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是朝鮮王李峘的心腹,是提拔起來製衡尹氏的,遇到這麽好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原來如此!”李峘似乎想到了什麽,頓時怒氣攻心,高聲罵道:


    “尹元衡啊尹元衡,原來你派兵討伐,選心腹為帥,就是想掩蓋之前犯下的罪行,什麽清剿倭寇,什麽挽救天朝子民,全是借口。


    宋國沒接到密旨那還罷了,否則,你就是李氏王朝的罪人,是曆史的罪人!”


    這頂帽子太大了,壓得尹元衡喘不過氣來,他顫顫巍巍地挺直了身子,語氣悲涼:


    “老夫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幾十載,為的就是我李氏江山,為的就是娘娘和王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今日王上要殺老臣,直言便是,何須說此誅心之言。”


    此刻,嚴冰也緩過勁來,他冷汗直冒,不住地磕頭喊道:


    “領相大人句句屬實,是卑職該死,胡亂言語。


    那宋國使臣言語輕佻、相貌奇醜,一看就不是什麽良善之輩,臣以為,所謂密旨之事,必定是杜撰……”


    “夠了,”文定王後出聲打斷,在宮娥攙扶下來到李峘對麵坐下,帶著商量的口吻說道:


    “王上,此時計較過往,已無意義,還是想想接下來如何應對吧。”


    李峘是在母親的嗬斥下長大的,雖然已經親政,依然對這個老太太畏之如虎。


    見對方已經放下身段和自己商量,他也沒了脾氣,隻好歎氣說道:


    “母後以為,該當如何?”


    “既然敵不過,那就談。”文定王後淡淡說了一句,隨即,又補充道:


    “不過,調兵北上,拱衛王城,實屬必要。”


    話剛說完,就有宦官站在門口往裏張望,想要開口,卻又不敢。


    文定王後麵色不悅,看向那宦官,冷聲問道:


    “何事?”


    宦官渾身戰栗,連忙拜倒,哆嗦著稟報:


    “娘娘,王上,兵曹李大人在殿外求見,說是有軍情要奏,十萬火急。”


    聞言,文定王後心裏一沉,難道說這宋軍打過來了?要知道,平安道和京畿道就隔著一個黃海道,如果敵軍乘船南下,兩日便可抵達。


    “快,讓他進來。”說話間,文定王後心也亂了。


    兵曹李浚慶,字原吉,算是明宗時期難得的能臣,此人不結黨,不營私,剛正不阿,不畏強權。


    幾年前,也是由他帶兵平息了乙卯倭變。


    片刻後,一位麵容冷峻,國字臉留長須的大臣快步進殿,行禮後遞上奏報:


    “王上,北方蠻夷犯我邊境,來勢洶洶,已破數郡。”


    眾人一愣,李峘麵色煞白,剛想詢問,卻聽李浚慶又說道:


    “對馬島島主宗氏遣使來信,要求歲遣船數量增至百艘。”


    “百艘?”左相李梁大吃一驚,帶著憤怒和疑惑問道:


    “去歲才三十艘,為何今歲要增加這麽多?”


    所謂的歲遣船就是朝貢製度的一種形式,大體意思是,窮兇極惡的鄰居拿著白菜到你家來拜年,想用幾顆爛白菜換你家十斤豬肉。


    按理來說,這肯定不能幹啊。


    可對馬島的倭寇全是悍不畏死的亡命徒,朝鮮國是又恨又怕,基本上都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隻能通過限定朝貢船的數量來減少損失。


    “宗氏信中說到,宋國出重金讓對馬島出兵攻朝,但他們沒答應,為此還得罪了汪直。


    如果朝鮮國不給補償,宗氏無法向島民交代,也扛不住來自肥前國和宋國的壓力。”李浚慶皺著眉毛,語氣凝重。


    李峘身子一軟,昏了過去。


    ……


    南浦港。


    一棟碉堡的頂層,汪修齊懶散地靠在躺椅上,微閉雙眼,沐浴著春日的陽光。


    經過上次的大戰,最近安逸了很多。


    宋軍再次占領了兼二浦,鬆林的鐵礦、煤礦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福江島和鬆浦津。


    流民遷徙通道再次打開,遼東衛所的守軍由於收了不少好處,對於要過境的流民,幾乎不過問。


    一條寬兩丈的水泥路,覆蓋了原來的官道,開始沿著遷徙通道往朝中邊境漫延。


    由於吃飯管飽,還有工錢,這導致流民和附近的朝鮮百姓熱情高漲,紛紛投入到了基建的大業中,而且幹起活來,格外賣力。


    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每隔數裏,路旁就有碉堡聳立。


    汪修齊還異想天開的在靠近郡縣的道路上設立了關卡,取名高速公路收費站。


    普通百姓免費使用,可朝鮮的富戶商賈要走這條道就得交費。


    一開始富賈商戶們還抱怨不斷,可礙於武力震懾,隻能乖乖交錢。


    可慢慢的,他們就發現了此道的好處。


    以往拉貨從南浦去安州,兩百裏路,要走八九天,可現在三天就行。


    這不僅是效率提高的問題,用人和用畜成本都大大降低,刨除要交的過路費,居然還能增收不少,這讓商賈們開始對這條奇怪的道路熱衷起來。


    不僅如此,南浦港的貿易集市已經開業,為此,葉秋笑得合不攏嘴。


    每天都有上千擔的魚幹、罐頭被商賈們采購一空。


    這換來的不僅有白銀,還有馬匹、生鐵、銅礦、錫礦、白紙、桑皮紙等貨物。


    而這些貨物,不是宋國緊缺的,就是倒手去扶桑可以賣高價的。


    由於貿易和基建,平安南道的各個階層,無論是商賈富戶,還是平頭百姓都對宋國人的態度改變了不少,從原來的畏懼、抵抗,漸漸變得歡迎起來。


    林巨正收編了不少朝兵的俘虜,同時帶上了新招募的五千人,總共八千人馬去了北方。


    而徐林留了下來,協助打理平安南道的民生事宜。


    在汪修齊看來,朝鮮國的地盤,最好還是要用朝鮮人來管理,隻要保證己方利益,他懶得去操那個心。


    不知何時,汪修齊感到身上有些冷,他緩緩睜開眼睛。


    此時,一道曼妙的倩影出現在麵前,擋住了陽光。


    穿淺碧羅衣,亭亭玉立的小侍女青青,鼓著腮幫,一臉委屈地盯著汪修齊。


    “咋啦?”汪修齊一臉懵圈,不知道誰惹這姑奶奶生氣了。


    這不問還好,一問,少女眼圈就紅了:“少爺,今日是青青的誕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海盜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七二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七二十並收藏明朝海盜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