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與高芝和許合子說了幾句話,對她們北上京城表示了一番歡迎。對於她們要在京城開礬樓的事情,也表示了支持和鼓勵。雖然都是女孩子,但張恪對於她們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成長於另一個時空,他也見過不少了不起的女性,取得過不輸於男兒的成就,他是完全沒有那種重男輕女的迂腐觀念的。這一點,倒是令高芝等人對他另眼相看,覺得這人果然不是那等俗不可耐,卻又自以為是的家夥。
逗留了一陣子後,張恪便告辭迴市舶司上班了。之後的一段時間,張恪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隨著相處日久,劉明等人對於張恪的了解也在逐漸的加深。雖然這位上官其實還很年輕,但卻已經為朝廷立下了諸多汗馬功勞了:他上過戰場,和北境狼族對峙過;他下過南方,巡視過大江,排解過水患;他出過東海,招撫了紅民國;他從小就頂著個神童之名,詩文才華,驚才絕豔;他的背景深厚,乃是已經致仕的周太師的準孫女婿,他的準嶽父正是當朝禮部周侍郎;而且,據說他個人還頗受皇帝的賞識,稱得上是簡在帝心;另外,朝中的一些軍政大員,如水部郎中郭守敬,陳慶之大元帥,禮部尚書崔浩,青龍城主蘇沐,北軍統帥袁煥,唐龍宗師等等也都對其欣賞有加。劉明他們沒有想到,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尚書郎,其隱形的聲勢卻已經如此浩大。先不說這個市舶司的前景會如何,就單是眼下張恪已經凝聚起的這些政治資源,隻要善加使用,就已經是妥妥的未來之星,前途不可限量了。
而且,這位年輕的上官,做事情有條有理,統籌有度,思路清晰,平常也不會擺無謂的上官架子或者因為年輕就表現得盛氣淩人。他所表現出來的政治素養,性情上的成熟穩重,幾乎會讓人忘記他目前還是未及弱冠之齡。這一切,都在慢慢的征服著劉明,趙陽,韓旭三人的心,對張恪本人的認同感和認可度更是與日俱增。盡管目前市舶司還隻有他們幾個人,但隻要張恪的未來可期,那他們幾個人自然也會隨著其水漲船高的。更何況,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們也已經知道,市舶司的工作重點並不在於京城,而在於地方市舶司所管理的海貿及相關產業。而在他們來到市舶司報到前,張大人也早就布好了局,並另行派遣了一些人去往青龍城開展工作了。這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表明,市舶司絕對不是什麽打醬油的部門,而是有著雄心壯誌的。似乎他們三人來到了一個了不得的部門裏呢,經過一段時間後,劉明他們因為這個發現,心下在興奮著。
這一日,從南方傳來消息。以市舶司為召集人,聯合各路商家,載滿各式人朝商品的四十艘大海船,從青龍城新建的海港碼頭出發,開始了第一次的遠洋航行。青龍城市舶司為了此次航行,在主事人周通及青龍城城主府的配合下,大力對此進行了宣傳,弄得人盡皆知。於是,船隊出發的當天,海港碼頭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雖然許多百姓隻是出於對這支巨大的船隊的好奇而來的,但不管怎樣,所有人都借此知道了遠洋船隊,海貿及市舶司等信息,知道了有這麽迴事兒。而這就是張恪想要的,按他的話說:你可以不明白這個事兒,但不能沒聽說過這個事兒。其實,周通也不是很理解為何要花這麽大力氣去宣傳這些,但既然這是張恪一力要求的,那就照做吧。其實張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製造熱點,擴大影響力,這是一個新部門迅速的站穩腳跟的好方法。啥都不是的時候,就不要去想什麽"做事情要低調"或者"樹大招風"之類的啦,趕緊上頭條吧!
根據計劃,此次航程大約半年就會返迴。而且此次出航,船隊的主要任務是收購造船的木料,越多越好,為後續製造更多的海船備足材料。而此時,在南定城的清江船廠內,工匠們正在仿製著一艘船,那是張恪特意命人留下來的,目的是為了給清江船廠實物,讓工匠們對其進行研究,盡可能的掌握其製作方法和工藝。同時還要招募更多的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為之後造船廠的擴產擴能,做好準備。而為了解除船廠的後顧之憂,周通還以市舶司的名義下了十艘大船的訂單,並為此預先付了兩萬銀子的訂金。
話說清江船廠,主事鄭浩,在年初時,便已經收到了郭守敬下達的指令,命其為製造海船做一些準備。隻是如何準備呢?整個船廠內,都找不到一個懂行的呀。正自苦惱時,一艘海船便開進了他們的船塢。駕船之人說,是奉了“市舶司衙門”之命而來的,還拿出來一份正式的調令,證明他們確實是奉命將船開到這裏的。鄭主事一頭霧水的接過那份調令,看過之後,嗯,還真的是一份極為正式的官方文書,絕非弄虛作假的。隻是心中的疑惑依然不能全解,對於這個“市舶司”到底是什麽單位,他也沒弄不明白。直到他,看到了落款處的那個名字:市舶使——張恪。
鄭主事自然還記得這個名字的,去年此人還與郭守敬大人來他們的船廠參訪過。結合各種信息後,鄭浩總算開始明白過來了:原來,這一切都是那個小張大人安排的呀!看起來,他是真的找到了那個海商汪大淵,並把他的船開迴來了,並且要讓清江船廠依樣仿造。時隔這麽久,他都以為這事兒大概率是成不了的,沒想到,那個年輕人還真的將船直接開進了他們的船塢內呢。兩天後,一個名叫周通的年輕人來訪,手拿市舶司衙門的正式文件,以市舶司的名義付給了他們兩萬兩銀子的訂金,給了他們十艘海船的訂單。這可是他們這個船廠多少年來收到的最大的一筆單筆訂單呢。那個時候,鄭浩才確定,人家確實是在跟他玩真的。
有了資金,有了樣板船,仿造工作自然就可以即時展開了。不得不說,鄭浩此人倒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雖然清江船廠一直都半死不活的,但這事兒還真的怪不到鄭浩頭上來的。朝廷一直以來對他們都是放任自流,不怎麽重視和待見的。清江船廠在這個背景下,還依然硬挺著,沒有散夥,這裏麵很大一部分原因,還真的是要歸功於這位鄭浩的管理能力的。如今有了大訂單,鄭浩便開始自己親自下場抓生產:一方麵,派人四處去求購木料;二方麵,組織內部匠人對那艘船進行整體測繪,建檔;三方麵,調動船廠所有的資源,人才,進行技術攻關,遇到弄不明白的,便不惜代價拆了那艘船,進行深度研究;四方麵,重新整治其餘的船塢,為接下來的製造工作騰地方。短短的半個月後,第一艘船便已經開始放樣製造了。周通在船廠呆了段時間,眼見著這一切,大感滿意。張恪推薦的這個鄭浩,還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的。其抓生產,抓管理,統籌兼顧,循序推進的能力真的挺強的。這些事情,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什麽難度,但如果不是對於造船的工藝流程極為熟悉,又有號召力,組織力的話,想要這麽快就讓整件事情進入正軌,良性運作,那是不可能的。但凡某一個環節出問題,連鎖反應下,猴年馬月都出不了樣的。
周通見造船的事情,在鄭浩的主持下,已經步入正軌,便放心的離開,迴到青龍城,繼續組建青龍城的市舶司。依據張恪的規劃,這裏需要五十個工作人員的編製。周通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必要,一開始就招募這麽多人進來,但還是堅決貫徹了張恪的決定。招募來人後,便拿出張恪給他寄過來的《市舶則法》《市舶司行政管理條例》,組織他們集體學習,領會精神。總之,來到青龍城兩個月後,這個“青龍城市舶司”總算開始有了點模樣了。都說萬事開頭難,誠不欺我呀!周通感慨的想道。
逗留了一陣子後,張恪便告辭迴市舶司上班了。之後的一段時間,張恪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隨著相處日久,劉明等人對於張恪的了解也在逐漸的加深。雖然這位上官其實還很年輕,但卻已經為朝廷立下了諸多汗馬功勞了:他上過戰場,和北境狼族對峙過;他下過南方,巡視過大江,排解過水患;他出過東海,招撫了紅民國;他從小就頂著個神童之名,詩文才華,驚才絕豔;他的背景深厚,乃是已經致仕的周太師的準孫女婿,他的準嶽父正是當朝禮部周侍郎;而且,據說他個人還頗受皇帝的賞識,稱得上是簡在帝心;另外,朝中的一些軍政大員,如水部郎中郭守敬,陳慶之大元帥,禮部尚書崔浩,青龍城主蘇沐,北軍統帥袁煥,唐龍宗師等等也都對其欣賞有加。劉明他們沒有想到,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尚書郎,其隱形的聲勢卻已經如此浩大。先不說這個市舶司的前景會如何,就單是眼下張恪已經凝聚起的這些政治資源,隻要善加使用,就已經是妥妥的未來之星,前途不可限量了。
而且,這位年輕的上官,做事情有條有理,統籌有度,思路清晰,平常也不會擺無謂的上官架子或者因為年輕就表現得盛氣淩人。他所表現出來的政治素養,性情上的成熟穩重,幾乎會讓人忘記他目前還是未及弱冠之齡。這一切,都在慢慢的征服著劉明,趙陽,韓旭三人的心,對張恪本人的認同感和認可度更是與日俱增。盡管目前市舶司還隻有他們幾個人,但隻要張恪的未來可期,那他們幾個人自然也會隨著其水漲船高的。更何況,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們也已經知道,市舶司的工作重點並不在於京城,而在於地方市舶司所管理的海貿及相關產業。而在他們來到市舶司報到前,張大人也早就布好了局,並另行派遣了一些人去往青龍城開展工作了。這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表明,市舶司絕對不是什麽打醬油的部門,而是有著雄心壯誌的。似乎他們三人來到了一個了不得的部門裏呢,經過一段時間後,劉明他們因為這個發現,心下在興奮著。
這一日,從南方傳來消息。以市舶司為召集人,聯合各路商家,載滿各式人朝商品的四十艘大海船,從青龍城新建的海港碼頭出發,開始了第一次的遠洋航行。青龍城市舶司為了此次航行,在主事人周通及青龍城城主府的配合下,大力對此進行了宣傳,弄得人盡皆知。於是,船隊出發的當天,海港碼頭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雖然許多百姓隻是出於對這支巨大的船隊的好奇而來的,但不管怎樣,所有人都借此知道了遠洋船隊,海貿及市舶司等信息,知道了有這麽迴事兒。而這就是張恪想要的,按他的話說:你可以不明白這個事兒,但不能沒聽說過這個事兒。其實,周通也不是很理解為何要花這麽大力氣去宣傳這些,但既然這是張恪一力要求的,那就照做吧。其實張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製造熱點,擴大影響力,這是一個新部門迅速的站穩腳跟的好方法。啥都不是的時候,就不要去想什麽"做事情要低調"或者"樹大招風"之類的啦,趕緊上頭條吧!
根據計劃,此次航程大約半年就會返迴。而且此次出航,船隊的主要任務是收購造船的木料,越多越好,為後續製造更多的海船備足材料。而此時,在南定城的清江船廠內,工匠們正在仿製著一艘船,那是張恪特意命人留下來的,目的是為了給清江船廠實物,讓工匠們對其進行研究,盡可能的掌握其製作方法和工藝。同時還要招募更多的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為之後造船廠的擴產擴能,做好準備。而為了解除船廠的後顧之憂,周通還以市舶司的名義下了十艘大船的訂單,並為此預先付了兩萬銀子的訂金。
話說清江船廠,主事鄭浩,在年初時,便已經收到了郭守敬下達的指令,命其為製造海船做一些準備。隻是如何準備呢?整個船廠內,都找不到一個懂行的呀。正自苦惱時,一艘海船便開進了他們的船塢。駕船之人說,是奉了“市舶司衙門”之命而來的,還拿出來一份正式的調令,證明他們確實是奉命將船開到這裏的。鄭主事一頭霧水的接過那份調令,看過之後,嗯,還真的是一份極為正式的官方文書,絕非弄虛作假的。隻是心中的疑惑依然不能全解,對於這個“市舶司”到底是什麽單位,他也沒弄不明白。直到他,看到了落款處的那個名字:市舶使——張恪。
鄭主事自然還記得這個名字的,去年此人還與郭守敬大人來他們的船廠參訪過。結合各種信息後,鄭浩總算開始明白過來了:原來,這一切都是那個小張大人安排的呀!看起來,他是真的找到了那個海商汪大淵,並把他的船開迴來了,並且要讓清江船廠依樣仿造。時隔這麽久,他都以為這事兒大概率是成不了的,沒想到,那個年輕人還真的將船直接開進了他們的船塢內呢。兩天後,一個名叫周通的年輕人來訪,手拿市舶司衙門的正式文件,以市舶司的名義付給了他們兩萬兩銀子的訂金,給了他們十艘海船的訂單。這可是他們這個船廠多少年來收到的最大的一筆單筆訂單呢。那個時候,鄭浩才確定,人家確實是在跟他玩真的。
有了資金,有了樣板船,仿造工作自然就可以即時展開了。不得不說,鄭浩此人倒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雖然清江船廠一直都半死不活的,但這事兒還真的怪不到鄭浩頭上來的。朝廷一直以來對他們都是放任自流,不怎麽重視和待見的。清江船廠在這個背景下,還依然硬挺著,沒有散夥,這裏麵很大一部分原因,還真的是要歸功於這位鄭浩的管理能力的。如今有了大訂單,鄭浩便開始自己親自下場抓生產:一方麵,派人四處去求購木料;二方麵,組織內部匠人對那艘船進行整體測繪,建檔;三方麵,調動船廠所有的資源,人才,進行技術攻關,遇到弄不明白的,便不惜代價拆了那艘船,進行深度研究;四方麵,重新整治其餘的船塢,為接下來的製造工作騰地方。短短的半個月後,第一艘船便已經開始放樣製造了。周通在船廠呆了段時間,眼見著這一切,大感滿意。張恪推薦的這個鄭浩,還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的。其抓生產,抓管理,統籌兼顧,循序推進的能力真的挺強的。這些事情,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什麽難度,但如果不是對於造船的工藝流程極為熟悉,又有號召力,組織力的話,想要這麽快就讓整件事情進入正軌,良性運作,那是不可能的。但凡某一個環節出問題,連鎖反應下,猴年馬月都出不了樣的。
周通見造船的事情,在鄭浩的主持下,已經步入正軌,便放心的離開,迴到青龍城,繼續組建青龍城的市舶司。依據張恪的規劃,這裏需要五十個工作人員的編製。周通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必要,一開始就招募這麽多人進來,但還是堅決貫徹了張恪的決定。招募來人後,便拿出張恪給他寄過來的《市舶則法》《市舶司行政管理條例》,組織他們集體學習,領會精神。總之,來到青龍城兩個月後,這個“青龍城市舶司”總算開始有了點模樣了。都說萬事開頭難,誠不欺我呀!周通感慨的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