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意外!老林夫婦的後事
忘憂草的眼淚之血衣少年 作者:忘憂草的眼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村長這個人,慕辭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
雖然他平時裏,態度看起來冷冷清清的,很散漫,好像對誰得沒什麽好感似的。
但在他心裏,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有恩,都清清楚楚,也都銘記在心。
10年前,他初來乍到,舉目無親,本欲迴小時候與爺爺居住的深山去居住。
但是,村長熱情地招待了他,並挽留他在這裏住下,還將自己後院一處獨立的房子讓出來給他居住。
住下來以後,村長一家對他一直都頗為照顧。
他們不僅不問他的來處,還毫無芥蒂地將自己留在家中,給他提供吃住,真正的拿他當自己的家人。
他在村長後院裏,這一住就是十年。
這十年裏,無論是村長還是村長夫人,甚至村長的三個孩子,都對自己特別親近與尊重。
吃飯,飯桌上有他一雙筷子,換季添衣,也有他一份。
比在他慕家受到的待遇還要好。
慕家那些人對他一開始是防備,後來也隻是出於恭敬,沒有真正的拿自己當家人。
如此一對比誰才是真心待自己,他心中自然有數。
他的心也不是鐵打的,就算是塊石頭也被捂熱了,何況他本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他早就把村長家當成了自己家,把村長當成了自己的兄長。
村長夫人和村長的孩子們,已然就是他的兄嫂和侄女侄兒。
現在自己的兄長遭遇了這樣的變故,他又怎麽能不著急擔心?又怎麽能袖手旁觀?
如果是一個不相幹的人,他大可以幾針紮下去,直接結束對方的性命或者讓其永遠昏睡不醒。
徹底毀掉寄生主體,讓那個深潛在這主體內的東西,胎死腹中,再也翻不起浪來。
可是這個人偏偏是村長,也是他慕辭在乎的人之一。
村長出了這樣的狀況,他又怎麽下得去手?
一時間,慕辭心裏也是百轉千迴,腸子都快愁斷了。
不行!他得想個兩全的法子,一定要保全村長的性命。
他心中暗暗下了決定。
接下來,他打算,什麽也不做,就潛心研究他爺爺留下的那一堆破爛。
希望能盡快找到法子,解了村長之危。
……
林家獨院裏,老林夫婦的後事,在秦隊長等人的指揮下,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老林的兩個兒子媳婦,在快到中午的時間,才匆匆忙忙趕了迴來。
至於他們為什麽這麽晚才趕迴來,也是有原因的。
兩兄弟娶的媳婦是同一個村的,丈母娘家也挨得近。
昨天下午,村子裏去了兩個村民,趕過去尋到他們,告訴他們家中出事了。
兩兄弟在得知自己爹娘和五弟都死了時,心中也是震驚萬分,同時也悲痛欲絕。
兩人急急忙忙地帶著妻兒就跟著來報信的村民,一起往迴趕。
隻是好巧不巧地,一眾人走到離村口不遠的地方,山體突然滑坡。
一時間,山石崩裂,大樹傾倒,滑了下來。
其中一個村民走在前麵,反應慢了半拍,還被斷裂的粗樹枝給砸傷了頭。
滑下來的山石斷枝殘根,將迴來的路麵給堵住了。
一眾人隻得返迴老大老二丈母娘村子裏,並將受傷的村民與孩子托付給兩人的老丈人。
然後,兩兄弟帶著自家媳婦和另一個村民,又在丈母娘村裏請了一些人幫忙。
一共召集了二三十號人,帶上工具,再次迴到滑坡的地方,開挖路麵上的土石。
眾人顧不上疲憊,連夜開路。
等到山路疏通,已經是天亮了。
兩兄弟都來不及對幫忙的村民好好表示答謝,隻留下一句“恩情,來日再報答”後,就帶著其中一個報信的村民,匆匆忙忙地趕迴了家。
迴來時,他們也是全身濕透,灰頭土臉的,也屬實是狼狽。
好在有驚無險!
除了那個報信的村民頭部受了傷,沒有一起跟迴來外,其他人都沒有受什麽皮肉傷。
傍晚時分,老林家的四個女兒女婿和小兒子也都迴來了。
他們也經過了那個滑坡的地方,隻是已經被挖通了。
老林的小兒子是和他大姐一起迴來的。他在鎮上讀書,一直住在大姐家,放寒假也沒有迴家,而是在姐姐家過的年。
老林的孫輩們都沒有迴來。
兩兄弟是因為走到路上,出了突發情況,半路上將孩子又送迴了丈母娘家,沒有再帶迴來。
四姐妹沒有帶孩子過來給外公外婆奔喪,想必是覺得村子裏不太平。
自己父母兄弟又死得不明不白的,心下雖然悲痛,但也不想讓孩子們卷入危險之中。
再說,這大雪天的,也確實不適合孩子來迴奔波。
而且,孩子們迴來也沒個地方安心睡覺。
林家院子裏太吵,實在是不適合休息,孩子們心裏也難免會害怕。
村民們也都表示理解。
誰家出了這麽大的事,都會謹慎對待,為後輩們多些顧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秦隊長將兄弟姐妹們幾個聚集到一起,細細細地將他們父母和兄弟的事情經過,給他們講述了一遍。
幾兄妹,自然是聽得一陣悲戚,哀傷不已。
當他們得知自己的五弟(五哥),已經被連夜安葬時,心中難免又是一陣悲痛與遺憾,卻也沒有責備誰的意思。
對於慕辭的倉促處理,他們都表示理解與支持。
畢竟問題在他們自己身上,沒能及時趕迴來,與自己的兄弟見上最後一麵。
慕辭為村民的安危著想,他們不僅不能怪他,還得感謝他。
畢竟“毒素”擴散,不是兒戲,是會危及大家性命的。
秦隊長給他們講的是慕辭之前給出的那個倉促處理的原因,隱瞞了真相。
幾兄妹也沒做他想,畢竟這理由也合情合理,便也就信了。
林老五的事情,也就在慕辭隨口給的托詞下,揭過去了。
秦隊長給幾兄妹提議,將老林夫婦就近安葬在後山 ,與他們家老五作伴。
兄妹幾人都點頭同意,並對秦隊長表達了感謝。
他們一家,是在老林夫婦這一代搬遷過來的 ,是村裏最晚住進來的外來戶。
因此,在這裏,林姓人口並不多,就他們家幾個。
他們也還沒有祖墳,後山作為他們父輩的埋葬之地 ,不僅沒有什麽不妥,還挺合適。
兄妹幾個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以後,這後山,就是他們老林家的祖墳了。
本來這事是需要村長同意的。像祖墳開啟這樣的事,也算得上是村裏的頭等大事。
但是秦隊長去找過村長,也看見了村長的身體情況,知道村長已經沒有餘力來管村裏的這些事,也不好再拿這些事來打攪村長的靜養。
於是,秦隊長便與其他幾個分隊長,一起作主,將林家後山這一帶山地,劃給了他們林家。
並讓人在村子中間那棵,經常貼告示的大樹上,貼了紅紅的告示。
告知村民,以後林家後山,屬於他們老林家的私人領地,其他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
村民們都沒有什麽異議。
大山那麽大,誰也不會在乎少了那麽一點私人領地。
幾兄妹對村裏的這個決定,自然是千恩萬謝的,感激不盡。
安葬地商量好了後,又請地仙看了個吉時。
吉時一到,幾個村民,就帶上工具,在地仙的帶領下,一起來到了後山。
地仙在林老五新墳的旁邊,殺雞、灑血、念經一頓操作後,墓地位置就確定好了。
然後,幾個村民就在地仙用雞血圈出來的地方,挖了兩口深井。
老林夫婦都上了年紀,又是如此淒涼地走了,所以他們的兒女,想多留二老幾日。
於是,地仙又重新看了一個日子,將出葬日定在七日後。
秦隊長吩咐村民們,將兩位老人的屍體放進棺材後,將棺材安置在靈堂裏,點上長明燈,擺了七天七夜。
請了和尚師傅過來超度念經,敲敲打打了七天七夜,院子裏也擺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
同時,也請村裏的紙木匠,給兩位老人,糊製了兩座紙房子。
兩座花花綠綠的,漂亮的四合院。
七日後,在眾人的幫助下,幾兄妹將二老送到後山,讓老入土為安。
老人下葬後,和尚師傅又帶著林家兄妹,在村民的幫助下,在林家獨院外麵的平地上,將紙製屋子燒了,給兩位老人帶走。
同時燒掉的,還是堆起來的“金山銀山”,寓意為:老人在下麵享受“榮華富貴”。
至此,老林夫婦的一生徹底畫上了句號。
自那以後,林家兄妹很少再迴忘憂村了,林老大林老二都在丈母娘家定居了下來。
林家最小的兒子,後來通過讀書,考上了某個大城市的大學,然後就在大城市裏定居安家了。
隻有在每年的清明節,兄妹幾人才會帶著孫輩們迴來祭奠父母與兄弟。
林家獨院,後來也被傳成了“鬼屋”,沒有人再敢靠近。
這些關於老林家後人的事,隻在這裏簡單地帶過,不再過多贅述。
……
這七天七夜,慕辭帶著簡秋和都靈山,哪也沒去。
他們白天都窩在慕辭的房間裏,研究慕辭爺爺留下來的那些老古董。
晚上則在村長身上試驗他們白天研究的成果。
雖然他平時裏,態度看起來冷冷清清的,很散漫,好像對誰得沒什麽好感似的。
但在他心裏,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有恩,都清清楚楚,也都銘記在心。
10年前,他初來乍到,舉目無親,本欲迴小時候與爺爺居住的深山去居住。
但是,村長熱情地招待了他,並挽留他在這裏住下,還將自己後院一處獨立的房子讓出來給他居住。
住下來以後,村長一家對他一直都頗為照顧。
他們不僅不問他的來處,還毫無芥蒂地將自己留在家中,給他提供吃住,真正的拿他當自己的家人。
他在村長後院裏,這一住就是十年。
這十年裏,無論是村長還是村長夫人,甚至村長的三個孩子,都對自己特別親近與尊重。
吃飯,飯桌上有他一雙筷子,換季添衣,也有他一份。
比在他慕家受到的待遇還要好。
慕家那些人對他一開始是防備,後來也隻是出於恭敬,沒有真正的拿自己當家人。
如此一對比誰才是真心待自己,他心中自然有數。
他的心也不是鐵打的,就算是塊石頭也被捂熱了,何況他本就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他早就把村長家當成了自己家,把村長當成了自己的兄長。
村長夫人和村長的孩子們,已然就是他的兄嫂和侄女侄兒。
現在自己的兄長遭遇了這樣的變故,他又怎麽能不著急擔心?又怎麽能袖手旁觀?
如果是一個不相幹的人,他大可以幾針紮下去,直接結束對方的性命或者讓其永遠昏睡不醒。
徹底毀掉寄生主體,讓那個深潛在這主體內的東西,胎死腹中,再也翻不起浪來。
可是這個人偏偏是村長,也是他慕辭在乎的人之一。
村長出了這樣的狀況,他又怎麽下得去手?
一時間,慕辭心裏也是百轉千迴,腸子都快愁斷了。
不行!他得想個兩全的法子,一定要保全村長的性命。
他心中暗暗下了決定。
接下來,他打算,什麽也不做,就潛心研究他爺爺留下的那一堆破爛。
希望能盡快找到法子,解了村長之危。
……
林家獨院裏,老林夫婦的後事,在秦隊長等人的指揮下,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老林的兩個兒子媳婦,在快到中午的時間,才匆匆忙忙趕了迴來。
至於他們為什麽這麽晚才趕迴來,也是有原因的。
兩兄弟娶的媳婦是同一個村的,丈母娘家也挨得近。
昨天下午,村子裏去了兩個村民,趕過去尋到他們,告訴他們家中出事了。
兩兄弟在得知自己爹娘和五弟都死了時,心中也是震驚萬分,同時也悲痛欲絕。
兩人急急忙忙地帶著妻兒就跟著來報信的村民,一起往迴趕。
隻是好巧不巧地,一眾人走到離村口不遠的地方,山體突然滑坡。
一時間,山石崩裂,大樹傾倒,滑了下來。
其中一個村民走在前麵,反應慢了半拍,還被斷裂的粗樹枝給砸傷了頭。
滑下來的山石斷枝殘根,將迴來的路麵給堵住了。
一眾人隻得返迴老大老二丈母娘村子裏,並將受傷的村民與孩子托付給兩人的老丈人。
然後,兩兄弟帶著自家媳婦和另一個村民,又在丈母娘村裏請了一些人幫忙。
一共召集了二三十號人,帶上工具,再次迴到滑坡的地方,開挖路麵上的土石。
眾人顧不上疲憊,連夜開路。
等到山路疏通,已經是天亮了。
兩兄弟都來不及對幫忙的村民好好表示答謝,隻留下一句“恩情,來日再報答”後,就帶著其中一個報信的村民,匆匆忙忙地趕迴了家。
迴來時,他們也是全身濕透,灰頭土臉的,也屬實是狼狽。
好在有驚無險!
除了那個報信的村民頭部受了傷,沒有一起跟迴來外,其他人都沒有受什麽皮肉傷。
傍晚時分,老林家的四個女兒女婿和小兒子也都迴來了。
他們也經過了那個滑坡的地方,隻是已經被挖通了。
老林的小兒子是和他大姐一起迴來的。他在鎮上讀書,一直住在大姐家,放寒假也沒有迴家,而是在姐姐家過的年。
老林的孫輩們都沒有迴來。
兩兄弟是因為走到路上,出了突發情況,半路上將孩子又送迴了丈母娘家,沒有再帶迴來。
四姐妹沒有帶孩子過來給外公外婆奔喪,想必是覺得村子裏不太平。
自己父母兄弟又死得不明不白的,心下雖然悲痛,但也不想讓孩子們卷入危險之中。
再說,這大雪天的,也確實不適合孩子來迴奔波。
而且,孩子們迴來也沒個地方安心睡覺。
林家院子裏太吵,實在是不適合休息,孩子們心裏也難免會害怕。
村民們也都表示理解。
誰家出了這麽大的事,都會謹慎對待,為後輩們多些顧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秦隊長將兄弟姐妹們幾個聚集到一起,細細細地將他們父母和兄弟的事情經過,給他們講述了一遍。
幾兄妹,自然是聽得一陣悲戚,哀傷不已。
當他們得知自己的五弟(五哥),已經被連夜安葬時,心中難免又是一陣悲痛與遺憾,卻也沒有責備誰的意思。
對於慕辭的倉促處理,他們都表示理解與支持。
畢竟問題在他們自己身上,沒能及時趕迴來,與自己的兄弟見上最後一麵。
慕辭為村民的安危著想,他們不僅不能怪他,還得感謝他。
畢竟“毒素”擴散,不是兒戲,是會危及大家性命的。
秦隊長給他們講的是慕辭之前給出的那個倉促處理的原因,隱瞞了真相。
幾兄妹也沒做他想,畢竟這理由也合情合理,便也就信了。
林老五的事情,也就在慕辭隨口給的托詞下,揭過去了。
秦隊長給幾兄妹提議,將老林夫婦就近安葬在後山 ,與他們家老五作伴。
兄妹幾人都點頭同意,並對秦隊長表達了感謝。
他們一家,是在老林夫婦這一代搬遷過來的 ,是村裏最晚住進來的外來戶。
因此,在這裏,林姓人口並不多,就他們家幾個。
他們也還沒有祖墳,後山作為他們父輩的埋葬之地 ,不僅沒有什麽不妥,還挺合適。
兄妹幾個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以後,這後山,就是他們老林家的祖墳了。
本來這事是需要村長同意的。像祖墳開啟這樣的事,也算得上是村裏的頭等大事。
但是秦隊長去找過村長,也看見了村長的身體情況,知道村長已經沒有餘力來管村裏的這些事,也不好再拿這些事來打攪村長的靜養。
於是,秦隊長便與其他幾個分隊長,一起作主,將林家後山這一帶山地,劃給了他們林家。
並讓人在村子中間那棵,經常貼告示的大樹上,貼了紅紅的告示。
告知村民,以後林家後山,屬於他們老林家的私人領地,其他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
村民們都沒有什麽異議。
大山那麽大,誰也不會在乎少了那麽一點私人領地。
幾兄妹對村裏的這個決定,自然是千恩萬謝的,感激不盡。
安葬地商量好了後,又請地仙看了個吉時。
吉時一到,幾個村民,就帶上工具,在地仙的帶領下,一起來到了後山。
地仙在林老五新墳的旁邊,殺雞、灑血、念經一頓操作後,墓地位置就確定好了。
然後,幾個村民就在地仙用雞血圈出來的地方,挖了兩口深井。
老林夫婦都上了年紀,又是如此淒涼地走了,所以他們的兒女,想多留二老幾日。
於是,地仙又重新看了一個日子,將出葬日定在七日後。
秦隊長吩咐村民們,將兩位老人的屍體放進棺材後,將棺材安置在靈堂裏,點上長明燈,擺了七天七夜。
請了和尚師傅過來超度念經,敲敲打打了七天七夜,院子裏也擺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
同時,也請村裏的紙木匠,給兩位老人,糊製了兩座紙房子。
兩座花花綠綠的,漂亮的四合院。
七日後,在眾人的幫助下,幾兄妹將二老送到後山,讓老入土為安。
老人下葬後,和尚師傅又帶著林家兄妹,在村民的幫助下,在林家獨院外麵的平地上,將紙製屋子燒了,給兩位老人帶走。
同時燒掉的,還是堆起來的“金山銀山”,寓意為:老人在下麵享受“榮華富貴”。
至此,老林夫婦的一生徹底畫上了句號。
自那以後,林家兄妹很少再迴忘憂村了,林老大林老二都在丈母娘家定居了下來。
林家最小的兒子,後來通過讀書,考上了某個大城市的大學,然後就在大城市裏定居安家了。
隻有在每年的清明節,兄妹幾人才會帶著孫輩們迴來祭奠父母與兄弟。
林家獨院,後來也被傳成了“鬼屋”,沒有人再敢靠近。
這些關於老林家後人的事,隻在這裏簡單地帶過,不再過多贅述。
……
這七天七夜,慕辭帶著簡秋和都靈山,哪也沒去。
他們白天都窩在慕辭的房間裏,研究慕辭爺爺留下來的那些老古董。
晚上則在村長身上試驗他們白天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