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聞言,轉念一想,李恆的話倒也有分機道理。不論上古聖皇還是留下遺跡的那位仙人,都不是現在自己可以揣測的存在。思之無益,徒耗心神而已。當下也是微微一笑,不再琢磨。
兩人又長談半宿,對李恆目前的麵對的情況都一一討論。蘇明雖然沒有經曆過政壇,但是他從後世而來,在眼光和境界上,要遠遠超出這方世界的人。即使是元神人物,相比也差的遠。每每說來,都讓李恆連連讚歎。隻覺得自己似乎接觸到了許多新奇的事物和道理,對於那天下大勢,朝代興衰,都有了許多不同的看法。
新皇登基,四方割據的藩鎮雖然有心,但是攝於此時李唐民心還在,也不敢公然反叛,便都慶祝新皇登基,又對先皇的去世表示了遺憾雲雲。李恆在四十九日之內,倒沒有什麽動作。四十九日之後,自然要親理朝政。古時父母去世,都要守喪三年。此時情況特殊,便由李恆的長子,李湛替他守孝。
此時的李恆,終於展現出了身為九五之尊殺伐果斷的一麵,將查有實證勾結修道界的朝臣株連九族。豫王李昌全家都被捉拿,剝除皇室身份,貶為庶民,然後全部誅殺。
短短數日之間,就有足足上千人被斬首示眾。也有抵抗的,被就地格殺。帝王一怒,豈是等閑!而那朝中的群臣,當日也見識了李恆登基的異象,就連儒家都紛紛閉口,沒有說半句話,法家與兵家自然更不會多事。
都說自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曆朝曆代的君王,都實行的是儒表法裏的政策,征戰四方則用兵家。儒家可教化萬民,卻不適合治理。即使後世之時,也講究依法治國,並非沒有道理。
真正的法家,講究的是律法之下人人平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然,不管故去還是未來,這句話都沒有完全實現,但並不能否認這正是一種最公平的觀點和看法。
而這段時間,當日的詳細情形,也終於傳播出去,不論是先皇遇刺,還是新皇登基的異象,還是武尊出現、仙種出世,一件件都足以震驚世人。不論是四方藩鎮,還是修道界,都覺得風雲變幻,大變就要到來。
而長安城大明宮中,李恆、蘇明還有一位老者,各自落座。那老者身穿灰衣,麵目有如刀刻斧鑿般線條分明,眉眼之間看似冷酷無情,實則充滿了對萬事萬物的平等溫和。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安城中,法家一脈的元神人物,韓牧。
自秦以來,法家雖然不若儒家一般興盛,但也是曆朝曆代治理天下所必須。當初玄宗治理大唐,有開元盛世,法家功不可沒。但是後來玄宗被迷惑,日漸昏庸,妄圖長生不老,法家也就漸漸疏離。安史之後,曆朝曆代的皇帝雖然有收複四海,消除藩鎮之心,卻都無力迴天。韓牧身為元神人物,看得分明,自然也就不願意參與進來。
直到仙種出世,天機變化,李恆登基異象也看在眼裏,更有蘇明在身後支持。種種跡象表明,天數已經發生了偏離,韓牧也動了心思。三天前收到了天子李恆的邀請,自然就順水推舟,入宮麵聖。
三人都落座,雖然並未故意作勢,卻自然就有氣息顯露出來。李恆頂上現了一尊紫色華蓋,上有一柄金色神劍。蘇明則是精純如一的武道意誌。韓牧頂上則是一片大網,就像傳說中的“法網”,似乎能將天下都囊括其中。
韓牧先向李恆嗬嗬一笑,道:“陛下登基之日,老朽未能前來,還望陛下莫要見怪。”
李恆哈哈大笑,道:“韓老客氣了。朕仰慕韓老久矣,今日才得一見,當真是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
韓牧微微一笑,然後看向了蘇明。蘇明微笑道:“見過韓老。”韓牧不由得歎道:“武尊之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是驚才絕豔,冠絕天下。千年以來,本以為隻有李青蓮有踏入元神之後境界的希望。不想武尊修為境界日漸深厚,又曾有和氏璧在身,想來也有希望踏足元神之後的境界。不但老朽不如,就是天下元神,也不如武尊!”
李恆聞言,心中也不由得一動,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蘇明更是淡然,微微一笑,道:“韓老過譽了。依蘇某看來,韓老若是能相助朝廷,實現四方一統,消除藩鎮。又有稻麥仙種,使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陛下再依法治國,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興盛大世。韓老的法網,也可以覆蓋九州大地,真正實現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屆時,自然也可以更進一步。”
韓牧聞言,眼中精光閃爍,盯著蘇明,久久才道:“武尊果然是天人之資,老朽悟了半輩子的道理隨口便來。”
蘇明笑而不語,頂上武道意誌和韓牧頂上的法網相觸,那許多來自後世法律法規等概念和做法都通過法網,出現在韓牧腦海中。
韓牧渾身都不由得一震,麵對這許多新奇的東西,尤其是跟法家有關,讓他有觸類旁通的感覺。片刻以後,微微一歎:“多謝武尊。”轉而又看向李恆,道:“陛下請老朽前來的意思,老朽也明白。陛下既然得聖皇氣息,又有和氏璧在手,更有稻麥仙種,法家自當竭力相助。他日真的如武尊所說,也不勞陛下擔憂。據老朽所知,自上古結束,但凡踏入了下一個境界的人,都會破空離去,不會留在這個世界。”
李恆聞言,心中登時大定,笑道:“多謝韓老。”
韓牧又道:“不過有一點,陛下還需警醒。仙種出世,當有三劫。前兩劫已過,第三劫陛下仍需當心。”
李恆沉默片刻,緩緩道:“人生於天地之間,自有天地之厚德。朕不遠天地,天地自愛朕。朕不棄民,民自養朕。天子何論其它?”
韓牧聞言,登時動容,眸中掩飾不住驚訝之色。蘇明的修為境界之高,已經讓他動容,但尤不及此刻李恆給他的驚訝。原本他以為,李恆隻是得了聖皇的一縷氣息,顯化出來而已。現在看來,遠遠不是這般簡單。
此時的李恆,日夜與上古聖皇氣息溝通,又有蘇明以後世眼光和格局指出種種問題,不知不覺中,竟然也有了自己的道。
當一個人有自己的道,那道自化人,這就是元神最大的奧妙所在。原本蘇明以武入道,驚才絕豔,讓他驚歎。而李恆感應天地,不問道佛神,唯天地人自化,繼上古聖皇道統,更讓他動容。
“天者,玄也。地者,黃也。人者,德也。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此真是厚德之法,想不到陛下悟得上古聖皇玄黃大道,老朽失敬了。”說到這裏,韓牧麵容鄭重,拱手向李恆行禮三次。
此時的李恆,和當初的儒生李玉已經完全不是一個人,他登九五之位,得聖皇傳承,又有蘇明相助,和氏璧在手,終於體悟了上古聖皇之道,化為己道。他的道,已經和天地相通,行玄黃大道,敬天、厚地、愛民。他雖然是九五之尊,身上不會有修為,但是這道卻不會消散,可謂是諸邪不侵。
李恆笑,蘇明也笑,韓牧也笑了起來。
沒過多久,韓牧就從大明宮走了出來。迴頭看時,覺得氣運漸盛,蒸騰不斷,無形的吉祥昌盛的氣息凝聚,有如雲朵一般,漂浮在大明宮之上。
“這一步踏出,不是生,就是死。不過,朝聞道夕可死矣。有希望看到天下大盛,律法遍布,也有希望看到元神之後的境界,便是死也足矣。”
韓牧之後,李恆又依次請儒門鄭氏老祖鄭文旭和兵家元神人物李宗國入大明宮見麵。過程雖然有些曲折,不過好在結果大同小異,還是令蘇明和李恆滿意。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諸子百家和修道界走的並不是一條道路。儒門雖然強盛,五大世家經常被與佛門三宗、道門四牌、邪道七派相提並論,但其實並不準確。
修道界的諸多門派,講究體悟天道,成就元神,走的是天道的路子。諸子百家講究治世,與曆朝曆代息息相關,走的是人道。天道與人道,最終都是為了超脫出去,殊途而同歸。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兵家擅征戰,但征戰的目的也不過是保護己國民眾。說到深處,都是以人道而求超脫的路子。
所以鄭文旭和李宗國的態度,也在預料之中。不過蘇明和李恆都清楚,如果有一天他們失勢,儒、法、兵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們。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更有千年的諸子百家。
眼見這三家最大的勢力都答應配合相助,李恆也是長長出了一口氣,隻覺得身上的壓力頓時小了幾分。隻要朝堂上諸多臣子不爭權奪利,不內訌,他便可以大施拳腳,無所顧忌。
兩人又長談半宿,對李恆目前的麵對的情況都一一討論。蘇明雖然沒有經曆過政壇,但是他從後世而來,在眼光和境界上,要遠遠超出這方世界的人。即使是元神人物,相比也差的遠。每每說來,都讓李恆連連讚歎。隻覺得自己似乎接觸到了許多新奇的事物和道理,對於那天下大勢,朝代興衰,都有了許多不同的看法。
新皇登基,四方割據的藩鎮雖然有心,但是攝於此時李唐民心還在,也不敢公然反叛,便都慶祝新皇登基,又對先皇的去世表示了遺憾雲雲。李恆在四十九日之內,倒沒有什麽動作。四十九日之後,自然要親理朝政。古時父母去世,都要守喪三年。此時情況特殊,便由李恆的長子,李湛替他守孝。
此時的李恆,終於展現出了身為九五之尊殺伐果斷的一麵,將查有實證勾結修道界的朝臣株連九族。豫王李昌全家都被捉拿,剝除皇室身份,貶為庶民,然後全部誅殺。
短短數日之間,就有足足上千人被斬首示眾。也有抵抗的,被就地格殺。帝王一怒,豈是等閑!而那朝中的群臣,當日也見識了李恆登基的異象,就連儒家都紛紛閉口,沒有說半句話,法家與兵家自然更不會多事。
都說自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曆朝曆代的君王,都實行的是儒表法裏的政策,征戰四方則用兵家。儒家可教化萬民,卻不適合治理。即使後世之時,也講究依法治國,並非沒有道理。
真正的法家,講究的是律法之下人人平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然,不管故去還是未來,這句話都沒有完全實現,但並不能否認這正是一種最公平的觀點和看法。
而這段時間,當日的詳細情形,也終於傳播出去,不論是先皇遇刺,還是新皇登基的異象,還是武尊出現、仙種出世,一件件都足以震驚世人。不論是四方藩鎮,還是修道界,都覺得風雲變幻,大變就要到來。
而長安城大明宮中,李恆、蘇明還有一位老者,各自落座。那老者身穿灰衣,麵目有如刀刻斧鑿般線條分明,眉眼之間看似冷酷無情,實則充滿了對萬事萬物的平等溫和。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安城中,法家一脈的元神人物,韓牧。
自秦以來,法家雖然不若儒家一般興盛,但也是曆朝曆代治理天下所必須。當初玄宗治理大唐,有開元盛世,法家功不可沒。但是後來玄宗被迷惑,日漸昏庸,妄圖長生不老,法家也就漸漸疏離。安史之後,曆朝曆代的皇帝雖然有收複四海,消除藩鎮之心,卻都無力迴天。韓牧身為元神人物,看得分明,自然也就不願意參與進來。
直到仙種出世,天機變化,李恆登基異象也看在眼裏,更有蘇明在身後支持。種種跡象表明,天數已經發生了偏離,韓牧也動了心思。三天前收到了天子李恆的邀請,自然就順水推舟,入宮麵聖。
三人都落座,雖然並未故意作勢,卻自然就有氣息顯露出來。李恆頂上現了一尊紫色華蓋,上有一柄金色神劍。蘇明則是精純如一的武道意誌。韓牧頂上則是一片大網,就像傳說中的“法網”,似乎能將天下都囊括其中。
韓牧先向李恆嗬嗬一笑,道:“陛下登基之日,老朽未能前來,還望陛下莫要見怪。”
李恆哈哈大笑,道:“韓老客氣了。朕仰慕韓老久矣,今日才得一見,當真是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
韓牧微微一笑,然後看向了蘇明。蘇明微笑道:“見過韓老。”韓牧不由得歎道:“武尊之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是驚才絕豔,冠絕天下。千年以來,本以為隻有李青蓮有踏入元神之後境界的希望。不想武尊修為境界日漸深厚,又曾有和氏璧在身,想來也有希望踏足元神之後的境界。不但老朽不如,就是天下元神,也不如武尊!”
李恆聞言,心中也不由得一動,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蘇明更是淡然,微微一笑,道:“韓老過譽了。依蘇某看來,韓老若是能相助朝廷,實現四方一統,消除藩鎮。又有稻麥仙種,使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陛下再依法治國,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興盛大世。韓老的法網,也可以覆蓋九州大地,真正實現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屆時,自然也可以更進一步。”
韓牧聞言,眼中精光閃爍,盯著蘇明,久久才道:“武尊果然是天人之資,老朽悟了半輩子的道理隨口便來。”
蘇明笑而不語,頂上武道意誌和韓牧頂上的法網相觸,那許多來自後世法律法規等概念和做法都通過法網,出現在韓牧腦海中。
韓牧渾身都不由得一震,麵對這許多新奇的東西,尤其是跟法家有關,讓他有觸類旁通的感覺。片刻以後,微微一歎:“多謝武尊。”轉而又看向李恆,道:“陛下請老朽前來的意思,老朽也明白。陛下既然得聖皇氣息,又有和氏璧在手,更有稻麥仙種,法家自當竭力相助。他日真的如武尊所說,也不勞陛下擔憂。據老朽所知,自上古結束,但凡踏入了下一個境界的人,都會破空離去,不會留在這個世界。”
李恆聞言,心中登時大定,笑道:“多謝韓老。”
韓牧又道:“不過有一點,陛下還需警醒。仙種出世,當有三劫。前兩劫已過,第三劫陛下仍需當心。”
李恆沉默片刻,緩緩道:“人生於天地之間,自有天地之厚德。朕不遠天地,天地自愛朕。朕不棄民,民自養朕。天子何論其它?”
韓牧聞言,登時動容,眸中掩飾不住驚訝之色。蘇明的修為境界之高,已經讓他動容,但尤不及此刻李恆給他的驚訝。原本他以為,李恆隻是得了聖皇的一縷氣息,顯化出來而已。現在看來,遠遠不是這般簡單。
此時的李恆,日夜與上古聖皇氣息溝通,又有蘇明以後世眼光和格局指出種種問題,不知不覺中,竟然也有了自己的道。
當一個人有自己的道,那道自化人,這就是元神最大的奧妙所在。原本蘇明以武入道,驚才絕豔,讓他驚歎。而李恆感應天地,不問道佛神,唯天地人自化,繼上古聖皇道統,更讓他動容。
“天者,玄也。地者,黃也。人者,德也。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此真是厚德之法,想不到陛下悟得上古聖皇玄黃大道,老朽失敬了。”說到這裏,韓牧麵容鄭重,拱手向李恆行禮三次。
此時的李恆,和當初的儒生李玉已經完全不是一個人,他登九五之位,得聖皇傳承,又有蘇明相助,和氏璧在手,終於體悟了上古聖皇之道,化為己道。他的道,已經和天地相通,行玄黃大道,敬天、厚地、愛民。他雖然是九五之尊,身上不會有修為,但是這道卻不會消散,可謂是諸邪不侵。
李恆笑,蘇明也笑,韓牧也笑了起來。
沒過多久,韓牧就從大明宮走了出來。迴頭看時,覺得氣運漸盛,蒸騰不斷,無形的吉祥昌盛的氣息凝聚,有如雲朵一般,漂浮在大明宮之上。
“這一步踏出,不是生,就是死。不過,朝聞道夕可死矣。有希望看到天下大盛,律法遍布,也有希望看到元神之後的境界,便是死也足矣。”
韓牧之後,李恆又依次請儒門鄭氏老祖鄭文旭和兵家元神人物李宗國入大明宮見麵。過程雖然有些曲折,不過好在結果大同小異,還是令蘇明和李恆滿意。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諸子百家和修道界走的並不是一條道路。儒門雖然強盛,五大世家經常被與佛門三宗、道門四牌、邪道七派相提並論,但其實並不準確。
修道界的諸多門派,講究體悟天道,成就元神,走的是天道的路子。諸子百家講究治世,與曆朝曆代息息相關,走的是人道。天道與人道,最終都是為了超脫出去,殊途而同歸。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兵家擅征戰,但征戰的目的也不過是保護己國民眾。說到深處,都是以人道而求超脫的路子。
所以鄭文旭和李宗國的態度,也在預料之中。不過蘇明和李恆都清楚,如果有一天他們失勢,儒、法、兵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們。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更有千年的諸子百家。
眼見這三家最大的勢力都答應配合相助,李恆也是長長出了一口氣,隻覺得身上的壓力頓時小了幾分。隻要朝堂上諸多臣子不爭權奪利,不內訌,他便可以大施拳腳,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