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懸靜坐在龍榻之上滿腹狐疑,一頭霧水。
他有個習慣,每當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時,總會側頭看向一旁。
老太監侍奉陳懸靜數十年,他對老人的秉性習慣可謂了如指掌,於是關切道:“主子不必困惑,夜深氣寒,小心著涼。”
陳懸靜充耳不聞,反而快速起身,從龍榻上站了起來。
這一幕著實把老太監嚇得不輕,趕忙起身上前扶住老人。
陳懸靜目光深邃,深不可測,他立馬吩咐道:“更衣,朕要去鎮妖司一趟。”
老太監聞言憂心忡忡,可他也知道自己勸不住對方,於是一路小跑來到門外,先是喚來兩名宮女入殿服侍聖上更衣,他則差人提前安排好出行步輦。
挑燈女子站在門外不懼嚴寒,她此時已在門外等候多時,見老太監進進出出,忙前忙後,於是上前將其輕輕攔住,輕聲說道:“洪公公。”
老太監被提燈女子攔下,可他並未惱火,反而很是客氣,他心思敏捷,機智過人,立馬便猜到女子想說什麽,於是提前開口說道:“知大人稍安勿躁,聖上正在更衣,待會要去鎮妖司,有什麽話等到了那再說也不遲。”
挑燈女子聞言隻得默自退到一旁,靜靜等待。
由於不是上朝也無需麵見臣子,所以陳懸靜僅僅換了一身便裝,與此同時他剛換好衣物,老太監便已領人將步輦抬到了門外。
陳懸靜快步來到門外,首先看到的便是那一直靜候的綠衣女子。
綠衣女子亭亭款款,立馬上前道個萬福。
陳懸靜看到女子手中端著木匣,點點頭並未多言,轉身上了步輦。
老太監小心翼翼的將陳懸靜扶上步輦,隨後朝綠衣女子使個眼色,意思再明顯不過。
綠衣女子根本不用他提醒,端著木匣緊緊跟上步輦,朝未央宮西側走去。
未央宮西城牆外,此處有一座皇家別院,占地不小,甚至還有一片小湖泊。
此時雖是冬季,可別院內景致春意盎然,蒼鬆翠柏古樹參天,假山聳立怪石嶙峋,還有那小橋流水,美不勝收。
不過,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別院內雖一副人間仙境模樣,可若細心觀察,便會發現院內明崗暗哨比比皆是,就如同一張天羅地網,將別院牢牢罩住,密不透風。
這別院與皇家宮牆緊緊相連,雖在西城牆下開了一處高大拱門,可別院的正門卻是在最南端的位置,正門之前一片空曠,一裏之內無任何房屋建築,包括西、北兩個方向,同樣如此。
這一裏的距離,便是一道天塹,莫說尋常百姓,就是朝中二品以下官員,皆不可隨意踏進這一裏範圍之內,否則便是殺無赦,不容辯駁。
久而久之,此處反而成了百姓口中的兇神惡煞之地,就連暗中嚼舌都是小心翼翼,甚至能止小兒夜啼,可謂是兇名在外。
此處,便是威震大周聲名顯赫的鎮妖司。
鎮妖司內,整座別院僅有四座樓閣,樓閣之間都隔有百丈距離,自南向北,整齊劃一。
四座樓閣又分為天、地、玄、黃四個等階,由於每座樓閣等階的不同,其內關押的妖魔、邪修自然也就有著雲泥之別。
此時月朗星稀,微光撒地,步輦行至西城牆下,停在了那高大拱門之前。
老太監緩緩湊上前,輕聲說道:“主子,到了。”
陳懸靜聞聲快步走下行輦,轉頭看向那綠衣女子。
綠衣女子款款上前,將手中木匣遞給老太監,隨後輕聲迴稟:“迴聖上,微臣已將那城隍神押入玄字獄中。”
陳懸靜微微頷首,側頭看了一眼木匣,開口問道:“今夜之事,你做的並無差錯,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其他異常的地方?”
老人語氣平和,並沒有怪罪之意,可綠衣女子聽在耳中還是心中一突,她眉頭一皺困惑低頭,暗自琢磨老人話中含義,輕聲呢喃一句:“難道聖上認為……”
陳懸靜突然擺手打斷女子,不讓其再說下去。
老人看向綠衣女子,神色意味深長,緩緩說道:“你先退下吧,將這木匣還給那少年,讓他以後小心謹慎點。”
綠衣女子眉頭微挑,瞬間恍然,明白了聖上的想法。
這是要引蛇出洞?
綠衣女子想到此處,內心突然感到一陣懊惱,她當時一心隻想追迴木匣,並未過多深思,此時經老人一番提醒,立馬察覺今夜之事另有貓膩。
相較之下,二人心機城府高下立判。
陳懸靜不愧為一國之君,深謀遠慮非常人可比,那綠衣女子雖說心思縝密,可在老人看來,今夜女子多少有些行事魯莽,雖說追迴了木匣,但也已經打草驚蛇。
老人見綠衣女子低頭沉默,瞬間猜透對方心思,他還是比較看好眼前女子的,於是寬聲安慰道:“你還年輕,不必過於在意一時得失,隻要這東西還在,就不怕那些人露出馬腳,天色也不早了,趕緊去吧。”
女子聞言朝老人道個萬福,她接過木匣後,毅然離去,毫不遲疑。
陳懸靜則徑直走入別院當中,輕車熟路,閑庭信步。
老太監緊緊跟在老人身後,二人很快來到一座樓閣門前,一路之上並未受到絲毫阻攔。
陳懸靜望著眼前樓閣,麵露追憶,記得上次進這玄字階樓閣時,自己還是個十歲頑童……
……
初冬的夜顯得格外漫長。
時至破曉,月頭西斜。
少了那月光照耀,天色反而更加昏暗。
這時段正是人最困乏之時,然而泰祥街上的賭坊內依舊熱火朝天,叫喊聲震耳欲聾。
少年衙役不知何時,悄悄摸到賭坊後院。
原本這賭坊後門,有五六個賭坊潑皮看守,可由於時辰太晚,再加上天寒地凍,黑虎幫又兇名在外,這些潑皮根本不會想到有人敢主動招惹他們,所以一早便躲迴了屋內。
寧念透過門縫朝內觀察片刻,然後輕輕推開了賭坊的後門,他正欲溜進賭坊當中。
一隻嬌嫩玉手憑空出現,輕輕按在少年肩頭,毫無察覺,很是突兀。
寧念立時做出反應,矮身後撞,一記鐵山靠勢大力沉,奈何那隻玉手的主人反應更快,令少年撲了個空,險些失去平衡摔在地上。
少年腳下一擰,穩住身形,抽身後退,一下躍出四五丈遠。
寧念的眼神很好,夜色下,他遠遠站定,終於看清那隻玉手的主人,那是一位女子,眉清目秀,風姿卓越,如此寒冷的天氣卻身著一件水綠長裙,笑意盈盈的望著自己。
隨後,少年看到了女子手中端著的那個木匣,他疑惑的看向對方,天真問道:“你是小偷?”
女子聞言一怔,隨後噗嗤笑出了聲,花枝亂顫。
少年則平靜的看著對方。
片刻後,女子收起笑容,饒有興趣的看了少年一眼,語氣不容置疑:“隨我來。”
女子說完,轉身便走。
寧念神色平靜,在女子身上感受不到一絲惡意,他想都未想就跟了上去。
綠衣女子似乎對這附近很是熟稔,領著寧念穿街過巷,很來到榕花巷內。
寧念跟在綠衣女子身後,默不作聲,直至女子進到自家院內,他才說道:“這是我家。”
綠衣女子緩緩轉身,忽然發現少年雙眼是如此清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少年臉上一紅,看向別處。
綠衣女子見狀,頓感少年有趣,她莞爾一笑,輕聲說道:“你雖是京兆府的衙役,可那黑虎幫卻不是你能招惹的。”
寧念聞言,臉色勉強恢複如初,淡淡道:“你是誰?”
不知為何,一向少言寡語的綠衣女子似乎很喜歡和少年交談,她輕聲說道:“我姓知,知道的知,我叫知許。”
少年則一臉平靜,看著女子開口說道:“那木匣是我的。”
綠衣女子翻翻白眼,張口問道:“我當然知道是你的,不過你就不好奇這木匣為何會在我的手中嗎?”
少年輕輕搖頭。
綠衣女子一怔,感覺眼前少年有點與眾不同,可她又說不出來少年到底哪裏特殊,最後女子隻能將少年認定為性格木訥。
她隨即將木匣往寧念懷中一推,順手在少年的鼻梁上刮了一下,笑著說道:“小弟弟,以後自己的東西一定要保存好,下次不要再弄丟了哦。”
寧念臉色瞬間漲紅,他抱著木匣,摸摸鼻頭,聞到一股女子獨有的香味,突然咧嘴笑道:“姐姐你好香。”
綠衣女子聞言眉頭一挑,但她卻並未動怒。
隻因少年話語雖然輕佻,可那目光太過清澈,看不到丁點雜質。
他有個習慣,每當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時,總會側頭看向一旁。
老太監侍奉陳懸靜數十年,他對老人的秉性習慣可謂了如指掌,於是關切道:“主子不必困惑,夜深氣寒,小心著涼。”
陳懸靜充耳不聞,反而快速起身,從龍榻上站了起來。
這一幕著實把老太監嚇得不輕,趕忙起身上前扶住老人。
陳懸靜目光深邃,深不可測,他立馬吩咐道:“更衣,朕要去鎮妖司一趟。”
老太監聞言憂心忡忡,可他也知道自己勸不住對方,於是一路小跑來到門外,先是喚來兩名宮女入殿服侍聖上更衣,他則差人提前安排好出行步輦。
挑燈女子站在門外不懼嚴寒,她此時已在門外等候多時,見老太監進進出出,忙前忙後,於是上前將其輕輕攔住,輕聲說道:“洪公公。”
老太監被提燈女子攔下,可他並未惱火,反而很是客氣,他心思敏捷,機智過人,立馬便猜到女子想說什麽,於是提前開口說道:“知大人稍安勿躁,聖上正在更衣,待會要去鎮妖司,有什麽話等到了那再說也不遲。”
挑燈女子聞言隻得默自退到一旁,靜靜等待。
由於不是上朝也無需麵見臣子,所以陳懸靜僅僅換了一身便裝,與此同時他剛換好衣物,老太監便已領人將步輦抬到了門外。
陳懸靜快步來到門外,首先看到的便是那一直靜候的綠衣女子。
綠衣女子亭亭款款,立馬上前道個萬福。
陳懸靜看到女子手中端著木匣,點點頭並未多言,轉身上了步輦。
老太監小心翼翼的將陳懸靜扶上步輦,隨後朝綠衣女子使個眼色,意思再明顯不過。
綠衣女子根本不用他提醒,端著木匣緊緊跟上步輦,朝未央宮西側走去。
未央宮西城牆外,此處有一座皇家別院,占地不小,甚至還有一片小湖泊。
此時雖是冬季,可別院內景致春意盎然,蒼鬆翠柏古樹參天,假山聳立怪石嶙峋,還有那小橋流水,美不勝收。
不過,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別院內雖一副人間仙境模樣,可若細心觀察,便會發現院內明崗暗哨比比皆是,就如同一張天羅地網,將別院牢牢罩住,密不透風。
這別院與皇家宮牆緊緊相連,雖在西城牆下開了一處高大拱門,可別院的正門卻是在最南端的位置,正門之前一片空曠,一裏之內無任何房屋建築,包括西、北兩個方向,同樣如此。
這一裏的距離,便是一道天塹,莫說尋常百姓,就是朝中二品以下官員,皆不可隨意踏進這一裏範圍之內,否則便是殺無赦,不容辯駁。
久而久之,此處反而成了百姓口中的兇神惡煞之地,就連暗中嚼舌都是小心翼翼,甚至能止小兒夜啼,可謂是兇名在外。
此處,便是威震大周聲名顯赫的鎮妖司。
鎮妖司內,整座別院僅有四座樓閣,樓閣之間都隔有百丈距離,自南向北,整齊劃一。
四座樓閣又分為天、地、玄、黃四個等階,由於每座樓閣等階的不同,其內關押的妖魔、邪修自然也就有著雲泥之別。
此時月朗星稀,微光撒地,步輦行至西城牆下,停在了那高大拱門之前。
老太監緩緩湊上前,輕聲說道:“主子,到了。”
陳懸靜聞聲快步走下行輦,轉頭看向那綠衣女子。
綠衣女子款款上前,將手中木匣遞給老太監,隨後輕聲迴稟:“迴聖上,微臣已將那城隍神押入玄字獄中。”
陳懸靜微微頷首,側頭看了一眼木匣,開口問道:“今夜之事,你做的並無差錯,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其他異常的地方?”
老人語氣平和,並沒有怪罪之意,可綠衣女子聽在耳中還是心中一突,她眉頭一皺困惑低頭,暗自琢磨老人話中含義,輕聲呢喃一句:“難道聖上認為……”
陳懸靜突然擺手打斷女子,不讓其再說下去。
老人看向綠衣女子,神色意味深長,緩緩說道:“你先退下吧,將這木匣還給那少年,讓他以後小心謹慎點。”
綠衣女子眉頭微挑,瞬間恍然,明白了聖上的想法。
這是要引蛇出洞?
綠衣女子想到此處,內心突然感到一陣懊惱,她當時一心隻想追迴木匣,並未過多深思,此時經老人一番提醒,立馬察覺今夜之事另有貓膩。
相較之下,二人心機城府高下立判。
陳懸靜不愧為一國之君,深謀遠慮非常人可比,那綠衣女子雖說心思縝密,可在老人看來,今夜女子多少有些行事魯莽,雖說追迴了木匣,但也已經打草驚蛇。
老人見綠衣女子低頭沉默,瞬間猜透對方心思,他還是比較看好眼前女子的,於是寬聲安慰道:“你還年輕,不必過於在意一時得失,隻要這東西還在,就不怕那些人露出馬腳,天色也不早了,趕緊去吧。”
女子聞言朝老人道個萬福,她接過木匣後,毅然離去,毫不遲疑。
陳懸靜則徑直走入別院當中,輕車熟路,閑庭信步。
老太監緊緊跟在老人身後,二人很快來到一座樓閣門前,一路之上並未受到絲毫阻攔。
陳懸靜望著眼前樓閣,麵露追憶,記得上次進這玄字階樓閣時,自己還是個十歲頑童……
……
初冬的夜顯得格外漫長。
時至破曉,月頭西斜。
少了那月光照耀,天色反而更加昏暗。
這時段正是人最困乏之時,然而泰祥街上的賭坊內依舊熱火朝天,叫喊聲震耳欲聾。
少年衙役不知何時,悄悄摸到賭坊後院。
原本這賭坊後門,有五六個賭坊潑皮看守,可由於時辰太晚,再加上天寒地凍,黑虎幫又兇名在外,這些潑皮根本不會想到有人敢主動招惹他們,所以一早便躲迴了屋內。
寧念透過門縫朝內觀察片刻,然後輕輕推開了賭坊的後門,他正欲溜進賭坊當中。
一隻嬌嫩玉手憑空出現,輕輕按在少年肩頭,毫無察覺,很是突兀。
寧念立時做出反應,矮身後撞,一記鐵山靠勢大力沉,奈何那隻玉手的主人反應更快,令少年撲了個空,險些失去平衡摔在地上。
少年腳下一擰,穩住身形,抽身後退,一下躍出四五丈遠。
寧念的眼神很好,夜色下,他遠遠站定,終於看清那隻玉手的主人,那是一位女子,眉清目秀,風姿卓越,如此寒冷的天氣卻身著一件水綠長裙,笑意盈盈的望著自己。
隨後,少年看到了女子手中端著的那個木匣,他疑惑的看向對方,天真問道:“你是小偷?”
女子聞言一怔,隨後噗嗤笑出了聲,花枝亂顫。
少年則平靜的看著對方。
片刻後,女子收起笑容,饒有興趣的看了少年一眼,語氣不容置疑:“隨我來。”
女子說完,轉身便走。
寧念神色平靜,在女子身上感受不到一絲惡意,他想都未想就跟了上去。
綠衣女子似乎對這附近很是熟稔,領著寧念穿街過巷,很來到榕花巷內。
寧念跟在綠衣女子身後,默不作聲,直至女子進到自家院內,他才說道:“這是我家。”
綠衣女子緩緩轉身,忽然發現少年雙眼是如此清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少年臉上一紅,看向別處。
綠衣女子見狀,頓感少年有趣,她莞爾一笑,輕聲說道:“你雖是京兆府的衙役,可那黑虎幫卻不是你能招惹的。”
寧念聞言,臉色勉強恢複如初,淡淡道:“你是誰?”
不知為何,一向少言寡語的綠衣女子似乎很喜歡和少年交談,她輕聲說道:“我姓知,知道的知,我叫知許。”
少年則一臉平靜,看著女子開口說道:“那木匣是我的。”
綠衣女子翻翻白眼,張口問道:“我當然知道是你的,不過你就不好奇這木匣為何會在我的手中嗎?”
少年輕輕搖頭。
綠衣女子一怔,感覺眼前少年有點與眾不同,可她又說不出來少年到底哪裏特殊,最後女子隻能將少年認定為性格木訥。
她隨即將木匣往寧念懷中一推,順手在少年的鼻梁上刮了一下,笑著說道:“小弟弟,以後自己的東西一定要保存好,下次不要再弄丟了哦。”
寧念臉色瞬間漲紅,他抱著木匣,摸摸鼻頭,聞到一股女子獨有的香味,突然咧嘴笑道:“姐姐你好香。”
綠衣女子聞言眉頭一挑,但她卻並未動怒。
隻因少年話語雖然輕佻,可那目光太過清澈,看不到丁點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