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特意看了一下這些奴隸,雖然算不上精壯但是也沒有餓得皮包骨頭,張三正在奴隸中來迴掃視的時候,跪著的奴隸中,突然有一個猛然躍起手裏拎著一把鋤頭的頭往張三殺了過來。


    張三先是一愣,接著冷眼看著他,隻見把人嘰裏呱啦的說著倭國話,麵色兇橫的朝張三衝來,張三身邊是扛著錘子的張元霸,見那人衝來大喝一聲論起錘子就砸了過去。


    隻聽的嘭的一聲,張三連忙後退,這家夥也太血腥了,直接把人錘碎了,這血汙四濺之下弄得周圍都是,其他奴隸摸摸臉看著地上的斷肢才清醒過來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農場的官員也是嚇得臉色發白,這個可是國王在他農場遇襲,他可是脫不了幹係,張三好奇的問道:“那個家夥剛剛說的是什麽?”


    官員相互看看,其中一個躬身而出說道:“那人似乎說的是要為柳生家主報仇。”


    張三跟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也沒有興趣去關注柳生家主到底是誰,有什麽樣的故事,繼續視察,這邊種植的都是水稻,因為肥料的優先供應,所以這邊的作物長得還都不錯。


    至於失職人員的處置自然有人會負責,張三也沒必要去管,不過看到他把農場經營的還算不錯,張三覺得也沒必要深究,畢竟張三敢用奴隸就要準備承受這種記恨。


    看完農場又消耗了一天的時間,張三再次坐船這次則是去呂宋中部銅礦,又是一夜航行,到達銅礦碼頭正好一批新的奴隸正在下船,張三皺眉問道:“現在這邊的一月死去多少?”


    銅礦總管擦擦汗說道:“因為生產任務安排的緊,這邊一個月要死掉兩千多人。”


    張三點點頭還不錯,對於一個二十萬奴隸的大礦來說一個月百分之的損失還是能夠結束的,張三開口道:“一定要注意防疫工作,屍體處理一定要及時,一律火化。”


    總管點頭說道:“是嚴格按照要求都送到焚燒爐,對於那些懷疑是傳染病的也都隔離了,一旦確診立刻焚燒。”


    張三聽著也覺得有些殘忍,但是也沒有辦法,這些猴子懶惰,不采用高壓政策,根本使喚不動他們,而且現在琉球經濟飛速發展對銅的需求量很大,張三的國庫對於銅的依賴也非常大,所以多死一點就多死一點吧。


    張三特地看了看負責鎮守銅礦的預備役將軍,這個人還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這個人叫李複漢是從福建加入的威遠鏢局,起初隻是銅牌鏢師,但是他一直訓練刻苦,而且很會帶兵,不用一年就因為功勞升為銀牌鏢師。


    隻是因為一直對他自己的出身語焉不詳,所以一直沒有被推薦到海鯊島,當時張三正在經略琉球的關鍵時刻,部隊開始大規模擴編,威遠鏢局考慮了一番還是把他推薦去了琉球。


    因為有點底子所以剛到琉球就被任命為什長,後來表現優異,在曆次擴編中從連長一直升到營長,雖然和第一梯隊有點距離,但是也是升官比較快的那一類了。


    但是因為他的出身問題還是被卡在了營級,為此張三親自過問把他招募到禁衛營訓練了一段時間,終於在張三攻打婆羅洲的時候他說出了實情。


    原來他出身的李家是南唐後裔,因為躲避宋軍的追殺南下輾轉到了婆羅洲安定下來,這一百多年靠著勤勞在婆羅洲也算創下了一片基業,隻是最終沒有躲過土著猴子的貪婪最終家人被猴子殺死他抱著一根木頭跳海逃生。


    後來迴到大宋他原本熄滅了報仇的心思,想踏踏實實的找一份活計生存下去,但是沒想到他找到的第一份活就是到威遠去當鏢師,最後竟然到達琉球有機會親手報仇,所以他找張三坦白一切,想親自帶著部隊去婆羅洲複仇。


    張三對於這種帶有私仇的將領使用上還是比較顧慮的,再說他家生活的正好是婆羅洲西部,而張三並沒有打算立刻進軍到婆羅洲西部去。


    為了淡化他心裏仇恨的心,張三決定讓他負責鎮守呂宋中部銅礦,看看這些猴子如今的遭遇,或許能夠抹平他心中的傷痛,而且隻有恨這些猴子的人才能做到嚴防死守。


    呂宋中部銅礦現在使用著二十多萬的努力從事著采礦選礦的工作,沒有牲力沒有機械,隻能采用這種最原始的辦法一人一天至少要采銅礦石二百斤。


    自從和大宋戰爭開始以後,呂宋銅礦的開采速度一直在增加,從原來的不足十萬人擴大到現在的超過二十萬人,現在每天能開采銅礦石一萬多噸,煉銅五百多噸。


    這些銅能製造銅錢超過十六萬貫,現在這裏一年能生產出製造五千萬貫以上銅錢的銅,占據了琉球銅產量的一半以上,也是琉球最大一筆財政收入。


    當然為了生產這些銅,每年要填進去三萬多人的土著奴隸的生命,代價也是巨大的,像這樣的礦張三還有很多,包括琉球的鐵礦和煤礦都是如此模式。


    所以去年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奴隸超過五十萬,都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加快礦場的生產效率導致的,還好張三抓捕奴隸的行動一直沒有間斷過,才能供應的上消耗。


    不過這個也有好處,至少張三開發過的島嶼,都不會出現野人叛亂,因為那裏壓根就不會在有人了,這次前來就是要實地看一下到底銅礦的冶煉工藝到底要不要奴隸參與進來。


    張三一直以來的使用奴隸原則很簡單,就是不準使用奴隸參與任何技術崗位,所以一直以來各個礦場一直都是用奴隸采礦選礦和運礦石。正在的冶煉等工藝還是大量使用漢人礦工。


    但是隨著新礦越來越多,采礦的規模越來越大,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漢人礦工短缺的情況,這次江南地區招募了大量移民但是在礦場幹過的是極少數,所以礦上就希望啟用一部分奴隸來參與礦石的冶煉。


    隨著礦上人數的增加,一些監督管理崗位都開始選拔‘優秀的’奴隸擔任,這些礦頭又培養帶動了大批順民,經過這兩年多的教育,有近萬名礦工學會了漢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