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義務教育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枝無視下麵的喧嘩,繼續道:“以後每家人的孩子都要進學堂念書兩個時辰。
徐家村從基金裏出束修,每年學業最好的孩子,會有一份大獎。”
開學堂的事在幾天前就被王小菊說出去了,在村裏就談論過,此時在江村長這裏得到印證,頓時人群又議論紛紛。
有同意的,有反對的,每戶意見都不同。
兩個時辰差不多就是半天。
有的家裏孩子十多歲,已經是半個勞力,要是每個孩子每天需要兩個時辰在學堂念書,這得耽擱多少農活?
還有作坊裏的錢也要少掙,自己家孩子不考官不研學,能上夜校識幾個字,能算幾筆錢就滿意了。
也有覺得不交束修就能跟著秀才公在學堂念書,這種好事哪裏找去。
家裏農活再多,自己早上早點起床,晚上遲點睡覺就趕出來了,不差孩子做的那點事。
聽到大家的議論,江枝才發現自己犯了經驗主義的錯,她跟夏秀才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夏秀才當初是一直在學堂讀書,從早到晚專心致誌,舉全家之力供他念書。
江枝自然是從幼兒園到大學讀過來的。
忘記了農家人對念書多少還是抵觸,覺得孩子每天念書,家裏就少了一個人幹活。
這種事情在現代九年義務教育時就遇到的,還需要立法才勉強能保證實施下去。
這事其實很好解決,隻需要把兩個時辰分成早課晚課就是,具體情況讓夏秀才按課程安排。
習字、講解課就需要在學堂上,背書課可以在迴家放牛中進行,不用拘在教室。
不過,這話她不想對大家解釋,也不會就這個問題有半步妥協。
自己讓一步,說不定就有人說兩個時辰太多,一個時辰行不行?
兩天上一次行不行?
畢竟在蚊香作坊裏做活,能掙的就是真金白銀。
江枝沉下臉,環視眾人,壓著嗓子道:“是不是給你們臉了,你們就感覺骨頭輕。
我先把醜話說在這,你們可以不讓孩子念書,留在家幹活。
但我也有規定。
以後凡是在秀才公上課的時間段,誰家孩子出現在作坊,誰家那一天做出的所有蚊香盤充公不著數。”
林小虎家和其他幾家還想嚷上一嚷,說孩子要幹活啥的,聽到做蚊香都全部不作數,頓時就一噎。
而眼見其他人家都支持讚同,那幾個人隻能悻悻閉嘴。
在這個村裏,江村長的話比聖旨還管用,皇帝老兒管不到自己那幾文錢,江村長能管著。
江枝接著道:“秀才公不收大家的束修,但村裏會每月給一兩銀子的茶水錢。
彈琴費指甲,說話費精神,每天晚課秀才公滔滔不絕的講課,你們當著是陪你們說起來耍的嗎?”
說完,江枝轉頭看向王小菊:“這事你要記下了!”
之前夏秀才隻得了自己補貼的糧,另外就是村民幫忙幹活,講了這麽久的課沒有真正意義上發工資,這次就得把老師的基本工資定下來。
夏秀才還兼任著財務總監,不管多少,這部分工資還得另外計算。
王小菊趕緊點頭:“記住了,從作坊的基金裏出!”
她很上道,這錢不是基金出,就是江嬸子出,自己這時候說就是給江嬸子捧場。
江枝讚賞的看她一眼,又看向場裏其他人。
那些心裏惦記著孩子不上學,至少能幹農活的人頓時傻眼。
這是作坊的錢沒有掙到,每月還要倒貼一坨。
一年拿出去十二兩,夏秀才拿多了,大家的分紅自然就少了。
不行,反正花錢了,修學堂家家出工的活幹了,自己孩子不學白不學,坐都要坐夠兩個時辰。
徐長明吧唧著嘴又把話咽下去,自己的孫子孫女也得去學,沒看王小菊有點出息,在村裏就耀武揚威了嗎!
徐根生沒有表示意見,自己的孩子還在肚子裏,想讀書還是做工都還早。
田貴更是想讓自己家的小泉多念書,最好也能考個秀才啥的。
小滿這個姐夫都有官身,自己家也得有點出息,桃兒嫁過去才有底氣。
既然沒有反對票,這事就這樣說定了,該說的事已經說完,眾人卻沒有散,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頭接耳。
說自己領到多少錢,問你家孩子上不上學,上一年級還是二年級。
三戶流民則圍著徐根生、田貴、李老實他們問怎麽安排修房時間,還有那工分又怎麽借……
涼棚周圍全是人,大家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就在這時,已經散場走出去的徐長明突然大喊一聲:“哎,你們這是在幹啥子?”
有耳尖的已經聞聲望去,就看見一個龐然大物向著這邊移動。
仔細一看,才是獨輪車上綁著兩個背靠背的大紅木櫃子。
因為體積大,推車的兩個男人小心翼翼,生怕磕掉了漆。
聽到喊聲,那兩個男人先把車小心停住,這才探出頭來。
王老大對徐長明點頭訕笑:“親家老輩子,我是給我幺妹子送櫃子來的!我幺妹在不在這啊?”
徐長明滿臉狐疑:“你舍得給你妹子送櫃子?”
王老二從大櫃子旁邊走出來,抹一把汗,扇著衣襟,大大咧咧道:“老輩子說的啥話,我幺妹用櫃子該用,有啥舍不得的。”
這邊的情景很快引來那些村民注意,有認識王家兄弟的就去喊小菊。
也有人走過來,摸著木櫃子問:“這木櫃子做得好,摸起紮實!”
王老大趕緊道:“這是我們做給幺妹用的,全部都是柏木,板也是五厘厚,好得很!”
王小菊聽到自己娘家哥哥來了,還大張旗鼓說給自己送東西,立即氣衝衝的來想攆人。
一見王小菊出現,周圍人紛紛道:“王組長,你哥給你送家具來了!”
“這櫃子做得好哦!真材實料做工也細!”
王小菊一眼看見那兩個大紅櫃子也是一愣,轉頭看向已經站過來的兩個哥哥,沒好氣道:“我不稀罕你的東西,各人拿起走!”
王老大對著徐長明露出苦笑:“哎呀,老輩子,你看我們把幺妹慣壞了,東西送來還賭氣不要!”
王老二的性子比老大直,見王小菊還要攆自己走,頓時就惱了,大聲道:“你怪我們扣了你嫁妝錢,那錢是你自己不要,說不能讓外人用了。
你說說,以前你沒嫁人時在家裏煮過飯、洗過碗沒有,全是你兩個嫂子做。
就是你嫁人後,我們哪頓燉雞吃肉你沒有來,你兩口子次次都是在鎮上吃了才走的。”
“你從小到大闖了多少禍,哪次不是我們當哥的給你撐腰,給你撿爛攤子,替你打了多少架,你有沒有點良心!”
徐家村從基金裏出束修,每年學業最好的孩子,會有一份大獎。”
開學堂的事在幾天前就被王小菊說出去了,在村裏就談論過,此時在江村長這裏得到印證,頓時人群又議論紛紛。
有同意的,有反對的,每戶意見都不同。
兩個時辰差不多就是半天。
有的家裏孩子十多歲,已經是半個勞力,要是每個孩子每天需要兩個時辰在學堂念書,這得耽擱多少農活?
還有作坊裏的錢也要少掙,自己家孩子不考官不研學,能上夜校識幾個字,能算幾筆錢就滿意了。
也有覺得不交束修就能跟著秀才公在學堂念書,這種好事哪裏找去。
家裏農活再多,自己早上早點起床,晚上遲點睡覺就趕出來了,不差孩子做的那點事。
聽到大家的議論,江枝才發現自己犯了經驗主義的錯,她跟夏秀才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夏秀才當初是一直在學堂讀書,從早到晚專心致誌,舉全家之力供他念書。
江枝自然是從幼兒園到大學讀過來的。
忘記了農家人對念書多少還是抵觸,覺得孩子每天念書,家裏就少了一個人幹活。
這種事情在現代九年義務教育時就遇到的,還需要立法才勉強能保證實施下去。
這事其實很好解決,隻需要把兩個時辰分成早課晚課就是,具體情況讓夏秀才按課程安排。
習字、講解課就需要在學堂上,背書課可以在迴家放牛中進行,不用拘在教室。
不過,這話她不想對大家解釋,也不會就這個問題有半步妥協。
自己讓一步,說不定就有人說兩個時辰太多,一個時辰行不行?
兩天上一次行不行?
畢竟在蚊香作坊裏做活,能掙的就是真金白銀。
江枝沉下臉,環視眾人,壓著嗓子道:“是不是給你們臉了,你們就感覺骨頭輕。
我先把醜話說在這,你們可以不讓孩子念書,留在家幹活。
但我也有規定。
以後凡是在秀才公上課的時間段,誰家孩子出現在作坊,誰家那一天做出的所有蚊香盤充公不著數。”
林小虎家和其他幾家還想嚷上一嚷,說孩子要幹活啥的,聽到做蚊香都全部不作數,頓時就一噎。
而眼見其他人家都支持讚同,那幾個人隻能悻悻閉嘴。
在這個村裏,江村長的話比聖旨還管用,皇帝老兒管不到自己那幾文錢,江村長能管著。
江枝接著道:“秀才公不收大家的束修,但村裏會每月給一兩銀子的茶水錢。
彈琴費指甲,說話費精神,每天晚課秀才公滔滔不絕的講課,你們當著是陪你們說起來耍的嗎?”
說完,江枝轉頭看向王小菊:“這事你要記下了!”
之前夏秀才隻得了自己補貼的糧,另外就是村民幫忙幹活,講了這麽久的課沒有真正意義上發工資,這次就得把老師的基本工資定下來。
夏秀才還兼任著財務總監,不管多少,這部分工資還得另外計算。
王小菊趕緊點頭:“記住了,從作坊的基金裏出!”
她很上道,這錢不是基金出,就是江嬸子出,自己這時候說就是給江嬸子捧場。
江枝讚賞的看她一眼,又看向場裏其他人。
那些心裏惦記著孩子不上學,至少能幹農活的人頓時傻眼。
這是作坊的錢沒有掙到,每月還要倒貼一坨。
一年拿出去十二兩,夏秀才拿多了,大家的分紅自然就少了。
不行,反正花錢了,修學堂家家出工的活幹了,自己孩子不學白不學,坐都要坐夠兩個時辰。
徐長明吧唧著嘴又把話咽下去,自己的孫子孫女也得去學,沒看王小菊有點出息,在村裏就耀武揚威了嗎!
徐根生沒有表示意見,自己的孩子還在肚子裏,想讀書還是做工都還早。
田貴更是想讓自己家的小泉多念書,最好也能考個秀才啥的。
小滿這個姐夫都有官身,自己家也得有點出息,桃兒嫁過去才有底氣。
既然沒有反對票,這事就這樣說定了,該說的事已經說完,眾人卻沒有散,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頭接耳。
說自己領到多少錢,問你家孩子上不上學,上一年級還是二年級。
三戶流民則圍著徐根生、田貴、李老實他們問怎麽安排修房時間,還有那工分又怎麽借……
涼棚周圍全是人,大家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就在這時,已經散場走出去的徐長明突然大喊一聲:“哎,你們這是在幹啥子?”
有耳尖的已經聞聲望去,就看見一個龐然大物向著這邊移動。
仔細一看,才是獨輪車上綁著兩個背靠背的大紅木櫃子。
因為體積大,推車的兩個男人小心翼翼,生怕磕掉了漆。
聽到喊聲,那兩個男人先把車小心停住,這才探出頭來。
王老大對徐長明點頭訕笑:“親家老輩子,我是給我幺妹子送櫃子來的!我幺妹在不在這啊?”
徐長明滿臉狐疑:“你舍得給你妹子送櫃子?”
王老二從大櫃子旁邊走出來,抹一把汗,扇著衣襟,大大咧咧道:“老輩子說的啥話,我幺妹用櫃子該用,有啥舍不得的。”
這邊的情景很快引來那些村民注意,有認識王家兄弟的就去喊小菊。
也有人走過來,摸著木櫃子問:“這木櫃子做得好,摸起紮實!”
王老大趕緊道:“這是我們做給幺妹用的,全部都是柏木,板也是五厘厚,好得很!”
王小菊聽到自己娘家哥哥來了,還大張旗鼓說給自己送東西,立即氣衝衝的來想攆人。
一見王小菊出現,周圍人紛紛道:“王組長,你哥給你送家具來了!”
“這櫃子做得好哦!真材實料做工也細!”
王小菊一眼看見那兩個大紅櫃子也是一愣,轉頭看向已經站過來的兩個哥哥,沒好氣道:“我不稀罕你的東西,各人拿起走!”
王老大對著徐長明露出苦笑:“哎呀,老輩子,你看我們把幺妹慣壞了,東西送來還賭氣不要!”
王老二的性子比老大直,見王小菊還要攆自己走,頓時就惱了,大聲道:“你怪我們扣了你嫁妝錢,那錢是你自己不要,說不能讓外人用了。
你說說,以前你沒嫁人時在家裏煮過飯、洗過碗沒有,全是你兩個嫂子做。
就是你嫁人後,我們哪頓燉雞吃肉你沒有來,你兩口子次次都是在鎮上吃了才走的。”
“你從小到大闖了多少禍,哪次不是我們當哥的給你撐腰,給你撿爛攤子,替你打了多少架,你有沒有點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