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國之大喪(上)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春和宮,朱標心中難以平靜,雖然這一天,他早有預料。返京的途中,他無數次想象過今天到底會是個什麽樣的場景。天子一喪,天下縞素,群臣痛苦,這些都可以預料到,他唯一擔心的是,便宜老爹會不會趁這一個時辰,大開殺戒,為自己鋪平道路。
沒想到,朱元璋走得如此平和,他沒有因為即將失去手中的權力而大發雷霆,見了妻兒,托付了江山社稷,他心願已去,唯有駐軍在外的兄弟,未能說上最後一句話,是他最大的遺憾。
對於今後的日子,朱標早有準備。這結果,自他還陽的時候就注定了,他是當之無愧、毫無懸念的帝位繼承人,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度過權力交接的動蕩時期。
朝裏朝外,文武百官,任誰也沒想到,大明帝國的第一次權力交接,來得如此突然。在韓國公李善長的授意下,中書左丞胡惟庸首先代表文官係統上了折子——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子朱標即皇帝位,君臨天下。大都督府同知都督沐英也上了同樣的折子。
當然,朱標是不可能就這麽簡單接受的。按照慣例,這樣的戲碼要唱足三次才可以,所以奏折朱標看都沒看,放在桌案之上。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一趟坤寧宮。
自打朱元璋駕崩,馬皇後整日以淚洗麵,他們這對患難夫妻,感情深厚,不是一般的後宮妃嬪可比。原以為,可以白頭偕老,怎奈陰陽兩隔。每每想到此處,馬皇後都無法自已,痛哭流涕,乃至暈厥。太醫院的太醫救醒一次,再哭暈一次。太醫說這樣反複下去,要出大事兒。
坤寧宮的女官趕緊將此事報告給了朱標。雖然朱標還沒有即皇帝位,但是誰都知道這隻不過是時間問題。朱標得知此事,立即趕往坤寧宮,正好看見馬皇後又以淚洗麵。
“娘,您要保重身體啊!”朱標跑進去,一下子跪在地上。
“標兒,你爹走了,娘這心裏難受啊!”馬皇後看到是朱標來了,止住了哭聲,說道。
“可是娘,您這樣一個哭法兒,太傷身體。”朱標叩首道,“萬一您出了什麽事兒,讓兒子們怎麽辦啊?兒子剛剛失去了父親,可不能再沒有您啊!娘,娘!”朱標一邊說,一邊嚎啕大哭。
他這麽一哭,馬皇後反倒不哭了,雙手抱住朱標的頭,哽咽著說:“標兒,你也得注意身體。你爹將大明的江山社稷交給你,你得擔負起來。”
“兒子明白。可是娘,兒子擔心您啊!”朱標仍舊大哭不止。
馬皇後拭了拭眼角的淚水,說:“好了,好了!為娘知道,快起來吧。”
見馬皇後這麽說,朱標一把一把地抹著眼淚,站起身來。
“母後,父皇殯天,朝局動蕩,兒臣資曆尚淺,驟當大任,實不知該如何是好?”
馬皇後看了看左右的宮女,示意讓她們下去,然後說道:“唯有施恩,穩住人心。立即召魏國公、曹國公返京,坐鎮京師。有你徐叔叔在,那些個驕兵悍將就鬧不起來。至於文官嘛,李善長、劉基兩位先生,你父皇有當麵交代,自然是沒有問題。隻不過……”
“不過什麽?”朱標問。
“劉先生已是油枯燈盡之時,而李先生年紀雖大,卻精神得很啊!中書左丞胡惟庸馬首是瞻,身後還有一大批淮西勳貴。”馬皇後輕聲說道。
“母後的意思是,居功自傲,尾大不掉。”
“謀攬權勢,萬人之上。有你父皇在,他們還收斂些,如今隻怕……”
“那就不予加恩,以示警告?”
“萬萬不可,該做的還是要做。你初登帝位,正是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有些事兒,還是放放再說吧。”
“兒臣明白,謝母後教誨。”
“行了,你先迴吧。娘沒事兒,你放心。”
“兒臣告退。”
中書省和大都督府的動作也是真快,後麵連續兩天遞折子,請朱標即皇帝位。三請之後,這時候才是朱標該答應的時候。
朱標在奉天門召見了中書省左丞胡惟庸、禦史中丞陳寧、大理寺卿劉基、大都督府同知沐英,還有剛從北平返迴的衛國公鄧愈和中山侯湯和。
商議並決定如下事項:
第一,於七月二十日,舉行登極大典,著禮部、鴻臚寺、儀禮司會同準備。
第二,召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宗異迴京。軍務安排,悉聽大將軍令。
第三,草擬大行皇帝諡號、廟號。
第四,在城北鍾山一帶勘定吉壤。
第五,草擬改元年號。
朱標眼下的頭等大事就是給便宜老爹修建陵寢。朱元璋稱帝後,沒有著急修建陵墓,曆史上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工期兩年,也隻是完成了主體建築,整個陵園全麵落成,則已經是永樂十一年了,前前後後修了三十二年之久。
朱標一想到,便宜老爹停靈兩年之久不能下葬,渾身都難受,而且靈柩停在宮城之內,難免有些毛骨悚然。當然,這種事古來有之,自然有成熟的應對之法,隻有朱標這個後來人,難以接受。可是修建皇陵是個大工程,沒有些時日絕對建不成,光是地下玄宮的修建也得半年左右。縱覽明代皇陵,除明仁宗的獻陵外,規模都不小,每座帝陵耗銀數百萬兩,可以說是傾國之力。這些都是為死人服務的無用之功,本可以節省些,可是朱元璋的帶頭作用起得不好。
先是花大力氣修建了父母的陵墓,自己的孝陵也是宏偉異常,單是陵園的周長就達到了當時南京城周長的三分之二。說他是個節儉的人,可在身後事方麵,卻舍得花錢。按理說,後世之君應該效法祖先,處處以祖製為準繩,不敢超越。
朱老四奉天靖難,奪得天下,遷都北京,另立山頭,開辟了天壽山的皇家陵園。作為天壽山的首陵,他早就把祖製扔到腦後,天高皇帝遠,父母管不著,為了突顯自己的偉大功業,大搞土木工程,長陵之巨大,可見一斑。
好在仁宗朱高熾心地良善,愛惜民力,陵寢規製極為簡單,取消了不少建築,算是做了一個好榜樣。後嗣之君,雖然恢複了一些建製,總的來說,超越不大。
可惜,到了嘉靖以外藩入繼大統,情況又變了。他先下旨將父母陵寢規製提升到帝後一級,而後又大修自己的萬年之地,遠超前人。舉個例子,皇陵中最重要的祭祀建築祾恩殿,永樂的長陵為麵闊九間的重簷廡殿頂,堪比奉天殿,並有左右配殿各十五間,嘉靖的長陵是七間重簷,配殿各九間,其餘各陵都是五間重簷,配殿各五間。
所以,為了節省民力,打個好樣兒,朱標在便宜老爹朱元璋陵寢的修建上,打算參考他孫子朱高熾的獻陵,設施盡量簡單,做到小而精,並且將來他自己的陵寢,無論建在哪裏,也是如此,隻小不大,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好榜樣。
在陵寢規製方麵,朱標也不會太過己甚,這畢竟是大明王朝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帝陵,該有的東西一樣也不能少。明孝陵、十三陵、清東西陵中,但凡對外開放的,朱標在後世都去參觀過,其中的重要建築他都略知一二。譬如明孝陵,從下馬坊開始,依次是大金門、聖德神功碑亭(四方城)、禦河橋、神道、石像生、靈星門、五孔禦河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城以及寶頂,寶頂之下便是地宮,安放朱元璋夫婦的棺槨。
沒想到,朱元璋走得如此平和,他沒有因為即將失去手中的權力而大發雷霆,見了妻兒,托付了江山社稷,他心願已去,唯有駐軍在外的兄弟,未能說上最後一句話,是他最大的遺憾。
對於今後的日子,朱標早有準備。這結果,自他還陽的時候就注定了,他是當之無愧、毫無懸念的帝位繼承人,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度過權力交接的動蕩時期。
朝裏朝外,文武百官,任誰也沒想到,大明帝國的第一次權力交接,來得如此突然。在韓國公李善長的授意下,中書左丞胡惟庸首先代表文官係統上了折子——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子朱標即皇帝位,君臨天下。大都督府同知都督沐英也上了同樣的折子。
當然,朱標是不可能就這麽簡單接受的。按照慣例,這樣的戲碼要唱足三次才可以,所以奏折朱標看都沒看,放在桌案之上。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一趟坤寧宮。
自打朱元璋駕崩,馬皇後整日以淚洗麵,他們這對患難夫妻,感情深厚,不是一般的後宮妃嬪可比。原以為,可以白頭偕老,怎奈陰陽兩隔。每每想到此處,馬皇後都無法自已,痛哭流涕,乃至暈厥。太醫院的太醫救醒一次,再哭暈一次。太醫說這樣反複下去,要出大事兒。
坤寧宮的女官趕緊將此事報告給了朱標。雖然朱標還沒有即皇帝位,但是誰都知道這隻不過是時間問題。朱標得知此事,立即趕往坤寧宮,正好看見馬皇後又以淚洗麵。
“娘,您要保重身體啊!”朱標跑進去,一下子跪在地上。
“標兒,你爹走了,娘這心裏難受啊!”馬皇後看到是朱標來了,止住了哭聲,說道。
“可是娘,您這樣一個哭法兒,太傷身體。”朱標叩首道,“萬一您出了什麽事兒,讓兒子們怎麽辦啊?兒子剛剛失去了父親,可不能再沒有您啊!娘,娘!”朱標一邊說,一邊嚎啕大哭。
他這麽一哭,馬皇後反倒不哭了,雙手抱住朱標的頭,哽咽著說:“標兒,你也得注意身體。你爹將大明的江山社稷交給你,你得擔負起來。”
“兒子明白。可是娘,兒子擔心您啊!”朱標仍舊大哭不止。
馬皇後拭了拭眼角的淚水,說:“好了,好了!為娘知道,快起來吧。”
見馬皇後這麽說,朱標一把一把地抹著眼淚,站起身來。
“母後,父皇殯天,朝局動蕩,兒臣資曆尚淺,驟當大任,實不知該如何是好?”
馬皇後看了看左右的宮女,示意讓她們下去,然後說道:“唯有施恩,穩住人心。立即召魏國公、曹國公返京,坐鎮京師。有你徐叔叔在,那些個驕兵悍將就鬧不起來。至於文官嘛,李善長、劉基兩位先生,你父皇有當麵交代,自然是沒有問題。隻不過……”
“不過什麽?”朱標問。
“劉先生已是油枯燈盡之時,而李先生年紀雖大,卻精神得很啊!中書左丞胡惟庸馬首是瞻,身後還有一大批淮西勳貴。”馬皇後輕聲說道。
“母後的意思是,居功自傲,尾大不掉。”
“謀攬權勢,萬人之上。有你父皇在,他們還收斂些,如今隻怕……”
“那就不予加恩,以示警告?”
“萬萬不可,該做的還是要做。你初登帝位,正是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有些事兒,還是放放再說吧。”
“兒臣明白,謝母後教誨。”
“行了,你先迴吧。娘沒事兒,你放心。”
“兒臣告退。”
中書省和大都督府的動作也是真快,後麵連續兩天遞折子,請朱標即皇帝位。三請之後,這時候才是朱標該答應的時候。
朱標在奉天門召見了中書省左丞胡惟庸、禦史中丞陳寧、大理寺卿劉基、大都督府同知沐英,還有剛從北平返迴的衛國公鄧愈和中山侯湯和。
商議並決定如下事項:
第一,於七月二十日,舉行登極大典,著禮部、鴻臚寺、儀禮司會同準備。
第二,召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宗異迴京。軍務安排,悉聽大將軍令。
第三,草擬大行皇帝諡號、廟號。
第四,在城北鍾山一帶勘定吉壤。
第五,草擬改元年號。
朱標眼下的頭等大事就是給便宜老爹修建陵寢。朱元璋稱帝後,沒有著急修建陵墓,曆史上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工期兩年,也隻是完成了主體建築,整個陵園全麵落成,則已經是永樂十一年了,前前後後修了三十二年之久。
朱標一想到,便宜老爹停靈兩年之久不能下葬,渾身都難受,而且靈柩停在宮城之內,難免有些毛骨悚然。當然,這種事古來有之,自然有成熟的應對之法,隻有朱標這個後來人,難以接受。可是修建皇陵是個大工程,沒有些時日絕對建不成,光是地下玄宮的修建也得半年左右。縱覽明代皇陵,除明仁宗的獻陵外,規模都不小,每座帝陵耗銀數百萬兩,可以說是傾國之力。這些都是為死人服務的無用之功,本可以節省些,可是朱元璋的帶頭作用起得不好。
先是花大力氣修建了父母的陵墓,自己的孝陵也是宏偉異常,單是陵園的周長就達到了當時南京城周長的三分之二。說他是個節儉的人,可在身後事方麵,卻舍得花錢。按理說,後世之君應該效法祖先,處處以祖製為準繩,不敢超越。
朱老四奉天靖難,奪得天下,遷都北京,另立山頭,開辟了天壽山的皇家陵園。作為天壽山的首陵,他早就把祖製扔到腦後,天高皇帝遠,父母管不著,為了突顯自己的偉大功業,大搞土木工程,長陵之巨大,可見一斑。
好在仁宗朱高熾心地良善,愛惜民力,陵寢規製極為簡單,取消了不少建築,算是做了一個好榜樣。後嗣之君,雖然恢複了一些建製,總的來說,超越不大。
可惜,到了嘉靖以外藩入繼大統,情況又變了。他先下旨將父母陵寢規製提升到帝後一級,而後又大修自己的萬年之地,遠超前人。舉個例子,皇陵中最重要的祭祀建築祾恩殿,永樂的長陵為麵闊九間的重簷廡殿頂,堪比奉天殿,並有左右配殿各十五間,嘉靖的長陵是七間重簷,配殿各九間,其餘各陵都是五間重簷,配殿各五間。
所以,為了節省民力,打個好樣兒,朱標在便宜老爹朱元璋陵寢的修建上,打算參考他孫子朱高熾的獻陵,設施盡量簡單,做到小而精,並且將來他自己的陵寢,無論建在哪裏,也是如此,隻小不大,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好榜樣。
在陵寢規製方麵,朱標也不會太過己甚,這畢竟是大明王朝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帝陵,該有的東西一樣也不能少。明孝陵、十三陵、清東西陵中,但凡對外開放的,朱標在後世都去參觀過,其中的重要建築他都略知一二。譬如明孝陵,從下馬坊開始,依次是大金門、聖德神功碑亭(四方城)、禦河橋、神道、石像生、靈星門、五孔禦河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城以及寶頂,寶頂之下便是地宮,安放朱元璋夫婦的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