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臣,聲色俱厲。
陸謹修怒視楚言禮。
陳懸靜麵色祥和,並未作聲。
殿內一片肅寂,氣氛降至冰點。
“咳!”
宰相杜景瑞不合時宜幹咳一聲。
高台之上,陳懸靜兩肘支案,側頭望向杜景瑞,神色平靜,雙目略顯疑慮。
殿內眾臣,除陸謹修與楚言禮怒目對視,其餘人等皆是看向這位大周宰相。
百官側目,宰相杜景瑞隻是微微俯首,緩聲道:“臣入周時間較晚,但臣對天景三年南川靖難之役不敢有絲毫忘記。”
一言止戈,百官封口。
杜景瑞無需過多言語,更不顧忌那些錯綜複雜的朝堂關係,可謂一語中的!
中書令陸謹修原本與楚言禮怒視相對,聞聲神色一變,震驚的看向杜景瑞。
眾臣之首,四位皇子同時身子微微一顫,大皇子陳元祐更是噤若寒蟬,對那禁武令不敢再提及半分。
殿內,落針可聞!
就仿佛五十年前那場大戰還曆曆在目,那一柄柄利刃已經架在眾臣脖頸,哪怕那陸謹修與大皇子再不甘心,也不敢有絲毫動作。
龍椅之上,那位身著龍袍的九五之尊麵色祥和依舊,奈何寬大的龍袍袖內早已毫不可察的攥緊了雙拳。
“唿!”
燭曳生風!
殿內燭火突然一齊朝殿門方向偏移,一股無形殺意幾乎凝成實質,瞬間彌漫整座大殿,在場眾臣除杜景瑞之外無不噤若寒蟬。
殿外寒風獵獵作響。
殿內殺意颯颯逼人。
陳懸靜望著台下眾臣,默默拿起第二本奏章。
禁武令,不了了之。
殺意來去無形,隻有那燭火默自恢複正常
老人麵容平靜,神色依舊和藹可親,拿起第二本奏章擲付群臣。
司禮監隨堂太監趕忙走下高台,跪伏於地,雙手將那本奏章高高捧起。
興許是初冬氣寒,老皇帝陳懸靜兩肘支在禦案之上,抱拳搓手緩緩道:“既然提到了南川,朕這裏正好有本折子,乃是四皇子與欽天監聯袂上奏。”
眾臣聞言默不作聲,殿內落針可聞。
龍椅內,老人則自顧自接著說道:“十年大旱,南川之地既有了旱災又有了瘟疫,這些年一直沒有得到良好改善,已成我大周沉屙頑疾,朕這次著實往南邊走了走,這一路南行,所過之處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所見所聞慘絕人寰。”
“奈何令朕沒想到的是,朕剛迴朝,這欽天監便與四皇子上奏,折子裏提到那南川之地竟有鬼怪橫生,妖邪作祟,這些孽障以人為食,肆虐鄉野,黎民百姓時時刻刻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朕對此痛心疾首,爾等臣子都有什麽良好的建議?”
提到南川,陳懸靜滔滔不竭,他將一路南巡所見所聞列舉而出,說到最後甚至還不免誇讚了一番四皇子與欽天監。
高台下,殿內眾臣聞之無不汗顏,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陳懸靜則穩坐龍椅,稍微停頓喘息,同時一斂祥和,目光攝人心魄,他掃視一圈殿內眾臣,剛要再次開口,耳邊突然傳來一道細不可聞的冷哼聲。
老人聞聲神色一凜,雙目如炬,他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發現三皇子臊眉耷眼一臉不忿,似乎有些惱火。
殿內眾臣同樣聽到了那道細微輕蔑的冷哼聲,眾人心頭一緊,皆是一怔,立馬垂首不敢造次。
一眾臣子對三皇子陳元桓擾亂朝堂心知肚明,同時對這不學無術的三皇子越發的看不上。
你與那四皇子陳元清不對付,那也得分個場合輕重不是,就算你是皇子也不能擾亂朝堂。
聖上盛怒之下,你不知隱忍,在這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聖上之言口出輕蔑,現在就算有心之人想要出頭為你解圍,那也得有那個膽量!
果然,老皇帝陳懸靜凝視三皇子陳元桓許久,內心怒不可遏。
老人微眯著雙眼,眼神冷厲,望著台下站著的陳元桓,緩緩說道:“你在冷哼什麽?”
眾所周知,當今聖上不管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後宮內廷當中,逢提皇子,必會唿其名諱以示愛溺。
可此時老人對三皇子的名字提都不提,直接質問一句,哪怕老人此時神色依舊祥和,但眾臣知道老人內心怕是早已火冒三丈,雷霆震怒。
三皇子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渾然不覺,見老人當庭質問自己,語氣有些狂妄,也不行禮而是大聲迴道:“兒臣以為父皇此言有失公允。”
陳懸靜氣急反笑,微微點頭,他耐著性子緩聲問道:“說說看,朕怎麽有失公允了?”
老人盛怒,三皇子毫無察覺。
他不假思索,大聲說道:“南川之事眾所周知,也並非說他老四提出來才存在,可老四光提出來有什麽用,他也沒說怎麽解決啊,他就提個話頭父皇就如此誇獎,父皇您可知道,您這兩年總往南邊跑,這朝堂之中有多少大事等著處理,哪次不是二哥忙前忙後,盡心用力,您老倒好,這些年也沒見您當著百官之麵誇獎一下二哥,這不是有失公允又是什麽。”
陳懸靜聞言突然搖頭,他左右張望一番,連說三個好字,最後閉目平緩情緒,過了許久才睜眼問道:“好,我先不怪你擾亂朝堂,我問你,你既然說元清沒有解決辦法,那想必你對這南川災疫已經有了對策,是不是?”
陳元桓聞聲瞬時愣住,麵對老人的質問吞吞吐吐,半晌說不出一條建議。
高台之上,老皇帝陳懸靜的臉色越發難看。
眾所周知,三皇子陳元桓唯二皇子陳元佶馬首是瞻。
說來也怪,就算這三皇子不學無術,可二人畢竟同父異母,但三皇子偏偏不知為何就是喜歡跟在陳元佶左右,鞍前馬後,著實令人費解。
眼下聖上臉色越發難看,殿內眾臣皆是不敢言語,二皇子陳元佶垂著頭悄悄朝尚書令楚言禮稍使眼色。
尚書令楚言禮見狀,無奈暗自歎息一聲,隻得硬著頭皮邁步出列,想打這個圓場。
可是高台之上的老人並不給楚言禮說話的機會,他盯著三皇子陳元桓,驟然暴喝一聲:“說!”
陳元桓站在原地猛地一顫,嚇一哆嗦,他眼神躲閃嘴裏嘟嘟囔囔,不知是在埋怨還是在搬弄是非。
陳懸靜則冷哼一聲,厲聲接著說道:“你既沒有提出南川災疫之事又沒解決的辦法,你有何臉麵擾亂朝堂,你又有哪點比得上四皇子,如今你又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出言不遜,擾亂朝堂,朕平日裏是不是對你太放縱了!”
老人言語犀利,怒氣漸盛。
隻是他不提四皇子還好,一提及四皇子,陳元桓明顯有些不服氣,突然抬頭看向老人,側頭梗脖不服氣道:“誰說我沒主意了,我那是不想說,我若說個主意,保準比老四強。”
陳懸靜原本是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今日著實有些火氣,他見陳元桓如此不識抬舉,強壓心頭怒火緩聲道:“那你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來聽聽。”
“說就說!誰怕誰!”
三皇子梗著脖子,不假思索,滿臉不屑。
由於他平日在宮內無所事事,經常聽宮內太監宮女閑來嚼舌,此時被陳懸靜逼的急了,也顧不得身處朝堂之上,張口說道:“那南川十年大旱,黎民百姓們苦不堪言,現在又有妖邪作祟,這明顯是老天爺對咱大周的懲罰,兒臣以為,咱們不如貼出皇榜,廣招天下僧侶在這長安城開一場空前盛大的水陸大會,禱告上蒼,祈佑我大周風調雨順……”
“一派胡言!”
龍椅之上,老皇帝陳懸靜不等三皇子說完突然暴怒,他咆哮一聲抓起案上禦筆就砸向陳元桓。
陳元桓萬萬想不到自己這個皇帝老子會突然暴怒,躲閃不及被砸個正著,嚇得他趕忙跪伏在地上。
高台之上陳懸靜餘怒難消,氣的渾身微微顫抖。
楚言禮眼見事態越發嚴重,立馬開口說道:“聖上息怒,三皇子未經人事,年少無知,還望聖上不要怪罪!”
陳懸靜聞聲伸手指向三皇子,氣急反笑,怒聲嗬斥道:“好一個年少無知,他有元清年少嗎!”
隻是老人話音剛落,二皇子陳元佶突然出列。
陳懸靜的目光隨之轉向陳元佶。
哪怕他此時盛怒難消,可二皇子陳元佶已被封王,他最終還是要給其留有些餘麵的,所以隻是看了對方一眼,並未說話。
陳元佶則躬身俯首,行禮過後這才清聲道:“父皇息怒,兒臣以為三弟所言並非全無道理。”
大周朝,國祚兩千餘年,除了那開國高祖皇帝就再沒出現過長命皇帝。
當今聖上陳懸靜著實是個例外。
他不僅活過了五十歲,而且已在位三十多年,這期間由於正統皇後未給其生下半個子嗣,所以這三十來年太子之位一直空缺。
二皇子陳元佶自小文韜武略一點即透,自打他被封王以來,這些年在朝中的威望日漸舉足輕重,再加上他向來與六部交好,所以朝中官員大多與其連枝瓜葛。
當下,大周儲君未立,陳元佶在百官中的唿聲卻越發高漲,陳懸靜對此洞若觀火,按常理說,太子未立,四位皇子皆有機會,可陳懸靜偏偏就在前年將二皇子陳元佶封為了端王,其用意令人捉摸不透。
此刻老人望著二皇子忽然說道:“這個畜生說的什麽道理,還上天對我大周的懲罰,難道朕是那慘無人道的昏君不成,還是說朕做了什麽天怒人怨之事!”
二皇子微微俯首,知道老人餘怒未消,趕忙解釋道:“父皇還請息怒,請聽兒臣一言。”
陳懸靜長舒口氣,緩解一番後,終是問道:“你想說什麽?”
二皇子得到應允,緩緩說道:“南川之地十年大旱,百姓因旱災瘟疫流離失所,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且因大多橫屍荒野無人打理,以致農耕荒廢瘟疫頻發,久而久之,怪癖邪氣滋生彌漫,妖邪隨之出世作祟,父皇不妨想一想,若真按三弟所說在長安城內開一場水陸大會,禱告上蒼,那天地清明靈秀之正氣必將有所感應,複生於南川,到時正不容邪,必將那邪祟之氣鎮壓,如此一來未必不是一條妙計。”
二皇子侃侃而談,朝堂之內眾臣默不作聲。
然而對於這南川現狀,朝堂之內沒有人比陳懸靜更加了解,他對南川現狀一清二楚,內心也已有了應對之策,眼下著二皇子雖有為他人解脫之嫌,可老人還是給其留足了臉麵。
老人並未立刻反駁二皇子,他神色閃爍,麵露疑慮,片刻後看向最小的皇子陳元清,開口問道:“元清,你二哥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折子既是你和欽天監聯袂上奏,那你對這水陸大會有什麽看法?”
四皇子陳元清年及誌學,雖然也能隨殿議事,可他的身世與其他三位皇子有些不同。
當今大周四位皇子皆是庶出,人盡皆知。
可頭三位皇子,其母妃那好歹也是名正言順被冊立的貴妃,每人身後莫不都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外戚權勢,為其撐腰。
這四皇子陳元清卻實實在在是個例外。
當年,聖上醉酒。
不知是宮女有心,還是聖上無意,隻是偶然的一次臨幸,那位宮女的肚子也是爭氣,竟然一朝懷上龍種。
這宮女本以為能借此一飛衝天,從此以後飛上枝頭變鳳凰。
奈何十月臨盆,宮女竟因難產,失血過多而亡,所以皇四子陳元清自打出生便沒了母親,背後更是被宮女太監非議成禍種災星。
皇子順誕,可自古以來婦女難產皆被視為不祥,心理作祟下就連老皇帝陳懸靜亦不例外,所以他這些年對陳元清少有關愛,很是不喜。
奈何大周皇室本來就子嗣稀薄,陳元清再不濟那也是堂堂皇子,根正苗紅。
隨著陳元清越長越大,老皇帝不知是出於對自己兒子的愧疚還是什麽原因,頭幾年竟把宰相杜景瑞封為皇四子少師。
從此之後,這皇四子陳元清在朝堂上也有了一絲依仗。
並且陳元清雖然年幼,身世薄微,可他很是聰慧,對杜景瑞也是恭敬有加。
杜景瑞更是將自身所學傾囊相授,老皇帝看在眼中很是欣慰,一早便讓其隨殿聽政,參議國家大事。
今日,自打朝議開始,陳元清就站在殿內一言不發。
早些時日,他便聽聞聖上即將迴朝,當時便與杜景瑞談及了一些南巡之事。
杜景瑞當時並未直言,而是稍加點撥之後,這才有了聖上迴朝當日,皇四子與欽天監聯袂上奏之事,卻沒想到此舉恰恰合了老皇帝陳懸靜的心意。
此時陳懸靜問及己身。
皇四子邁步出列。
龍子雖幼,身姿挺拔。
大儒調教,浩氣翩翩。
正所謂: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
陸謹修怒視楚言禮。
陳懸靜麵色祥和,並未作聲。
殿內一片肅寂,氣氛降至冰點。
“咳!”
宰相杜景瑞不合時宜幹咳一聲。
高台之上,陳懸靜兩肘支案,側頭望向杜景瑞,神色平靜,雙目略顯疑慮。
殿內眾臣,除陸謹修與楚言禮怒目對視,其餘人等皆是看向這位大周宰相。
百官側目,宰相杜景瑞隻是微微俯首,緩聲道:“臣入周時間較晚,但臣對天景三年南川靖難之役不敢有絲毫忘記。”
一言止戈,百官封口。
杜景瑞無需過多言語,更不顧忌那些錯綜複雜的朝堂關係,可謂一語中的!
中書令陸謹修原本與楚言禮怒視相對,聞聲神色一變,震驚的看向杜景瑞。
眾臣之首,四位皇子同時身子微微一顫,大皇子陳元祐更是噤若寒蟬,對那禁武令不敢再提及半分。
殿內,落針可聞!
就仿佛五十年前那場大戰還曆曆在目,那一柄柄利刃已經架在眾臣脖頸,哪怕那陸謹修與大皇子再不甘心,也不敢有絲毫動作。
龍椅之上,那位身著龍袍的九五之尊麵色祥和依舊,奈何寬大的龍袍袖內早已毫不可察的攥緊了雙拳。
“唿!”
燭曳生風!
殿內燭火突然一齊朝殿門方向偏移,一股無形殺意幾乎凝成實質,瞬間彌漫整座大殿,在場眾臣除杜景瑞之外無不噤若寒蟬。
殿外寒風獵獵作響。
殿內殺意颯颯逼人。
陳懸靜望著台下眾臣,默默拿起第二本奏章。
禁武令,不了了之。
殺意來去無形,隻有那燭火默自恢複正常
老人麵容平靜,神色依舊和藹可親,拿起第二本奏章擲付群臣。
司禮監隨堂太監趕忙走下高台,跪伏於地,雙手將那本奏章高高捧起。
興許是初冬氣寒,老皇帝陳懸靜兩肘支在禦案之上,抱拳搓手緩緩道:“既然提到了南川,朕這裏正好有本折子,乃是四皇子與欽天監聯袂上奏。”
眾臣聞言默不作聲,殿內落針可聞。
龍椅內,老人則自顧自接著說道:“十年大旱,南川之地既有了旱災又有了瘟疫,這些年一直沒有得到良好改善,已成我大周沉屙頑疾,朕這次著實往南邊走了走,這一路南行,所過之處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所見所聞慘絕人寰。”
“奈何令朕沒想到的是,朕剛迴朝,這欽天監便與四皇子上奏,折子裏提到那南川之地竟有鬼怪橫生,妖邪作祟,這些孽障以人為食,肆虐鄉野,黎民百姓時時刻刻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朕對此痛心疾首,爾等臣子都有什麽良好的建議?”
提到南川,陳懸靜滔滔不竭,他將一路南巡所見所聞列舉而出,說到最後甚至還不免誇讚了一番四皇子與欽天監。
高台下,殿內眾臣聞之無不汗顏,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陳懸靜則穩坐龍椅,稍微停頓喘息,同時一斂祥和,目光攝人心魄,他掃視一圈殿內眾臣,剛要再次開口,耳邊突然傳來一道細不可聞的冷哼聲。
老人聞聲神色一凜,雙目如炬,他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發現三皇子臊眉耷眼一臉不忿,似乎有些惱火。
殿內眾臣同樣聽到了那道細微輕蔑的冷哼聲,眾人心頭一緊,皆是一怔,立馬垂首不敢造次。
一眾臣子對三皇子陳元桓擾亂朝堂心知肚明,同時對這不學無術的三皇子越發的看不上。
你與那四皇子陳元清不對付,那也得分個場合輕重不是,就算你是皇子也不能擾亂朝堂。
聖上盛怒之下,你不知隱忍,在這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聖上之言口出輕蔑,現在就算有心之人想要出頭為你解圍,那也得有那個膽量!
果然,老皇帝陳懸靜凝視三皇子陳元桓許久,內心怒不可遏。
老人微眯著雙眼,眼神冷厲,望著台下站著的陳元桓,緩緩說道:“你在冷哼什麽?”
眾所周知,當今聖上不管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後宮內廷當中,逢提皇子,必會唿其名諱以示愛溺。
可此時老人對三皇子的名字提都不提,直接質問一句,哪怕老人此時神色依舊祥和,但眾臣知道老人內心怕是早已火冒三丈,雷霆震怒。
三皇子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渾然不覺,見老人當庭質問自己,語氣有些狂妄,也不行禮而是大聲迴道:“兒臣以為父皇此言有失公允。”
陳懸靜氣急反笑,微微點頭,他耐著性子緩聲問道:“說說看,朕怎麽有失公允了?”
老人盛怒,三皇子毫無察覺。
他不假思索,大聲說道:“南川之事眾所周知,也並非說他老四提出來才存在,可老四光提出來有什麽用,他也沒說怎麽解決啊,他就提個話頭父皇就如此誇獎,父皇您可知道,您這兩年總往南邊跑,這朝堂之中有多少大事等著處理,哪次不是二哥忙前忙後,盡心用力,您老倒好,這些年也沒見您當著百官之麵誇獎一下二哥,這不是有失公允又是什麽。”
陳懸靜聞言突然搖頭,他左右張望一番,連說三個好字,最後閉目平緩情緒,過了許久才睜眼問道:“好,我先不怪你擾亂朝堂,我問你,你既然說元清沒有解決辦法,那想必你對這南川災疫已經有了對策,是不是?”
陳元桓聞聲瞬時愣住,麵對老人的質問吞吞吐吐,半晌說不出一條建議。
高台之上,老皇帝陳懸靜的臉色越發難看。
眾所周知,三皇子陳元桓唯二皇子陳元佶馬首是瞻。
說來也怪,就算這三皇子不學無術,可二人畢竟同父異母,但三皇子偏偏不知為何就是喜歡跟在陳元佶左右,鞍前馬後,著實令人費解。
眼下聖上臉色越發難看,殿內眾臣皆是不敢言語,二皇子陳元佶垂著頭悄悄朝尚書令楚言禮稍使眼色。
尚書令楚言禮見狀,無奈暗自歎息一聲,隻得硬著頭皮邁步出列,想打這個圓場。
可是高台之上的老人並不給楚言禮說話的機會,他盯著三皇子陳元桓,驟然暴喝一聲:“說!”
陳元桓站在原地猛地一顫,嚇一哆嗦,他眼神躲閃嘴裏嘟嘟囔囔,不知是在埋怨還是在搬弄是非。
陳懸靜則冷哼一聲,厲聲接著說道:“你既沒有提出南川災疫之事又沒解決的辦法,你有何臉麵擾亂朝堂,你又有哪點比得上四皇子,如今你又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出言不遜,擾亂朝堂,朕平日裏是不是對你太放縱了!”
老人言語犀利,怒氣漸盛。
隻是他不提四皇子還好,一提及四皇子,陳元桓明顯有些不服氣,突然抬頭看向老人,側頭梗脖不服氣道:“誰說我沒主意了,我那是不想說,我若說個主意,保準比老四強。”
陳懸靜原本是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今日著實有些火氣,他見陳元桓如此不識抬舉,強壓心頭怒火緩聲道:“那你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來聽聽。”
“說就說!誰怕誰!”
三皇子梗著脖子,不假思索,滿臉不屑。
由於他平日在宮內無所事事,經常聽宮內太監宮女閑來嚼舌,此時被陳懸靜逼的急了,也顧不得身處朝堂之上,張口說道:“那南川十年大旱,黎民百姓們苦不堪言,現在又有妖邪作祟,這明顯是老天爺對咱大周的懲罰,兒臣以為,咱們不如貼出皇榜,廣招天下僧侶在這長安城開一場空前盛大的水陸大會,禱告上蒼,祈佑我大周風調雨順……”
“一派胡言!”
龍椅之上,老皇帝陳懸靜不等三皇子說完突然暴怒,他咆哮一聲抓起案上禦筆就砸向陳元桓。
陳元桓萬萬想不到自己這個皇帝老子會突然暴怒,躲閃不及被砸個正著,嚇得他趕忙跪伏在地上。
高台之上陳懸靜餘怒難消,氣的渾身微微顫抖。
楚言禮眼見事態越發嚴重,立馬開口說道:“聖上息怒,三皇子未經人事,年少無知,還望聖上不要怪罪!”
陳懸靜聞聲伸手指向三皇子,氣急反笑,怒聲嗬斥道:“好一個年少無知,他有元清年少嗎!”
隻是老人話音剛落,二皇子陳元佶突然出列。
陳懸靜的目光隨之轉向陳元佶。
哪怕他此時盛怒難消,可二皇子陳元佶已被封王,他最終還是要給其留有些餘麵的,所以隻是看了對方一眼,並未說話。
陳元佶則躬身俯首,行禮過後這才清聲道:“父皇息怒,兒臣以為三弟所言並非全無道理。”
大周朝,國祚兩千餘年,除了那開國高祖皇帝就再沒出現過長命皇帝。
當今聖上陳懸靜著實是個例外。
他不僅活過了五十歲,而且已在位三十多年,這期間由於正統皇後未給其生下半個子嗣,所以這三十來年太子之位一直空缺。
二皇子陳元佶自小文韜武略一點即透,自打他被封王以來,這些年在朝中的威望日漸舉足輕重,再加上他向來與六部交好,所以朝中官員大多與其連枝瓜葛。
當下,大周儲君未立,陳元佶在百官中的唿聲卻越發高漲,陳懸靜對此洞若觀火,按常理說,太子未立,四位皇子皆有機會,可陳懸靜偏偏就在前年將二皇子陳元佶封為了端王,其用意令人捉摸不透。
此刻老人望著二皇子忽然說道:“這個畜生說的什麽道理,還上天對我大周的懲罰,難道朕是那慘無人道的昏君不成,還是說朕做了什麽天怒人怨之事!”
二皇子微微俯首,知道老人餘怒未消,趕忙解釋道:“父皇還請息怒,請聽兒臣一言。”
陳懸靜長舒口氣,緩解一番後,終是問道:“你想說什麽?”
二皇子得到應允,緩緩說道:“南川之地十年大旱,百姓因旱災瘟疫流離失所,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且因大多橫屍荒野無人打理,以致農耕荒廢瘟疫頻發,久而久之,怪癖邪氣滋生彌漫,妖邪隨之出世作祟,父皇不妨想一想,若真按三弟所說在長安城內開一場水陸大會,禱告上蒼,那天地清明靈秀之正氣必將有所感應,複生於南川,到時正不容邪,必將那邪祟之氣鎮壓,如此一來未必不是一條妙計。”
二皇子侃侃而談,朝堂之內眾臣默不作聲。
然而對於這南川現狀,朝堂之內沒有人比陳懸靜更加了解,他對南川現狀一清二楚,內心也已有了應對之策,眼下著二皇子雖有為他人解脫之嫌,可老人還是給其留足了臉麵。
老人並未立刻反駁二皇子,他神色閃爍,麵露疑慮,片刻後看向最小的皇子陳元清,開口問道:“元清,你二哥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折子既是你和欽天監聯袂上奏,那你對這水陸大會有什麽看法?”
四皇子陳元清年及誌學,雖然也能隨殿議事,可他的身世與其他三位皇子有些不同。
當今大周四位皇子皆是庶出,人盡皆知。
可頭三位皇子,其母妃那好歹也是名正言順被冊立的貴妃,每人身後莫不都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外戚權勢,為其撐腰。
這四皇子陳元清卻實實在在是個例外。
當年,聖上醉酒。
不知是宮女有心,還是聖上無意,隻是偶然的一次臨幸,那位宮女的肚子也是爭氣,竟然一朝懷上龍種。
這宮女本以為能借此一飛衝天,從此以後飛上枝頭變鳳凰。
奈何十月臨盆,宮女竟因難產,失血過多而亡,所以皇四子陳元清自打出生便沒了母親,背後更是被宮女太監非議成禍種災星。
皇子順誕,可自古以來婦女難產皆被視為不祥,心理作祟下就連老皇帝陳懸靜亦不例外,所以他這些年對陳元清少有關愛,很是不喜。
奈何大周皇室本來就子嗣稀薄,陳元清再不濟那也是堂堂皇子,根正苗紅。
隨著陳元清越長越大,老皇帝不知是出於對自己兒子的愧疚還是什麽原因,頭幾年竟把宰相杜景瑞封為皇四子少師。
從此之後,這皇四子陳元清在朝堂上也有了一絲依仗。
並且陳元清雖然年幼,身世薄微,可他很是聰慧,對杜景瑞也是恭敬有加。
杜景瑞更是將自身所學傾囊相授,老皇帝看在眼中很是欣慰,一早便讓其隨殿聽政,參議國家大事。
今日,自打朝議開始,陳元清就站在殿內一言不發。
早些時日,他便聽聞聖上即將迴朝,當時便與杜景瑞談及了一些南巡之事。
杜景瑞當時並未直言,而是稍加點撥之後,這才有了聖上迴朝當日,皇四子與欽天監聯袂上奏之事,卻沒想到此舉恰恰合了老皇帝陳懸靜的心意。
此時陳懸靜問及己身。
皇四子邁步出列。
龍子雖幼,身姿挺拔。
大儒調教,浩氣翩翩。
正所謂: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