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抱拳道:“這個第一就是這場地建設,是不是要搭建一個高台蹴鞠人員在台上比賽,大家在台下觀看?京城人口眾多,到時必然參與者慎重,到時比賽太多,難免拖延日久。”


    張三笑道:“第一個問題,我在那圖上已經標清了,這場地設置猶如一個大池塘,我們一半借助河提之勢,另外一邊壘土搭加巨木修成圓形階梯即可。”


    高俅拿起紙張翻看,果然看到一副示意圖。看罷點頭,此法確實能讓大家看的更清楚。


    張三見高俅看完說道:“至於第二個,京城人員眾多,要是比賽隊伍多了,可以收取組隊押金,輸球不退。一些沒有實力的隊伍自然不敢胡亂參加。當然這個押金也不能太多,比賽總要先讓大家看看,後邊才有人掏錢買票。這些挑選賽正是為將來的比賽準備的最好宣傳。”


    高俅聽罷點頭,仔細翻看起張三寫的那些規則還有其他注意事項,碰到問題就請教一直到把說有東西看完問清楚,才告辭離去。


    張三坐在廳中,看著高俅離去,心裏確在想著,不知道這第一屆蹴鞠大賽還能不能舉辦起來。


    聞煥章看著張三在那思考也在想著自己的問題,直到張三看他他才好奇的問道:“三郎,我覺得這個比賽大有可為,你為何不自己舉辦,而是交給端王?”


    張三搖頭道:“我舉行隻能是在東京城晃悠,隻有端王才有實力舉辦真正的萬國蹴鞠大賽。”


    聞煥章對於這些玩樂之事也沒有多大興趣,張三想著既然說聞煥章是一個大才,張三就把昨天晚會上自己等人想的問題跟他簡單說了一下,想看看他有什麽建議。


    聞煥章聽罷,思考了一陣問道:“三郎做這些事為了什麽?”


    張三看著聞煥章說道:“為了解救這些孤兒出苦海。”


    聞煥章說道:“既然是做善事,怕什麽惡名?須知懲惡即是揚善。”


    張三點頭說道:“話雖如此,但是我們出手畢竟名不正言不順的。萬一打蛇不成反被蛇咬,豈不是得不償失。”


    聞煥章笑道:“聽聞三郎和公主殿下有些交情,上次公主可是親手督辦了一場大案。”


    張三思考了一陣說道:“先生是說,我們借勢打力?隻是傳到江湖上大家會不會說我張三為朝廷鷹犬,殘害江湖同道。”


    聞煥章笑道:“三郎是做善事,何來非議?就算有又是哪些人在說你?這樣的江湖同道真的是和三郎同道麽?”


    張三聽罷覺得有理,張三擔心的問道:“要是他們的靠山出來……”


    聞煥章搖頭道:“此種江湖匪類,認識的不過是些衙門捕快,禁軍頭目,難道還有朝中大員?哪個皇親國戚會自降身份出來力挺這些眾所周知的惡人,大得過公理正義不成?”


    張三點頭說道:“先生說的有理,是我太瞻前顧後了。”


    聞煥章點頭道:“三郎顧慮一些也是好的,但是這世上人善是要被人欺的。”


    張三覺得這聞煥章腦子果然好使,隻是自己要是氣勢被他壓製,那他還不看輕了自己。張三試探的問道:“聞先生以為我大宋問題何在?”


    聞煥章微笑道:“王相公有言,大宋十弊,總結一下實則大宋之弊不過有三。冗官、冗兵、冗費。”


    張三微笑著傾聽,聞煥章說道:“冗官分為官多官亂,職權不清。冗兵在於軍中老弱病殘過多,濫用軍力,軍隊管理混亂。冗費乃是前兩個問題延伸而來。”


    張三笑道:“先生大才定有良策?”


    聞煥章想著說道:“治國之道無非親賢臣遠小人,治軍之道無非賞罰分明,錢糧問題不過是開源節流。隻要上下一心君臣一體,此事易也。冗官裁撤官員合並機構,明晰職權。冗兵無非是選用良將治軍,裁撤老弱,到時自然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張三笑道:“先生所言甚是,隻是這些裁撤人員是否需要安置?兵員裁減國防空虛,鄰國若是趁空隙大舉來犯如何?兵員裁撤安置稍有不當,士兵被人煽動如何處理?邊境戰事連連,國庫空虛裁撤錢糧從何而來?朝中或者地方上小人作祟,暗中破壞或是中飽私囊或者進獻讒言,如何?”


    聞煥章身子一正說道:“到時因時而動,依事成策,我等隻要立身正,牛鬼蛇神自然辟易。小人也進不得讒言。”


    張三搖頭笑道:“先生以為範相公先天下之憂而憂人品如何?王相公立身可正?最後確為何沒有成就功業?”


    聞煥章氣道:“那三郎以為如何?”


    張三笑道:“我也沒有什麽辦法,但是我確知道我大宋的問題確不是三冗。”


    聞煥章都氣笑了,說道:“哦?願聽三郎高論。”


    張三微微一笑道:“大宋最大的問題是大宋的劍不能給大宋的犁開路。”張三說了這句德意誌名言之後,頓時有底氣了很多,看我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懟死你。


    張三說了這句話,聞煥章半天沒有明白過來,想了一會才問道:“三郎的意思是,大宋軍隊沒有給農民打下更多的土地?”


    張三點頭說道:“正是,大宋冗官?冗軍?非也,不僅不多,要我說還少了!”


    張三站起來說道:“昔日強漢盛唐,盛極而衰,因何原因?漢唐以來,紅巾軍、赤眉軍、黃巾軍、黃巢之亂、為何盛世之後必有農民暴動?”


    聞煥章想想說道:“此乃帝王受小人蒙蔽,百官昏聵之緣由?”


    張三大笑著迴道:“非也!先生讀史不細也!”


    張三做下說道:“在我看來此乃必然之事!”


    聞煥章聽罷,握了握手說道:“不可能!”


    張三說道:“我讀史書發現一個現象,漢唐之亂皆因人多地少而起,聞先生可知,我漢人隻要處於安定和平的環境多少年能多一倍?”


    聞煥章仔細想想搖頭表示不知道,張三笑道:“和平安定時期隻需七八十年。”


    聞煥章奇怪的看著他,不知道張三是什麽意思,張三說道:“例如漢初人口一千五百萬。到西漢末年人口是多少?唐初人口多少之後多少?”


    聞煥章想想似乎明白了張三的意思,隻是不敢相信的問道:“你是說,地不夠了?”


    張三點頭道:“正是,曆朝曆代動亂大多都是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爆發,所以動亂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起重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起重複並收藏水滸之宋末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