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鍾粹宮掌事太監,怎會背著主子讓鍾粹宮宮人串通長春宮宮人,甚至還能讓長春宮宮人往皇後佩戴的荷包裏塞東西?說出去恐怕也不會有人相信。」弘曆冷冷說道。
「奴才……奴才……」那姓餘的內侍聽完弘曆與貴妃的對話,知道貴妃為自保肯定不會承認是她指使自己做的這些事,如此以來,他便成為一顆棄子;可如果他指認貴妃說出是貴妃命他做的這些事,貴妃也容不下他。
正當胡餘監猶豫之間,弘曆向桂順揚了揚下巴,桂順會意,看向下麵負責押解的內侍,其中兩名走到餘太監身後並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往剛才搭好的那口大鍋走去,此時的大鍋旁已放有三級階梯。餘太監見狀,臉上的表情立刻變成驚恐和絕望,身體更是本能的拒絕,可惜押解他的兩名內侍力氣極大,他的掙紮沒起到一點作用。將餘太監被押至大鍋旁後,其中一人抬手打向餘太監後頸,餘太監便立刻倒下了,隨後兩人一人抬一邊,將餘太監抬起並走上階梯,將人放入那蒸屜內,又蓋上相應的蓋子,最後將周圍類似鎖扣一樣的東西扣上。
將餘太監放入蒸屜的內侍從階梯上下來後,撤走階梯後,往大鍋下麵丟入某種可以引燃木材的東西,之前放入的幾根木材很快就燃燒起來,那內侍又往裏加入好多木材,很快就將大鍋內的水燒開。
沒過多久,蒸屜裏發出似乎有人在敲擊蒸屜的“咚咚咚”聲,伴隨而來的是餘太監的求饒聲:「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奴才知錯!奴才知錯了!奴才招!奴才都招!什麽都招!求皇上放奴才出去!皇上饒命!」
我以為弘曆會因為餘太監的話而放他出來,可任憑裏麵的人如何求饒,弘曆都無動於衷。
「貴妃娘娘!貴妃娘娘救奴才!貴妃娘娘!救救奴才吧!貴妃娘娘!奴才都是按您的吩咐做的呀!」餘太監轉而開始求高貴妃,來迴就是這麽幾句話。
站在台階下的貴妃期初聽到餘太監求她時,還能鎮定地站在原地,但當餘太監說出是貴妃指使他幹的這一係列事時,貴妃腳下有一瞬間的不穩,眼瞧著要倒下去,旁邊的嫻妃一把扶住貴妃手臂,沒讓貴妃倒下去,貴妃側臉看了嫻妃一眼,好不容易才站直身體。
太監的求饒聲漸漸消失在巨大的蒸汽裏,原本跪在下麵的三名宮女早被嚇的瑟瑟發抖,不敢說話。
弘曆將所有人的反應看在眼裏,甚至有那麽會兒冷冷地注視著貴妃的背影,在太監的求饒聲消失後,弘曆微微坐正身體,並開口道:「皇後本該入住坤寧宮,可從先帝起,坤寧宮便不再為皇後之居所。皇後嫁給朕時,朕還是皇子,雖為先帝賜婚,但朕早已屬意皇後為朕嫡妻,還托太後促成此事。朕與皇後成婚後,曾隨先帝入圓明園居住避暑,先帝賜圓明園中的長春仙館給朕與皇後居住,所以朕登基後,特安排皇後住長春宮,也表明朕看重皇後之意。朕真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有人敢串通長春宮的宮人謀害皇後。」
貴妃的身體在弘曆話音落下的那一刻抖了抖,但一直不敢迴頭看弘曆。
弘曆則繼續說下去:「朕與皇後成婚這麽些年,皇後上侍奉太後,下對待朕的妾室及子女、處理宮內宮外各種人情關係,哪怕是對待宮中最普通的婢女內侍都向來溫和,這些年,皇後行事是一點錯處都挑不出來。可有些人呢,身為朕的妾室,卻做不到安分守己。」
嫻妃及以下妃嬪聽弘曆說妾室不安分守己,立刻麵向弘曆並跪下去,同時請罪道:「臣妾知錯!」
貴妃見狀,也迴身麵向弘曆並跪下去,臉上露出委屈的表情:「臣妾是冤枉的,臣妾並未命人串通長春宮宮人謀害皇後,臣妾一向敬重皇後的……」
「一向敬重麽?」弘曆聽到貴妃說的最後那句話,不由地反問,話畢隨即冷哼一聲,將跪在下麵的貴妃嚇的不行,弘曆繼而說下去:「希望貴妃以後能真心敬重皇後,畢竟前陣子貴妃生母進宮探視貴妃,還得多虧皇後開口提起,說貴妃作為朕讀書時的使女伺候朕多年,後由先帝破例超撥為側福晉,這些年裏貴妃雖未誕下子嗣,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該讓貴妃父母及其他家眷進宮探視。這樣一來,既能安撫後宮妃嬪,更能讓前朝臣子知曉朕的恩德。」
若平時聽到弘曆說這番話,我是絕對會笑噴的,但此時此刻,我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弘曆的話不是不讓貴妃震驚,她一直以為她母親及姐妹能進宮探視,是她自己求來的,加之她父親高斌在前朝得重用,即便要謝也是謝弘曆開恩準許,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聽到弘曆說是我開口提出讓貴妃家眷進宮探視的話,貴妃頓時呆在原地,過了半天才緩緩轉眼看向坐在弘曆邊上的我。
「何必舊事重提呢?再說當時臣妾臥病在床,也未能有幸見貴妃家眷一麵。」我輕聲向弘曆說道。
「臣……臣妾……臣妾真沒有……」貴妃半天迴不過神來,隻低聲支支吾吾地說道。
「有也好,沒有也罷,鍾粹宮的掌事太監已被處刑,朕希望後宮以後不要再出現類似的事,特別是涉及長春宮及大阿哥二阿哥長公主,若再有人動這樣的心思,動手前想想他現在的結局。」弘曆的言語間已經有發狠的意味。說完,弘曆審視貴妃、嫻妃等妃嬪一圈,又開口道:「將那口鍋端到鍾粹宮門外放著,放滿三天再處理。」
「是。」桂順低聲應道,揮手示意內侍們快照弘曆的話辦,內侍們不敢耽誤,趕忙去準備將那口大鍋及蒸屜挪走,而聽完弘曆最後一句話的貴妃終於支撐不住,倒下去。
「貴妃累了,著人送貴妃迴鍾粹宮,再找個人去太醫院傳太醫到鍾粹宮給貴妃瞧病。」弘曆向桂順吩咐道。
「奴才立刻去辦。」桂順答道,又吩咐身後的內侍抬貴妃進做內門往鍾粹宮去。
「奴才……奴才……」那姓餘的內侍聽完弘曆與貴妃的對話,知道貴妃為自保肯定不會承認是她指使自己做的這些事,如此以來,他便成為一顆棄子;可如果他指認貴妃說出是貴妃命他做的這些事,貴妃也容不下他。
正當胡餘監猶豫之間,弘曆向桂順揚了揚下巴,桂順會意,看向下麵負責押解的內侍,其中兩名走到餘太監身後並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往剛才搭好的那口大鍋走去,此時的大鍋旁已放有三級階梯。餘太監見狀,臉上的表情立刻變成驚恐和絕望,身體更是本能的拒絕,可惜押解他的兩名內侍力氣極大,他的掙紮沒起到一點作用。將餘太監被押至大鍋旁後,其中一人抬手打向餘太監後頸,餘太監便立刻倒下了,隨後兩人一人抬一邊,將餘太監抬起並走上階梯,將人放入那蒸屜內,又蓋上相應的蓋子,最後將周圍類似鎖扣一樣的東西扣上。
將餘太監放入蒸屜的內侍從階梯上下來後,撤走階梯後,往大鍋下麵丟入某種可以引燃木材的東西,之前放入的幾根木材很快就燃燒起來,那內侍又往裏加入好多木材,很快就將大鍋內的水燒開。
沒過多久,蒸屜裏發出似乎有人在敲擊蒸屜的“咚咚咚”聲,伴隨而來的是餘太監的求饒聲:「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奴才知錯!奴才知錯了!奴才招!奴才都招!什麽都招!求皇上放奴才出去!皇上饒命!」
我以為弘曆會因為餘太監的話而放他出來,可任憑裏麵的人如何求饒,弘曆都無動於衷。
「貴妃娘娘!貴妃娘娘救奴才!貴妃娘娘!救救奴才吧!貴妃娘娘!奴才都是按您的吩咐做的呀!」餘太監轉而開始求高貴妃,來迴就是這麽幾句話。
站在台階下的貴妃期初聽到餘太監求她時,還能鎮定地站在原地,但當餘太監說出是貴妃指使他幹的這一係列事時,貴妃腳下有一瞬間的不穩,眼瞧著要倒下去,旁邊的嫻妃一把扶住貴妃手臂,沒讓貴妃倒下去,貴妃側臉看了嫻妃一眼,好不容易才站直身體。
太監的求饒聲漸漸消失在巨大的蒸汽裏,原本跪在下麵的三名宮女早被嚇的瑟瑟發抖,不敢說話。
弘曆將所有人的反應看在眼裏,甚至有那麽會兒冷冷地注視著貴妃的背影,在太監的求饒聲消失後,弘曆微微坐正身體,並開口道:「皇後本該入住坤寧宮,可從先帝起,坤寧宮便不再為皇後之居所。皇後嫁給朕時,朕還是皇子,雖為先帝賜婚,但朕早已屬意皇後為朕嫡妻,還托太後促成此事。朕與皇後成婚後,曾隨先帝入圓明園居住避暑,先帝賜圓明園中的長春仙館給朕與皇後居住,所以朕登基後,特安排皇後住長春宮,也表明朕看重皇後之意。朕真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有人敢串通長春宮的宮人謀害皇後。」
貴妃的身體在弘曆話音落下的那一刻抖了抖,但一直不敢迴頭看弘曆。
弘曆則繼續說下去:「朕與皇後成婚這麽些年,皇後上侍奉太後,下對待朕的妾室及子女、處理宮內宮外各種人情關係,哪怕是對待宮中最普通的婢女內侍都向來溫和,這些年,皇後行事是一點錯處都挑不出來。可有些人呢,身為朕的妾室,卻做不到安分守己。」
嫻妃及以下妃嬪聽弘曆說妾室不安分守己,立刻麵向弘曆並跪下去,同時請罪道:「臣妾知錯!」
貴妃見狀,也迴身麵向弘曆並跪下去,臉上露出委屈的表情:「臣妾是冤枉的,臣妾並未命人串通長春宮宮人謀害皇後,臣妾一向敬重皇後的……」
「一向敬重麽?」弘曆聽到貴妃說的最後那句話,不由地反問,話畢隨即冷哼一聲,將跪在下麵的貴妃嚇的不行,弘曆繼而說下去:「希望貴妃以後能真心敬重皇後,畢竟前陣子貴妃生母進宮探視貴妃,還得多虧皇後開口提起,說貴妃作為朕讀書時的使女伺候朕多年,後由先帝破例超撥為側福晉,這些年裏貴妃雖未誕下子嗣,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該讓貴妃父母及其他家眷進宮探視。這樣一來,既能安撫後宮妃嬪,更能讓前朝臣子知曉朕的恩德。」
若平時聽到弘曆說這番話,我是絕對會笑噴的,但此時此刻,我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弘曆的話不是不讓貴妃震驚,她一直以為她母親及姐妹能進宮探視,是她自己求來的,加之她父親高斌在前朝得重用,即便要謝也是謝弘曆開恩準許,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聽到弘曆說是我開口提出讓貴妃家眷進宮探視的話,貴妃頓時呆在原地,過了半天才緩緩轉眼看向坐在弘曆邊上的我。
「何必舊事重提呢?再說當時臣妾臥病在床,也未能有幸見貴妃家眷一麵。」我輕聲向弘曆說道。
「臣……臣妾……臣妾真沒有……」貴妃半天迴不過神來,隻低聲支支吾吾地說道。
「有也好,沒有也罷,鍾粹宮的掌事太監已被處刑,朕希望後宮以後不要再出現類似的事,特別是涉及長春宮及大阿哥二阿哥長公主,若再有人動這樣的心思,動手前想想他現在的結局。」弘曆的言語間已經有發狠的意味。說完,弘曆審視貴妃、嫻妃等妃嬪一圈,又開口道:「將那口鍋端到鍾粹宮門外放著,放滿三天再處理。」
「是。」桂順低聲應道,揮手示意內侍們快照弘曆的話辦,內侍們不敢耽誤,趕忙去準備將那口大鍋及蒸屜挪走,而聽完弘曆最後一句話的貴妃終於支撐不住,倒下去。
「貴妃累了,著人送貴妃迴鍾粹宮,再找個人去太醫院傳太醫到鍾粹宮給貴妃瞧病。」弘曆向桂順吩咐道。
「奴才立刻去辦。」桂順答道,又吩咐身後的內侍抬貴妃進做內門往鍾粹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