕了。
於是乎,那小太監宣讀聖旨時,趙家院裏院外跪了滿滿一地的人。
所有人都好奇皇帝為什麽突然要給一個農戶家賞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青州府下古仙村趙公九明,為人勤懇奮勉,耕耘一載後使一株玉米變萬顆籽,如此高產之物乃大景之幸乃百姓之福。
此乃祥瑞之兆,朕心甚慰,特封趙公九明為縣男,食歲一百石,另賜金玉米一個。
欽此。”
小太監宣完旨,下麵的人都懵了,趙小山甚至都忘了要去接旨。
“趙九明人呢?還不快來接旨?”看著下麵黑壓壓的一群人,小太監拿著聖旨納悶道。
聽到問話,趙小山急匆匆從人群中爬了出來,跪在前麵,哽著嗓子道:
“稟公公,草民乃趙九明的孫子趙小山,草民謝陛下抬愛,可我爺爺前些日子剛過世了,實不能聆聽聖上封賞。”
“過世了?”小太監萬萬沒想到竟然錯過了,驚聲道。
“確實過世了,就在正月初三那日,古仙村村民均可作證。”
小太監倒不是懷疑這消息的真假,畢竟誰也不能拿這事糊弄他,他隻是沒想到會遇到這種事。
來封賞的,結果人還沒了。
若單純賜物就算了,但還有個縣男的爵位呢。
雖說縣男是大景朝最最末尾的爵位,就是好聽的名,實際上一點特權都沒有,但這也是皇上冊封的榮譽不是?
“哎呀,這可如何是好!人都不在了可讓雜家怎麽迴去交代!”小太監還從沒經曆過這種情況,也麻爪起來。
皇帝讓他來給人封賞,可這爵位沒給出去,他迴去沒法交代啊。
這時,密水縣的代理縣令馮縣丞站了起來,開口建議道:
“公公,下官倒是有一法。既然趙老過世了,那縣男這爵位便由其子繼承如何?”
縣男屬於最末等的爵位,往往是封給一些有功勞的外姓功臣,沒有租歲,就每年領點歲支祿米,不能世襲,再往下便是庶民了。
可爵位就是爵位,代表的是皇帝的封賞,如何能送不出去!
既然老子死了沒法領就讓兒子領了,哪怕是皇帝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反正是賞賜給趙家,給誰不是給,等趙來福死了就收迴去了,一代而已。
宣旨的公公一想也是,潑出去的水是萬萬沒有收迴來的道理,皇帝的更不能。
又征詢了榮河郡郡守的意思後,宣旨的太監將聖旨和金玉米直接給了還在懵圈的趙來福。
於是乎,傻愣的趙來福搖身一變成了新鮮出爐的趙縣男。
古仙村也改名成了趙家村。
趙家村獻良種有功,從今年起免除三年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