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新農村建設第一步
穿成作精老太,別人逃荒我開荒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蓮花有喜了,不過她沒有說出來。
雖然沒有郎中把脈,但被婆婆念了這樣久,她又從其他媳婦那裏聽過懷孕之初的反應,就知道自己推遲半個月沒來的月事是有喜,這兩天出現的犯酸更是讓她篤定。
如此大的驚喜卻讓她惶恐不安,因為婆婆說過,自己跟徐根慶碰沒碰她門清。
這一個多月她跟徐根慶頻頻在外麵“幹活”,婆婆根本就不知道的。
要是聽到自己有孕,還不知道會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必須馬上告訴徐根慶,讓他去跟婆婆說。
蓮花在家焦急等著徐根慶迴來,而此時的徐根慶和田貴都不在家。
倉房的晾棚下,村裏男人們或蹲或站,把正說話的江枝圍在中間。
也有婦人對這些村裏事感興趣,不遠不近的旁聽著,每個人都很激動。
江枝手中捏著一本冊子,對眾人道:“縣衙第一批徭役的名單已經下來了,我們村因為年初已經服過,所以不用再管。”
徐根有點頭:“嗯,我們砍樹,壘了幾道堡坎,是把驛站位置清理出來的。”
之前徐家村就服過徭役,在外麵官道清理幹淨樹子,整理出一片空地。
本來是要做驛站的,但被張軍頭占做巡檢站了。
江枝繼續道:“聽張巡檢說,這次來服徭役第一批是抽調梨花鎮下,人數有百個,要我們自己看好門戶,別惹事非,我準備把村裏安排一下守村守夜的。”
徐家村人少,突然在附近出現百人的青壯,雖然有張軍頭他們的巡檢在,但難免不會出現調戲女眷,小偷小摸這些事情,還是有些擔心。
這一句提議立即引起大家支持,誰也不想自己家存下的糧被偷。
徐根慶道:“江村長,我們幾個人組個隊,每天守著各個路口。”
其他人也附和著道:“對,梨花鎮有鎮勇,縣城有巡丁,我們這裏靠著官道,也該有個村丁。”
流民亂兵多衝擊城鎮,徐家村這樣沿路的村子也跟著受害,好不容易安穩下來,每個人都不想再亂跑了。
江枝等他們說完才點頭道:“是要組織村丁,但不是你們去守村。
守護家園人人有責,老弱者沒有力氣,但有眼有嘴巴,可以在各處路口多走走坐坐,一有風吹草動再通知村裏。”
這部分雖然讓老人受苦,但也是節約人工的最好辦法。
李老實出聲道:“要那些腿腳都不利索的用來幹啥,還是我讓小泉強子石猴子他們來,細娃子眼尖腿快,有事一下就迴來了。”
人群裏,幾個男孩子連連點頭,入冬後,地裏的活也少了。
可每天除要去地裏拔草之外,他們還要放牛和上山撿青杠子、桐子,對李老實說守村,那就更喜歡了。
徐長明也在人群裏聽,不過他跟其他人不一樣,是背向著裏麵。
聽到李老實說老人無用,要讓孩子守村,心裏老大的不樂意,悶聲悶氣道:“那些屁股上蛋黃都沒幹的小娃能幹啥,還是上山撿青杠子才要緊,我們這些人爬不上山,難道還走不動路了!”
對村裏人來說,上山撿青杠子很重要。
雖然家裏已經有糧食,可餓了一迴,對這個能救命的東西是不敢舍下,從十月開始,家裏一有閑就要撿青杠子存著。
李老實聽他插話,立即高聲道:“長明老爺子能看住村,你可別說大話閃了舌頭。”
徐長明站起來瞪著李老實恨聲道:“我是站著撒尿的,說話算數!以後我就守著路邊,不許那些外人隨便走!你李老實就等著看吧!”
說完就氣衝衝的走了。
其實江枝讓大家以後留意安全,隻是說正事前的一道小菜,她真正的話還沒有提,沒想到先氣跑了一個。
不過,這也沒啥,話重新進入正題,那就是修房的事。
江枝才說出:“哪幾戶人家要修房?”立即就有人答應:“我,我我!”
徐根慶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自己被忽視,還站起來說。
修房就能寬敞些,跟半夜三更老起來撒尿的娘也能分開,他是一天都不能忍了。
江枝略微一數,徐根生和徐根有幾家,田貴家,秀才家還有武陽和林家石家,多的要七八間正屋,少的也要修上一兩間,基本上家家要修。
大家都知道機會難得。
冬季本來就是巴郡修房的時節,忙碌的一年裏,這段時間莊稼暫時不需要多管。
雨水也是最少的季節,蒙蒙細雨打不濕衣服,幹起活來不冷不熱,每家人早就盤算好自己能修幾間。
最主要的還是官府開始修驛站,就意味著磚石木料要送來了。
“好,既然大家都要修房,我有一個建議,那就把各家附近的坡砍壘起來,多堆出平地。
那些城裏的房子一排一排的,走路也方便。
我們這種山裏,想擺整齊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把各家門前修好,至少走路要方便。”
在巴郡,因為土地的問題,人群是以大散居,小聚居方式生存。
每處聚居地能修房的宅基麵積不同,根據地勢的高低不平,各家各戶的房子也是造型各異。
在稍微寬敞的平地可以修建成“三合頭”。
也就是正房兩邊再延伸出兩通拐角的偏房,呈凹字形,中間是一塊地壩。
正房中間為堂屋,兩邊是臥室,而拐角出去的偏房就是廚房,柴房、豬圈和雜物間。
這類“三合頭”小院一般不建大門和圍牆,而是由一片竹林掩映著,可以滿足每戶人家的隱私和通風。
若是遇上地基狹窄,就沒有正統的建築概念,不再刻意修建“堂屋”“廂房”,而是隨坡就坎,隨曲就折,隻要功能上滿足生活的要求,一切都隨心所欲。
兩種風格的房屋在巴郡隨處並存,怎麽修都是根據地勢和環境選擇,歸結起來就是庇護安全的同時,一要通風,二要能避雨遮陽。
現在,徐家村也是同樣的情況,江枝幾戶人家處在平地上,勉強還算擺出小“三合院”。
田貴他們這些外來戶就隻能選擇高坎矮坡的地基。
若是修得寬敞的話,在屋裏還需要上台階。
除非挖出一片平地,這勢必會有很大的工程量。
雖然沒有郎中把脈,但被婆婆念了這樣久,她又從其他媳婦那裏聽過懷孕之初的反應,就知道自己推遲半個月沒來的月事是有喜,這兩天出現的犯酸更是讓她篤定。
如此大的驚喜卻讓她惶恐不安,因為婆婆說過,自己跟徐根慶碰沒碰她門清。
這一個多月她跟徐根慶頻頻在外麵“幹活”,婆婆根本就不知道的。
要是聽到自己有孕,還不知道會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必須馬上告訴徐根慶,讓他去跟婆婆說。
蓮花在家焦急等著徐根慶迴來,而此時的徐根慶和田貴都不在家。
倉房的晾棚下,村裏男人們或蹲或站,把正說話的江枝圍在中間。
也有婦人對這些村裏事感興趣,不遠不近的旁聽著,每個人都很激動。
江枝手中捏著一本冊子,對眾人道:“縣衙第一批徭役的名單已經下來了,我們村因為年初已經服過,所以不用再管。”
徐根有點頭:“嗯,我們砍樹,壘了幾道堡坎,是把驛站位置清理出來的。”
之前徐家村就服過徭役,在外麵官道清理幹淨樹子,整理出一片空地。
本來是要做驛站的,但被張軍頭占做巡檢站了。
江枝繼續道:“聽張巡檢說,這次來服徭役第一批是抽調梨花鎮下,人數有百個,要我們自己看好門戶,別惹事非,我準備把村裏安排一下守村守夜的。”
徐家村人少,突然在附近出現百人的青壯,雖然有張軍頭他們的巡檢在,但難免不會出現調戲女眷,小偷小摸這些事情,還是有些擔心。
這一句提議立即引起大家支持,誰也不想自己家存下的糧被偷。
徐根慶道:“江村長,我們幾個人組個隊,每天守著各個路口。”
其他人也附和著道:“對,梨花鎮有鎮勇,縣城有巡丁,我們這裏靠著官道,也該有個村丁。”
流民亂兵多衝擊城鎮,徐家村這樣沿路的村子也跟著受害,好不容易安穩下來,每個人都不想再亂跑了。
江枝等他們說完才點頭道:“是要組織村丁,但不是你們去守村。
守護家園人人有責,老弱者沒有力氣,但有眼有嘴巴,可以在各處路口多走走坐坐,一有風吹草動再通知村裏。”
這部分雖然讓老人受苦,但也是節約人工的最好辦法。
李老實出聲道:“要那些腿腳都不利索的用來幹啥,還是我讓小泉強子石猴子他們來,細娃子眼尖腿快,有事一下就迴來了。”
人群裏,幾個男孩子連連點頭,入冬後,地裏的活也少了。
可每天除要去地裏拔草之外,他們還要放牛和上山撿青杠子、桐子,對李老實說守村,那就更喜歡了。
徐長明也在人群裏聽,不過他跟其他人不一樣,是背向著裏麵。
聽到李老實說老人無用,要讓孩子守村,心裏老大的不樂意,悶聲悶氣道:“那些屁股上蛋黃都沒幹的小娃能幹啥,還是上山撿青杠子才要緊,我們這些人爬不上山,難道還走不動路了!”
對村裏人來說,上山撿青杠子很重要。
雖然家裏已經有糧食,可餓了一迴,對這個能救命的東西是不敢舍下,從十月開始,家裏一有閑就要撿青杠子存著。
李老實聽他插話,立即高聲道:“長明老爺子能看住村,你可別說大話閃了舌頭。”
徐長明站起來瞪著李老實恨聲道:“我是站著撒尿的,說話算數!以後我就守著路邊,不許那些外人隨便走!你李老實就等著看吧!”
說完就氣衝衝的走了。
其實江枝讓大家以後留意安全,隻是說正事前的一道小菜,她真正的話還沒有提,沒想到先氣跑了一個。
不過,這也沒啥,話重新進入正題,那就是修房的事。
江枝才說出:“哪幾戶人家要修房?”立即就有人答應:“我,我我!”
徐根慶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自己被忽視,還站起來說。
修房就能寬敞些,跟半夜三更老起來撒尿的娘也能分開,他是一天都不能忍了。
江枝略微一數,徐根生和徐根有幾家,田貴家,秀才家還有武陽和林家石家,多的要七八間正屋,少的也要修上一兩間,基本上家家要修。
大家都知道機會難得。
冬季本來就是巴郡修房的時節,忙碌的一年裏,這段時間莊稼暫時不需要多管。
雨水也是最少的季節,蒙蒙細雨打不濕衣服,幹起活來不冷不熱,每家人早就盤算好自己能修幾間。
最主要的還是官府開始修驛站,就意味著磚石木料要送來了。
“好,既然大家都要修房,我有一個建議,那就把各家附近的坡砍壘起來,多堆出平地。
那些城裏的房子一排一排的,走路也方便。
我們這種山裏,想擺整齊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把各家門前修好,至少走路要方便。”
在巴郡,因為土地的問題,人群是以大散居,小聚居方式生存。
每處聚居地能修房的宅基麵積不同,根據地勢的高低不平,各家各戶的房子也是造型各異。
在稍微寬敞的平地可以修建成“三合頭”。
也就是正房兩邊再延伸出兩通拐角的偏房,呈凹字形,中間是一塊地壩。
正房中間為堂屋,兩邊是臥室,而拐角出去的偏房就是廚房,柴房、豬圈和雜物間。
這類“三合頭”小院一般不建大門和圍牆,而是由一片竹林掩映著,可以滿足每戶人家的隱私和通風。
若是遇上地基狹窄,就沒有正統的建築概念,不再刻意修建“堂屋”“廂房”,而是隨坡就坎,隨曲就折,隻要功能上滿足生活的要求,一切都隨心所欲。
兩種風格的房屋在巴郡隨處並存,怎麽修都是根據地勢和環境選擇,歸結起來就是庇護安全的同時,一要通風,二要能避雨遮陽。
現在,徐家村也是同樣的情況,江枝幾戶人家處在平地上,勉強還算擺出小“三合院”。
田貴他們這些外來戶就隻能選擇高坎矮坡的地基。
若是修得寬敞的話,在屋裏還需要上台階。
除非挖出一片平地,這勢必會有很大的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