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於他們的,無言的默契,可能這就是他們能如此和諧融洽相處的原因吧。
謝林:“哪裏都假。”
聞言,黎元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腕子,道:“給你一個改口的機會。”
謝林也不強,從善如流改口:“真情實感。”
黎元撇撇嘴,道:“敷衍,太敷衍了!”
謝林:“你就知足吧。”
黎元開始耍無賴,扯著謝林的手腕,低頭琢磨他青色的血管,道:“人總是貪心不足的。”
謝林愣了一下,這句話,他好像剛剛就跟溫闌說過,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境下就是不同的意思,他重複了一句,爾後輕輕蹙眉。
黎元觀察謝林已經成了習慣,看見他蹙眉就手癢的想去撫平,但他不能,於是隻能用魔法攻擊:“你怎麽老是這樣?二十多歲硬是活得七老八十似的,笑一個唄!白哥不是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看來九年義務沒白學,畢業多年居然還能憋出一句古詩來。
謝林想到某人曾說過,皺眉會讓腦子變小,便默默壓平了眉間隆起的小山。
他將已經被黎元焐熱的手抽了出去,說:“專心走路。”說完,便大步流星向前,姿態那叫一個瀟灑。
黎元嘟囔一句:“你還真是,用完就丟啊!”說著快速追上與謝林並肩,倆人腳步一致,去往有光的地方。
………………
市局
審訊溫闌的是程韶和葉泉,沈喬安做書記員,而黎元和謝林則站在單向玻璃外麵,戴著耳機,齊刷刷看對麵交談的人。
“姓名”
“溫闌”
“性別”
“男”
“年齡”
“二十一”
倆人一問一答,溫闌全程十分配合,但表情卻是一副懶散的樣子,讓人看了就想把對方的頭端端正正地摁在那裏。
但沒人會去做這種事情。
“家庭住址。”
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溫闌頓了一下,揚起一抹笑:“四海為家。”他的雙手雖然被拷在那兒,但卻坐得慵懶又輕鬆,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似乎他隻是來警局一日遊的。
程韶皺了皺眉,問:“你為什麽要劫持謝顧問?”
溫闌一臉十分無奈的樣子,道:“我沒有劫持,我隻是想和他聊聊天。”
程韶:“你說聊天又為什麽要帶刀?”
溫闌:“那不是刀。”
程韶:“你在說什麽鬼話?你的兇器可是被我們給收繳了,開了刃的八寸短匕首。”
其實那是一把84式偵察兵匕首,全長25.4厘米,刃長15厘米,厚度0.5厘米,寬度2厘米。
這個樣式架在脖子上,已經足夠致命了。
溫闌:“你們再好好看看那把刀是什麽樣子的,你就知道我為什麽帶著它了。我並不想傷害謝顧問,也沒有想傷害任何人,反而被你們帶來的時候又是踢又是打的,可委屈死了呢。”
在溫闌把前半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就有人去檢查那把匕首了,其實這個隻需要仔細一點就能看到的。
因為匕首上刻有銘文,那是一串數字,而且不是一串簡單的數字,那是李杳的警號。
刻有警號,也就意味著這代表著這個警號的主人。
那把匕首對於李杳來說,是在他死亡後如果找不到屍體和骨灰,可以當成屍體接迴去入葬的東西,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當初在‘夜色’的化妝行動,也是溫闌替即將去世的李杳傳的話,足可見李杳到底有多信任他。
這種信任,還真的超乎大家的想象,不過溫闌說他帶著這把刀的理由,也許就是祭奠了吧。
說實話,程韶並不想懷疑溫闌,初見時撞進那雙純淨的眸子時,他就斷定眼前人不會是一個壞人,但渡船上的針鋒相對、天台上對謝林的劫持、死去的譚奇、以及嚴亦銘,這一樁樁一件件,溫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看起來隨性、漫無目的。
但每一個舉動都代表著罪惡的出現,而他卻漠視著一切,隨便的態度,這更加讓人頭皮發麻。
人們總會對未知的、無法掌控的東西感到畏懼,就像你明明是唯物主義者,但依然會害怕鬼,是一個道理。
陳意白將所有關於溫闌的資料放在黎元的麵前,開始做簡單的匯報,戴著藍牙耳機的程韶也在同頻接收。
“他的身份很幹淨,孤兒,沒有讀書經曆,也沒有小偷小摸的案底,一年到頭跟旅遊似的到處跑,倒是沒出過國門。”
“三年前,他定居在上陽,有一套三居室小平層,最有趣的是,這人剛來上陽的第一天,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醫院。”
聽到這,謝林動了動眉梢,接話道:“他去醫院見的是我,講了一個很不幸的故事,然後問了我一個問題。”
黎元:“什麽問題?”
謝林:“未成年罪犯不該得到懲罰嗎?”
黎元皺了皺眉,謝林瞥了一眼,非常好心地複述了一遍那個故事,平淡的嗓音,漫不經心的講述,卻意外地觸動人心,聽的人似乎能夠切身體會到故事中人的絕望和淒涼。
黎元:“你倒是記得清楚。”
謝林:“不才,就是過耳不忘而已,而且我經常迴想這個故事。”
黎元:“為什麽?”
謝林:“我在想一個解法,但有些事情發生了就已經代表了無解,沒有人能抹除傷害,就算那三個人坐牢了,受害人也不會滿足的。”
因為痛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受害人是恨不得對方馬上去死的,隻要對方沒有死,他就永遠會叫喊著不公。
故事中三人的囂張肆意,隻是更加增添了悲情色彩,讓人更加可恨了。
黎元不想在現在討論這些,他說:“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小白查的資料就是造假的了?”
陳意白豎了一個大拇指,道:“老大,知道有一種騙術就是真假摻半著編,到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嗎?”
黎元也豎了大拇指:“明白,高級騙術。”
陳意白:“所以,這兩個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
首先,兩個版本最明顯的就是家庭的區別,身份資料上寫溫闌是個孤兒,而故事裏說的溫闌有一對為他奔走狀告的父母。
十三年的空窗期在資料裏顯示在全國各地跑,卻隻有車票信息沒有消費信息,不過也不排除他都是用現金的可能性。
銀行每到一個地點都有取錢的記錄,但攝像頭並沒有拍到溫闌。
謝林:“哪裏都假。”
聞言,黎元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腕子,道:“給你一個改口的機會。”
謝林也不強,從善如流改口:“真情實感。”
黎元撇撇嘴,道:“敷衍,太敷衍了!”
謝林:“你就知足吧。”
黎元開始耍無賴,扯著謝林的手腕,低頭琢磨他青色的血管,道:“人總是貪心不足的。”
謝林愣了一下,這句話,他好像剛剛就跟溫闌說過,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境下就是不同的意思,他重複了一句,爾後輕輕蹙眉。
黎元觀察謝林已經成了習慣,看見他蹙眉就手癢的想去撫平,但他不能,於是隻能用魔法攻擊:“你怎麽老是這樣?二十多歲硬是活得七老八十似的,笑一個唄!白哥不是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看來九年義務沒白學,畢業多年居然還能憋出一句古詩來。
謝林想到某人曾說過,皺眉會讓腦子變小,便默默壓平了眉間隆起的小山。
他將已經被黎元焐熱的手抽了出去,說:“專心走路。”說完,便大步流星向前,姿態那叫一個瀟灑。
黎元嘟囔一句:“你還真是,用完就丟啊!”說著快速追上與謝林並肩,倆人腳步一致,去往有光的地方。
………………
市局
審訊溫闌的是程韶和葉泉,沈喬安做書記員,而黎元和謝林則站在單向玻璃外麵,戴著耳機,齊刷刷看對麵交談的人。
“姓名”
“溫闌”
“性別”
“男”
“年齡”
“二十一”
倆人一問一答,溫闌全程十分配合,但表情卻是一副懶散的樣子,讓人看了就想把對方的頭端端正正地摁在那裏。
但沒人會去做這種事情。
“家庭住址。”
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溫闌頓了一下,揚起一抹笑:“四海為家。”他的雙手雖然被拷在那兒,但卻坐得慵懶又輕鬆,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似乎他隻是來警局一日遊的。
程韶皺了皺眉,問:“你為什麽要劫持謝顧問?”
溫闌一臉十分無奈的樣子,道:“我沒有劫持,我隻是想和他聊聊天。”
程韶:“你說聊天又為什麽要帶刀?”
溫闌:“那不是刀。”
程韶:“你在說什麽鬼話?你的兇器可是被我們給收繳了,開了刃的八寸短匕首。”
其實那是一把84式偵察兵匕首,全長25.4厘米,刃長15厘米,厚度0.5厘米,寬度2厘米。
這個樣式架在脖子上,已經足夠致命了。
溫闌:“你們再好好看看那把刀是什麽樣子的,你就知道我為什麽帶著它了。我並不想傷害謝顧問,也沒有想傷害任何人,反而被你們帶來的時候又是踢又是打的,可委屈死了呢。”
在溫闌把前半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就有人去檢查那把匕首了,其實這個隻需要仔細一點就能看到的。
因為匕首上刻有銘文,那是一串數字,而且不是一串簡單的數字,那是李杳的警號。
刻有警號,也就意味著這代表著這個警號的主人。
那把匕首對於李杳來說,是在他死亡後如果找不到屍體和骨灰,可以當成屍體接迴去入葬的東西,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當初在‘夜色’的化妝行動,也是溫闌替即將去世的李杳傳的話,足可見李杳到底有多信任他。
這種信任,還真的超乎大家的想象,不過溫闌說他帶著這把刀的理由,也許就是祭奠了吧。
說實話,程韶並不想懷疑溫闌,初見時撞進那雙純淨的眸子時,他就斷定眼前人不會是一個壞人,但渡船上的針鋒相對、天台上對謝林的劫持、死去的譚奇、以及嚴亦銘,這一樁樁一件件,溫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看起來隨性、漫無目的。
但每一個舉動都代表著罪惡的出現,而他卻漠視著一切,隨便的態度,這更加讓人頭皮發麻。
人們總會對未知的、無法掌控的東西感到畏懼,就像你明明是唯物主義者,但依然會害怕鬼,是一個道理。
陳意白將所有關於溫闌的資料放在黎元的麵前,開始做簡單的匯報,戴著藍牙耳機的程韶也在同頻接收。
“他的身份很幹淨,孤兒,沒有讀書經曆,也沒有小偷小摸的案底,一年到頭跟旅遊似的到處跑,倒是沒出過國門。”
“三年前,他定居在上陽,有一套三居室小平層,最有趣的是,這人剛來上陽的第一天,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醫院。”
聽到這,謝林動了動眉梢,接話道:“他去醫院見的是我,講了一個很不幸的故事,然後問了我一個問題。”
黎元:“什麽問題?”
謝林:“未成年罪犯不該得到懲罰嗎?”
黎元皺了皺眉,謝林瞥了一眼,非常好心地複述了一遍那個故事,平淡的嗓音,漫不經心的講述,卻意外地觸動人心,聽的人似乎能夠切身體會到故事中人的絕望和淒涼。
黎元:“你倒是記得清楚。”
謝林:“不才,就是過耳不忘而已,而且我經常迴想這個故事。”
黎元:“為什麽?”
謝林:“我在想一個解法,但有些事情發生了就已經代表了無解,沒有人能抹除傷害,就算那三個人坐牢了,受害人也不會滿足的。”
因為痛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受害人是恨不得對方馬上去死的,隻要對方沒有死,他就永遠會叫喊著不公。
故事中三人的囂張肆意,隻是更加增添了悲情色彩,讓人更加可恨了。
黎元不想在現在討論這些,他說:“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小白查的資料就是造假的了?”
陳意白豎了一個大拇指,道:“老大,知道有一種騙術就是真假摻半著編,到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嗎?”
黎元也豎了大拇指:“明白,高級騙術。”
陳意白:“所以,這兩個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
首先,兩個版本最明顯的就是家庭的區別,身份資料上寫溫闌是個孤兒,而故事裏說的溫闌有一對為他奔走狀告的父母。
十三年的空窗期在資料裏顯示在全國各地跑,卻隻有車票信息沒有消費信息,不過也不排除他都是用現金的可能性。
銀行每到一個地點都有取錢的記錄,但攝像頭並沒有拍到溫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