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徐家基金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枝聽著這些話隻微笑不語。
成王敗寇,話由兩邊說,曆史從來都是由成功者撰寫。
之前原身隻是普通農婦,無名無利自然也無人幫忙說話,更多的是隨大流踩上一腳。
現在的江枝就不同了,有名有利有靠山,那話頭風向也就變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腦子有了油水滋潤、個個靈光起來,麵對事實真相也能深層考慮。
江枝不缺錢,但缺社會輿論。
哪怕麵前隻有這幾戶人家,也都是看著男主長大的鄉親,更是本姓本家,以後他們說的話就是“真相”。
徐家本姓能各自分到幾百文錢的油鹽肉,那些外來戶也沒有失望。
江枝把剩下的幾十兩銀錢存進錢莊,直接宣布這就是徐家基金。
規定第一條:以後誰家有讀書的孩子,隻要學業優秀,村裏出束修,考試第一的有獎勵。
規定第二條:無論是嫁出門的女兒,還是娶迴來的媳婦,生孩子有三個月的補助,每月領十斤米糧蛋外加一隻大肥母雞。
這些米糧數量雖然不多,但能宣示出一種態度,這是徐家村的女性專屬福利。
前兩條已經讓村裏人怦然心動,送孩子上學最貴的就是每年束修。
現在隻要孩子上學用心,就能用村裏出錢,這可是大好事了!
還有生孩子坐月能白得一隻雞,就連嫁出去的也有,那就更讓人歡喜。
以後誰還敢說一句女兒媳婦吃閑飯,弄不好一家人跟著沾光。
孩子,女人能得好處,男性自然不能落下。
第三條是每年到年底工分最多的家庭,村裏有獎勵。
除去各家互相抵扣的工分,多餘剩下的部分折算成金銀發放。
至於工分怎麽掙,那就是除去各家互助幹農活之外,還要修水渠,修堰塘,修各家門口的路。
這就是男人們的福利了,讀不進書又懷不了孩子,那就憑體力幹活去。
幹活就是工分,幹活就有錢!
這消息一出,人人摩拳擦掌,再沒有一個願意偷懶的。
就連生孩子都提到日程上,家裏人多就能多掙工分,而且連媳婦坐月的雞都不用買了。
把這筆錢拿出來用,江枝一點不心疼,這錢可是徐小姑給的封口費。
無論自己拿與不拿,在聶繁天眼中都視為同謀。
既然背一個名,那就大大方方拿了,借雞生蛋養著一村人。
有大家作證,自己全家都是被騙,徐小姑才是罪魁禍首。
想法很好,隻有那五十兩當基金的本金,顯然也不夠折騰幾年的。
江枝除會自掏腰包繼續注入資金外,還想用這些錢為本金做一個小產業,以後也是資金來源。
對這筆錢的安排,二瑞沒有任何異議,他現在徹底懵了,也傻了。
江枝帶著人出門去看“鬧鬼”迴來已經三天,他還沒有緩過神來。
在得知小姑就在城裏吃香喝辣,放任自己一家在村裏吃苦受累。
從小,爺奶和爹的教育都是要對“表弟”好,要照顧“表弟”,要把“表弟”當親弟弟。
此時這話說的觀念崩塌了。
或許是以前聽的都是“表弟”孤苦無依很可憐,小姑生死不明很可憐,徐二瑞對小天很是同情。
哪怕親生大哥的死亡,他也沒有怪罪到表弟身上去。
可現在才知道,小天不僅有富裕的爹娘,有寬宅大院,有奴仆下人,而且還有可能不是小姑生的。
表弟不是親表弟。
親小姑騙了爺奶一輩子。
害得大哥夭折,害得爹落下病根,一遇陰雨天就疼得整夜無法睡覺,家裏常年熬煮著草藥。
二瑞敲著自己腦袋,十幾年來,他無數次聽到娘對小姑的抱怨和漫罵,隻感覺是娘脾氣不好。
他已經記不得小姑長啥樣,隻知道爺奶說,小姑長得好,是個有福氣的。
就連爺奶和爹臨死時,都說要自己一定找到小姑,要對她好,還要給小姑養老送終。
現在呢?
他後悔知道得太遲!
關於小天的身世,江枝沒有對徐二瑞隱瞞。
二瑞已經是成人了,現在沒有人再給他洗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脫離以前的環境和家庭氛圍,對生活有了更多認識,曾經那些怎麽也不明白的話,如今已經能理解。
尤其是娘的辛酸苦楚。
在聽到真相後,徐二瑞蔫蔫的不說話,江枝知道他心情不好,正想找他再多談談,結果一個不注意人就不見了。
這可把江枝急壞了。
二瑞跟男主從小關係不錯,一直當親弟弟,現在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肯定受不了。
她在村裏找了幾圈不見人,立即讓李老實帶著人開始四處尋找,山上找過,村外祖墳找過。
這一找就找到半夜,還是劉氏想起一處地方:“二瑞娘,你看看大瑞那裏有沒有?”
因為沒有成年,意外死亡的大瑞被單獨埋在偏僻的山林裏,連一個碑石都沒有,這些年也無人去看過。
結果在那裏真的找到二瑞。
可憐的娃跑到自己親哥那已經被草淹沒的小小墳頭上嚎啕大哭,直到被李老實他們找迴來。
江枝問他為什麽會去野地找小墳?
二瑞說,小姑是騙子這事他不想告訴爺奶和爹,就讓他們一直被騙下去。
就當小姑早已經死了,以後也不再相認,可親哥死得太冤!
要是哥哥還活著,一定能早些理解娘的苦衷,而不是像自己這樣傻。
江枝有些淚目,二瑞雖然傻了一點,但心思最純淨。
關心愛護著家裏每一個人,就連自己這個“娘”也沒有絲毫懷疑過。
徐小姑這件事在村裏沸沸揚揚鬧了幾天,漸漸的也被農忙衝淡。
農時不等人,是不會留著人唏噓惆悵的。
割麥子,打麥子,曬麥,村裏活多,巧雲也下山幫忙。
江枝家裏的油菜籽收割打完,就接著打麥。
打麥是苦活,又累又熱又髒,全村男女老小齊動。
帶著麥穗的麥杆鋪在平整壓實過的地麵上,十幾個拿著連枷(連蓋)的村民圍成一圈。
高高揚起的連枷逐寸敲打著地上的麥杆,一遍又一遍。
等麥粒脫落後,有人收攏到旁邊,用大大的粗眼竹篩分離出麥杆和麥葉。
篩下的麥粒還需要經過搖動的風穀機(風車)吹去麥殼,淘出土塊,然後才是幹淨的麥子。
在田貴幾人的安排下,所有人分工明確,做事井井有條。
這些都需要記錄工分,誰也偷不了懶。
在一群灰頭土臉打連枷的人裏麵,身穿靛藍衣裙的秦氏格外醒目。
從縣城迴來她就一直穿著這身衣服,晚上洗白天穿,走在村裏昂首挺胸,就好像一隻驕傲的藍孔雀。
不遠處李老實也沒有偷閑,一隻手搖著風車,一手撥著倉鬥裏的麥粒。
好像是讓麥灰嗆著了,時不時就要扭頭在肩膀上蹭鼻子,趁機往旁邊瞟上幾眼。
成王敗寇,話由兩邊說,曆史從來都是由成功者撰寫。
之前原身隻是普通農婦,無名無利自然也無人幫忙說話,更多的是隨大流踩上一腳。
現在的江枝就不同了,有名有利有靠山,那話頭風向也就變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腦子有了油水滋潤、個個靈光起來,麵對事實真相也能深層考慮。
江枝不缺錢,但缺社會輿論。
哪怕麵前隻有這幾戶人家,也都是看著男主長大的鄉親,更是本姓本家,以後他們說的話就是“真相”。
徐家本姓能各自分到幾百文錢的油鹽肉,那些外來戶也沒有失望。
江枝把剩下的幾十兩銀錢存進錢莊,直接宣布這就是徐家基金。
規定第一條:以後誰家有讀書的孩子,隻要學業優秀,村裏出束修,考試第一的有獎勵。
規定第二條:無論是嫁出門的女兒,還是娶迴來的媳婦,生孩子有三個月的補助,每月領十斤米糧蛋外加一隻大肥母雞。
這些米糧數量雖然不多,但能宣示出一種態度,這是徐家村的女性專屬福利。
前兩條已經讓村裏人怦然心動,送孩子上學最貴的就是每年束修。
現在隻要孩子上學用心,就能用村裏出錢,這可是大好事了!
還有生孩子坐月能白得一隻雞,就連嫁出去的也有,那就更讓人歡喜。
以後誰還敢說一句女兒媳婦吃閑飯,弄不好一家人跟著沾光。
孩子,女人能得好處,男性自然不能落下。
第三條是每年到年底工分最多的家庭,村裏有獎勵。
除去各家互相抵扣的工分,多餘剩下的部分折算成金銀發放。
至於工分怎麽掙,那就是除去各家互助幹農活之外,還要修水渠,修堰塘,修各家門口的路。
這就是男人們的福利了,讀不進書又懷不了孩子,那就憑體力幹活去。
幹活就是工分,幹活就有錢!
這消息一出,人人摩拳擦掌,再沒有一個願意偷懶的。
就連生孩子都提到日程上,家裏人多就能多掙工分,而且連媳婦坐月的雞都不用買了。
把這筆錢拿出來用,江枝一點不心疼,這錢可是徐小姑給的封口費。
無論自己拿與不拿,在聶繁天眼中都視為同謀。
既然背一個名,那就大大方方拿了,借雞生蛋養著一村人。
有大家作證,自己全家都是被騙,徐小姑才是罪魁禍首。
想法很好,隻有那五十兩當基金的本金,顯然也不夠折騰幾年的。
江枝除會自掏腰包繼續注入資金外,還想用這些錢為本金做一個小產業,以後也是資金來源。
對這筆錢的安排,二瑞沒有任何異議,他現在徹底懵了,也傻了。
江枝帶著人出門去看“鬧鬼”迴來已經三天,他還沒有緩過神來。
在得知小姑就在城裏吃香喝辣,放任自己一家在村裏吃苦受累。
從小,爺奶和爹的教育都是要對“表弟”好,要照顧“表弟”,要把“表弟”當親弟弟。
此時這話說的觀念崩塌了。
或許是以前聽的都是“表弟”孤苦無依很可憐,小姑生死不明很可憐,徐二瑞對小天很是同情。
哪怕親生大哥的死亡,他也沒有怪罪到表弟身上去。
可現在才知道,小天不僅有富裕的爹娘,有寬宅大院,有奴仆下人,而且還有可能不是小姑生的。
表弟不是親表弟。
親小姑騙了爺奶一輩子。
害得大哥夭折,害得爹落下病根,一遇陰雨天就疼得整夜無法睡覺,家裏常年熬煮著草藥。
二瑞敲著自己腦袋,十幾年來,他無數次聽到娘對小姑的抱怨和漫罵,隻感覺是娘脾氣不好。
他已經記不得小姑長啥樣,隻知道爺奶說,小姑長得好,是個有福氣的。
就連爺奶和爹臨死時,都說要自己一定找到小姑,要對她好,還要給小姑養老送終。
現在呢?
他後悔知道得太遲!
關於小天的身世,江枝沒有對徐二瑞隱瞞。
二瑞已經是成人了,現在沒有人再給他洗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脫離以前的環境和家庭氛圍,對生活有了更多認識,曾經那些怎麽也不明白的話,如今已經能理解。
尤其是娘的辛酸苦楚。
在聽到真相後,徐二瑞蔫蔫的不說話,江枝知道他心情不好,正想找他再多談談,結果一個不注意人就不見了。
這可把江枝急壞了。
二瑞跟男主從小關係不錯,一直當親弟弟,現在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肯定受不了。
她在村裏找了幾圈不見人,立即讓李老實帶著人開始四處尋找,山上找過,村外祖墳找過。
這一找就找到半夜,還是劉氏想起一處地方:“二瑞娘,你看看大瑞那裏有沒有?”
因為沒有成年,意外死亡的大瑞被單獨埋在偏僻的山林裏,連一個碑石都沒有,這些年也無人去看過。
結果在那裏真的找到二瑞。
可憐的娃跑到自己親哥那已經被草淹沒的小小墳頭上嚎啕大哭,直到被李老實他們找迴來。
江枝問他為什麽會去野地找小墳?
二瑞說,小姑是騙子這事他不想告訴爺奶和爹,就讓他們一直被騙下去。
就當小姑早已經死了,以後也不再相認,可親哥死得太冤!
要是哥哥還活著,一定能早些理解娘的苦衷,而不是像自己這樣傻。
江枝有些淚目,二瑞雖然傻了一點,但心思最純淨。
關心愛護著家裏每一個人,就連自己這個“娘”也沒有絲毫懷疑過。
徐小姑這件事在村裏沸沸揚揚鬧了幾天,漸漸的也被農忙衝淡。
農時不等人,是不會留著人唏噓惆悵的。
割麥子,打麥子,曬麥,村裏活多,巧雲也下山幫忙。
江枝家裏的油菜籽收割打完,就接著打麥。
打麥是苦活,又累又熱又髒,全村男女老小齊動。
帶著麥穗的麥杆鋪在平整壓實過的地麵上,十幾個拿著連枷(連蓋)的村民圍成一圈。
高高揚起的連枷逐寸敲打著地上的麥杆,一遍又一遍。
等麥粒脫落後,有人收攏到旁邊,用大大的粗眼竹篩分離出麥杆和麥葉。
篩下的麥粒還需要經過搖動的風穀機(風車)吹去麥殼,淘出土塊,然後才是幹淨的麥子。
在田貴幾人的安排下,所有人分工明確,做事井井有條。
這些都需要記錄工分,誰也偷不了懶。
在一群灰頭土臉打連枷的人裏麵,身穿靛藍衣裙的秦氏格外醒目。
從縣城迴來她就一直穿著這身衣服,晚上洗白天穿,走在村裏昂首挺胸,就好像一隻驕傲的藍孔雀。
不遠處李老實也沒有偷閑,一隻手搖著風車,一手撥著倉鬥裏的麥粒。
好像是讓麥灰嗆著了,時不時就要扭頭在肩膀上蹭鼻子,趁機往旁邊瞟上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