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凝慕聽到紅嬋的唿救聲,心中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匆忙推開殿門,走進寢殿。
寢殿內,梁上懸著一條打好結的白綾,藍妃顯然已經做出了極端的選擇。
紫凝慕和隨後跟進來的紫凝萱見此情景,不禁微微蹙眉,兩人眼神交匯,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憂慮。
他們緩緩走向床邊,隻見藍妃躺在床上,緊閉著雙眼,一臉絕望。紅嬋跪在床前,眼睛哭得通紅。
“娘娘,奴婢求您了,睜開眼看看吧,皇上來看您了。”紅嬋紅著眼眶告知藍妃皇上來看她了。
藍妃卻不相信,依然緊閉著雙眼,“本宮毀容了,皇上是不會來看本宮一眼的……”
聽到藍妃這話,紅嬋無奈,隻能轉頭跪在紫凝慕跟前,哭著說:“皇上,請您勸勸娘娘吧,她醒來之後知道毀容,情緒失控,幾次有輕生的念頭,奴婢實在勸不動她。”
紫凝慕沒有說話,隻是望著床上的藍妃,心情複雜,好一會才開口道:“藍妃,朕來看你了。”
親耳聽到紫凝慕這話,藍妃才慢慢睜開眼睛,看到他的那一刻,藍妃的情緒再次激動起來。
隻見她坐起身,撲進了紫凝慕的懷裏,委屈地哭了起來:“皇上,臣妾的臉毀容了,我以為你已經厭棄臣妾,不再來看臣妾了。”
“怎麽會呢?不管你是否毀容,朕都不會厭棄你的。”紫凝慕迴抱著藍妃,安撫她的情緒:“朕不是來了嗎,別哭了,小心傷口感染,朕會陪著你的。”
藍妃微微頷首,靠在紫凝慕懷中。在他的寬慰下,情緒逐漸平複。
見此情景,紫凝萱擔心藍妃的傷口感染潰爛,便對朱雀吩咐道:“速去傳劉太醫來鍾粹宮,為藍妃處理臉上的傷口。”
“朱雀領命!”朱雀領命離去。
藍妃毀容醒來後,心情大起大落,數度折騰,她再也支撐不住,昏睡在紫凝慕懷中。紫凝慕順勢將懷中人抱到床上躺好,為她蓋好被褥,坐在床沿,凝視著昏睡的藍妃。她右臉上的傷痕長達寸許,觸目驚心,還帶著血跡,令人心生憐憫。
此時此刻,紫凝慕有些後悔。後悔不該深夜召見藍妃,更後悔沒有保護好她,導致她被毀容。說到底,都是他的錯。
“皇兄,你也別太擔心了,我已經命朱雀去請劉太醫過來了。”紫凝萱走上前,看到自家皇兄自責的神情,安慰道,“發生這樣的事,是誰都無法預料到的,你也別太自責了。”
紫凝慕實在是怕了,怕藍妃還會輕生,他又能救得了她幾次?想要彌補藍妃不讓她輕生,隻有兩個辦法,那就是陪伴,或者晉位。
陪伴,他是做不到的。畢竟東陵敵軍在翎都城外虎視眈眈,隨時攻城,他作為皇帝,必須要坐鎮朝堂,顧不得兒女情長。
既然陪伴不行,那就隻能晉位了。
紫凝慕想給藍妃晉位,紫凝萱也有同樣的想法,當即提議道:“皇兄,藍妃毀容輕生就是缺乏安全感,怕你因此厭棄她。晉位份,是最好的辦法。崔貴妃薨逝後,除了在將軍府的玉妃,後宮位分最高的就是藍妃了。可晉為貴妃,也算是給藍妃受到的創傷的彌補吧。今天又是寒節,後宮已經很久沒有傳喜訊了,你以為呢?”
紫凝萱的提議很好,和紫凝慕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點頭道:“好,那就聽萱兒的,晉封藍妃為貴妃,晉位詔令隨後下達。”
聽到自家娘娘被晉為貴妃,紅嬋麵露喜色,當即叩首道:“奴婢替貴妃娘娘謝皇上恩典,謝公主殿下。”
劉太醫提著藥箱,急匆匆地走進寢殿,他向紫凝慕和紫凝萱屈身行禮過後,立即上前為昏睡在床上的藍妃處理臉上的傷口。
之前藍妃右邊臉的傷口已經用了最好的金創藥敷上,並包紮好,想不到短短幾個時辰,紗布不僅沒了,傷口還流了血,甚至出現感染潰爛的跡象。
劉太醫眉頭緊皺,看著藍妃右臉的傷口,有些不悅地質問紅嬋:“紅嬋姑娘,你是怎麽照看藍妃娘娘的,怎麽能讓她把敷了金創藥的紗布扯掉,要是傷口感染潰爛,那可是會危及性命的。”
聽到劉太醫這話,紅嬋一陣後怕,但她又不敢說是娘娘為了博寵上位使用的苦肉計,她隻能跪在地上請求道:“是奴婢照看不利,請劉太醫務必救治好我家娘娘。”
救治藍妃要緊,劉太醫不再理會紅嬋,當即為傷口清理並消毒,而後從自己的藥箱裏取出金創藥敷上,重新用紗布包住傷口。
劉太醫救治的過程很順利,幸虧來的及時,要是再晚點過來,藍妃的傷口就感染而潰爛了,輕者高燒不退,重者會危及性命。
結束對藍妃的救治後,劉太醫走到紫凝慕跟前匯報:“皇上,臣已經為藍妃娘娘重新清創敷藥包紮好了,隻要不去碰觸傷口,保持心情愉悅,勤換藥,靜養一段時間傷口結痂就好了。”
“朕知道了。”紫凝慕看了一眼床上的藍妃,一臉嚴肅地交代道:“劉太醫,你要盡快替朕調製出祛疤藥,藍妃的臉上不能留疤。”
“臣定當竭盡全力,為藍妃娘娘盡快調製出祛疤的藥膏。”劉太醫保證道。
紫凝慕點頭,淡淡道:“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應聲之後,劉太醫就拎著藥箱急匆匆的離開了。
劉太醫走後沒一會,福安進來匯報,國師和崔丞相進宮覲見,紫凝慕點頭,表示知道了。
“紅嬋,你給朕聽好了,不論如何都要照看好藍貴妃,她若是再出一點事,朕唯你是問。”
“奴婢定當照看好貴妃娘娘,請皇上放心。”紅嬋惶恐的保證。
紫凝慕最後看一眼床上的藍妃,轉身往外走去。
紫凝萱帶著朱雀和文岫姑姑緊隨其後,離開寢殿。
紅嬋跪在地上,叩首喊道:“奴婢恭送皇上,恭送公主殿下。”
待紫凝慕和紫凝萱離開後,紅嬋抬起頭來,轉頭看向床上昏睡的藍貴妃,喜憂參半。
寢殿內,梁上懸著一條打好結的白綾,藍妃顯然已經做出了極端的選擇。
紫凝慕和隨後跟進來的紫凝萱見此情景,不禁微微蹙眉,兩人眼神交匯,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憂慮。
他們緩緩走向床邊,隻見藍妃躺在床上,緊閉著雙眼,一臉絕望。紅嬋跪在床前,眼睛哭得通紅。
“娘娘,奴婢求您了,睜開眼看看吧,皇上來看您了。”紅嬋紅著眼眶告知藍妃皇上來看她了。
藍妃卻不相信,依然緊閉著雙眼,“本宮毀容了,皇上是不會來看本宮一眼的……”
聽到藍妃這話,紅嬋無奈,隻能轉頭跪在紫凝慕跟前,哭著說:“皇上,請您勸勸娘娘吧,她醒來之後知道毀容,情緒失控,幾次有輕生的念頭,奴婢實在勸不動她。”
紫凝慕沒有說話,隻是望著床上的藍妃,心情複雜,好一會才開口道:“藍妃,朕來看你了。”
親耳聽到紫凝慕這話,藍妃才慢慢睜開眼睛,看到他的那一刻,藍妃的情緒再次激動起來。
隻見她坐起身,撲進了紫凝慕的懷裏,委屈地哭了起來:“皇上,臣妾的臉毀容了,我以為你已經厭棄臣妾,不再來看臣妾了。”
“怎麽會呢?不管你是否毀容,朕都不會厭棄你的。”紫凝慕迴抱著藍妃,安撫她的情緒:“朕不是來了嗎,別哭了,小心傷口感染,朕會陪著你的。”
藍妃微微頷首,靠在紫凝慕懷中。在他的寬慰下,情緒逐漸平複。
見此情景,紫凝萱擔心藍妃的傷口感染潰爛,便對朱雀吩咐道:“速去傳劉太醫來鍾粹宮,為藍妃處理臉上的傷口。”
“朱雀領命!”朱雀領命離去。
藍妃毀容醒來後,心情大起大落,數度折騰,她再也支撐不住,昏睡在紫凝慕懷中。紫凝慕順勢將懷中人抱到床上躺好,為她蓋好被褥,坐在床沿,凝視著昏睡的藍妃。她右臉上的傷痕長達寸許,觸目驚心,還帶著血跡,令人心生憐憫。
此時此刻,紫凝慕有些後悔。後悔不該深夜召見藍妃,更後悔沒有保護好她,導致她被毀容。說到底,都是他的錯。
“皇兄,你也別太擔心了,我已經命朱雀去請劉太醫過來了。”紫凝萱走上前,看到自家皇兄自責的神情,安慰道,“發生這樣的事,是誰都無法預料到的,你也別太自責了。”
紫凝慕實在是怕了,怕藍妃還會輕生,他又能救得了她幾次?想要彌補藍妃不讓她輕生,隻有兩個辦法,那就是陪伴,或者晉位。
陪伴,他是做不到的。畢竟東陵敵軍在翎都城外虎視眈眈,隨時攻城,他作為皇帝,必須要坐鎮朝堂,顧不得兒女情長。
既然陪伴不行,那就隻能晉位了。
紫凝慕想給藍妃晉位,紫凝萱也有同樣的想法,當即提議道:“皇兄,藍妃毀容輕生就是缺乏安全感,怕你因此厭棄她。晉位份,是最好的辦法。崔貴妃薨逝後,除了在將軍府的玉妃,後宮位分最高的就是藍妃了。可晉為貴妃,也算是給藍妃受到的創傷的彌補吧。今天又是寒節,後宮已經很久沒有傳喜訊了,你以為呢?”
紫凝萱的提議很好,和紫凝慕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點頭道:“好,那就聽萱兒的,晉封藍妃為貴妃,晉位詔令隨後下達。”
聽到自家娘娘被晉為貴妃,紅嬋麵露喜色,當即叩首道:“奴婢替貴妃娘娘謝皇上恩典,謝公主殿下。”
劉太醫提著藥箱,急匆匆地走進寢殿,他向紫凝慕和紫凝萱屈身行禮過後,立即上前為昏睡在床上的藍妃處理臉上的傷口。
之前藍妃右邊臉的傷口已經用了最好的金創藥敷上,並包紮好,想不到短短幾個時辰,紗布不僅沒了,傷口還流了血,甚至出現感染潰爛的跡象。
劉太醫眉頭緊皺,看著藍妃右臉的傷口,有些不悅地質問紅嬋:“紅嬋姑娘,你是怎麽照看藍妃娘娘的,怎麽能讓她把敷了金創藥的紗布扯掉,要是傷口感染潰爛,那可是會危及性命的。”
聽到劉太醫這話,紅嬋一陣後怕,但她又不敢說是娘娘為了博寵上位使用的苦肉計,她隻能跪在地上請求道:“是奴婢照看不利,請劉太醫務必救治好我家娘娘。”
救治藍妃要緊,劉太醫不再理會紅嬋,當即為傷口清理並消毒,而後從自己的藥箱裏取出金創藥敷上,重新用紗布包住傷口。
劉太醫救治的過程很順利,幸虧來的及時,要是再晚點過來,藍妃的傷口就感染而潰爛了,輕者高燒不退,重者會危及性命。
結束對藍妃的救治後,劉太醫走到紫凝慕跟前匯報:“皇上,臣已經為藍妃娘娘重新清創敷藥包紮好了,隻要不去碰觸傷口,保持心情愉悅,勤換藥,靜養一段時間傷口結痂就好了。”
“朕知道了。”紫凝慕看了一眼床上的藍妃,一臉嚴肅地交代道:“劉太醫,你要盡快替朕調製出祛疤藥,藍妃的臉上不能留疤。”
“臣定當竭盡全力,為藍妃娘娘盡快調製出祛疤的藥膏。”劉太醫保證道。
紫凝慕點頭,淡淡道:“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應聲之後,劉太醫就拎著藥箱急匆匆的離開了。
劉太醫走後沒一會,福安進來匯報,國師和崔丞相進宮覲見,紫凝慕點頭,表示知道了。
“紅嬋,你給朕聽好了,不論如何都要照看好藍貴妃,她若是再出一點事,朕唯你是問。”
“奴婢定當照看好貴妃娘娘,請皇上放心。”紅嬋惶恐的保證。
紫凝慕最後看一眼床上的藍妃,轉身往外走去。
紫凝萱帶著朱雀和文岫姑姑緊隨其後,離開寢殿。
紅嬋跪在地上,叩首喊道:“奴婢恭送皇上,恭送公主殿下。”
待紫凝慕和紫凝萱離開後,紅嬋抬起頭來,轉頭看向床上昏睡的藍貴妃,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