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臉不爽地望著陳誌遠道:“朕就那麽不堪嗎?朕的子民活不下去嗎?是誰在騙朕?是你,還是朝堂上的群臣?”
陳誌遠望了一眼語無倫次的崇禎,若無其事地說道:“我陳誌遠沒必要騙你這個皇帝,你愛信不信,百姓造反又不是造我陳誌遠的反,要殺的也不是我陳誌遠,而是逼迫他們活不下去的大明王朝的權貴士紳。我也看不懂這滿朝權貴士紳們的心思,他們一個個錢財巨萬,倉庫裏的糧食生蟲發黴了,還貪得無厭,繼續巧取豪奪,不取得拿出一部分救濟百姓,充當軍餉。難道他們不知道傾巢之下安有卵這個典故?他們不知道農民軍每攻陷一處,權貴士紳、藩王世家可是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啊!”
崇禎一個激靈,抄家滅族這事他做得不少,如今這事要落到自己頭上,那還怎麽了得。崇禎內心被觸動,他舍不得自己的家人被抄家滅族,而正在此時,一個小太監走進來在崇禎耳邊細說著什麽。崇禎聽完,當場驚唿:“洛陽被李自成攻下,福王被做成福祿湯分食!”
崇禎兩眼圓睜,靜坐了好一會兒才向陳誌遠道:“陳誌遠,你告訴朕,這天下百姓真的恨不得把朕生剝活禍,分食朕肉嗎?這天下百姓真的把罪惡的源頭,指向朱家嗎?”
“你朱家做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和最高負責人,不指向你們朱家,指向誰?”陳誌遠迴道。
“行了,朕知道了,隻要士紳權貴,藩王世家不倒黴,朕和朕的家人就會倒黴,朕就要坐實昏君、亡國之君的曆史罵名。朕不想家破人亡,朕不想做亡國之君,陳誌遠,你告訴朕怎麽做?”崇禎一臉落泊地問道。
“如皇上有破舊立新之決心,臣認為,要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應該實行新製度,即是實行君主立憲製。在賦稅上,重開商稅、實行攤丁入畝、士紳君王一體納稅製。在民事上,重開海貿,破除重農抑商和士農工商的等級製度,開新學,培育農、商、工、士等人才,編入各部為官,術有專攻。但當下之急,先穩住局勢。皇上當編練新軍,掌控朝堂。”陳誌遠道。
“如此,陳誌遠你打算置身事外了?還是,你想坐山觀虎鬥,最後兩虎俱傷,你陳誌遠再摘桃子?”崇禎問道。
“這……,臣沒有這個意思。”陳誌遠吞吞吐吐地迴道。
“啍,朕看你有登基造極,重開盛世之思,隻是怕擔那篡位奪權的曆史罵名罷了,又或是你所謂的君主立憲製,憲法限製君王的權力,不再一言九鼎,隻是一個擺設擺了。”崇禎冷冷地說道。
“皇上,君主立製,皇帝當然要依照憲法行事,誰也不能違反憲法,而皇帝依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可以依照憲法解散和重組內閣。當然,皇帝確實清閑不少,有時間去巡遊各地。”陳誌遠迴道。
“啍,一個皇帝,怎能平白無故地控製內閣?”崇禎不屑地問道。
“控製一個政權,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就憑現在皇上你,還不是被蒙在鼓裏?要控製一個政權的運行,最重要的是利益,一群人共同的利益和數個利益群體的相互製衡。舊政權依靠士紳執政,但士紳利益得不到保障,他們奉祿低。所以,士紳依靠剝削農民維持富足生活。又拉籠商人把持財政收入,一旦皇帝有心思,他們利用商人和商稅來要狹皇帝,皇帝迫於沒有財政收入而任由士紳官員擺弄。但是,若士商工農都可以為官,設立一個由士商工農階階層組成的議會與士紳組成的政權相互製衡,士紳們的權力是不是就受限製了?而在政府裏,把行政、稅務、審判、緝捕、立法的權利分開,官員們是不是就被相互製衡了?如若再有一個機構控製住大部分財富,把握住財社會財富的分配,政權是不是更牢固了?”
“唔,朕懂了,你的治下核心是太平洋公司,把持著社會的絕大部分財富。而政府、軍隊是你的左膀右臂。”崇禎如夢初醒地道。
“是的,可以這麽說!”陳誌遠簡單地迴道。
“如此,天下百姓還不是被剝削,天下還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天下大同如何實現?”崇禎反問。
“是的,權力、財富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是,要有一個遊戲規則,讓權力和財富達到一個平衡,讓底層人體麵地活著,讓底層人往上爬的通道不關閉。做到了,就是開啟盛世,天下大同。再說了,中原大地上,曆史輪迴,朝代更替,那裏出現過一個天下大同的朝代。朝代更替就是一個更好的財富分配機製替代舊的財富分配機製。一個更好的社會製度更替舊的社會製度。如今,大明王朝正處在財富分配機製和社會製度的崩潰末期,自己不改革,就會被人推翻,被別人更替。”陳誌遠平靜地迴道。
崇禎思考了很久,才緩緩地說道:“是啊,財富、土地都集中在士紳勳貴手裏了,皇權已經失去了再分配的功效,隻有大刀闊斧地改革、更新新的社會製度和財富分配機製了。那朕破釜沉舟試一試吧!”
“皇上,臣認為,改革這事,還是由皇上親力親為,臣管好自己一畝三分田算了!”陳誌遠苦笑著道。
“廢話,你都把控了大部分財富了,朕一個人單幹,另起爐灶,哪裏來的財力支持,還得走多少彎路?有你的加入,朕才能用最小的損失、最短的時間改製成功,保持中原一統。”崇禎興奮地說著,突然卻又皺了眉頭,為難地說道:“不過,朕皇家的權力,可以放一放,但絕對的權力,朕還是要掌控的。朕覺得,太過激進的改革,不合時宜,士紳的權益,那一個朝代都不敢輕易觸動。去舊立新,並不可取。”
崇禎這麽一說,陳誌遠清楚,崇禎又想反悔了。不過,反悔又怎樣,他能接受就扶他一把,不接受也無所謂。
“皇上所言極是,如此,不如談一談其他方案吧!”陳誌遠無所謂地道。
……。
深夜,陳誌遠和崇禎簽署協議,協議第一條,崇禎承認山東、遼東兩地屬於陳誌遠封地。代價是陳誌遠提供三萬支零八二式後裝步槍,五百門滅擄二式火炮,並且在年底前交付完成。
協議第二條,陳誌遠提供二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貸款給朝廷並分五年支付,年息百分之四點二,並在三年時間裏,每年提供一百萬石糧食。
協議第三條,陳誌遠幫助朝廷守住長江防線,防止李自成、張獻忠跨過長江南下。為了方便調兵遣將,崇禎將長江口的鬆江府劃給陳誌遠治理。同時誌遠軍可以在長江沿岸自由行動和駐紮。
第四條,貸款和援助的償還方式是,轉讓廣東廉州府二十年的管轄權和稅收權,以及誌遠軍收複長江沿岸失地後可享有治理權和稅收權作為債務償還抵押,直到償還完債務和利息為止。
陳誌遠望了一眼語無倫次的崇禎,若無其事地說道:“我陳誌遠沒必要騙你這個皇帝,你愛信不信,百姓造反又不是造我陳誌遠的反,要殺的也不是我陳誌遠,而是逼迫他們活不下去的大明王朝的權貴士紳。我也看不懂這滿朝權貴士紳們的心思,他們一個個錢財巨萬,倉庫裏的糧食生蟲發黴了,還貪得無厭,繼續巧取豪奪,不取得拿出一部分救濟百姓,充當軍餉。難道他們不知道傾巢之下安有卵這個典故?他們不知道農民軍每攻陷一處,權貴士紳、藩王世家可是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啊!”
崇禎一個激靈,抄家滅族這事他做得不少,如今這事要落到自己頭上,那還怎麽了得。崇禎內心被觸動,他舍不得自己的家人被抄家滅族,而正在此時,一個小太監走進來在崇禎耳邊細說著什麽。崇禎聽完,當場驚唿:“洛陽被李自成攻下,福王被做成福祿湯分食!”
崇禎兩眼圓睜,靜坐了好一會兒才向陳誌遠道:“陳誌遠,你告訴朕,這天下百姓真的恨不得把朕生剝活禍,分食朕肉嗎?這天下百姓真的把罪惡的源頭,指向朱家嗎?”
“你朱家做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和最高負責人,不指向你們朱家,指向誰?”陳誌遠迴道。
“行了,朕知道了,隻要士紳權貴,藩王世家不倒黴,朕和朕的家人就會倒黴,朕就要坐實昏君、亡國之君的曆史罵名。朕不想家破人亡,朕不想做亡國之君,陳誌遠,你告訴朕怎麽做?”崇禎一臉落泊地問道。
“如皇上有破舊立新之決心,臣認為,要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應該實行新製度,即是實行君主立憲製。在賦稅上,重開商稅、實行攤丁入畝、士紳君王一體納稅製。在民事上,重開海貿,破除重農抑商和士農工商的等級製度,開新學,培育農、商、工、士等人才,編入各部為官,術有專攻。但當下之急,先穩住局勢。皇上當編練新軍,掌控朝堂。”陳誌遠道。
“如此,陳誌遠你打算置身事外了?還是,你想坐山觀虎鬥,最後兩虎俱傷,你陳誌遠再摘桃子?”崇禎問道。
“這……,臣沒有這個意思。”陳誌遠吞吞吐吐地迴道。
“啍,朕看你有登基造極,重開盛世之思,隻是怕擔那篡位奪權的曆史罵名罷了,又或是你所謂的君主立憲製,憲法限製君王的權力,不再一言九鼎,隻是一個擺設擺了。”崇禎冷冷地說道。
“皇上,君主立製,皇帝當然要依照憲法行事,誰也不能違反憲法,而皇帝依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可以依照憲法解散和重組內閣。當然,皇帝確實清閑不少,有時間去巡遊各地。”陳誌遠迴道。
“啍,一個皇帝,怎能平白無故地控製內閣?”崇禎不屑地問道。
“控製一個政權,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就憑現在皇上你,還不是被蒙在鼓裏?要控製一個政權的運行,最重要的是利益,一群人共同的利益和數個利益群體的相互製衡。舊政權依靠士紳執政,但士紳利益得不到保障,他們奉祿低。所以,士紳依靠剝削農民維持富足生活。又拉籠商人把持財政收入,一旦皇帝有心思,他們利用商人和商稅來要狹皇帝,皇帝迫於沒有財政收入而任由士紳官員擺弄。但是,若士商工農都可以為官,設立一個由士商工農階階層組成的議會與士紳組成的政權相互製衡,士紳們的權力是不是就受限製了?而在政府裏,把行政、稅務、審判、緝捕、立法的權利分開,官員們是不是就被相互製衡了?如若再有一個機構控製住大部分財富,把握住財社會財富的分配,政權是不是更牢固了?”
“唔,朕懂了,你的治下核心是太平洋公司,把持著社會的絕大部分財富。而政府、軍隊是你的左膀右臂。”崇禎如夢初醒地道。
“是的,可以這麽說!”陳誌遠簡單地迴道。
“如此,天下百姓還不是被剝削,天下還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天下大同如何實現?”崇禎反問。
“是的,權力、財富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是,要有一個遊戲規則,讓權力和財富達到一個平衡,讓底層人體麵地活著,讓底層人往上爬的通道不關閉。做到了,就是開啟盛世,天下大同。再說了,中原大地上,曆史輪迴,朝代更替,那裏出現過一個天下大同的朝代。朝代更替就是一個更好的財富分配機製替代舊的財富分配機製。一個更好的社會製度更替舊的社會製度。如今,大明王朝正處在財富分配機製和社會製度的崩潰末期,自己不改革,就會被人推翻,被別人更替。”陳誌遠平靜地迴道。
崇禎思考了很久,才緩緩地說道:“是啊,財富、土地都集中在士紳勳貴手裏了,皇權已經失去了再分配的功效,隻有大刀闊斧地改革、更新新的社會製度和財富分配機製了。那朕破釜沉舟試一試吧!”
“皇上,臣認為,改革這事,還是由皇上親力親為,臣管好自己一畝三分田算了!”陳誌遠苦笑著道。
“廢話,你都把控了大部分財富了,朕一個人單幹,另起爐灶,哪裏來的財力支持,還得走多少彎路?有你的加入,朕才能用最小的損失、最短的時間改製成功,保持中原一統。”崇禎興奮地說著,突然卻又皺了眉頭,為難地說道:“不過,朕皇家的權力,可以放一放,但絕對的權力,朕還是要掌控的。朕覺得,太過激進的改革,不合時宜,士紳的權益,那一個朝代都不敢輕易觸動。去舊立新,並不可取。”
崇禎這麽一說,陳誌遠清楚,崇禎又想反悔了。不過,反悔又怎樣,他能接受就扶他一把,不接受也無所謂。
“皇上所言極是,如此,不如談一談其他方案吧!”陳誌遠無所謂地道。
……。
深夜,陳誌遠和崇禎簽署協議,協議第一條,崇禎承認山東、遼東兩地屬於陳誌遠封地。代價是陳誌遠提供三萬支零八二式後裝步槍,五百門滅擄二式火炮,並且在年底前交付完成。
協議第二條,陳誌遠提供二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貸款給朝廷並分五年支付,年息百分之四點二,並在三年時間裏,每年提供一百萬石糧食。
協議第三條,陳誌遠幫助朝廷守住長江防線,防止李自成、張獻忠跨過長江南下。為了方便調兵遣將,崇禎將長江口的鬆江府劃給陳誌遠治理。同時誌遠軍可以在長江沿岸自由行動和駐紮。
第四條,貸款和援助的償還方式是,轉讓廣東廉州府二十年的管轄權和稅收權,以及誌遠軍收複長江沿岸失地後可享有治理權和稅收權作為債務償還抵押,直到償還完債務和利息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