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穿越人士還能怕嗎?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家說要商量,才過十天就送來消息要求再協商。
十天,比江枝預算的時間快多了,顯然霍家心動更著急。
這一次江枝帶著二瑞、小滿出現在霍家藥行,麵對更多的老頭。
看樣子在霍家族裏有地位的都來了,畢竟江枝要求太高,需要慎重考慮。
原來霍家家主就是上次那個白發老頭,這一次他沒有出聲,由兩個藥鋪老掌櫃發問,所有關鍵問題都是江枝怎麽保證以後每年有新品?
有新品就可以開新的財源,新的門路,江枝的要求才合理。
有這十天時間,江枝也有細細思考過。
自己除知道幾十種常用中成藥製作配方,還有穿越人士必懂的是什麽:護膚品、護膚藥皂、香皂、酒精、花露水、香水……
雖然在這個時代也有同款產品在銷售,但自己隨便變化一下就是新品。
甚至都不用變化,直接用古法古方。
這種爆炸式的信息量,對知識傳播緩慢狹隘的地區,對需要事事藏一手的祖傳手藝人來說,真的是難以想象。
唯一需要考慮的難度是怎麽拿出來不顯得突兀,而不是拿什麽出來。
所以江枝準備的“一年研製一樣”已經是保守說法了。
心裏有數,江枝底氣十足,此時麵對霍家追問隻淡然道:“從貴行第一次買下板藍根衝劑開始,我已經拿出數種新藥,現在我正把祖傳的幾個秘方在驗製中,以後自然不缺推新。”
祖傳手藝這句話雖然說起很老套,但專治各種懷疑。
她這樣說,霍家人也無法反駁。
而且霍家也知道,現在江枝手中就有四種新品,四年內是不愁的。
既然有新藥,霍家家主這才提出最關鍵的條件,他一臉嚴肅:“若江夫人想要霍家藥行的股份,那本行也有一個要求。
就是你的青泉灣藥坊要跟霍家藥行合並,以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可答應?”
周王對青泉灣藥坊嘉獎可是全縣都知道的,若是歸為一處,那兩個獻方的榮譽自然也有霍家藥行的一份。
這一句話,完全證實了江枝的猜想,霍家還真盯上青泉灣藥坊招牌。
正如章縣令說的,一個新技術,一個好名聲,就是支撐自己跟霍家講條件的兩個重點。
因為霍家看重的,除去配方,就是青泉灣藥坊名聲在外。
他們想拉江枝入股,就像江枝當初要借助霍家招牌賣藥一樣,需要的就是借勢!
畢竟隻要有藥方,在老雲崖也一樣可以製藥,幾口鍋灶的藥坊根本就不值錢。
現在大家都有所圖,這協議就要繼續談。
既然要把藥坊合並,江枝就從章縣令那裏借來他的幹巴師爺。
又找來霍家在縣衙登記過的店鋪產業,開始算自己能得的份額。
談金錢就要把人情麵子放在旁邊,霍家自然是想辦法據理力爭,兩邊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吵。
二瑞和小滿這一年來很有長進,麵對這種大場麵也不怯場,跟霍家幾個老掌櫃掰著契書裏每處細節不放,非要一條一條聽懂了嚼碎了才行。
吵吵鬧鬧兩天才終於把各家份額分配,各家藥坊管理掰扯清楚,江枝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卻又熱血沸騰。
以後自己隻需要每年交出一個新產品的核心技術,單這一項,大概就能得到二百兩銀子的技術分紅。
當然,這個數字的多少,也跟所交的產品利潤有關,利潤空間越大,江枝的分紅也越多。
雙方契書裏說了,每年交什麽產品由江枝自己決定,霍家不得勉強。
江枝接受了!
契書即刻生效,江枝就把驅蚊液的配方交給霍家了,這也是霍家一直惦記著的。
現在正是市場正熱銷之時,徐家村的貨一直供應不上,拿到配方,霍家就能自己生產,馬上就能見錢。
至於霍家最看重的退燒藥,江枝說藥品還需要改進,沒有交出配方。
她準備以後每種新品都要自己先在青泉灣藥坊生產一年,一年後再交給霍家銷售。
這樣技術成熟,自己也有盈利,巧雲田桃也能把生產流程掌握牢固,萬一以後有變故,也是謀生手段。
各種好東西需要慢慢的給,別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青泉灣藥坊明麵上跟霍家合並,實際上沒有變化。
人工藥材,藥坊生產什麽由江枝安排,霍家需要的就是一個加盟名字。
再迴到徐家村,江枝把青泉灣又蓋了一間房,增加了一條生產線,開始製退燒藥。
新藥沒有用馬家和黃家人,而是江枝自己帶著田桃和巧雲二瑞幾個生產退燒藥供應霍家銷售,這裏也是青泉灣藥坊最秘密的地方。
都說山裏無甲子,青泉灣藥坊裏一樣沒有歲月,時間一晃就過去,轉眼又是一年秋收。
李老實跟秦氏成親一年多了,兩人的黏糊勁一點沒有變。
就連秦氏來青泉灣送點東西,李老實都要來接,被江枝笑這兩人真是絕配。
幾個月裏,村裏又有事情。
徐根慶家南南還沒有滿一歲,蓮花就再次懷上孩子。
王小菊實在眼饞得不行,於是百忙中帶著徐根寶去城裏找郎中檢查身體,還給兩人都開出藥水天天喝。
這一喝還真有作用,幾個月過去,現在磊娃子六歲,她就懷上了。
這可把劉氏高興得不行,家裏老大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就根寶隻有磊哥一個孩子,現在小菊懷孕,總算能多一個孩。
一家人嘛,就是要人多才熱鬧,光有錢有啥用。
在村裏人家中,王小菊恐怕是手中最有錢的一戶。
她跟徐根寶兩個都在作坊上工,王組長每月工錢有一兩多銀子。
地有大哥徐根有種著,每年有糧食吃。
村裏各家添置家具,王小菊家裏新添置的也是最多,她又成了婆家娘家都要寵著的小幺妹。
這一年裏,有村民們監督,石家的衛生環境大有改觀,最負責最積極的還是徐長明。
這一年有人幫忙種地,有人在作坊掙錢,這個老頭子不用幹活,他也給自己找到工作了,那就是衛生監督員。
誰家糞坑沒蓋,誰家雞鴨亂跑,誰家孩子逃學都歸他管。
每天早上都能看見他拎著狗屎鴛篼在每條田坎路邊走,看見誰家不對就要找上門來“談話”,負責到把徐根生杠精的頭銜都搶了。
十天,比江枝預算的時間快多了,顯然霍家心動更著急。
這一次江枝帶著二瑞、小滿出現在霍家藥行,麵對更多的老頭。
看樣子在霍家族裏有地位的都來了,畢竟江枝要求太高,需要慎重考慮。
原來霍家家主就是上次那個白發老頭,這一次他沒有出聲,由兩個藥鋪老掌櫃發問,所有關鍵問題都是江枝怎麽保證以後每年有新品?
有新品就可以開新的財源,新的門路,江枝的要求才合理。
有這十天時間,江枝也有細細思考過。
自己除知道幾十種常用中成藥製作配方,還有穿越人士必懂的是什麽:護膚品、護膚藥皂、香皂、酒精、花露水、香水……
雖然在這個時代也有同款產品在銷售,但自己隨便變化一下就是新品。
甚至都不用變化,直接用古法古方。
這種爆炸式的信息量,對知識傳播緩慢狹隘的地區,對需要事事藏一手的祖傳手藝人來說,真的是難以想象。
唯一需要考慮的難度是怎麽拿出來不顯得突兀,而不是拿什麽出來。
所以江枝準備的“一年研製一樣”已經是保守說法了。
心裏有數,江枝底氣十足,此時麵對霍家追問隻淡然道:“從貴行第一次買下板藍根衝劑開始,我已經拿出數種新藥,現在我正把祖傳的幾個秘方在驗製中,以後自然不缺推新。”
祖傳手藝這句話雖然說起很老套,但專治各種懷疑。
她這樣說,霍家人也無法反駁。
而且霍家也知道,現在江枝手中就有四種新品,四年內是不愁的。
既然有新藥,霍家家主這才提出最關鍵的條件,他一臉嚴肅:“若江夫人想要霍家藥行的股份,那本行也有一個要求。
就是你的青泉灣藥坊要跟霍家藥行合並,以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可答應?”
周王對青泉灣藥坊嘉獎可是全縣都知道的,若是歸為一處,那兩個獻方的榮譽自然也有霍家藥行的一份。
這一句話,完全證實了江枝的猜想,霍家還真盯上青泉灣藥坊招牌。
正如章縣令說的,一個新技術,一個好名聲,就是支撐自己跟霍家講條件的兩個重點。
因為霍家看重的,除去配方,就是青泉灣藥坊名聲在外。
他們想拉江枝入股,就像江枝當初要借助霍家招牌賣藥一樣,需要的就是借勢!
畢竟隻要有藥方,在老雲崖也一樣可以製藥,幾口鍋灶的藥坊根本就不值錢。
現在大家都有所圖,這協議就要繼續談。
既然要把藥坊合並,江枝就從章縣令那裏借來他的幹巴師爺。
又找來霍家在縣衙登記過的店鋪產業,開始算自己能得的份額。
談金錢就要把人情麵子放在旁邊,霍家自然是想辦法據理力爭,兩邊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吵。
二瑞和小滿這一年來很有長進,麵對這種大場麵也不怯場,跟霍家幾個老掌櫃掰著契書裏每處細節不放,非要一條一條聽懂了嚼碎了才行。
吵吵鬧鬧兩天才終於把各家份額分配,各家藥坊管理掰扯清楚,江枝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卻又熱血沸騰。
以後自己隻需要每年交出一個新產品的核心技術,單這一項,大概就能得到二百兩銀子的技術分紅。
當然,這個數字的多少,也跟所交的產品利潤有關,利潤空間越大,江枝的分紅也越多。
雙方契書裏說了,每年交什麽產品由江枝自己決定,霍家不得勉強。
江枝接受了!
契書即刻生效,江枝就把驅蚊液的配方交給霍家了,這也是霍家一直惦記著的。
現在正是市場正熱銷之時,徐家村的貨一直供應不上,拿到配方,霍家就能自己生產,馬上就能見錢。
至於霍家最看重的退燒藥,江枝說藥品還需要改進,沒有交出配方。
她準備以後每種新品都要自己先在青泉灣藥坊生產一年,一年後再交給霍家銷售。
這樣技術成熟,自己也有盈利,巧雲田桃也能把生產流程掌握牢固,萬一以後有變故,也是謀生手段。
各種好東西需要慢慢的給,別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青泉灣藥坊明麵上跟霍家合並,實際上沒有變化。
人工藥材,藥坊生產什麽由江枝安排,霍家需要的就是一個加盟名字。
再迴到徐家村,江枝把青泉灣又蓋了一間房,增加了一條生產線,開始製退燒藥。
新藥沒有用馬家和黃家人,而是江枝自己帶著田桃和巧雲二瑞幾個生產退燒藥供應霍家銷售,這裏也是青泉灣藥坊最秘密的地方。
都說山裏無甲子,青泉灣藥坊裏一樣沒有歲月,時間一晃就過去,轉眼又是一年秋收。
李老實跟秦氏成親一年多了,兩人的黏糊勁一點沒有變。
就連秦氏來青泉灣送點東西,李老實都要來接,被江枝笑這兩人真是絕配。
幾個月裏,村裏又有事情。
徐根慶家南南還沒有滿一歲,蓮花就再次懷上孩子。
王小菊實在眼饞得不行,於是百忙中帶著徐根寶去城裏找郎中檢查身體,還給兩人都開出藥水天天喝。
這一喝還真有作用,幾個月過去,現在磊娃子六歲,她就懷上了。
這可把劉氏高興得不行,家裏老大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就根寶隻有磊哥一個孩子,現在小菊懷孕,總算能多一個孩。
一家人嘛,就是要人多才熱鬧,光有錢有啥用。
在村裏人家中,王小菊恐怕是手中最有錢的一戶。
她跟徐根寶兩個都在作坊上工,王組長每月工錢有一兩多銀子。
地有大哥徐根有種著,每年有糧食吃。
村裏各家添置家具,王小菊家裏新添置的也是最多,她又成了婆家娘家都要寵著的小幺妹。
這一年裏,有村民們監督,石家的衛生環境大有改觀,最負責最積極的還是徐長明。
這一年有人幫忙種地,有人在作坊掙錢,這個老頭子不用幹活,他也給自己找到工作了,那就是衛生監督員。
誰家糞坑沒蓋,誰家雞鴨亂跑,誰家孩子逃學都歸他管。
每天早上都能看見他拎著狗屎鴛篼在每條田坎路邊走,看見誰家不對就要找上門來“談話”,負責到把徐根生杠精的頭銜都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