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聽了楊遠秋等人的講述,終了長歎道:
“卻又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也不知是可憐還是可恨,說到底還是那賊人害的。時間過去這麽久,可要怎麽查得清?”
又問:“梅伯伯他們怎麽死的?查驗出些什麽來不曾?”
黃粱道:“中毒。料的沒錯的話,是大師兄他們自己服的毒,應該是想與我們那二師叔楊?同歸於盡,看來沒有成功。”
江岸道:“須彌山的事,連日來也聽雪兒說過些零星半點。
這麽說來,那個昆侖山人便可以說就是楊?了。也不知他的武功修為到了哪一步。”
楊遠秋歎道:“隻是連累的三羅漢。”
三羅漢聽了,連道慚愧。
江岸寬慰道:“羅漢大義,無需慚愧。有你們,才是少林的福氣。”三人隻念“阿彌陀佛”。
那楊遠秋又道:“如今隻能勞煩江兄弟把這一消息傳出去,好讓須彌山知道要對付的人不簡單,且玄真也已被他們收服。
還有,去找雪兒,讓她迴須彌山潛心修煉。”
江岸道:“隻怕雪兒看了信,會來這裏。”
楊遠秋道:“是了,倒忘了。不管了,以防萬一,江兄弟還是去尋她一趟。”
江岸答應道:“好。那諸位前輩們再委屈些天,我和雪兒很快來帶你們下去。”
這時陸商道:“師叔,我受的傷不重,還能趕路,不如我跟江兄弟一起下去,我先迴須彌山傳信。江兄弟去找雪兒師妹。同時行動,也不至於耽誤太多時間。可好?”
楊遠秋道:“江兄弟覺得呢?”
江岸道:“我看可以。”
楊遠秋便道:“好,那便有勞了。”
江岸道:“應該的,我可以先去看一下梅伯伯、陳伯伯他們嘛。”
楊遠秋道:“當然,陸商,你帶江兄弟過去一下吧。”
於是陸商帶著江岸到西北邊,江岸跪下磕頭祭拜了方迴。
臨行時,勿視羅漢喊下江岸說:“江施主,我們幾人有個不情之請,還望施主成全。”
江岸笑問:“羅漢何事?”
勿視便說道:“我們三人所修六識禪功乃恩師見南禪師從佛法中悟來。
“然因極難修得大成,少林弟子皆不大樂此門功法。
“我三人當時修煉時也險些走火入魔,後來方各毀一識,我毀的是眼,二位師弟毀的是耳與舌。
“經此閉關三年才有小成,所以江湖上便稱我三人為:勿視、勿聽、勿言。
“如今我們三人修為已廢,也決意在此了此一生業障。
“怎奈又不忍恩師這門武學就此湮滅了,所以想將此功傳與施主,還望施主成全。”
眾人聽了,皆為江岸歡喜,江岸卻道:“多謝羅漢,江岸也不是佛門中人,恐愛莫能助了。
“且師父教我的拳法,雪兒教我的劍法,我都還沒有學好,哪敢再學別的?請羅漢見諒。”
那邊黃粱聽了,道:“也不知道該說你小子不識貨呢,還是該說你謙虛了。”
江岸道:“三羅漢隻修得小成,武功就這般了得,說明六識禪功是門了不得的武學,江岸怎會不知?說謙虛,我哪有本事謙虛呢?
“實不相瞞,我到如今除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法外,別個佛法佛經一概都不知不曉呢。”
眾人聽了笑道:“聽出來了,確實一概不知,也就你會說‘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法。”
江岸不好意思笑道:“難道不是的?原來我連一句佛法也都不知道,如此,想練也練不得了。
“總聽人說六識禪功的,也曾好奇過,為什麽叫六識?不是七識、八識?”
勿視聽了念佛笑道:“施主不知何為六識?”
江岸迴:“沒學過。”
勿視道:“也不難,所謂六識是指我們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對應著的是六根、六塵。
“眼能觀是解色界,耳能聞是解聲界、鼻能嗅是解香界,舌能嚐是解味界,身能感是解觸界,意能知是解法界。”
江岸忙賠笑打斷道:“前麵五識倒聽得出是什麽,到‘意’識便迷糊了,還是太難。”
勿聽道:“五識生時,但能見色、聞聲、嗅香、嚐味、受觸,而仍未能起分別之心,六‘意’識生時,方能於五塵鏡內起分別之心,此心便為意為法。”
江岸更聽迷糊了,也聽不進去,卻好奇問:“羅漢,你聽得見我講話?”
勿聽笑道:“阿彌陀佛,貧僧看得懂唇語罷了。”
江岸道:“原來如此。”
勿視就遞上一本書,說:“這是恩師親錄的六識禪功,施主可慢慢修習。”
江岸接過來隨意翻開一頁,照著一個字一個字往外念道:“諸法相之上無有別。”
念沒念完,合上書還給勿視,道:“還是算了,我也看不懂。”
勿視道:“施主先收下,看將來機緣也好。”
江岸執意將書歸還了,說道:“謝謝羅漢好意,將來機緣等將來吧。不瞞諸位??”
勿視見他欲說還休,便道:“施主有話但說無妨。”
江岸方說道:“我覺得,三羅漢練的好像不是見南禪師的六識禪功。”
眾人聽了都納罕。
那邊陸商道:“江兄弟別亂說,我覺得既然羅漢好意,你便收下就是了。”
三羅便請教道:“無妨,江施主何以見得我們修的不是恩師的六識禪功?”
江岸依葫蘆畫瓢行佛禮道:“莫不是見南禪師也毀了耳目什麽的?”
勿視迴他:“恩師並無毀損。”
江岸道:“既如此,六識禪功當練六識,除非先天有毀傷,否則怎可自毀?
“雖說可以從‘毀’中求‘生’,向‘無辦法’中取‘有辦法’,但如此,三羅漢練的隻能算是你們自創的禪功了吧。
“雖說勿聽羅漢,聽不見聲,卻看得見語。我想勿視羅漢雖目不能視,但一定也是塵色了視於心的。勿言羅漢,也一定五味見明。
“好像也與六識沒什麽區別,但終究好像還是有點區別的吧,至於區別在哪,我也說不清楚。
“我想六識禪功這樣的武學應該用一輩子來修,不應該追求立竿見影。
“眼識當以色來練,耳識自當以聲練,鼻識是要以香練,舌識當以味練,身識當以寒暑來練,意識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反正也應該要慢慢想慢慢練就是。
“路很遠,慢慢走,不能因路遠就把腿砍了,或是把路毀了,這豈不是、豈不是??我也不知道怎麽講了。”
三人聽了有些吃驚,不覺觸動心扉,皆向江岸大行佛禮。
江岸唬得忙躲不開,又忙上來扶,說道:“江岸無禮,江岸無禮。”
那邊石耳笑道:“嗯,妙就妙在不知道怎麽講,小兄弟有些意思。”
楊遠秋等也都點頭稱是。
勿視道:“多謝施主開示,施主當真沒修習過佛法佛經?”
江岸迴道:“沒,這些也不是什麽佛法,都是生活中的道理,家人教的我,請羅漢勿怪,江岸這就要下去了。”
羅漢因此也不再強求,隻道:“阿彌陀佛,難得。”
江岸道:“羅漢安心養著,到時我和雪兒來救你們下去。”
“卻又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也不知是可憐還是可恨,說到底還是那賊人害的。時間過去這麽久,可要怎麽查得清?”
又問:“梅伯伯他們怎麽死的?查驗出些什麽來不曾?”
黃粱道:“中毒。料的沒錯的話,是大師兄他們自己服的毒,應該是想與我們那二師叔楊?同歸於盡,看來沒有成功。”
江岸道:“須彌山的事,連日來也聽雪兒說過些零星半點。
這麽說來,那個昆侖山人便可以說就是楊?了。也不知他的武功修為到了哪一步。”
楊遠秋歎道:“隻是連累的三羅漢。”
三羅漢聽了,連道慚愧。
江岸寬慰道:“羅漢大義,無需慚愧。有你們,才是少林的福氣。”三人隻念“阿彌陀佛”。
那楊遠秋又道:“如今隻能勞煩江兄弟把這一消息傳出去,好讓須彌山知道要對付的人不簡單,且玄真也已被他們收服。
還有,去找雪兒,讓她迴須彌山潛心修煉。”
江岸道:“隻怕雪兒看了信,會來這裏。”
楊遠秋道:“是了,倒忘了。不管了,以防萬一,江兄弟還是去尋她一趟。”
江岸答應道:“好。那諸位前輩們再委屈些天,我和雪兒很快來帶你們下去。”
這時陸商道:“師叔,我受的傷不重,還能趕路,不如我跟江兄弟一起下去,我先迴須彌山傳信。江兄弟去找雪兒師妹。同時行動,也不至於耽誤太多時間。可好?”
楊遠秋道:“江兄弟覺得呢?”
江岸道:“我看可以。”
楊遠秋便道:“好,那便有勞了。”
江岸道:“應該的,我可以先去看一下梅伯伯、陳伯伯他們嘛。”
楊遠秋道:“當然,陸商,你帶江兄弟過去一下吧。”
於是陸商帶著江岸到西北邊,江岸跪下磕頭祭拜了方迴。
臨行時,勿視羅漢喊下江岸說:“江施主,我們幾人有個不情之請,還望施主成全。”
江岸笑問:“羅漢何事?”
勿視便說道:“我們三人所修六識禪功乃恩師見南禪師從佛法中悟來。
“然因極難修得大成,少林弟子皆不大樂此門功法。
“我三人當時修煉時也險些走火入魔,後來方各毀一識,我毀的是眼,二位師弟毀的是耳與舌。
“經此閉關三年才有小成,所以江湖上便稱我三人為:勿視、勿聽、勿言。
“如今我們三人修為已廢,也決意在此了此一生業障。
“怎奈又不忍恩師這門武學就此湮滅了,所以想將此功傳與施主,還望施主成全。”
眾人聽了,皆為江岸歡喜,江岸卻道:“多謝羅漢,江岸也不是佛門中人,恐愛莫能助了。
“且師父教我的拳法,雪兒教我的劍法,我都還沒有學好,哪敢再學別的?請羅漢見諒。”
那邊黃粱聽了,道:“也不知道該說你小子不識貨呢,還是該說你謙虛了。”
江岸道:“三羅漢隻修得小成,武功就這般了得,說明六識禪功是門了不得的武學,江岸怎會不知?說謙虛,我哪有本事謙虛呢?
“實不相瞞,我到如今除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法外,別個佛法佛經一概都不知不曉呢。”
眾人聽了笑道:“聽出來了,確實一概不知,也就你會說‘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法。”
江岸不好意思笑道:“難道不是的?原來我連一句佛法也都不知道,如此,想練也練不得了。
“總聽人說六識禪功的,也曾好奇過,為什麽叫六識?不是七識、八識?”
勿視聽了念佛笑道:“施主不知何為六識?”
江岸迴:“沒學過。”
勿視道:“也不難,所謂六識是指我們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對應著的是六根、六塵。
“眼能觀是解色界,耳能聞是解聲界、鼻能嗅是解香界,舌能嚐是解味界,身能感是解觸界,意能知是解法界。”
江岸忙賠笑打斷道:“前麵五識倒聽得出是什麽,到‘意’識便迷糊了,還是太難。”
勿聽道:“五識生時,但能見色、聞聲、嗅香、嚐味、受觸,而仍未能起分別之心,六‘意’識生時,方能於五塵鏡內起分別之心,此心便為意為法。”
江岸更聽迷糊了,也聽不進去,卻好奇問:“羅漢,你聽得見我講話?”
勿聽笑道:“阿彌陀佛,貧僧看得懂唇語罷了。”
江岸道:“原來如此。”
勿視就遞上一本書,說:“這是恩師親錄的六識禪功,施主可慢慢修習。”
江岸接過來隨意翻開一頁,照著一個字一個字往外念道:“諸法相之上無有別。”
念沒念完,合上書還給勿視,道:“還是算了,我也看不懂。”
勿視道:“施主先收下,看將來機緣也好。”
江岸執意將書歸還了,說道:“謝謝羅漢好意,將來機緣等將來吧。不瞞諸位??”
勿視見他欲說還休,便道:“施主有話但說無妨。”
江岸方說道:“我覺得,三羅漢練的好像不是見南禪師的六識禪功。”
眾人聽了都納罕。
那邊陸商道:“江兄弟別亂說,我覺得既然羅漢好意,你便收下就是了。”
三羅便請教道:“無妨,江施主何以見得我們修的不是恩師的六識禪功?”
江岸依葫蘆畫瓢行佛禮道:“莫不是見南禪師也毀了耳目什麽的?”
勿視迴他:“恩師並無毀損。”
江岸道:“既如此,六識禪功當練六識,除非先天有毀傷,否則怎可自毀?
“雖說可以從‘毀’中求‘生’,向‘無辦法’中取‘有辦法’,但如此,三羅漢練的隻能算是你們自創的禪功了吧。
“雖說勿聽羅漢,聽不見聲,卻看得見語。我想勿視羅漢雖目不能視,但一定也是塵色了視於心的。勿言羅漢,也一定五味見明。
“好像也與六識沒什麽區別,但終究好像還是有點區別的吧,至於區別在哪,我也說不清楚。
“我想六識禪功這樣的武學應該用一輩子來修,不應該追求立竿見影。
“眼識當以色來練,耳識自當以聲練,鼻識是要以香練,舌識當以味練,身識當以寒暑來練,意識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反正也應該要慢慢想慢慢練就是。
“路很遠,慢慢走,不能因路遠就把腿砍了,或是把路毀了,這豈不是、豈不是??我也不知道怎麽講了。”
三人聽了有些吃驚,不覺觸動心扉,皆向江岸大行佛禮。
江岸唬得忙躲不開,又忙上來扶,說道:“江岸無禮,江岸無禮。”
那邊石耳笑道:“嗯,妙就妙在不知道怎麽講,小兄弟有些意思。”
楊遠秋等也都點頭稱是。
勿視道:“多謝施主開示,施主當真沒修習過佛法佛經?”
江岸迴道:“沒,這些也不是什麽佛法,都是生活中的道理,家人教的我,請羅漢勿怪,江岸這就要下去了。”
羅漢因此也不再強求,隻道:“阿彌陀佛,難得。”
江岸道:“羅漢安心養著,到時我和雪兒來救你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