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托兒班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裏夭折孩子真是太常見,江村長家就死了大瑞。
現在江村長提出把小孩子放在一起帶,再沒有人反駁,或者暫時不能理解的,也沒有說話了。
於是,青泉學堂的托兒班成立,大概也是梨花鎮第一個托兒所。
年前才新蓋的辦公室布置出一間,裏麵什麽都沒有放,就放了一排籮窩。
也就是大竹籮筐裏麵塞滿稻草,再按壓中間凹進去像一個狗窩,這也是農家孩子小時候的嬰兒床。
放一塊棉墊在下麵,孩子就能躺在稻草窩裏睡覺,萬一尿了,尿水會順著稻草滲透下去,隻濕屁股下巴掌大的一塊,孩子不會泡在尿坑裏。
而且濕稻草曬曬換換,又是鬆軟的籮窩。
唯一的壞處就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爬出來,甚至弄翻籮窩。
第一批孩子裏最大的是兩歲多的田小四,最小就是皮氏才幾個月的兒子。
孩子放在托兒班,皮氏上工中途可以過來給孩子喂奶。
雇來看孩子的是徐根生二嫂,也就是之前去藥坊負責燒火的李二嫂。
後來因為青泉灣兇案死了兩個人,她就膽小不敢去了。
李二嫂幹活動作慢,在藥坊管火時還不覺得,可在蚊香作坊就不行了。
一家一戶做蚊香慢隻是自己家的損失,現在流水線,誰手腳慢就要挨罵。
前一年的流水線她隻做了一月就被換下來,雖然還在作坊裏做些其他事,可在別人眼裏依然感覺擋路。
隻要說錢,王小菊就是一個吸人血的土匪,眼裏隻有活,不分人。
幹活少工錢自然也少,李二嫂好不容易幹滿一年,她就不想再去作坊,準備留在家裏種地,順帶幫妯娌皮氏看孩子。
現在安排到托兒所看孩子,她自然是滿心歡喜。
反正帶一個孩子是帶,幾個孩子也是帶,不磕著碰著,不冷著餓著就行。
這當然明顯有徐根生的私心。
剛開始時他一心想分家,可死去的爺爺留話,兄弟倆不許分家,家分不成,徐根生就明晃晃用自家哥嫂。
李二嫂照看幾個孩子,作坊每月補貼五十文,給小孩子煮粥加餐。
每個孩子家裏再交三十文,她一月就能掙一兩百文錢。
於是,在朗朗讀書聲的學堂旁邊,又多一群咿呀嬰童。
兩處房不在一個平麵。
當時為了保留學堂裏有一個可以開會說事的場壩,兩間辦公室就修在學堂下方的地裏,兩處相差兩米高,相互不會影響。
大香小香進學堂時,可以先把南南送進小小班,然後自己上課,放學再去領迴來。
以後其他需要帶弟弟妹妹的孩子,也可以這樣寄存,不影響自己的學業。
合香上完一年學,勉強可以識完《三字經》等四本書,也會一些簡單數學,算是順利畢業。
她到徐家村整整一年半,現在年紀十四歲,可以學著製藥了,於是每天跟著巧雲去藥坊上工。
暉哥雖然有譚氏照顧,但江枝沒有把孩子留在四水堂,也交了錢送到小小班來,還讓譚氏在旁邊陪著,平時幫李二嫂的忙。
學堂裏孩子多,暉哥在這裏待著,比彩霞妮妮走後,獨自待在四水堂的天井裏好。
孩子在這裏玩累了要睡覺,譚氏再抱迴來四水堂就是。
譚氏是個勤快人,以前養成習慣,每天不敢閑,不是擦牆就是掃地,就跟陀螺一樣,把兩家人的家務都幹了。
現在帶著孩子出來玩,她也可以跟外麵的人聊聊天閑坐一會。
如今李老實不在村裏,牽牛就接手往返村裏山上的活,平時在村裏的時間也多起來。
大柱身體漸漸好了,隻要小滿爺和牽牛在山上,春鳳就下山在村裏住幾晚陪孩子。
因為現在七歲的妮妮已經不好管了,跑得快,手也快,動不動就跟人打架,還跟那些大孩子在官道上去騎馬。
小滿奶天天提心吊膽,江枝也不越俎代庖,隻要春鳳必須自己管教女兒。
農曆三月,又是育苗的季節,麥冬重新種下,早茬苞米的苗已經一尺多高。
水稻育苗又開始了。
村裏做秧苗園,山上也在做秧苗園。
江枝的水稻雜交育種一直都在進行中,隻是天旱那一年停過。
徐大柱在梯田平整出一平米大小的麵積,已經用溫水浸泡得吐出白點,也就是芽胚的稻種均勻撒在泥土裏,再蓋上薄薄一層土。
之前兩年試種看不出太大效果,隻感覺苗壯,徐大柱打算再試試這雜交種,反正也要種地。
因為江枝把驅蚊液的配方交給霍家藥行生產,自然也包含蒸餾精華液的技術。
蒸餾技術本也不是什麽高難度的東西,平時酒坊烤酒就用上的。
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那時候四川就出了好酒劍南春,那就是燒酒。
都說世上最貴的紙就是窗戶紙,得花重金才能捅破,這稀鬆平常的方法也讓霍家付出真金白銀。
霍家產品賣得越好,江枝也能有更多分紅。
這一年山上就不再忙著大量蒸餾精華液,也不忙著做藏春香。
因為按協議,江枝需要每年交一種新品。
所以才在正月,她去了一趟霍家藥行拿上一年的利銀。
本來江枝的技術股分紅二百兩,再加上售賣青泉灣藥坊製的退燒藥,江枝一次拿到五百三十兩銀子。
背靠大樹好乘涼,雖然是有新藥的原因在,的確也比自己熬藥收入高。
領取到第一年利銀,江枝把第二年的新品也交到霍家藥行。
第二種新品就是藏春香的製法和配方。
藏春香本來就跟精華液是一體的,前麵已經給了驅蚊液,現在做藏春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裏麵可以加木舌靈芝她沒有提。
因為隻需要添加些東西,木舌靈芝又可以改進成新的產品。
現在藥坊有巧雲和田桃打理,山上也不再做藏春香。
蚊香作坊有王小菊和徐根生他們,學堂有夏秀才,大孩子帶讀小孩子。
田地方麵是田貴他們帶著幾戶流民種,對外有二瑞和小滿交際應酬。
滿村人都有事做,江枝成了徐家村最閑的人。
隻是這個閑人現在還是有掛心事。
轉眼就是五月底,李老實和秦氏一走快半年,蓮花也快生了。
按照秦氏的約定,她說治不好病就要趕迴來給蓮花照顧月子。
可隻有年前一封信,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也不知道這兩人情況怎樣。
通過驛站,城裏給徐家村送信是順道,要把信送進城就麻煩,驛站可不是民間郵局。
事實證明,李老實和秦氏做事還有靠譜的,沒等兩天,一封信就從錦城府送到曹驛丞手中,請他轉交四水堂。
江枝拿到信,快速看過內容,頓時露出驚喜:“看不出來,李老實還真是一個能人,哎呀,秦菱沒辦法迴來了!”
現在江村長提出把小孩子放在一起帶,再沒有人反駁,或者暫時不能理解的,也沒有說話了。
於是,青泉學堂的托兒班成立,大概也是梨花鎮第一個托兒所。
年前才新蓋的辦公室布置出一間,裏麵什麽都沒有放,就放了一排籮窩。
也就是大竹籮筐裏麵塞滿稻草,再按壓中間凹進去像一個狗窩,這也是農家孩子小時候的嬰兒床。
放一塊棉墊在下麵,孩子就能躺在稻草窩裏睡覺,萬一尿了,尿水會順著稻草滲透下去,隻濕屁股下巴掌大的一塊,孩子不會泡在尿坑裏。
而且濕稻草曬曬換換,又是鬆軟的籮窩。
唯一的壞處就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爬出來,甚至弄翻籮窩。
第一批孩子裏最大的是兩歲多的田小四,最小就是皮氏才幾個月的兒子。
孩子放在托兒班,皮氏上工中途可以過來給孩子喂奶。
雇來看孩子的是徐根生二嫂,也就是之前去藥坊負責燒火的李二嫂。
後來因為青泉灣兇案死了兩個人,她就膽小不敢去了。
李二嫂幹活動作慢,在藥坊管火時還不覺得,可在蚊香作坊就不行了。
一家一戶做蚊香慢隻是自己家的損失,現在流水線,誰手腳慢就要挨罵。
前一年的流水線她隻做了一月就被換下來,雖然還在作坊裏做些其他事,可在別人眼裏依然感覺擋路。
隻要說錢,王小菊就是一個吸人血的土匪,眼裏隻有活,不分人。
幹活少工錢自然也少,李二嫂好不容易幹滿一年,她就不想再去作坊,準備留在家裏種地,順帶幫妯娌皮氏看孩子。
現在安排到托兒所看孩子,她自然是滿心歡喜。
反正帶一個孩子是帶,幾個孩子也是帶,不磕著碰著,不冷著餓著就行。
這當然明顯有徐根生的私心。
剛開始時他一心想分家,可死去的爺爺留話,兄弟倆不許分家,家分不成,徐根生就明晃晃用自家哥嫂。
李二嫂照看幾個孩子,作坊每月補貼五十文,給小孩子煮粥加餐。
每個孩子家裏再交三十文,她一月就能掙一兩百文錢。
於是,在朗朗讀書聲的學堂旁邊,又多一群咿呀嬰童。
兩處房不在一個平麵。
當時為了保留學堂裏有一個可以開會說事的場壩,兩間辦公室就修在學堂下方的地裏,兩處相差兩米高,相互不會影響。
大香小香進學堂時,可以先把南南送進小小班,然後自己上課,放學再去領迴來。
以後其他需要帶弟弟妹妹的孩子,也可以這樣寄存,不影響自己的學業。
合香上完一年學,勉強可以識完《三字經》等四本書,也會一些簡單數學,算是順利畢業。
她到徐家村整整一年半,現在年紀十四歲,可以學著製藥了,於是每天跟著巧雲去藥坊上工。
暉哥雖然有譚氏照顧,但江枝沒有把孩子留在四水堂,也交了錢送到小小班來,還讓譚氏在旁邊陪著,平時幫李二嫂的忙。
學堂裏孩子多,暉哥在這裏待著,比彩霞妮妮走後,獨自待在四水堂的天井裏好。
孩子在這裏玩累了要睡覺,譚氏再抱迴來四水堂就是。
譚氏是個勤快人,以前養成習慣,每天不敢閑,不是擦牆就是掃地,就跟陀螺一樣,把兩家人的家務都幹了。
現在帶著孩子出來玩,她也可以跟外麵的人聊聊天閑坐一會。
如今李老實不在村裏,牽牛就接手往返村裏山上的活,平時在村裏的時間也多起來。
大柱身體漸漸好了,隻要小滿爺和牽牛在山上,春鳳就下山在村裏住幾晚陪孩子。
因為現在七歲的妮妮已經不好管了,跑得快,手也快,動不動就跟人打架,還跟那些大孩子在官道上去騎馬。
小滿奶天天提心吊膽,江枝也不越俎代庖,隻要春鳳必須自己管教女兒。
農曆三月,又是育苗的季節,麥冬重新種下,早茬苞米的苗已經一尺多高。
水稻育苗又開始了。
村裏做秧苗園,山上也在做秧苗園。
江枝的水稻雜交育種一直都在進行中,隻是天旱那一年停過。
徐大柱在梯田平整出一平米大小的麵積,已經用溫水浸泡得吐出白點,也就是芽胚的稻種均勻撒在泥土裏,再蓋上薄薄一層土。
之前兩年試種看不出太大效果,隻感覺苗壯,徐大柱打算再試試這雜交種,反正也要種地。
因為江枝把驅蚊液的配方交給霍家藥行生產,自然也包含蒸餾精華液的技術。
蒸餾技術本也不是什麽高難度的東西,平時酒坊烤酒就用上的。
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那時候四川就出了好酒劍南春,那就是燒酒。
都說世上最貴的紙就是窗戶紙,得花重金才能捅破,這稀鬆平常的方法也讓霍家付出真金白銀。
霍家產品賣得越好,江枝也能有更多分紅。
這一年山上就不再忙著大量蒸餾精華液,也不忙著做藏春香。
因為按協議,江枝需要每年交一種新品。
所以才在正月,她去了一趟霍家藥行拿上一年的利銀。
本來江枝的技術股分紅二百兩,再加上售賣青泉灣藥坊製的退燒藥,江枝一次拿到五百三十兩銀子。
背靠大樹好乘涼,雖然是有新藥的原因在,的確也比自己熬藥收入高。
領取到第一年利銀,江枝把第二年的新品也交到霍家藥行。
第二種新品就是藏春香的製法和配方。
藏春香本來就跟精華液是一體的,前麵已經給了驅蚊液,現在做藏春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裏麵可以加木舌靈芝她沒有提。
因為隻需要添加些東西,木舌靈芝又可以改進成新的產品。
現在藥坊有巧雲和田桃打理,山上也不再做藏春香。
蚊香作坊有王小菊和徐根生他們,學堂有夏秀才,大孩子帶讀小孩子。
田地方麵是田貴他們帶著幾戶流民種,對外有二瑞和小滿交際應酬。
滿村人都有事做,江枝成了徐家村最閑的人。
隻是這個閑人現在還是有掛心事。
轉眼就是五月底,李老實和秦氏一走快半年,蓮花也快生了。
按照秦氏的約定,她說治不好病就要趕迴來給蓮花照顧月子。
可隻有年前一封信,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也不知道這兩人情況怎樣。
通過驛站,城裏給徐家村送信是順道,要把信送進城就麻煩,驛站可不是民間郵局。
事實證明,李老實和秦氏做事還有靠譜的,沒等兩天,一封信就從錦城府送到曹驛丞手中,請他轉交四水堂。
江枝拿到信,快速看過內容,頓時露出驚喜:“看不出來,李老實還真是一個能人,哎呀,秦菱沒辦法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