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郭向北與一眾親人團聚之時,京郊某處工廠試槍區清脆的槍聲不斷響起。試槍員所使用的正是郭向北所設計的95式自動步槍。
“報告,一百發無卡殼,50米、100米、150米、200米十發全部上靶!精度非常高!”
“繼續測試遠距離。”
“是!”
“李工,你說說這把槍的情況。”
“好的王參謀,兩把木製槍模送來後,我們208所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研究。首先這把自動步槍使用無托設計,全部模塊化組合,由於尺寸較小,我們按照比例將其還原3:1後發現,這款槍無論從設計理念還是設計方法完全超越我國現有的56式半自動和正在試驗的79式半自動步槍。
令人驚喜的是這款槍的設計分風格和56式、79式似乎一脈相承。槍模的設計者非常用心,無論是膛線還是模塊接口精度做的非常精細,我們隻要按照比例就能做出來。唯一麻煩的是它使用的是5.8毫米口徑子彈,若是改成現有的7.62子彈,整個槍體都要重新設計。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款自動步槍完全可以取代79式,它的設計非常完美,尤其是通用模塊化這一點,能大大減輕後勤壓力保障戰鬥力,這是一款非常適合我們軍隊的自動步槍。王參謀,能讓我們見見這款槍的設計者嗎?我們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他來解答!尤其是槍體材料,如果設計者另有配套材料,這把槍的精度水平肯定還能提高。配上合適的瞄準鏡這就是一把狙擊槍!”
李繼國激動的一口氣說完,看著王參謀滿是渴望。
王參謀沉吟道:“我也不知道設計者是誰,槍模是我在一位老將軍家中發現的,等兩款槍全部測試結束後再說。”
想到那位老將軍說“這是我孫子玩具”的話,他不由陷入沉思。
......
老郭家今天異常熱鬧,不但是家裏人全迴來,周圍的鄰居也跑過來看熱鬧。
老爺子郭鐵建國前就在機械廠上班,一輩子就三個兒子。
老大郭開泰是機械廠製造車間的副主任,和媳婦田秀蘭生有兩子一女,全都結婚上班。大兒子國偉良,塑料廠工人。二兒子郭為民,食品廠工人。小女兒郭衛雨,後海小學老師。
老二郭開來,同樣機械廠上班,七級銑工,和媳婦李芳芹生有一子一女皆已成婚。老大郭偉京,機械廠五級鉗工。老二郭衛雪,在輕工局上班。
如今開枝散葉全家老老少少湊到一起三十一口人,院子裏擺了三張桌子,大人一桌,女人小孩兩桌。
老爺子今年已經71歲,身體不大好,看到比自己大三歲的老伴連吃飯都拉著孫子不放手,有些吃味。
“你別老拉著他手,讓他吃飯啊。來向北,到爺爺這兒坐著。給爺爺講講你們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
大伯郭開泰、二伯郭開來以及一家人都停下來看向郭向北,他們也都想知道郭向北母子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雖然上次有家信迴來,但除了問候和思念幾乎沒寫什麽內容。
郭向北索性坐到爺爺奶奶中間,笑著將這些年在趙家村大隊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
聽到趙冬梅起早貪黑爭工分,郭向北七歲歲就開始幫著下地幹活爭工分,一家人心有感觸,幾個女人眼淚嘩嘩的流。
“我苦命的孫子你們娘倆受苦了。當年爺爺奶奶也是沒辦法啊,要不然怎麽舍得讓你們去那地方受苦。”
楊招娣拉著郭向北的手忍不住又流起淚來。
郭向北道:“爺爺奶奶,大伯二伯,大媽二媽,哥哥姐姐。當年的事情我們沒有怪過家裏任何人,那是特殊時期,我都懂。而且我們這些年過得還算不錯,起碼有大姥爺照應著沒怎麽餓肚子。今年在村裏起了一個大院子,五間磚瓦房足足兩畝多地,要不是衛紅家出了些事,這會說不定我們都搬進去住了。
這趟迴來,我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我迴來看看你們,告訴你們我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我這次迴來,一個是看望你們,二是帶著衛紅認門認親。我們已經做好了打算,明年一起考大學,這些年我的功課都沒放下,衛紅成績也很好,考大學我們很有把握。到時候帶著我媽迴來,咱們全家都能真真團圓了。”
由於當年的事情,他們母子被迫和家裏脫離關係遠走他鄉,爺爺奶奶和兩位伯父都心有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母子。
郭向北這番話就是想把事情說明,不然他們心中不自在。
爺爺奶奶滿臉欣慰,連聲說著好好好。
但是這些話也讓眾人表情變得複雜起來。除了十幾個小孩子吃的滿嘴流油毫不在乎外,大伯二伯和兩個伯母麵露憂愁,四個兒媳婦更是臉色突變,連吃飯的心情都沒了。
李衛紅似乎也覺察到了什麽,看了郭向北一眼,低頭默默吃飯。有些事其實郭向北已經提前給她說了,當時沒覺得怎麽樣,反正一切有男人做主,現在坐到這裏才能感覺到幾個妯娌看她的那種眼神和無形的壓力。
她明白,那是一種排斥和不情願。
房子,果然在哪裏都是影響家庭團結的最大因素。
郭向北心中歎息,他很想現在就將房子的問題說個明白,但卻知道不是時候,還是等吃完飯後再說吧。
爺爺奶奶不住的給他夾菜,關懷備至,喜愛有加,大家也都熱熱鬧鬧和和氣氣,但熱鬧的氣氛卻莫名有些微妙不安。
上一世,王大花就是依仗一家人愧疚在家裏搞風搞雨,再加上大哥郭偉良出了事,整個家裏雞犬不寧。最後老爺子讓全家湊了些錢給他們買了房子,讓他們出去住,漸漸的親情也淡漠,爺爺奶奶走後,關係徹底疏遠。
這座小院七百二十平方,南北五間房,東西四間房,一共九間房。
當年郭向北一家占了東邊兩間加南邊門口一間。二伯一家西邊兩間加南邊一間。大伯和爺爺奶奶共住北邊三間正房,當時也說好爺爺奶奶去世後三間全給大伯家。
時過境遷,家裏的人口增長太快,曾經寬鬆的住所如今已經變得擁擠。
大伯家現在加上女兒女婿一家十五口人,二伯家十一口,再加上兩個老人,這個院子現在住了二十八口人。
平均一間房住了三口人還多。
沒辦法,太能生了!
老郭家的基因特別強大,基本上家家兩個兒子,再加上女兒,光孩子現在就有十二個。
郭向北家的三間房全都被占了。
他不看也知道幾家的孩子都混在一起住著隔板床,再加上他們一家要是迴來的話,又多了三口,最少兩間,住的就更擁擠不堪。
吃過飯,李衛紅幫忙收拾東西,郭向北陪著爺爺奶奶,大伯二伯和兄弟們說話。
聊了許久後,大伯郭開泰還是開口了。
“向北,你也看到了,你們走後家裏的人口填了不少,所有你家那三間房就用了。既然你迴來,那這些事還是要說清楚,免得你心裏有疙瘩。”
郭向北笑道:“咱老郭家就是厲害,我都沒想到能生這麽多孩子,挺好,人多力量大,以後就是出去打架也有個幫手不會被欺負。房子事我看到了,您先別說,聽聽我的想法。”
他其實知道大伯要說什麽,上一世大伯就說過了,並且也做了。他讓女兒郭衛雨一家搬了出去租地方住,給郭向北一家騰出來兩間房,另一間房按市價兩家給予補償。
郭衛雨排行老五,比他大了整整十歲,丈夫袁永明和她是同學,也是老師,人很實在,性格剛強。兩口子現在有兩個兒子,未來還會生一兒一女,感情很好。對於搬出去沒有任何意見,但是王大花當年做的事太惡心人,跑去問人家要十年房租費,錢給了,感情也傷了。
大伯其實原本是能分一套房的,但是就在房子快要下來的時候,大兒子郭偉良因為徒弟操作失誤,被高溫塑料原料燙傷全身。高額的進口醫藥費讓他最後迫不得已將房子轉給了別人。
這一世,郭向北自然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當年那個房子現在誰住著?”
聽到這話,旁邊的豎著耳朵聽的一群人中郭衛雨立馬站起來,不好意道:“向北,是我和你姐夫住,你放心,我們已經在找地方了,隨時能給你騰出來。”
郭向北笑道:“五姐,你別急,我可沒要趕你走的意思。我可記得當年我被同學欺負是你和四姐一起幫我出頭,結果同學家長說高中生欺負小學生太過分,你倆差點沒和人家長打起來。”
眾人聽到這個哈哈大笑,二哥郭為民笑道:“家裏就她倆年齡最小隻能她們去,我們哥三個要是去了,那真的打起來。”
眾人又是一陣歡笑。
郭向北和三個哥哥年齡最小的都差了一輪,二十來歲的哥哥要是去了就太欺負人了。
短暫的迴憶過後,郭向北道:“我和衛紅這次迴來估計住不了幾天,我們還準備去東北一趟,衛紅妹妹在那邊插隊,我們想去看看。所以,五姐,你和姐夫要不和孩子們擠一擠,讓我和衛紅住幾天,等我們走後你們再住迴來。”
沒等郭衛雨開口,四姐郭衛雪道:“向北是想住自己房裏幾天,這個好辦。衛雪兩口子住我們房裏,我和子中住宿舍幾天,正好他有個同事要出差。”
郭向北朝著這個未來的廳局四姐急忙感謝:“那就謝謝四姐和四姐夫了,委屈你們幾天,正好過過二人小世界。”
眾人發笑,郭衛雪笑道:“老六,沒想到這些年沒見,你性格活潑了,都敢開你姐玩笑了。我們走了可就暫時不迴來了,你兩個侄女就都交給你了,你可給我照顧好了。”
“沒問題,這些小家夥我都沒認全呢,是哪兩個站起來讓我認認。”
郭向北笑著看向一群嬉嬉笑笑的孩子。
兩個紮著麻花鞭的小姑娘站了起來,一個七歲,一個五歲。
“小伯伯,我們在這裏。”
郭向北朝李衛紅招招手:“衛紅,給小家夥們發糖。”李衛紅笑著迴爺爺奶奶房間取出一個包裝袋。
孩子們一見就睜大眼睛開心喊了起來,“大白兔奶糖!”
看著李衛紅給發糖,郭向北笑的無比欣慰,這一世的老婆真找對了啊。
“向北,你們怎麽還買這麽貴的東西?隨便買點散裝的就行了,花著錢幹嘛。”
大伯母田秀蘭笑著埋怨。
二伯母李芳芹也在一旁道:“衛紅,少給點,都是一群饞貓喂不飽。”
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有糖就行。
大人的煩惱不解決睡不著覺,大伯歎了口氣道:“向北,你們終歸是要迴來的,這房子總要給你個說法。你看這樣行不行...”
郭向北擺手道:“大伯,你聽我說完。我家這三間房我肯定是要的,不過不能因為三間房子影響我們一家的親情。不管是四姐一家還是其他人,既然已經住進去了我肯定不能把人攆出去。
大哥二哥三哥,還有四姐五姐,你們每個都是我的親人。雖然十來年沒見,我和我媽經常會說起你們,迴憶以前小時候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三個嫂子和兩個姐夫我雖然是第一次見,但能看出來都是賢妻良母和有本事擔當的男人,見到你們我和開心,更希望咱們這一家人能和和氣氣快快樂樂,家和才能萬事興嘛。”
見眾人都有些動容,他這才說出自己的目的。
“我準備在附近買個小院,大媽二媽你們附近人熟,幫我打聽著,要是有合適的我就買下來。錢的事你們不用擔心,我有。”
一群人頓時大吃一驚,麵麵相覷一番後,大伯母問道:“你真準備在附近買個小院?”
郭向北肯定的點點頭:“其實在迴來之前我就和我媽商量過了,家裏人多,肯定住不過來。在附近買個小院距離你們也近,互相都能有個照應。”
“報告,一百發無卡殼,50米、100米、150米、200米十發全部上靶!精度非常高!”
“繼續測試遠距離。”
“是!”
“李工,你說說這把槍的情況。”
“好的王參謀,兩把木製槍模送來後,我們208所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研究。首先這把自動步槍使用無托設計,全部模塊化組合,由於尺寸較小,我們按照比例將其還原3:1後發現,這款槍無論從設計理念還是設計方法完全超越我國現有的56式半自動和正在試驗的79式半自動步槍。
令人驚喜的是這款槍的設計分風格和56式、79式似乎一脈相承。槍模的設計者非常用心,無論是膛線還是模塊接口精度做的非常精細,我們隻要按照比例就能做出來。唯一麻煩的是它使用的是5.8毫米口徑子彈,若是改成現有的7.62子彈,整個槍體都要重新設計。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款自動步槍完全可以取代79式,它的設計非常完美,尤其是通用模塊化這一點,能大大減輕後勤壓力保障戰鬥力,這是一款非常適合我們軍隊的自動步槍。王參謀,能讓我們見見這款槍的設計者嗎?我們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他來解答!尤其是槍體材料,如果設計者另有配套材料,這把槍的精度水平肯定還能提高。配上合適的瞄準鏡這就是一把狙擊槍!”
李繼國激動的一口氣說完,看著王參謀滿是渴望。
王參謀沉吟道:“我也不知道設計者是誰,槍模是我在一位老將軍家中發現的,等兩款槍全部測試結束後再說。”
想到那位老將軍說“這是我孫子玩具”的話,他不由陷入沉思。
......
老郭家今天異常熱鬧,不但是家裏人全迴來,周圍的鄰居也跑過來看熱鬧。
老爺子郭鐵建國前就在機械廠上班,一輩子就三個兒子。
老大郭開泰是機械廠製造車間的副主任,和媳婦田秀蘭生有兩子一女,全都結婚上班。大兒子國偉良,塑料廠工人。二兒子郭為民,食品廠工人。小女兒郭衛雨,後海小學老師。
老二郭開來,同樣機械廠上班,七級銑工,和媳婦李芳芹生有一子一女皆已成婚。老大郭偉京,機械廠五級鉗工。老二郭衛雪,在輕工局上班。
如今開枝散葉全家老老少少湊到一起三十一口人,院子裏擺了三張桌子,大人一桌,女人小孩兩桌。
老爺子今年已經71歲,身體不大好,看到比自己大三歲的老伴連吃飯都拉著孫子不放手,有些吃味。
“你別老拉著他手,讓他吃飯啊。來向北,到爺爺這兒坐著。給爺爺講講你們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
大伯郭開泰、二伯郭開來以及一家人都停下來看向郭向北,他們也都想知道郭向北母子這些年是怎麽過來的。雖然上次有家信迴來,但除了問候和思念幾乎沒寫什麽內容。
郭向北索性坐到爺爺奶奶中間,笑著將這些年在趙家村大隊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
聽到趙冬梅起早貪黑爭工分,郭向北七歲歲就開始幫著下地幹活爭工分,一家人心有感觸,幾個女人眼淚嘩嘩的流。
“我苦命的孫子你們娘倆受苦了。當年爺爺奶奶也是沒辦法啊,要不然怎麽舍得讓你們去那地方受苦。”
楊招娣拉著郭向北的手忍不住又流起淚來。
郭向北道:“爺爺奶奶,大伯二伯,大媽二媽,哥哥姐姐。當年的事情我們沒有怪過家裏任何人,那是特殊時期,我都懂。而且我們這些年過得還算不錯,起碼有大姥爺照應著沒怎麽餓肚子。今年在村裏起了一個大院子,五間磚瓦房足足兩畝多地,要不是衛紅家出了些事,這會說不定我們都搬進去住了。
這趟迴來,我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我迴來看看你們,告訴你們我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我這次迴來,一個是看望你們,二是帶著衛紅認門認親。我們已經做好了打算,明年一起考大學,這些年我的功課都沒放下,衛紅成績也很好,考大學我們很有把握。到時候帶著我媽迴來,咱們全家都能真真團圓了。”
由於當年的事情,他們母子被迫和家裏脫離關係遠走他鄉,爺爺奶奶和兩位伯父都心有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母子。
郭向北這番話就是想把事情說明,不然他們心中不自在。
爺爺奶奶滿臉欣慰,連聲說著好好好。
但是這些話也讓眾人表情變得複雜起來。除了十幾個小孩子吃的滿嘴流油毫不在乎外,大伯二伯和兩個伯母麵露憂愁,四個兒媳婦更是臉色突變,連吃飯的心情都沒了。
李衛紅似乎也覺察到了什麽,看了郭向北一眼,低頭默默吃飯。有些事其實郭向北已經提前給她說了,當時沒覺得怎麽樣,反正一切有男人做主,現在坐到這裏才能感覺到幾個妯娌看她的那種眼神和無形的壓力。
她明白,那是一種排斥和不情願。
房子,果然在哪裏都是影響家庭團結的最大因素。
郭向北心中歎息,他很想現在就將房子的問題說個明白,但卻知道不是時候,還是等吃完飯後再說吧。
爺爺奶奶不住的給他夾菜,關懷備至,喜愛有加,大家也都熱熱鬧鬧和和氣氣,但熱鬧的氣氛卻莫名有些微妙不安。
上一世,王大花就是依仗一家人愧疚在家裏搞風搞雨,再加上大哥郭偉良出了事,整個家裏雞犬不寧。最後老爺子讓全家湊了些錢給他們買了房子,讓他們出去住,漸漸的親情也淡漠,爺爺奶奶走後,關係徹底疏遠。
這座小院七百二十平方,南北五間房,東西四間房,一共九間房。
當年郭向北一家占了東邊兩間加南邊門口一間。二伯一家西邊兩間加南邊一間。大伯和爺爺奶奶共住北邊三間正房,當時也說好爺爺奶奶去世後三間全給大伯家。
時過境遷,家裏的人口增長太快,曾經寬鬆的住所如今已經變得擁擠。
大伯家現在加上女兒女婿一家十五口人,二伯家十一口,再加上兩個老人,這個院子現在住了二十八口人。
平均一間房住了三口人還多。
沒辦法,太能生了!
老郭家的基因特別強大,基本上家家兩個兒子,再加上女兒,光孩子現在就有十二個。
郭向北家的三間房全都被占了。
他不看也知道幾家的孩子都混在一起住著隔板床,再加上他們一家要是迴來的話,又多了三口,最少兩間,住的就更擁擠不堪。
吃過飯,李衛紅幫忙收拾東西,郭向北陪著爺爺奶奶,大伯二伯和兄弟們說話。
聊了許久後,大伯郭開泰還是開口了。
“向北,你也看到了,你們走後家裏的人口填了不少,所有你家那三間房就用了。既然你迴來,那這些事還是要說清楚,免得你心裏有疙瘩。”
郭向北笑道:“咱老郭家就是厲害,我都沒想到能生這麽多孩子,挺好,人多力量大,以後就是出去打架也有個幫手不會被欺負。房子事我看到了,您先別說,聽聽我的想法。”
他其實知道大伯要說什麽,上一世大伯就說過了,並且也做了。他讓女兒郭衛雨一家搬了出去租地方住,給郭向北一家騰出來兩間房,另一間房按市價兩家給予補償。
郭衛雨排行老五,比他大了整整十歲,丈夫袁永明和她是同學,也是老師,人很實在,性格剛強。兩口子現在有兩個兒子,未來還會生一兒一女,感情很好。對於搬出去沒有任何意見,但是王大花當年做的事太惡心人,跑去問人家要十年房租費,錢給了,感情也傷了。
大伯其實原本是能分一套房的,但是就在房子快要下來的時候,大兒子郭偉良因為徒弟操作失誤,被高溫塑料原料燙傷全身。高額的進口醫藥費讓他最後迫不得已將房子轉給了別人。
這一世,郭向北自然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當年那個房子現在誰住著?”
聽到這話,旁邊的豎著耳朵聽的一群人中郭衛雨立馬站起來,不好意道:“向北,是我和你姐夫住,你放心,我們已經在找地方了,隨時能給你騰出來。”
郭向北笑道:“五姐,你別急,我可沒要趕你走的意思。我可記得當年我被同學欺負是你和四姐一起幫我出頭,結果同學家長說高中生欺負小學生太過分,你倆差點沒和人家長打起來。”
眾人聽到這個哈哈大笑,二哥郭為民笑道:“家裏就她倆年齡最小隻能她們去,我們哥三個要是去了,那真的打起來。”
眾人又是一陣歡笑。
郭向北和三個哥哥年齡最小的都差了一輪,二十來歲的哥哥要是去了就太欺負人了。
短暫的迴憶過後,郭向北道:“我和衛紅這次迴來估計住不了幾天,我們還準備去東北一趟,衛紅妹妹在那邊插隊,我們想去看看。所以,五姐,你和姐夫要不和孩子們擠一擠,讓我和衛紅住幾天,等我們走後你們再住迴來。”
沒等郭衛雨開口,四姐郭衛雪道:“向北是想住自己房裏幾天,這個好辦。衛雪兩口子住我們房裏,我和子中住宿舍幾天,正好他有個同事要出差。”
郭向北朝著這個未來的廳局四姐急忙感謝:“那就謝謝四姐和四姐夫了,委屈你們幾天,正好過過二人小世界。”
眾人發笑,郭衛雪笑道:“老六,沒想到這些年沒見,你性格活潑了,都敢開你姐玩笑了。我們走了可就暫時不迴來了,你兩個侄女就都交給你了,你可給我照顧好了。”
“沒問題,這些小家夥我都沒認全呢,是哪兩個站起來讓我認認。”
郭向北笑著看向一群嬉嬉笑笑的孩子。
兩個紮著麻花鞭的小姑娘站了起來,一個七歲,一個五歲。
“小伯伯,我們在這裏。”
郭向北朝李衛紅招招手:“衛紅,給小家夥們發糖。”李衛紅笑著迴爺爺奶奶房間取出一個包裝袋。
孩子們一見就睜大眼睛開心喊了起來,“大白兔奶糖!”
看著李衛紅給發糖,郭向北笑的無比欣慰,這一世的老婆真找對了啊。
“向北,你們怎麽還買這麽貴的東西?隨便買點散裝的就行了,花著錢幹嘛。”
大伯母田秀蘭笑著埋怨。
二伯母李芳芹也在一旁道:“衛紅,少給點,都是一群饞貓喂不飽。”
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有糖就行。
大人的煩惱不解決睡不著覺,大伯歎了口氣道:“向北,你們終歸是要迴來的,這房子總要給你個說法。你看這樣行不行...”
郭向北擺手道:“大伯,你聽我說完。我家這三間房我肯定是要的,不過不能因為三間房子影響我們一家的親情。不管是四姐一家還是其他人,既然已經住進去了我肯定不能把人攆出去。
大哥二哥三哥,還有四姐五姐,你們每個都是我的親人。雖然十來年沒見,我和我媽經常會說起你們,迴憶以前小時候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三個嫂子和兩個姐夫我雖然是第一次見,但能看出來都是賢妻良母和有本事擔當的男人,見到你們我和開心,更希望咱們這一家人能和和氣氣快快樂樂,家和才能萬事興嘛。”
見眾人都有些動容,他這才說出自己的目的。
“我準備在附近買個小院,大媽二媽你們附近人熟,幫我打聽著,要是有合適的我就買下來。錢的事你們不用擔心,我有。”
一群人頓時大吃一驚,麵麵相覷一番後,大伯母問道:“你真準備在附近買個小院?”
郭向北肯定的點點頭:“其實在迴來之前我就和我媽商量過了,家裏人多,肯定住不過來。在附近買個小院距離你們也近,互相都能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