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早,李延炤便親自前去,送劉、陶去往郡府。案卷以及自己的書信皆已交付他們二人。二人便趕著十幾輛大車,滿載著這些財貨往郡府方向而去。
待得劉、陶二人已經走出半日光景,李延炤方才另召崔陽、秦大勇二人,將解開刑具的樊掌櫃押上一輛囚車,亦是向著郡府方向押解而去。那樊掌櫃自出了地牢,見看守的獄卒還為他解開了鐵銬,心中不由一陣驚喜,以為這位暫時代行縣府事務的司馬將釋放自己。然而當看到那輛殘破的囚車之時,他的心才再度沉入了無底深淵。
李延炤緩緩目送著囚車行出縣府大牢所處的這間別院,心中才稍稍安定下來。此間他唯一的疑惑便是事發至今,這麽多日了,那樊掌櫃所依仗的本地士族卻並沒有出麵。這件事在讓他疑惑之時,亦是令他鬆了一口氣。本來令居縣就這麽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水淺王八多,那些士族正是他所顧忌的所在。然而這些人不知是識趣了,還是知道向他求告並沒有用。皆是不出聲,也讓他省去了不少麻煩。
再次迴到縣府之中,鬆了一口氣的李延炤,已是拿出書冊,開始清點封存的樊掌櫃的家財了。有了這筆資財,至少當下撫恤的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剩餘的那些資財,也足夠支撐令居縣兵的開支足以年記。軍械鎧甲等物,足以換上一茬。當是能夠將這支縣兵打造成一支精兵所用了。
李延炤翻看著記錄資財的賬冊,過了半晌,卻是想起了什麽,喚來外間值守之人,抬頭一看,卻是張興與廖如龍。他起身問二人道:“之前我講要好生待樊掌櫃的家眷,不知他們如今居於何處?每日餐食可還都安排妥當?”
張興聞言,拱手道:“稟司馬,那樊掌櫃的家眷,我等皆依令好好看顧,未敢有絲毫怠慢。他們共有三十七口,現今仍是居於竇宅別院。每日餐食,都是由縣府支用。夥房每頓都多做三四十人的飯,而後遣差役給他們送去。司馬叮囑,未敢有誤。”
李延炤聞言點點頭,道:“樊掌櫃如今將如何處置,尚未定奪,他的家眷可要好生看顧。如今在縣府中辦差,可不比軍中,隻要不違軍律,大可率性而為。縣府中事,須得處處小心。若無法定奪,便報於我。萬勿自己做主。若是釀下大禍,將來我可不一定能助你們擺平所遇到的麻煩事。”
廖如龍躬身行禮,道:“司馬所言極是,我等謹記於心。在縣府一日,便會小心行事一日。若有錯處,還望司馬不吝指正。”
李延炤點點頭道:“既是如此,當然最好不過。劉季武如今也去郡府辦差,恐怕一時半會還迴不來。這幾日你們更須處處注意。我初掌縣中職事,許多地方顧及不到,你們若是發覺有何處不妥,也大可向我明言。”
李延炤坐迴幾案之後,繼續開始翻閱著那些記錄查封之物的賬簿。二人行過禮之後,便也緩緩退出縣府正堂。
一日之後,又是正午時分,劉季武與陶恆終於是押著十幾車的財物返迴了郡府。當太守看到這滿滿當當的十幾車財物時,幾乎驚愕地合不攏嘴。他悄悄將劉、陶二人叫到一旁,厲聲喝問道:“你們這是幹什麽!李定東他又在令居縣幹了什麽好事!”
聞言,劉季武一臉尷尬,想到若是將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辛太守,顯然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於是他便解開身上的布袋,將李延炤整理好的貪墨軍糧案卷宗,書信,以及這次載來的十幾車財貨清單,盡皆交付給辛太守過目。
辛太守叫二人隨他到正堂之上,而後打開那一摞卷宗,粗粗一覽,而後抬頭問坐在下首蒲團上的兩人道:“居然有這樣的事?李定東已將軍中犯官一並斬決了?”
“前日午時,司馬將四名犯官在營中一並斬決了……”劉季武神情肅穆道:“李司馬言及這些貪墨之人,便是咬牙切齒。此時將這四人一並斬首,正有告誡軍中諸將之議。況他們雖因貪墨事敗被司馬斬決,然而司馬還是言及禍不及家人,並未為難犯官的家眷,也足堪稱為仁義了。”
辛翳聞言點點頭,而後又拆開李延炤寫給他的那封書信,細細看了片刻,忽然皺起眉,而後問劉季武道:“除去將這些物事交給我,難道你們李司馬就沒有叮囑些其他事情?”
劉季武聞言搖搖頭,道:“司馬隻囑我等將這些東西交給府君,並未言及其他。”
辛太守又看了看那封書信,而後輕輕將它扣在幾案上,道:“我知道了,等下我就喊郡府書吏簽幾張堪合那給你們,以為憑證。“言罷辛翳又轉頭向後堂道:”辛恪,送二位去驛館中歇息!”
後堂聞聲行出一位老仆,躬身領命,而後便來到劉季武與陶恆身前,道:“二位,請隨我來。”劉季武與陶恆對視一眼,而後又看了看在幾案後閉目養神的辛太守,兩人雙雙站起,而後跟在那辛恪身後緩步行出。
待得兩人出了郡府大門,估摸著走遠之後,坐在幾案後麵的辛太守猛然睜眼,怒道:“好你個李定東,給本府君丟來個什麽樣的燙手山芋!”
一邊憤憤然地大吼了一句,太守又將書信翻過來,上麵語焉不詳地寫著一句話:“蛋雞可留,勿殺之取卵。府君明鑒。”
“你也知他燙手,何故陷我!”辛太守起身在屋中反複踱步,而後憤而轉過屏風,便向著後堂行去。
半日之後,先前押來的財貨業已清點完畢。辛太守便為劉、陶二人簽發了堪合,而後兩人便帶著手下士卒向令居方向返迴。又過了不過半個時辰的光景,樊掌櫃便在秦大勇、崔陽的押送下到達郡府。辛太守看著李延炤給他扔過來的這個燙手山芋,心中一時五味雜陳。
辛翳令左右士卒將囚車打開,放這位樊掌櫃出來,而後將他帶到堂上,屏退左右,拿出李延炤交付給他的卷宗副本中的供詞,而後問樊掌櫃道:“這份供詞,可是你自己所犯之事?李司馬可曾為難於你?”
樊掌櫃拿不準這位郡府太守與令居縣那位司馬之間的關係,因此聽聞他問話,也有些遲疑。思忖一番之後,還是俯身下拜道:“這供詞確為小民供述。李司馬不曾為難於我,隻是小人一時豬油蒙了心,犯下如此大罪,懇請府君寬恕……”
“勾結軍中將佐,以次充好,倒賣軍糧牟利!你可知你犯的是何種罪過!”麵對著樊掌櫃那輕描淡寫一般的說辭,辛翳心中卻也是有些惱怒,當即便出言斥道。樊掌櫃聽聞辛翳這番話,一時汗出如漿,戰戰兢兢地伏拜於地,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待得劉、陶二人已經走出半日光景,李延炤方才另召崔陽、秦大勇二人,將解開刑具的樊掌櫃押上一輛囚車,亦是向著郡府方向押解而去。那樊掌櫃自出了地牢,見看守的獄卒還為他解開了鐵銬,心中不由一陣驚喜,以為這位暫時代行縣府事務的司馬將釋放自己。然而當看到那輛殘破的囚車之時,他的心才再度沉入了無底深淵。
李延炤緩緩目送著囚車行出縣府大牢所處的這間別院,心中才稍稍安定下來。此間他唯一的疑惑便是事發至今,這麽多日了,那樊掌櫃所依仗的本地士族卻並沒有出麵。這件事在讓他疑惑之時,亦是令他鬆了一口氣。本來令居縣就這麽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水淺王八多,那些士族正是他所顧忌的所在。然而這些人不知是識趣了,還是知道向他求告並沒有用。皆是不出聲,也讓他省去了不少麻煩。
再次迴到縣府之中,鬆了一口氣的李延炤,已是拿出書冊,開始清點封存的樊掌櫃的家財了。有了這筆資財,至少當下撫恤的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剩餘的那些資財,也足夠支撐令居縣兵的開支足以年記。軍械鎧甲等物,足以換上一茬。當是能夠將這支縣兵打造成一支精兵所用了。
李延炤翻看著記錄資財的賬冊,過了半晌,卻是想起了什麽,喚來外間值守之人,抬頭一看,卻是張興與廖如龍。他起身問二人道:“之前我講要好生待樊掌櫃的家眷,不知他們如今居於何處?每日餐食可還都安排妥當?”
張興聞言,拱手道:“稟司馬,那樊掌櫃的家眷,我等皆依令好好看顧,未敢有絲毫怠慢。他們共有三十七口,現今仍是居於竇宅別院。每日餐食,都是由縣府支用。夥房每頓都多做三四十人的飯,而後遣差役給他們送去。司馬叮囑,未敢有誤。”
李延炤聞言點點頭,道:“樊掌櫃如今將如何處置,尚未定奪,他的家眷可要好生看顧。如今在縣府中辦差,可不比軍中,隻要不違軍律,大可率性而為。縣府中事,須得處處小心。若無法定奪,便報於我。萬勿自己做主。若是釀下大禍,將來我可不一定能助你們擺平所遇到的麻煩事。”
廖如龍躬身行禮,道:“司馬所言極是,我等謹記於心。在縣府一日,便會小心行事一日。若有錯處,還望司馬不吝指正。”
李延炤點點頭道:“既是如此,當然最好不過。劉季武如今也去郡府辦差,恐怕一時半會還迴不來。這幾日你們更須處處注意。我初掌縣中職事,許多地方顧及不到,你們若是發覺有何處不妥,也大可向我明言。”
李延炤坐迴幾案之後,繼續開始翻閱著那些記錄查封之物的賬簿。二人行過禮之後,便也緩緩退出縣府正堂。
一日之後,又是正午時分,劉季武與陶恆終於是押著十幾車的財物返迴了郡府。當太守看到這滿滿當當的十幾車財物時,幾乎驚愕地合不攏嘴。他悄悄將劉、陶二人叫到一旁,厲聲喝問道:“你們這是幹什麽!李定東他又在令居縣幹了什麽好事!”
聞言,劉季武一臉尷尬,想到若是將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辛太守,顯然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於是他便解開身上的布袋,將李延炤整理好的貪墨軍糧案卷宗,書信,以及這次載來的十幾車財貨清單,盡皆交付給辛太守過目。
辛太守叫二人隨他到正堂之上,而後打開那一摞卷宗,粗粗一覽,而後抬頭問坐在下首蒲團上的兩人道:“居然有這樣的事?李定東已將軍中犯官一並斬決了?”
“前日午時,司馬將四名犯官在營中一並斬決了……”劉季武神情肅穆道:“李司馬言及這些貪墨之人,便是咬牙切齒。此時將這四人一並斬首,正有告誡軍中諸將之議。況他們雖因貪墨事敗被司馬斬決,然而司馬還是言及禍不及家人,並未為難犯官的家眷,也足堪稱為仁義了。”
辛翳聞言點點頭,而後又拆開李延炤寫給他的那封書信,細細看了片刻,忽然皺起眉,而後問劉季武道:“除去將這些物事交給我,難道你們李司馬就沒有叮囑些其他事情?”
劉季武聞言搖搖頭,道:“司馬隻囑我等將這些東西交給府君,並未言及其他。”
辛太守又看了看那封書信,而後輕輕將它扣在幾案上,道:“我知道了,等下我就喊郡府書吏簽幾張堪合那給你們,以為憑證。“言罷辛翳又轉頭向後堂道:”辛恪,送二位去驛館中歇息!”
後堂聞聲行出一位老仆,躬身領命,而後便來到劉季武與陶恆身前,道:“二位,請隨我來。”劉季武與陶恆對視一眼,而後又看了看在幾案後閉目養神的辛太守,兩人雙雙站起,而後跟在那辛恪身後緩步行出。
待得兩人出了郡府大門,估摸著走遠之後,坐在幾案後麵的辛太守猛然睜眼,怒道:“好你個李定東,給本府君丟來個什麽樣的燙手山芋!”
一邊憤憤然地大吼了一句,太守又將書信翻過來,上麵語焉不詳地寫著一句話:“蛋雞可留,勿殺之取卵。府君明鑒。”
“你也知他燙手,何故陷我!”辛太守起身在屋中反複踱步,而後憤而轉過屏風,便向著後堂行去。
半日之後,先前押來的財貨業已清點完畢。辛太守便為劉、陶二人簽發了堪合,而後兩人便帶著手下士卒向令居方向返迴。又過了不過半個時辰的光景,樊掌櫃便在秦大勇、崔陽的押送下到達郡府。辛太守看著李延炤給他扔過來的這個燙手山芋,心中一時五味雜陳。
辛翳令左右士卒將囚車打開,放這位樊掌櫃出來,而後將他帶到堂上,屏退左右,拿出李延炤交付給他的卷宗副本中的供詞,而後問樊掌櫃道:“這份供詞,可是你自己所犯之事?李司馬可曾為難於你?”
樊掌櫃拿不準這位郡府太守與令居縣那位司馬之間的關係,因此聽聞他問話,也有些遲疑。思忖一番之後,還是俯身下拜道:“這供詞確為小民供述。李司馬不曾為難於我,隻是小人一時豬油蒙了心,犯下如此大罪,懇請府君寬恕……”
“勾結軍中將佐,以次充好,倒賣軍糧牟利!你可知你犯的是何種罪過!”麵對著樊掌櫃那輕描淡寫一般的說辭,辛翳心中卻也是有些惱怒,當即便出言斥道。樊掌櫃聽聞辛翳這番話,一時汗出如漿,戰戰兢兢地伏拜於地,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