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宮裏生下三阿哥,即刻就要抱走,怎能容她帶在身邊這麽久?」弘曆立刻反駁,我聽完,自知多言,才將話遞到他嘴邊。


    「這樣說來,我還是挺幸福的,能帶大永璉。」我說道。


    「皇後所出的皇子本就不必送到阿哥所。」弘曆又道,我一愣,發現不論我怎樣說都會被弘曆反駁,便懶得開口。


    見我不說話,弘曆才開口說下去:「你想要平衡後宮,也要平衡的過來。」


    「隻有盡我所能吧。」我說道。


    說完我起身走到弘曆麵前,抬手環住他的脖子,弘曆順勢摟住我的腰。


    「我呢,還想在養心殿多住些時日。」我嘟嘴說道。


    「長春宮未修繕完畢,你自然住養心殿。」弘曆聽完我的話,說道:「何況大行皇帝過世不足一月,我們兩個都在養心殿,安全才有保障。」


    我聽弘曆說完,內心有一絲絲複雜,注視弘曆片刻後,我將臉埋進弘曆的胸口。用力嗅了嗅,還是那個我熟悉的氣息。即便他登上禦座,暫且也還沒有變化。


    「要是能不搬出養心殿就好了。」我輕聲說道。


    「我知道。」弘曆輕撫我的背:「再說長春宮的修繕也不是很著急。」


    第二天一早,弘曆和我用過早膳便去前殿辦公。


    我還是從吉祥門出去,往左一拐,就見蕭薇、蓧芮和高惠三人都站在嘉祉門與純佑門中間,我走近三人後,才看到站在螽斯門內的侍妾。


    「主子娘娘萬福。」一行人向我屈膝行禮。


    「時辰不早,該去慈寧宮向太後問安了。」我說道。


    眾人到慈寧宮向太後行過大禮,太後囑咐側福晉侍妾們要安分守己,畢竟現在與從前還在潛邸時不同,還要大家敬重我,眾人都低眉順眼地應下,又陪太後說了會兒閑話,太後推辭累了,眾人才告辭出來。


    從慈寧宮出來,天空中慢慢聚集了些烏雲。


    「看樣子是要下雨了。」站在我身側的瀟薇抬頭看著天空並說道。


    「天氣漸冷,大家出門都多注意,特別是蓧芮,你懷有身孕,更要小心。」我看向蓧芮。


    「多謝主子娘娘。」蓧芮低頭應道,雙手不由地護住小腹。


    「以後都常到慈寧宮來向太後請安。」我又偏頭看向後麵的人。


    「是。」眾人都低聲應下。


    九月初四,舉辦弘曆的登基大典。


    我原以為沒我什麽事,不成想,弘曆還是給我安排了個不小的任務。


    弘曆登基前是王爺,我是嫡妃,逢年過節進宮覲見或是參加筵席都得穿正裝,旗鞋對我來說不算難事,但旗頭就苦了我,每次進宮後我的脖子都要酸痛好幾天,所以我不願意穿的太正式。可弘曆居然把端寶璽的事安排給我,我到太和殿已不合禮製,弘曆居然還要我端寶璽,我知道這個事時,差點暈過去,可惜已是大典當天清晨,弘曆早走了。趙嬤嬤和月蘭帶人為我換新做好的皇後服,我無處申辯,也隻得換上。


    登基大典當天,弘曆比往常起的更早,天還沒亮就出發去社稷壇,再去太廟,最後才到奉先殿。我起的稍晚,吃過早飯,換好皇後服時弘曆都在奉先殿了。因為毓慶宮離三大殿近且緊挨著奉先殿,弘曆住到養心殿前又和我在毓慶宮住了幾日,我便在奉先殿等弘曆,好一同前往三大殿。


    早上起的太早,我估摸著弘曆還要過一會才到毓慶宮,便歪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忽然覺得有人扯我衣角,睜眼一看,弘曆都站我跟前了,我歪歪斜斜從椅子上地站起來,弘曆倒未說什麽,可弘曆身後的莊親王、果親王、鄂爾泰及張廷玉四位顧命大臣反而麵帶尷尬。我不免瞪弘曆一眼,怨他給我這樣一個苦差事。


    從毓慶宮到前朝三大殿不算遠,可我的行頭拖累我的速度,若走快了難免失了風度,若走慢了又怕耽誤時辰,搞得我苦不堪言。


    大典開始前弘曆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一隊人浩浩蕩蕩走到中和殿時我已經精疲力盡,弘曆率先跨過門檻走進殿內,我卻以為我是要在外麵等的,便停在門口沒進去,後麵的人見我停下,也都停下腳步,一群人就這麽尷尬地站在我身後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弘曆發現我沒跟著進去,瞪了桂順一眼,桂順被弘曆這麽一瞪,連忙走到我身側,躬身抬手一副等我扶他手臂跨門檻的樣子,我這才知道原來我也是要進去的,連忙扶著桂順的手臂跨進去。


    弘曆登基,張廷玉躋身三朝元老,這登基大典上少不得他。我估摸端寶璽原本應該是張廷玉的差事,可弘曆卻安排給了我。我想弘曆是猜到我想到前朝看看,畢竟從來沒來過,再者他也想讓世人知道我在他心裏的地位,哪怕是違背祖製和常理。


    我端盛有寶璽的檀木盤站在龍椅旁,殿內地上的金磚亮的隱約倒影出坐在寶座上弘曆和一旁的我,再加上從殿外照進的殿內的陽光,顯的金磚更加耀眼奪目。


    我瞥一眼太和殿外的張廷玉,他如今是三朝老臣,地位比旁人又高出一節,卻也無法事事如願。再往下的廣場上,烏壓壓地跪了一片,四周各種彩旗飄揚,再過去就是太和門,都站在這裏卻不能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看也挺可惜的,隻有以後求弘曆再帶我去。


    收迴視線和思緒,我抬眼向殿頂望去。


    正中天花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鎏金巨龍,龍頭下探,口銜鎏金寶珠,正對著底下,太和殿內唯一的九龍金漆寶座。


    寶座兩側排列有六根直徑一米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巨柱,所貼金箔均采用深淺兩種顏色,從而使柱上的雲龍顏色鮮明立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眷餘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扉眸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扉眸君並收藏眷餘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