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陽光總是這樣明媚又不灼人,蕭慕然背部的傷還沒好,隻能趴在老管家特意找人為他編製的長條軟榻上看書,旺財的窩也被移出來了,放在野菊花叢旁邊,它正蹲在上麵抓蜜蜂。


    阮書儀拎著小竹籃在一旁摘野菊花,謝鎮州時不時過去幫個倒忙,不是把花捏碎了,就是把植株拔起來了,小蓮則把她們摘下來的野菊花洗幹淨後,放在來福編製的大圓簸箕上晾曬。


    夙天師突然過來,蕭慕然以為是找他的,正想起身迎客,誰知夙天師跟他點頭示意後,就徑直走到菜花的阮書儀跟前:“夫人,昨日我夜觀天象,怕是五日後,就要落雨了。”


    蕭慕然:……


    倒是阮書儀聽到這話蹙起了眉,這一場風波折騰了這些天,她都要忘記稻田裏的水稻還沒有收割,想來夙天師今日來說這個,也有提醒她的意思。


    夙天師的確是來提醒她的,從前南蕭軍隱入黑峰山後,他年老思鄉,便歸隱故居,前段日子收到主上來信,請求他幫忙解除夫人的換魂術。


    雖然早就聽聞,主上已經成家,但他並未對夫人有太多的關注,這個時代的女人,大抵都是如此。可收到主上的來信,他才知道主上對夫人的用心。既是主上在意的人,他自然是要出手的。


    可來了黑峰寨,見識了那一場地動山搖的獸軍,他才意識到,是自己見識短淺了,主上看重的女子,自是不一般。這幾日他住在寨子裏,又看見了升降梯、豆腐、珍珠奶茶、紅薯粉……甚至還有梯田種稻,他心裏對夫人更加敬重。


    原本打算處理完換魂術之後就迴故居的他,也打消了這個想法,有夫人這等奇人在,南蕭軍何愁沒有重起之日?大禹何愁沒有興旺之日?他老頭子當然要趁著自己一把老骨頭還能動彈,留下來輔佐夫人。


    天下民生,民生之重,夙天師這些年跟著蕭慕然,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對梯田種稻很感興趣,這幾天跟著來福跑了好幾次梯田,得知夫人還曾經在稻田裏養了魚、鴨子和螃蟹,更是驚奇了,當場就拍著大腿叫好,這方法實在是妙啊!既能鬆土增加肥力,還能養殖水產,隻可惜自己沒有親眼見證,真是太遺憾了!


    不過來福還是帶著他去養鴨子的窩棚裏瞧了瞧,看見一隻隻膘肥體壯的鴨子,夙天師也算是過了一把眼癮。


    眼下是十月中旬,已經是深秋。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怕是五日之後的秋雨下過之後,天氣就會一天比一天冷,必須要搶在雨前把稻子收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幾乎家裏的小廝都齊聚梯田前。阮書儀看著這一穗穗金燦燦的麥浪,心中感慨極了。她上前摘下一粒稻米放在嘴裏咬開,感受到那股天然的米香氣,不由得喜上眉梢。


    田裏的水已經被來福提前放了,又曬了這些天,田裏早已曬幹。


    於是在阮書儀的一聲令下,這場聲勢浩大的“割稻子行動”在來福的帶領下展開了。不得不說,當初讓來福跟著自己真是個明智的選擇,來福聰明,侍弄田地也很有一手,家裏的小菜園、小花園還有這片稻田,他都是親力親為。現在割稻子也是,手把手教小廝們操作,看著還真像那麽迴事。


    家中小廝多,藍宇藍書和立鬆都去幫忙了,寨子裏也來了不少人幫忙,四畝地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終於趕在日落之前,把四畝地的稻子都收割好,運迴了家中。


    老管家也早在院子裏清理出一塊幹淨的青石板地用來放稻子。這個時代沒有打穀機,都是人拎著稻杆往地上摔著脫粒,又怕直接在地上摔,會讓稻穀蹦得到處都是不好收拾,阮書儀便想出辦法,把幾塊大木板拚湊出一個大木倉,人站在木倉外,把稻子放在木倉裏麵摔,這樣米就不怕蹦出來。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的聲音響了一夜,為了趕在下雨前把稻穀全部脫粒曬幹,隻能連夜趕工。


    阮書儀也沒虧待大家,晚飯領著廚娘們做了一大鍋豬肉白菜豆腐燉粉條、蘑菇燉小雞,豬肉是新鮮打的野豬肉,小雞也是新鮮的,蘑菇是這段日子廚娘們采迴來曬幹的,已經在庫房裏堆了滿滿幾大筐。


    阮書儀去庫房轉悠,又看見春日裏醃製的幾大壇子酸筍,便取了出來,燉了個酸筍老鴨湯,溜魚塊、紅燒肉等幾大鍋硬菜,料都很足,每人還發了一杯珍珠奶茶,吃得眾人興奮不已,幹起活兒來也更加賣力。


    人多力量大,終於趕在半夜子時之前,把所有的稻穀都脫粒了。阮書儀半夜披著衣服跑過來看,看見滿滿幾大倉稻穀,心裏也是激動不已。


    老管家也沒睡,喜得雙眼都眯起來,見阮書儀和蕭慕然過來,便跑過來報喜:“恭喜主上和夫人,這四畝地的稻子,收獲了一千二百斤稻穀!”


    聽老管家這麽說,阮書儀心裏又有些不是滋味,四畝地一共收了一千二百斤,也就隻有六百公斤,也就是說畝產隻有一百五十公斤。


    要知道在前世,嵇康《養生論》記載了魏晉時期的產量:“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一畝地如果能收10斛糧,那就屬於高產了。換算一下單位,也就是說魏晉時期的高產田就已經可以做到畝產90公斤了。


    而根據推論,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畝產分別是:唐朝畝產138公斤;宋朝畝產225公斤;明朝畝產333公斤;清朝畝產278公斤。


    大禹是個架空朝代,但阮書儀也不知道處於曆史的那個階段,但畝產150公斤,真的不算多。大概是在前世見慣了雜交水稻的厲害,一下子知道這裏的稻穀產量,阮書儀心裏還有點兒落差。


    但考慮到現在還沒有雜交水稻,梯田也是今年新開荒的山地,大家都是第一次種植,沒有經驗,想來明年收成會更好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擄深山後成了高冷王爺的小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肆並收藏被擄深山後成了高冷王爺的小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