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如既往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一個月後,第一批兩千北方移民抵達了晉州城外。為避免出什麽意外,城主周勃及各部官吏,親往城門口迎接。在與護送而來的軍士交接後,便帶著他們往北而行,去往張家所建好的安置點。移民們拖家帶口,一路舟車勞頓,早就已經乏了,本以為到了晉州可以好好歇一歇,吃口熱飯。沒曾想,卻連城門都沒讓進,就被帶著往山裏去了。眾人不免惴惴不安,也有人開始心生怨氣,但畢竟人生地不熟,周圍也有本地兵丁執槍護送,一時倒也不敢生事,但心裏不痛快那是一定的。
走了半個時辰後,眾人走到一個山穀處,這山穀正處在被幾座大山包圍住的山腳下。眾人到達穀口後,往山穀裏望去。隻見,一塊巨大的空地上,一座座小木屋,整齊有序地排列開去。所有的屋子,間隔有度,門口阡陌小道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當日,周勃忽然決定將移民的安置交給本地鄉紳張家,許多官員對此頗為不解,一個小小的張家接得下此事?可是一來也想不出其它辦法,二來那個張家小神童不是城主的學生嗎?或許,這裏麵……?!而周勃雖然將此事托付給了張家,也相信張家不至於在此事上,胡亂作為。但直到親眼所見這整齊的如棋盤般的小木屋橫亙在這山穀中時,周勃才驚喜的知道:這張家辦事,竟如此的得力靠譜?從周勃到官吏,再到兵丁移民,全都看愣了,這種鱗次櫛比,整齊劃一,極致的秩序之美,讓從未見過這種場麵的眾人都大為震憾。原本還有些不滿情緒的移民們,如今也隻剩一個念頭:這地方看起來,很不錯啊,這真的是給我們準備的?看起來好像比我原來住的地兒還要漂亮啊!
正在眾人震憾無言時,張遠急怱怱地從穀中跑到穀口躬身行禮道:“小民張遠,拜見城主及各位大人。”
周勃望著他,笑容滿麵地道:“張遠啊,這裏都是你弄的?嗯,做的很好,很好啊,哈哈哈!”
張遠笑著謙遜道:“大人謬讚了。因為時間倉促,又是第一次擔此重任,難免有疏漏不足之處,還請城主及諸位大人不吝指導,小人一定虛心改善。”
嗯,這個張遠會做人,這話聽得,挺順耳的,人才啊。眾晉州官員不由得對其刮目相看,聽說這個張遠之前隻是個賬房先生,還真的是屈才了呀!嗯,看來這個張家底蘊深厚,不可小覷啊。
隨後,張遠返身引領著眾人向穀內走去,邊走邊向周勃等人介紹著情況:如今穀內已經建好的木屋有兩百三十座,還有五十座也已接近完工;另外,穀中於下風口處建有茅房十五間;穀中分布挖有水井十五口;並在井邊建了十座澡堂子等等。現在,等這兩千移民安置好後,也能幫忙整地,修房等,穀中的建設進度會因此加快不少;如此必然不會影響到後續的接收工作等等。周勃邊聽邊看邊不住點頭,張家做事的周到和用心遠遠超過他來前的預期。作為晉州城主,他已然獲悉,周邊其他幾個比他們更早接收到移民的城池,在接收安置時,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糟心事:移民沒有足夠的地方住,有的隻能露宿街頭;男人還好一點,女人連上個茅房都困難;沒有足夠的清潔的水源,一路風塵的移民,來了好幾天都洗不上澡,為了些平常看來都是不起眼的瑣事,移民與工作人員或當地人時有衝突等等等等。
周勃正待說話,一轉頭,卻看見移民們沒有跟上來,而是在一些穀中人員的指揮下,放下包袱物品,正在……脫鞋。周勃愣了一下,向張遠疑道:“張遠,這是?”
張遠迴頭一看後,笑道:“啟稟大人,這是為了消殺驅毒,防止疫病傳染所做的措施。每個進入穀中的移民都需要先經過全身消殺,方可進入。大人請看,我們還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鞋,帽,若是衣裳太過髒破的,也馬上換掉,集中燒毀。我們還請了幾個大夫坐鎮,若是其中有身體抱恙的,還需要讓大夫調理好後,方可進入穀中。”移民中此時倒也有人在鬧事,不願配合消殺。但很快被兵丁和穀中工作人員製止了,穀中還有人不斷向移民喊著,說明消殺全身的重要性,而那些新鞋帽新衣服也是免費提供給他們的。其實,眾移民雖然也覺得麻煩,但大多數還是配合的,不過就是泡泡手腳,洗洗臉,再把髒破衣服脫掉,換一身新的,而且是免費的,那就配合一下,能咋地。一開始的混亂後,秩序慢慢的建立起來了,在了解了整個消殺的流程及意義後,移民們也逐漸放鬆下來,開始有說有笑起來。
周勃全程看著這一幕,身居上位者,自然不會隻是看看熱鬧,也在細細思索這一切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越想下去,越覺得張家在此安置點的種種措施和安排竟然都不是無的放矢,反而都是些防患於未然之舉,不由得大覺驚異。這些東西,是什麽人想出來的,此人大才啊!難道是這個張遠?若是他的話,隻做一個賬房先生,那可真是屈了大才了。好奇之下,不由向其問道:“這是你想出來的?”
張遠搖頭笑道:“小人可想不到這些,這是我們小族長想的法子。”
“小族長?呃,哦……你是說,這是恪兒想出來的。”
張遠連忙馬屁拍道:“這些都是遵照小族長的指示做的。大人真是教導有方啊,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小族長越發的聰慧…………。”
周勃對這些阿諛逢迎之詞,自然早就免疫了。心裏麵隻是自顧自想著:雖然一向也都知道這個學生聰明過人,可是這種事,他竟然也懂嗎?這人世間,哪一年不發生些天災人禍的,一發生也必然出現災民難民。而後,官府就要承擔他們的安置任務,而每一次都必然會出種種紕漏:疫病頻發,矛盾摩擦,無端爭鬥,哪怕有時候,明明有足夠的救災物資,卻還是問題頻出。原本大家都以為這種事是不可抗的,無解的。可是,今日看了張家的種種安置措施後,周勃心道:這事兒,莫非可以做到措置裕如,有例可循,順順當當嗎?
正想到此處時,卻聽張遠道:“此安置區還未曾取名,還請大人賜名。”說著,朝後示意了一下,隻見那裏已經擺好了一張桌子,上麵已備好筆墨紙硯。周勃見狀,也不推辭,走向案後,提起筆,想了想後,笑道:“此處既處靈源山腳,那就以此為名吧。”著墨後,於紙上龍飛鳳舞寫下:靈源村。
走了半個時辰後,眾人走到一個山穀處,這山穀正處在被幾座大山包圍住的山腳下。眾人到達穀口後,往山穀裏望去。隻見,一塊巨大的空地上,一座座小木屋,整齊有序地排列開去。所有的屋子,間隔有度,門口阡陌小道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當日,周勃忽然決定將移民的安置交給本地鄉紳張家,許多官員對此頗為不解,一個小小的張家接得下此事?可是一來也想不出其它辦法,二來那個張家小神童不是城主的學生嗎?或許,這裏麵……?!而周勃雖然將此事托付給了張家,也相信張家不至於在此事上,胡亂作為。但直到親眼所見這整齊的如棋盤般的小木屋橫亙在這山穀中時,周勃才驚喜的知道:這張家辦事,竟如此的得力靠譜?從周勃到官吏,再到兵丁移民,全都看愣了,這種鱗次櫛比,整齊劃一,極致的秩序之美,讓從未見過這種場麵的眾人都大為震憾。原本還有些不滿情緒的移民們,如今也隻剩一個念頭:這地方看起來,很不錯啊,這真的是給我們準備的?看起來好像比我原來住的地兒還要漂亮啊!
正在眾人震憾無言時,張遠急怱怱地從穀中跑到穀口躬身行禮道:“小民張遠,拜見城主及各位大人。”
周勃望著他,笑容滿麵地道:“張遠啊,這裏都是你弄的?嗯,做的很好,很好啊,哈哈哈!”
張遠笑著謙遜道:“大人謬讚了。因為時間倉促,又是第一次擔此重任,難免有疏漏不足之處,還請城主及諸位大人不吝指導,小人一定虛心改善。”
嗯,這個張遠會做人,這話聽得,挺順耳的,人才啊。眾晉州官員不由得對其刮目相看,聽說這個張遠之前隻是個賬房先生,還真的是屈才了呀!嗯,看來這個張家底蘊深厚,不可小覷啊。
隨後,張遠返身引領著眾人向穀內走去,邊走邊向周勃等人介紹著情況:如今穀內已經建好的木屋有兩百三十座,還有五十座也已接近完工;另外,穀中於下風口處建有茅房十五間;穀中分布挖有水井十五口;並在井邊建了十座澡堂子等等。現在,等這兩千移民安置好後,也能幫忙整地,修房等,穀中的建設進度會因此加快不少;如此必然不會影響到後續的接收工作等等。周勃邊聽邊看邊不住點頭,張家做事的周到和用心遠遠超過他來前的預期。作為晉州城主,他已然獲悉,周邊其他幾個比他們更早接收到移民的城池,在接收安置時,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糟心事:移民沒有足夠的地方住,有的隻能露宿街頭;男人還好一點,女人連上個茅房都困難;沒有足夠的清潔的水源,一路風塵的移民,來了好幾天都洗不上澡,為了些平常看來都是不起眼的瑣事,移民與工作人員或當地人時有衝突等等等等。
周勃正待說話,一轉頭,卻看見移民們沒有跟上來,而是在一些穀中人員的指揮下,放下包袱物品,正在……脫鞋。周勃愣了一下,向張遠疑道:“張遠,這是?”
張遠迴頭一看後,笑道:“啟稟大人,這是為了消殺驅毒,防止疫病傳染所做的措施。每個進入穀中的移民都需要先經過全身消殺,方可進入。大人請看,我們還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鞋,帽,若是衣裳太過髒破的,也馬上換掉,集中燒毀。我們還請了幾個大夫坐鎮,若是其中有身體抱恙的,還需要讓大夫調理好後,方可進入穀中。”移民中此時倒也有人在鬧事,不願配合消殺。但很快被兵丁和穀中工作人員製止了,穀中還有人不斷向移民喊著,說明消殺全身的重要性,而那些新鞋帽新衣服也是免費提供給他們的。其實,眾移民雖然也覺得麻煩,但大多數還是配合的,不過就是泡泡手腳,洗洗臉,再把髒破衣服脫掉,換一身新的,而且是免費的,那就配合一下,能咋地。一開始的混亂後,秩序慢慢的建立起來了,在了解了整個消殺的流程及意義後,移民們也逐漸放鬆下來,開始有說有笑起來。
周勃全程看著這一幕,身居上位者,自然不會隻是看看熱鬧,也在細細思索這一切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越想下去,越覺得張家在此安置點的種種措施和安排竟然都不是無的放矢,反而都是些防患於未然之舉,不由得大覺驚異。這些東西,是什麽人想出來的,此人大才啊!難道是這個張遠?若是他的話,隻做一個賬房先生,那可真是屈了大才了。好奇之下,不由向其問道:“這是你想出來的?”
張遠搖頭笑道:“小人可想不到這些,這是我們小族長想的法子。”
“小族長?呃,哦……你是說,這是恪兒想出來的。”
張遠連忙馬屁拍道:“這些都是遵照小族長的指示做的。大人真是教導有方啊,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小族長越發的聰慧…………。”
周勃對這些阿諛逢迎之詞,自然早就免疫了。心裏麵隻是自顧自想著:雖然一向也都知道這個學生聰明過人,可是這種事,他竟然也懂嗎?這人世間,哪一年不發生些天災人禍的,一發生也必然出現災民難民。而後,官府就要承擔他們的安置任務,而每一次都必然會出種種紕漏:疫病頻發,矛盾摩擦,無端爭鬥,哪怕有時候,明明有足夠的救災物資,卻還是問題頻出。原本大家都以為這種事是不可抗的,無解的。可是,今日看了張家的種種安置措施後,周勃心道:這事兒,莫非可以做到措置裕如,有例可循,順順當當嗎?
正想到此處時,卻聽張遠道:“此安置區還未曾取名,還請大人賜名。”說著,朝後示意了一下,隻見那裏已經擺好了一張桌子,上麵已備好筆墨紙硯。周勃見狀,也不推辭,走向案後,提起筆,想了想後,笑道:“此處既處靈源山腳,那就以此為名吧。”著墨後,於紙上龍飛鳳舞寫下:靈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