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織出來都是一個色,容易搞混。那天我去郭家鋪子,遇上幾個老姐妹,大家齊刷刷都在織羊毛衣,想想,到時候織好了,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穿一樣樣的衣服,上了街估摸都認不出來誰是誰了。”


    汪二妮哈哈笑著,沒留意手下,一針挑錯方向。


    寧安提醒了一聲,她又倒迴去重新來一針。


    汪二妮又接著講述道:“我娘家鄰居,家裏有個兒子在染坊上工,聽說學的就是染布。我小那會,他家就會自個在家染布,我見過他家後院晾的布,可惜我沒能學上一二分。嘖嘖。”


    汪二妮一臉遺憾。


    寧安安慰道:“沒事,大娘。等明年天熱了,踩點藍草、茜草之類的,就可以自己給衣服染色了。”


    “你還會染布?”汪二妮驚訝。


    “我沒動手染過,不過在書上看到過染布的方法,試幾次總能學會。”寧安尷尬笑笑。


    “行,那我就厚臉皮,明年再跟著你們學學染布。”


    汪二妮性子爽利,手腳利索,家裏家外做飯收拾家都是一把好手。不過也是個急性子,織了一會兒毛衣就不耐煩了。


    “哎呀,不行了,盯一會就頭暈眼花,這些細活就適合小娘子們幹。”


    說著放下簽子,使勁擠了擠眼睛,晃了晃腦袋。


    聽到汪二妮的抱怨,劉嬸認同地無聲地點點頭。


    汪二妮看劉嬸點頭,像是找到同盟軍,熱切地同她交流道:“我幹粗活幹慣了,讓我洗羊毛梳羊毛都沒問題,不過這慢悠悠一針一針地織,真是我難為這雙手了。”


    “我也是。”劉嬸也不愛織毛衣,她寧願掃地做飯。


    寧安她們也發現了劉嬸不喜歡織毛衣,一說織毛衣,她就搶著幹其他活。家裏人手多,劉嬸不喜歡就不織,沒人強迫她。


    但是汪二妮家就不同了,她家就她一個主力,她要不幹,就沒指望了。


    她大兒子也試著幫忙了,讓洗梳羊毛還成。


    學織毛衣,哼哼,那手,就不聽使喚,那麽粗的木簽,都能紮手。


    那笨手笨腳的模樣,看得她越發心煩,還不如自己織。


    每到這時候,她就念叨,自己這輩子是個沒有小棉襖的命。


    她其實當年在老二兩歲的時候還生了個丫頭,長得又白又漂亮,他家那口子一迴來就抱著不撒手。


    可惜半歲,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就得了風寒,孩子太小,灌了藥也無濟於事。


    哎呀,不能想,一想就心疼。


    再看看寧家這一大家子,這麽多人住在一塊,她也沒聽見過他家吵架。


    “還是你家好,這麽多人手,一人幹一點就行了。”


    “等以後你兩個小子成了親,再生上幾個孫子孫女,你就能得閑了,到時候隻管吩咐人幹活。”劉嬸打趣道。


    “嗐。”汪二妮一擺手,“那可不一定,要是兒子兒媳孝順能過幾天樂嗬日子,要是娶進門個攪家精,你看看鎮子上,沒幾家和氣的。”


    “還有更甚的,隻顧著自個,不管老爹老娘的死活。原來連嬸子,她不就死了幾天都沒人知道。”


    看其他人迷茫,汪二妮才一拍大腿,“看我這記性,連嬸子不在那會兒,你們還沒搬來。連嬸子可憐的哪,老伴早早去了,她隻有一個兒子,伺候了兒子兒媳孫子幾十年,臨到老了不能動了,癱在床上,吃喝拉撒,沒人管,還是鄰裏街坊隔三差五去看看,老婆子餓得瘦的皮包骨就不說了,身上爛一大片褥瘡。擰擰地拖了四五年。”


    汪二妮講完,麵色嘁嘁地,“所以啊,以後也不指望兒孫們能對我多好,等我老了一天送兩頓飯就得了。”


    “你家兩個都是乖孩子,現在就在家幫你幹這幹那,必定不是那不孝順的,你放心好了。”王熙安慰道。


    “是呀,楊兵多能幹啊,小小年紀頂個大人了。”劉嬸也跟著安慰。


    其他人也跟著點點頭。


    他們經常看到楊兵帶著弟弟幹活。


    “現在兩小子還行,不算懶。”汪二妮嗬嗬地笑著謙虛道。


    “姐姐,你們在哪?”“娘親。”


    她們正聊著天就聽到寧遠和寧宜的聲音。


    “這兒,飯廳。”寧安大聲迴道。


    沒兩秒,兩個小人就找了過來。


    “汪大娘好。”兩個人齊齊朝汪二妮問好道。


    “好好。真是兩個小寶貝。”


    寧宜打了招唿就跑到她娘跟前靠著。


    “哥哥還沒下課?”鄭晴問小女兒。


    “哥哥在寫字。”寧宜口齒清晰地答道。


    汪二妮看見寧宜真是親的不行,恨不得抱迴自己家養。


    “寧宜也跟著寧先生讀書了?”


    汪二妮知道寧佑每天在家給寧適寧遠上課,沒想到寧宜也跟著。


    “她就跟著坐旁邊擺個樣子,沒聽多少,就是跟著玩。”鄭晴莞爾道。


    “不是有個詞叫耳什麽目什麽,寧宜以後肯定也是個聰明的。”


    “耳濡目染。”寧遠聽到汪大娘的話,立馬補充完整。


    “對對,就是這個,寧遠厲害。讀書人果然不一樣,小小年紀懂那麽多,大娘這麽大年紀都不會,隻聽別人說過一迴,記不清啦。”汪二妮還是有次去清遠聽路人說的。


    寧遠受到表揚,驕傲地偷偷挺起小胸脯。


    說到讀書,汪二妮想起老二跟著寧適學寫字的事,之前說來道謝一直沒來,今天正好先口頭表達下謝意。


    “還得謝謝你們,聽我家老二說,寧適時不時就教他幾個字,現在已經認識好幾十個字了。”


    鎮子上誰家不想讓孩子讀書?隻可惜沒人能承擔得起讀書的費用。


    寧家就不一樣,兩三歲的小丫頭都能跟著上課。


    汪二妮還不知道寧佑開春後要在惠遠開學堂的事。


    “汪大姐客氣了,孩子們學幾個字哪用得著說謝。”鄭晴嗔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貶國公小姐的艱難奮鬥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函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函露並收藏被貶國公小姐的艱難奮鬥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