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一看,居然是徐渭徐師爺。
隻見他臉色蒼白,眼眶發黑,眸子裏布滿血絲,和前世爆肝了三天三夜的自己,症狀很像。
看到汪修齊,徐渭那黯淡的眼眸裏透出一抹神采,還未等汪修齊開口,他就拉著對方往裏屋走,邊走還邊說:
”修齊啊,老夫琢磨一夜,尚有困惑,和你研討研討。“
汪修齊有些懵逼,至於嗎,這天寒地凍的,天還沒亮,你就要拉人家探討人生,真的好嗎。
二人坐定,徐渭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
“你昨天說的事情不對。
張騫出塞是奉了漢武帝之命,玄奘西域取經是奉了唐太宗之命,三寶太監下西洋是奉了文皇帝之命,我若去往異域,所求為何?”
汪修齊想了想,歎了口氣,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師爺,你還是沒有跳出思維的枷鎖啊。
吾輩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我們的良知,對吧?”
看徐渭微微點頭,汪修齊接著說:“
那為何有了良知卻不知行合一,定要如提線木偶般,要君王拉一下你動一下,難道師爺所追求的是天子的恩賞和俗人的名利嗎?”
汪修齊的一番話說得徐渭有點不好意思,他略帶尷尬,趕忙解釋:
“自然不是。”
“對啊。”汪修齊大聲肯定,略帶沉痛地說道:
“如果天子聖賢,吾輩自當追隨,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可如今聖上……唉,不說也罷。
學生的意思是,就算沒有帝王的諭旨,難道吾輩就可以放棄追隨大道,和朝廷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僚同流合汙嗎?”
向來孤傲的徐渭這下被戳中痛點了,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身居高位,吃著民脂民膏卻不幹人事的庸臣。
“絕不!”徐渭一拍桌案,聲音高亢,如同吼出來一般。
汪修齊暗暗點頭,記憶中,曆史上的徐渭也是如同倔強地蘿卜一般,即使生如草芥,卻依然關心著天下蒼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蒙古首領俺答率軍在北京周邊燒殺搶掠,史稱“庚戌之變”。
當時,身為內閣首輔的嚴嵩態度卻是,“這不過是一幫餓賊,搶掠完了自然會走,皇上不必擔心。”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數十萬百姓遭了大難,整個京郊宛若人間地獄。
徐渭聽聞此訊後,義憤填膺,揮筆創作《今日歌》《二馬詩》等,痛斥權臣嚴嵩誤國。
在後人看來,這沒什麽。
可在那個嚴黨權勢滔天,黨羽遍布朝野的時代,敢高聲痛罵嚴嵩的人還是屈指可數的。
看到徐渭的態度,汪修齊提了一個問題,“師爺如何看待當今朝局?
就算師爺助胡大人平定沿海倭患,能讓聖上勤政愛民,放棄修玄嗎?
能解決嚴閣老專權跋扈,肥己誤國嗎?
能廢除八股,另立良策,選用賢明嗎?
能解決連年的天災人禍,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徐渭猶豫半天,感覺喉嚨有些發澀,半晌才擠出幾個字,“不……不能。”
汪修齊看向徐渭,故作不解地問:“如若不能,你身處囚籠而不願跳脫,是何由來?”
“我,我……”徐渭咽了咽口水,想要張口卻不知說什麽好,緩了一會兒才說道:
“是否可以給老夫沏杯茶?唇幹舌燥,甚是口渴。”
汪修齊點了點頭,自顧去廚房燒水去了。
等沏好茶,端上桌的時候,汪修齊發現徐渭整個人的氣質似乎變了,不再剛才那般猶猶豫豫,內心糾結。
他看向汪修齊,態度堅定地說道:
“吾意已決,既然身在棋局而無法解脫,那我索性掀了棋盤,跳出去看看。
也許窮盡一生,未必能找到治國安邦之道,但那又如何,至少我嚐試過,就算死,也要死在追尋大道的路上,雖死無憾。”
汪修齊一拍手掌,大聲喝彩:
“妙啊,憑先生之才,天下之大哪裏不能去的?我天朝沉屙已久,先生若是可以周遊列國,未必不能尋到治國良方。”
做了決定以後,徐渭反而冷靜下來了。
他端起茶盞,用茶蓋輕輕劃去浮沫,呷了一口茶,臉上恢複了平靜,轉而盯著汪修齊,目光犀利,“修齊,汝煞費苦心,勸我離開朝堂,離開胡大人,是否別有企圖。”
汪修齊心裏咯噔一下,他心思急轉,故作鎮定,沉吟片刻後開口:
“師爺離開朝堂尋求大道,於學生何益?學生雖為階下囚,可曾有求師爺放學生離去?”
汪修齊目帶複雜之色,頓了頓,才繼續說道:
“實不相瞞,昨夜,學生的家仆前來搭救,催促我乘馬離開,可學生拒絕了,就是因為師爺遣散看守兵丁,這是對學生的信任,學生自然不能陷先生與不義。”
昨夜許家有人探望的事情,在入宅之前,門口的士兵就告訴徐渭了,所以說到這裏,他頷並未作聲,隻是微微點頭。
說著,汪修齊的眼睛就紅了,似乎受盡了委屈,”學生勸解師爺,無非是對聖人所述大治之世,心向往之,身不能至,恐枉費了聖人的托夢教導,所以希望先生能做到,遂了心願罷了。
遠在徽州府,學生就聽過師爺的才名。
師爺一身抱負,卻壯誌難酬,學生為師爺感到不值,所以才多說幾句。“
說著,伏案哀嚎,聲震瓦礫,悲痛欲絕。
汪修齊知道,徐渭起了疑心,如果這時候不打消,一旦他將矛頭對準自己,後患無窮。
所謂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而徐渭就是既有文化而且腹黑的人,就在半年前,他用連環計威逼大倭寇徐海投降。
人家已經投降了,還把徐海連帶上萬下屬全部坑殺。
最恐怖的是,自己不動手,而是讓徐海拜把子的兄弟陳東下手,事後又把陳東的腦袋砍了去請功。
想到這裏,汪修齊後背發涼,情急之間,突然靈光一閃,他想到了辦法。
前世的汪修齊看史書,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古代要打動人,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就是‘痛哭’。
隻見他臉色蒼白,眼眶發黑,眸子裏布滿血絲,和前世爆肝了三天三夜的自己,症狀很像。
看到汪修齊,徐渭那黯淡的眼眸裏透出一抹神采,還未等汪修齊開口,他就拉著對方往裏屋走,邊走還邊說:
”修齊啊,老夫琢磨一夜,尚有困惑,和你研討研討。“
汪修齊有些懵逼,至於嗎,這天寒地凍的,天還沒亮,你就要拉人家探討人生,真的好嗎。
二人坐定,徐渭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
“你昨天說的事情不對。
張騫出塞是奉了漢武帝之命,玄奘西域取經是奉了唐太宗之命,三寶太監下西洋是奉了文皇帝之命,我若去往異域,所求為何?”
汪修齊想了想,歎了口氣,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師爺,你還是沒有跳出思維的枷鎖啊。
吾輩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我們的良知,對吧?”
看徐渭微微點頭,汪修齊接著說:“
那為何有了良知卻不知行合一,定要如提線木偶般,要君王拉一下你動一下,難道師爺所追求的是天子的恩賞和俗人的名利嗎?”
汪修齊的一番話說得徐渭有點不好意思,他略帶尷尬,趕忙解釋:
“自然不是。”
“對啊。”汪修齊大聲肯定,略帶沉痛地說道:
“如果天子聖賢,吾輩自當追隨,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可如今聖上……唉,不說也罷。
學生的意思是,就算沒有帝王的諭旨,難道吾輩就可以放棄追隨大道,和朝廷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僚同流合汙嗎?”
向來孤傲的徐渭這下被戳中痛點了,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身居高位,吃著民脂民膏卻不幹人事的庸臣。
“絕不!”徐渭一拍桌案,聲音高亢,如同吼出來一般。
汪修齊暗暗點頭,記憶中,曆史上的徐渭也是如同倔強地蘿卜一般,即使生如草芥,卻依然關心著天下蒼生。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蒙古首領俺答率軍在北京周邊燒殺搶掠,史稱“庚戌之變”。
當時,身為內閣首輔的嚴嵩態度卻是,“這不過是一幫餓賊,搶掠完了自然會走,皇上不必擔心。”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數十萬百姓遭了大難,整個京郊宛若人間地獄。
徐渭聽聞此訊後,義憤填膺,揮筆創作《今日歌》《二馬詩》等,痛斥權臣嚴嵩誤國。
在後人看來,這沒什麽。
可在那個嚴黨權勢滔天,黨羽遍布朝野的時代,敢高聲痛罵嚴嵩的人還是屈指可數的。
看到徐渭的態度,汪修齊提了一個問題,“師爺如何看待當今朝局?
就算師爺助胡大人平定沿海倭患,能讓聖上勤政愛民,放棄修玄嗎?
能解決嚴閣老專權跋扈,肥己誤國嗎?
能廢除八股,另立良策,選用賢明嗎?
能解決連年的天災人禍,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徐渭猶豫半天,感覺喉嚨有些發澀,半晌才擠出幾個字,“不……不能。”
汪修齊看向徐渭,故作不解地問:“如若不能,你身處囚籠而不願跳脫,是何由來?”
“我,我……”徐渭咽了咽口水,想要張口卻不知說什麽好,緩了一會兒才說道:
“是否可以給老夫沏杯茶?唇幹舌燥,甚是口渴。”
汪修齊點了點頭,自顧去廚房燒水去了。
等沏好茶,端上桌的時候,汪修齊發現徐渭整個人的氣質似乎變了,不再剛才那般猶猶豫豫,內心糾結。
他看向汪修齊,態度堅定地說道:
“吾意已決,既然身在棋局而無法解脫,那我索性掀了棋盤,跳出去看看。
也許窮盡一生,未必能找到治國安邦之道,但那又如何,至少我嚐試過,就算死,也要死在追尋大道的路上,雖死無憾。”
汪修齊一拍手掌,大聲喝彩:
“妙啊,憑先生之才,天下之大哪裏不能去的?我天朝沉屙已久,先生若是可以周遊列國,未必不能尋到治國良方。”
做了決定以後,徐渭反而冷靜下來了。
他端起茶盞,用茶蓋輕輕劃去浮沫,呷了一口茶,臉上恢複了平靜,轉而盯著汪修齊,目光犀利,“修齊,汝煞費苦心,勸我離開朝堂,離開胡大人,是否別有企圖。”
汪修齊心裏咯噔一下,他心思急轉,故作鎮定,沉吟片刻後開口:
“師爺離開朝堂尋求大道,於學生何益?學生雖為階下囚,可曾有求師爺放學生離去?”
汪修齊目帶複雜之色,頓了頓,才繼續說道:
“實不相瞞,昨夜,學生的家仆前來搭救,催促我乘馬離開,可學生拒絕了,就是因為師爺遣散看守兵丁,這是對學生的信任,學生自然不能陷先生與不義。”
昨夜許家有人探望的事情,在入宅之前,門口的士兵就告訴徐渭了,所以說到這裏,他頷並未作聲,隻是微微點頭。
說著,汪修齊的眼睛就紅了,似乎受盡了委屈,”學生勸解師爺,無非是對聖人所述大治之世,心向往之,身不能至,恐枉費了聖人的托夢教導,所以希望先生能做到,遂了心願罷了。
遠在徽州府,學生就聽過師爺的才名。
師爺一身抱負,卻壯誌難酬,學生為師爺感到不值,所以才多說幾句。“
說著,伏案哀嚎,聲震瓦礫,悲痛欲絕。
汪修齊知道,徐渭起了疑心,如果這時候不打消,一旦他將矛頭對準自己,後患無窮。
所謂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而徐渭就是既有文化而且腹黑的人,就在半年前,他用連環計威逼大倭寇徐海投降。
人家已經投降了,還把徐海連帶上萬下屬全部坑殺。
最恐怖的是,自己不動手,而是讓徐海拜把子的兄弟陳東下手,事後又把陳東的腦袋砍了去請功。
想到這裏,汪修齊後背發涼,情急之間,突然靈光一閃,他想到了辦法。
前世的汪修齊看史書,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古代要打動人,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就是‘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