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數日光景,李延炤便帶著蘇撫繼續熟悉營中事務,引見諸軍將佐。翻閱武庫糧倉賬目書冊等。蘇撫領悟力也挺快,幾日光景下來,已能將營中現在日常的一番雜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李延炤見狀,便也放心不少。
諸事安頓已畢,李延炤自將執意跟隨自己去往令居赴任的那三十餘人報備給龐曦,又去郡府中,為他們請來了一紙調令。龐曦本來見李延炤帶走一名都尉級別將領,已是頗有微詞。然而郡府一紙調令下來,龐曦便也無話可說。如今署理司馬的蘇撫,也完全能夠當作一名騎將來用。因此對於此舉,龐曦也是輕輕揭過,權且按下不表。
到了不得不分別的時候,李延炤仍是覺得這座大營之中,原有頗多令他留戀之處。這幾日,一旦有暇,他便往馬廄跑。如今的馬廄已擴建了數次,規模早已今非昔比。然而今日較之當初他們管理之時,馬廄依然是幹幹淨淨,雖是畜類聚集之所,仍是讓人覺得清爽。
現今負責喂馬的,已換成兩什軍中老卒。這些老卒也知李延炤原本馬倌出身,看著他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境地,倒也絕非偶然,眾人心中都是有幾分敬服之意。這幾日見李延炤常常來到馬廄,也心知這位司馬流連念舊。在喂馬與清掃之餘,這些老卒還時不時與李延炤攀談一陣。這位司馬雖然如今身居高位,卻依然沒有什麽架子,也令這些老卒更生幾分敬佩。
將要跟隨李延炤前往令居赴任的那些將吏軍卒們,也皆是收拾好了行裝。各家都在郡城之中,行裝中除去必備的鋪蓋等,倒也沒多少個人物品。即使有,也早已送迴家中。此時都是等著李延炤一聲令下,而後便跟著隨行。
不管是將吏還是士卒在軍中所騎乘的馬匹,都是軍中公物。因此絕對不可能騎著去令居。李延炤想了想,便請了半日假,自郡城之中租了兩輛牛車,而後將這些人的簡單行裝皆置於牛車之上。李延炤自去見過軍主杜傑,與之作別。而後便去營中喚過這三十餘人,裝好牛車之後便向營外緩緩駛去。
此次遠走赴任,李延炤已決意要悄悄地走。本來貶謫之事,雖說事出有因,然而畢竟不甚光彩。若是一大群部下大張旗鼓地為自己送行,雖然並無標榜自己影響力之意,看在旁人眼中,卻總會引起那些無端且莫名的猜測臆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本來李延炤自身就是是非的中心,他更是絕不想為自己招惹這些麻煩。
一行人雖然看起來也是浩浩蕩蕩,卻至為低調地行出大營轅門,向著南邊而去。行出不過裏許之地,劉季武卻扯了扯李延炤,示意他向後方看去。李延炤轉頭看去,卻發現遠方正有一騎,打馬向自己這邊飛奔過來。
李延炤不由得心中疑惑。方才在營中已與龐督和蘇撫道過別了。卻不知那飛奔而來的,卻是何人。
又過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那一騎縱馬馳近,李延炤方才發現,此人竟是曹建。曹建行至隊伍近前,便下馬棄了韁繩,抱拳叩地道:“李司馬,此間一別,望多珍重,屬下靜候司馬佳音。”
李延炤笑了笑,而後跳下牛車,上前把住曹建的臂膀,道:“你我多年袍澤,彼此早已心知。不論去留,今後仍大可再敘袍澤情誼。你留在廣武軍中,便好生對待那些騎卒部屬,萬望勿令他們無謂犧牲。”
曹建抬頭,與李延炤兩相對望,卻皆是無言。
“曹百人長請迴吧,日後但有相托,炤定欣然應命。”
望著隊伍漸行漸遠的方向,曹建的神色變得說不出的複雜。
令居在廣武之南,相距不過幾十裏路程。即使眾人趕著牛車,行進緩慢,也趕在申時時分到達了令居縣外。令居縣的城牆也是夯土築成,李延炤抬頭望去,不知這城牆經過了多少年代的風吹雨打,每一段夯土城牆,都似乎在向他訴說著它們所經曆的世間滄桑。城牆也甚是低矮,不過丈五左右的高度,讓李延炤覺得搭個人梯,都能輕易爬上這段城牆。
他們由縣城北行來之時,細細查觀了一番,李延炤竟在這既低矮又殘破的城牆上看到不止一處塌陷。此情此景,不由得更讓他暗暗皺眉。雖然如今金城依然在涼州控製之下,不過日後若有戰事,金城扼守不住,令居便是首當其衝,如此疲敝的城防,如何能夠禦敵呢?
他翻出一摞任命公文,出示給守門的城門吏,而後問清楚縣府所在之處,便引著眾人進了縣城。依照城門吏指引的方向穿街越巷,直向縣府而去。
一行人浩浩蕩蕩,雖然甲具武器等物,皆已交還廣武軍武庫。然而這些人皆是不久前曾在戰場上生死搏殺過,並且活下來的將卒,他們身上自然而然散發出的那種凜冽肅殺之氣,與他們銳如刀鋒般的眼神,便令街邊的一眾百姓小販等人不敢直視。
眾人行在令居縣城內街道之中,隻見不少人家都是披麻戴孝,豎起靈堂,街巷之中,也不乏素服匆匆而過的婦人幼童。李延炤見這副景象,心中卻乍然又添幾分沉痛。
如果說廣武郡中還稍微有那麽些繁華景象的話,如今的令居縣城,便是一派百廢待興的凋敝景象。白幡在低矮的房屋之內隨處可見。而且作為民居的這些房屋,也都是斑駁的土牆。雖然以瓦片覆頂的也有不少,然而多數都是茅草為瓦,看上去破敗不堪。城中那些婦人幼童也個個都是清瘦模樣,顯然令居縣中的生活水準,並不能與郡城之中相比。
一行軍卒在城中行了一刻鍾,便來到城中心鍾鼓樓處。令居縣鍾鼓樓正處在縣城中心,看起來也不過就兩丈來高,三丈見方,上置鍾一口,號鼓四隻。雖是以瓦片覆頂,然而李延炤也覺得這鍾鼓樓與其叫鍾鼓樓,倒不如叫鍾鼓台來得更為貼切一些。
眾人行進縣府之中,縣府守門的衙役見到李延炤手持的調任公文,皆不敢阻攔。畢竟日後,這位調任而來的司馬,便算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了。李延炤令趕著牛車的眾位兵將們在門外稍歇。他便與劉季武一同跨過大門,繞過照壁,而後向著縣太爺辦理公務的正堂中行去。
此時雖然正是白天,本該在堂上辦理公務的縣太爺卻是不見人影。不由得使李延炤微現怒容。縣府正堂之中,別說縣令,便是小吏都沒有一個。隻有在縣令幾案之上堆積如山的案牘公文。
“人呢?”李延炤在縣府正堂之中大吼了一嗓子。不多時,縣府側麵廂房之中,卻有一名小吏戰戰兢兢地行出,而後看到正堂中麵有怒容的李延炤,忙不迭地上前見禮,唯恐得罪了這位看起來來頭不小的大爺。
“張明府去了哪裏?”李延炤見有人來,倒也強壓下怒火問道,隻是他的聲音仍是略帶生硬。
“小人……小人不知張明府去哪了……”那小吏說著說著,不由感到一陣心虛,聲音也漸漸低了下去。
“還不去找!”劉季武聞言也現出幾分怒色,憤而道。小吏聞言戰戰兢兢地行了個禮,便要退下,卻聽聞正在縣令的幾案之前站定,若有所思的李延炤喚道:“慢著!”
“既然不知在哪裏,那就不必去找了。我等在此相候便是!”李延炤淡淡道。
諸事安頓已畢,李延炤自將執意跟隨自己去往令居赴任的那三十餘人報備給龐曦,又去郡府中,為他們請來了一紙調令。龐曦本來見李延炤帶走一名都尉級別將領,已是頗有微詞。然而郡府一紙調令下來,龐曦便也無話可說。如今署理司馬的蘇撫,也完全能夠當作一名騎將來用。因此對於此舉,龐曦也是輕輕揭過,權且按下不表。
到了不得不分別的時候,李延炤仍是覺得這座大營之中,原有頗多令他留戀之處。這幾日,一旦有暇,他便往馬廄跑。如今的馬廄已擴建了數次,規模早已今非昔比。然而今日較之當初他們管理之時,馬廄依然是幹幹淨淨,雖是畜類聚集之所,仍是讓人覺得清爽。
現今負責喂馬的,已換成兩什軍中老卒。這些老卒也知李延炤原本馬倌出身,看著他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境地,倒也絕非偶然,眾人心中都是有幾分敬服之意。這幾日見李延炤常常來到馬廄,也心知這位司馬流連念舊。在喂馬與清掃之餘,這些老卒還時不時與李延炤攀談一陣。這位司馬雖然如今身居高位,卻依然沒有什麽架子,也令這些老卒更生幾分敬佩。
將要跟隨李延炤前往令居赴任的那些將吏軍卒們,也皆是收拾好了行裝。各家都在郡城之中,行裝中除去必備的鋪蓋等,倒也沒多少個人物品。即使有,也早已送迴家中。此時都是等著李延炤一聲令下,而後便跟著隨行。
不管是將吏還是士卒在軍中所騎乘的馬匹,都是軍中公物。因此絕對不可能騎著去令居。李延炤想了想,便請了半日假,自郡城之中租了兩輛牛車,而後將這些人的簡單行裝皆置於牛車之上。李延炤自去見過軍主杜傑,與之作別。而後便去營中喚過這三十餘人,裝好牛車之後便向營外緩緩駛去。
此次遠走赴任,李延炤已決意要悄悄地走。本來貶謫之事,雖說事出有因,然而畢竟不甚光彩。若是一大群部下大張旗鼓地為自己送行,雖然並無標榜自己影響力之意,看在旁人眼中,卻總會引起那些無端且莫名的猜測臆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本來李延炤自身就是是非的中心,他更是絕不想為自己招惹這些麻煩。
一行人雖然看起來也是浩浩蕩蕩,卻至為低調地行出大營轅門,向著南邊而去。行出不過裏許之地,劉季武卻扯了扯李延炤,示意他向後方看去。李延炤轉頭看去,卻發現遠方正有一騎,打馬向自己這邊飛奔過來。
李延炤不由得心中疑惑。方才在營中已與龐督和蘇撫道過別了。卻不知那飛奔而來的,卻是何人。
又過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那一騎縱馬馳近,李延炤方才發現,此人竟是曹建。曹建行至隊伍近前,便下馬棄了韁繩,抱拳叩地道:“李司馬,此間一別,望多珍重,屬下靜候司馬佳音。”
李延炤笑了笑,而後跳下牛車,上前把住曹建的臂膀,道:“你我多年袍澤,彼此早已心知。不論去留,今後仍大可再敘袍澤情誼。你留在廣武軍中,便好生對待那些騎卒部屬,萬望勿令他們無謂犧牲。”
曹建抬頭,與李延炤兩相對望,卻皆是無言。
“曹百人長請迴吧,日後但有相托,炤定欣然應命。”
望著隊伍漸行漸遠的方向,曹建的神色變得說不出的複雜。
令居在廣武之南,相距不過幾十裏路程。即使眾人趕著牛車,行進緩慢,也趕在申時時分到達了令居縣外。令居縣的城牆也是夯土築成,李延炤抬頭望去,不知這城牆經過了多少年代的風吹雨打,每一段夯土城牆,都似乎在向他訴說著它們所經曆的世間滄桑。城牆也甚是低矮,不過丈五左右的高度,讓李延炤覺得搭個人梯,都能輕易爬上這段城牆。
他們由縣城北行來之時,細細查觀了一番,李延炤竟在這既低矮又殘破的城牆上看到不止一處塌陷。此情此景,不由得更讓他暗暗皺眉。雖然如今金城依然在涼州控製之下,不過日後若有戰事,金城扼守不住,令居便是首當其衝,如此疲敝的城防,如何能夠禦敵呢?
他翻出一摞任命公文,出示給守門的城門吏,而後問清楚縣府所在之處,便引著眾人進了縣城。依照城門吏指引的方向穿街越巷,直向縣府而去。
一行人浩浩蕩蕩,雖然甲具武器等物,皆已交還廣武軍武庫。然而這些人皆是不久前曾在戰場上生死搏殺過,並且活下來的將卒,他們身上自然而然散發出的那種凜冽肅殺之氣,與他們銳如刀鋒般的眼神,便令街邊的一眾百姓小販等人不敢直視。
眾人行在令居縣城內街道之中,隻見不少人家都是披麻戴孝,豎起靈堂,街巷之中,也不乏素服匆匆而過的婦人幼童。李延炤見這副景象,心中卻乍然又添幾分沉痛。
如果說廣武郡中還稍微有那麽些繁華景象的話,如今的令居縣城,便是一派百廢待興的凋敝景象。白幡在低矮的房屋之內隨處可見。而且作為民居的這些房屋,也都是斑駁的土牆。雖然以瓦片覆頂的也有不少,然而多數都是茅草為瓦,看上去破敗不堪。城中那些婦人幼童也個個都是清瘦模樣,顯然令居縣中的生活水準,並不能與郡城之中相比。
一行軍卒在城中行了一刻鍾,便來到城中心鍾鼓樓處。令居縣鍾鼓樓正處在縣城中心,看起來也不過就兩丈來高,三丈見方,上置鍾一口,號鼓四隻。雖是以瓦片覆頂,然而李延炤也覺得這鍾鼓樓與其叫鍾鼓樓,倒不如叫鍾鼓台來得更為貼切一些。
眾人行進縣府之中,縣府守門的衙役見到李延炤手持的調任公文,皆不敢阻攔。畢竟日後,這位調任而來的司馬,便算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了。李延炤令趕著牛車的眾位兵將們在門外稍歇。他便與劉季武一同跨過大門,繞過照壁,而後向著縣太爺辦理公務的正堂中行去。
此時雖然正是白天,本該在堂上辦理公務的縣太爺卻是不見人影。不由得使李延炤微現怒容。縣府正堂之中,別說縣令,便是小吏都沒有一個。隻有在縣令幾案之上堆積如山的案牘公文。
“人呢?”李延炤在縣府正堂之中大吼了一嗓子。不多時,縣府側麵廂房之中,卻有一名小吏戰戰兢兢地行出,而後看到正堂中麵有怒容的李延炤,忙不迭地上前見禮,唯恐得罪了這位看起來來頭不小的大爺。
“張明府去了哪裏?”李延炤見有人來,倒也強壓下怒火問道,隻是他的聲音仍是略帶生硬。
“小人……小人不知張明府去哪了……”那小吏說著說著,不由感到一陣心虛,聲音也漸漸低了下去。
“還不去找!”劉季武聞言也現出幾分怒色,憤而道。小吏聞言戰戰兢兢地行了個禮,便要退下,卻聽聞正在縣令的幾案之前站定,若有所思的李延炤喚道:“慢著!”
“既然不知在哪裏,那就不必去找了。我等在此相候便是!”李延炤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