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的峭壁本來就不高,至多十幾米。
這時,就看到有靈活的浪人爬到了峭壁之上,開始投放繩索,拽其他的浪人上去。
“不好,”俞大猷皺眉,凝重地說道:
“一旦火槍兵上了峭壁,從高處射擊,我們避無可避。”
“撤!”汪修齊朝著眾人大喊。
戚繼光搖了搖頭:
“不行,戰鬥過去還不到半個時辰,孩子們還沒有退出山穀。”
汪修齊並不生氣,而是從袖口和懷裏掏出一大把銀票,在眾人麵前晃了晃:
“兩位先生,就算你們不信我,也要相信銀子的力量。”
他雖然把大部分銀子給了青青保管,但作為男人,誰還沒點私房錢呢。
俞大猷懵了,帶著奇怪的眼神看向汪修齊:
“你是……要收買他們?”
汪修齊一臉黑線,忍住爆粗口的衝動,耐心說道:
“我不相信倭國的大名會來攻打這裏,這群倭寇必然是閑散浪人組成的。
既然是倭寇,就沒有不求財的。
沒看到銀子之前,他們精誠團結,可看到銀子之後呢?”
戚繼光似乎明白了,還想問什麽,汪修齊卻是著急地催道:
“兩位先生,信我一迴。
再說了,就算這招不行,我還讓後備力量組織了第二道防線。
這懸崖雖然不高,但爬上爬下也頗費氣力,可以耽擱倭寇不少時間。”
“好,我們走。”戚繼光和俞大猷交換了個眼神,異口同聲的說道。
一行五人,快速從中穀撤離。
撤離途中,汪修齊時不時地扔一張五十兩的銀票,有的丟在路上,有的丟在溫泉裏,有的則半藏半露的插在草叢中。
這騷操作,看得眾人眼皮直抽抽。
梁迅苦笑一聲,調侃著說道:
“殿下,你再這麽丟下去,卑職都想去做倭寇了。”
汪修齊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罵道:
“區區一萬兩銀算什麽,跟著本世子好好幹,以後賺個金山銀山也不是難事。”
梁迅倒吸一口涼氣,萬兩白銀,那可是萬兩白銀,這都足夠普通人過上十輩子的了。
兩百多張銀票很快撒完,汪修齊就開始撒糖果,古代的衣服袖袍很大,在裏麵裝個一兩斤糖果,輕輕鬆鬆。
等穿過中穀,走到第二段峽穀前端後,幾人終於看到了又一道關隘。
這關隘是拆了牛車堆起來的,此時展興平正站在高高的車堆上眺望。
當看到汪修齊一行人,他高興地往下叫嚷道:
“來啦,兄長他們沒事,都出來了。”
徐渭、純陽子等人聽到這個消息,激動得老淚橫流,心裏一顆石頭終於落地。
汪修齊從車堆翻身下來的第一刻,就看向眾人問道:
“孩子們怎麽樣?許宏如何了?”
……
福江縣縣衙。
葉秋大馬金刀得坐在後堂飲茶。
一個月來,他賣了六百萬斤海魚,不僅讓宋國的商會在界町站穩了腳跟,狠狠抽了佛郎機人一巴掌,還賺取了八十萬兩白銀。
本來是賺不了這麽多的,可他跟隨葉宗滿多年,深諳經商之道。
首先,他把海魚中名貴的金槍魚、鮭魚(三文魚)從中挑選出來,免費給各國大名送了十斤,然後又在鬆浦津、界町、山口等集市和酒樓搞免費品嚐。
不出十日,宋商漁業的名號就打響了,倭國的達官貴人們蜂擁而至,想要大批訂購。
此時,葉秋卻是把這些名貴海魚的價格定為一兩銀子一斤。
對於有錢人來說,每斤一兩銀子雖然貴,但並不是吃不起。
加上扶桑人喜歡吃魚,特別是深海魚類更是奉為珍品。
可這個年代捕撈技術落後,像金槍魚、鮭魚這種深海魚類,可求而不可得。
於是銷售情況不減反增,火爆到肥秋都瞠目結舌。
中產階級和普通百姓買不起名貴的海魚,卻是免費品嚐到了那勾魂的鮮美,個個按耐不住。
這時,葉秋就把大量的狹鱈、秋刀魚、鯡魚批發給了幾個港口城市的當地商會,價格很公道,還是每擔十兩銀子。
這樣一來,中產階級和普通百姓得到了物美價廉的海魚,而當地的商會也獲得了不菲的利益,無論是哪一方都對宋國漁業稱讚有加。
對於葉秋取得的成果,葉宗滿大為滿意,他傾斜資源,把商會的八成力量都放在了海魚的銷售上。
原來宋國商會隻在扶桑的五六個海港城市設有貿易市場,可借著這股東風,僅用了半個月,就新拓展了十二個海港城市。
北海道和島國東北地區的大名因為吃不到海魚而煩悶,寫信催促汪直,讓他盡快去北方建立貿易市場,把珍饈美味送過去。
為此,葉秋的地位水漲船高,商會的頭頭腦腦們天天都圍著他轉,想從他那裏多拿一些海魚的配額。
這次來到福江縣,葉秋的首要目標就是勸說汪修齊提高捕撈量,三天七十萬斤的產量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了。
另外,每天被一堆長輩追在後麵要配額,這讓他頭大如鬥,於是就借著陪世子過年的名頭,躲在福江島來清閑幾天。
這次隨行的還有李時珍,過去快一個月了,他也惦記著對汪修齊的承諾,想到福江島來看看情況。
剛到福江島碼頭,葉秋就碰到了捕撈歸來的陳秀山,二話不說,就把五船魚給調走了。
陳秀山不敢得罪這位商會的大管事,隻好苦著臉抱怨:
“葉公子,世子說這年前的最後一次捕撈是要留在島上的,一來是犒勞將士們,二來是給島上的居民發年貨。
你這一調走,末將怎麽向世子交差啊。”
“留什麽留,島上才幾個人,每次捕撈五船都要留一船,你知道嗎,扶桑各處市場都等得嗷嗷叫了。”葉秋擺了擺手,完全不理會陳秀山的訴苦,想了想又說道:
“放心,這次我可是帶了大把的銀子來的,犒勞也好,年貨也罷,發銀子不好嗎?”
聽葉秋這麽說,陳秀山才放下心來,好奇地問:
“這海魚很好賣?”
肥秋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
“商會機密,是你一個大頭兵該問的?
去去去,本公子這次來,帶了大量的米麵糧油和貨物,你趕緊讓人去搬運。”
“諾!”陳秀山絲毫不惱,滿臉喜色的跑開了。
由於福江縣的牛車都被征調走了,害得胖子徒步走到了縣衙,他邊走邊向李時珍抱怨:
“李先生,你說我這個弟弟,泡溫泉也不等我們來,自己跑去享樂去了。”
李時珍搖了搖頭,嗬嗬笑道:
“葉公子錯怪世子了,剛才的差役不是說了嗎,世子是帶著孩子們去泡溫泉治凍瘡的。
再說了,他也不知道我們要來啊。”
想想也對,葉秋尷尬一笑,不再言語。
一行人走走停停,正午才到了縣衙。
剛坐下沒多久,茶還沒來得及喝,就聽到縣衙外傳來擊鼓聲。
主簿一愣,看向葉秋為難道:
“這縣令和縣丞大人都不在啊,此時鳴冤,如何是好?”
這時,就看到有靈活的浪人爬到了峭壁之上,開始投放繩索,拽其他的浪人上去。
“不好,”俞大猷皺眉,凝重地說道:
“一旦火槍兵上了峭壁,從高處射擊,我們避無可避。”
“撤!”汪修齊朝著眾人大喊。
戚繼光搖了搖頭:
“不行,戰鬥過去還不到半個時辰,孩子們還沒有退出山穀。”
汪修齊並不生氣,而是從袖口和懷裏掏出一大把銀票,在眾人麵前晃了晃:
“兩位先生,就算你們不信我,也要相信銀子的力量。”
他雖然把大部分銀子給了青青保管,但作為男人,誰還沒點私房錢呢。
俞大猷懵了,帶著奇怪的眼神看向汪修齊:
“你是……要收買他們?”
汪修齊一臉黑線,忍住爆粗口的衝動,耐心說道:
“我不相信倭國的大名會來攻打這裏,這群倭寇必然是閑散浪人組成的。
既然是倭寇,就沒有不求財的。
沒看到銀子之前,他們精誠團結,可看到銀子之後呢?”
戚繼光似乎明白了,還想問什麽,汪修齊卻是著急地催道:
“兩位先生,信我一迴。
再說了,就算這招不行,我還讓後備力量組織了第二道防線。
這懸崖雖然不高,但爬上爬下也頗費氣力,可以耽擱倭寇不少時間。”
“好,我們走。”戚繼光和俞大猷交換了個眼神,異口同聲的說道。
一行五人,快速從中穀撤離。
撤離途中,汪修齊時不時地扔一張五十兩的銀票,有的丟在路上,有的丟在溫泉裏,有的則半藏半露的插在草叢中。
這騷操作,看得眾人眼皮直抽抽。
梁迅苦笑一聲,調侃著說道:
“殿下,你再這麽丟下去,卑職都想去做倭寇了。”
汪修齊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罵道:
“區區一萬兩銀算什麽,跟著本世子好好幹,以後賺個金山銀山也不是難事。”
梁迅倒吸一口涼氣,萬兩白銀,那可是萬兩白銀,這都足夠普通人過上十輩子的了。
兩百多張銀票很快撒完,汪修齊就開始撒糖果,古代的衣服袖袍很大,在裏麵裝個一兩斤糖果,輕輕鬆鬆。
等穿過中穀,走到第二段峽穀前端後,幾人終於看到了又一道關隘。
這關隘是拆了牛車堆起來的,此時展興平正站在高高的車堆上眺望。
當看到汪修齊一行人,他高興地往下叫嚷道:
“來啦,兄長他們沒事,都出來了。”
徐渭、純陽子等人聽到這個消息,激動得老淚橫流,心裏一顆石頭終於落地。
汪修齊從車堆翻身下來的第一刻,就看向眾人問道:
“孩子們怎麽樣?許宏如何了?”
……
福江縣縣衙。
葉秋大馬金刀得坐在後堂飲茶。
一個月來,他賣了六百萬斤海魚,不僅讓宋國的商會在界町站穩了腳跟,狠狠抽了佛郎機人一巴掌,還賺取了八十萬兩白銀。
本來是賺不了這麽多的,可他跟隨葉宗滿多年,深諳經商之道。
首先,他把海魚中名貴的金槍魚、鮭魚(三文魚)從中挑選出來,免費給各國大名送了十斤,然後又在鬆浦津、界町、山口等集市和酒樓搞免費品嚐。
不出十日,宋商漁業的名號就打響了,倭國的達官貴人們蜂擁而至,想要大批訂購。
此時,葉秋卻是把這些名貴海魚的價格定為一兩銀子一斤。
對於有錢人來說,每斤一兩銀子雖然貴,但並不是吃不起。
加上扶桑人喜歡吃魚,特別是深海魚類更是奉為珍品。
可這個年代捕撈技術落後,像金槍魚、鮭魚這種深海魚類,可求而不可得。
於是銷售情況不減反增,火爆到肥秋都瞠目結舌。
中產階級和普通百姓買不起名貴的海魚,卻是免費品嚐到了那勾魂的鮮美,個個按耐不住。
這時,葉秋就把大量的狹鱈、秋刀魚、鯡魚批發給了幾個港口城市的當地商會,價格很公道,還是每擔十兩銀子。
這樣一來,中產階級和普通百姓得到了物美價廉的海魚,而當地的商會也獲得了不菲的利益,無論是哪一方都對宋國漁業稱讚有加。
對於葉秋取得的成果,葉宗滿大為滿意,他傾斜資源,把商會的八成力量都放在了海魚的銷售上。
原來宋國商會隻在扶桑的五六個海港城市設有貿易市場,可借著這股東風,僅用了半個月,就新拓展了十二個海港城市。
北海道和島國東北地區的大名因為吃不到海魚而煩悶,寫信催促汪直,讓他盡快去北方建立貿易市場,把珍饈美味送過去。
為此,葉秋的地位水漲船高,商會的頭頭腦腦們天天都圍著他轉,想從他那裏多拿一些海魚的配額。
這次來到福江縣,葉秋的首要目標就是勸說汪修齊提高捕撈量,三天七十萬斤的產量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了。
另外,每天被一堆長輩追在後麵要配額,這讓他頭大如鬥,於是就借著陪世子過年的名頭,躲在福江島來清閑幾天。
這次隨行的還有李時珍,過去快一個月了,他也惦記著對汪修齊的承諾,想到福江島來看看情況。
剛到福江島碼頭,葉秋就碰到了捕撈歸來的陳秀山,二話不說,就把五船魚給調走了。
陳秀山不敢得罪這位商會的大管事,隻好苦著臉抱怨:
“葉公子,世子說這年前的最後一次捕撈是要留在島上的,一來是犒勞將士們,二來是給島上的居民發年貨。
你這一調走,末將怎麽向世子交差啊。”
“留什麽留,島上才幾個人,每次捕撈五船都要留一船,你知道嗎,扶桑各處市場都等得嗷嗷叫了。”葉秋擺了擺手,完全不理會陳秀山的訴苦,想了想又說道:
“放心,這次我可是帶了大把的銀子來的,犒勞也好,年貨也罷,發銀子不好嗎?”
聽葉秋這麽說,陳秀山才放下心來,好奇地問:
“這海魚很好賣?”
肥秋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
“商會機密,是你一個大頭兵該問的?
去去去,本公子這次來,帶了大量的米麵糧油和貨物,你趕緊讓人去搬運。”
“諾!”陳秀山絲毫不惱,滿臉喜色的跑開了。
由於福江縣的牛車都被征調走了,害得胖子徒步走到了縣衙,他邊走邊向李時珍抱怨:
“李先生,你說我這個弟弟,泡溫泉也不等我們來,自己跑去享樂去了。”
李時珍搖了搖頭,嗬嗬笑道:
“葉公子錯怪世子了,剛才的差役不是說了嗎,世子是帶著孩子們去泡溫泉治凍瘡的。
再說了,他也不知道我們要來啊。”
想想也對,葉秋尷尬一笑,不再言語。
一行人走走停停,正午才到了縣衙。
剛坐下沒多久,茶還沒來得及喝,就聽到縣衙外傳來擊鼓聲。
主簿一愣,看向葉秋為難道:
“這縣令和縣丞大人都不在啊,此時鳴冤,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