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延炤被調往令居一事,士卒們的群情激奮,與李延炤本人的淡然處之,形成了一種鮮明對比。
李延炤並未苛求太多,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始,他所求無非盡力做好身邊的每一樁事,為自己,也為身邊這些朝夕相處的人,謀求一條活路,使得原本世界上的那副慘象不再時時上演,也使得漢家兒郎的鮮血,能少流一些。
然而設身處地待在這個能決定很多人生死的位置上,李延炤才驚覺,這一切原本就不似自己原先所想的那麽簡單。他不知他的出現將曆史的車輪推進了多少,他隻知如今的涼州,依然還是處於夾縫中求生存的這麽一種狀態。兩年的光景,自己拉著辛府君一同勵精圖治。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便將一切都打迴原形。
如今府庫已空,兩年來好不容易攢下的積蓄,也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化為烏有。然而令李延炤感到有所寬慰的,是日益精進的手工業,和往來於涼州全境的商隊。他堅信,隻要這些事情還在做,那麽改變和崛起,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要說命數已定,李延炤自然是不信的。然而冥冥之中卻總有種在現實中掙紮的無力感。來到這個時空兩年多了,卻依然沒有混出什麽模樣。如今更是遭到貶謫,真可謂是穿越者之恥。
反複思量了一番之後,李延炤喚過賬外值守的士卒們,交給他一份名單,名單上九人,都是最開始還在馬廄中就在他手下做事的老部下。李延炤神情凝重,吩咐值守士卒將這九人請到他帳中來。
那名值守士卒接過名單轉身走出帳去,李延炤毫無形象地以左手做支撐,斜躺在胡床上,望著幾案上的一摞軍報等物發呆。過了大約兩炷香的功夫,那九人相繼來到帳中,在李延炤的授意之下各自尋得一個蒲團坐下。九人之中,劉季武如今已升任廣武軍騎都尉。曹建也新近受命署理百人長一職。崔陽、秦大勇水漲船高,也升任隊率。丁越、廖如龍、韓文燦、張興、王強如今已俱是擔任什長之職。
之所以喊他們前來帳中,正是準備宣布自己將調任令居縣司馬一事。之前李延炤向辛太守請命,請求帶走幾人,也正是基於老兄弟用著順手的考量。既然如今府君已經照準,那麽李延炤便要征詢這些老部下們的意見了。
畢竟如今這些人已有不少算是身居高位。李延炤倒也不能強迫大家跟著他跑到令居縣那種地方去從頭再來。不過對於這些一直跟著自己的老兄弟,他還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依他自己猜測,曹建、劉季武以及兩名隊率很可能不願隨行。畢竟如今職位擺在那裏。郡兵中的基層將吏待遇倒也說得過去。加之家眷又早已在郡城中安定下來,不願同自己去吃苦頭倒也是人之常情。、
見眾人皆已到齊,李延炤直起身體,又恢複了一副正襟危坐姿態。他看著帳中對坐著的九人,不由得歎了口氣,道:“遙想當初,大夥隨我自馬廄而起,如今已兩年有餘。兩年光陰,六百個日夜,所經曆的刀光劍影,生死搏殺更是不知幾何。辛苦諸位,延炤在此,向大夥道謝!”
言罷,李延炤離席走到一側,而後竟跪了下去,雙手交叉置於地上,而後向著帳中九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
九人見狀,連忙起身避席,人人皆是一副驚愕之色。他們萬萬想不到,如今已貴為一軍司馬的李延炤,竟會在這種場合向著他們施如此大禮。驚愕之餘,卻皆是默然,隻有坐得最近的劉季武疾步上前,將叩首的李延炤扶起,顫聲道:“司馬這是做什麽?我等實在當不起司馬如此大禮!”
李延炤緩緩掙脫劉季武的手,而後站直身體舉目望向帳中諸人,道:“我給眾位叩首,乃是感謝諸君與我這兩年來的生死之交,袍澤之情。如今分別在即,日後各有軍務,不知再見之時,又是何種模樣。生怕來日無法再與諸君相見,故而叩謝諸君,以為離別……”
李延炤話甫一出口,帳中諸人已皆是一副鬱鬱神色。劉季武坐席旁的崔陽憤憤道:“不就是殺了幾個惡奴,竟如此貶謫司馬。這些人,當真是忘記了之前大河兩岸的血戰了!”
李延炤搖搖頭道:“崔隊率,莫要激動,府君與我已是寬仁。如今事情鬧得這麽大,若於我沒有任何懲治,陰氏那裏也不好交代。此事便休要再提,我意已決。即便轉任他處,焉知就非塞翁之馬邪?”
崔陽聽聞李延炤言道他去意已決,思慮了半晌,便噗通一聲跪在蒲團之上,顫聲道:“之前蒙司馬不棄,率我等投軍,如今雖已小有所成,然而引路之情,沒齒不忘。司馬若不嫌棄,便請帶陽同往!”
李延炤神情肅穆地看著崔陽,心下已是大為感動,然而想到一些旁的事情,便問道:“崔陽,此去艱辛,你家人卻是如何安頓?你們在郡中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創出一片天地,如今若是隨我轉任,便如同白手起家,又免不了橫遭一番周折……”
崔陽聞言,卻是頭也不抬答道:“我自隨司馬轉任,家人便繼續在郡中生活,兩不相擾。望司馬準允。”
崔陽話音方落,劉季武也是半跪於地道:“季武亦願與司馬同往,望司馬不棄!”
李延炤方才聽聞崔陽願往,已是感動不已,此時乍然聽劉季武要求同往,麵上已不僅僅是驚愕。他皺眉道:“季武如今已身居高位。若是隨我轉任令居,定然難以尋得平級缺額。季武之意決否?”
劉季武聽到李延炤所言難以尋得合適職位將他平級調動過去,心中已是感佩於李延炤的一片赤誠。他麵不改色道:“即使過去再任什長伍長,乃至一馬前卒,季武亦是無悔!望司馬不棄!”
在劉季武之後,其餘那些從開始就跟隨自己的部屬們紛紛跪地叩首,言之鑿鑿,願與李延炤一同進退。獨獨曹建一人立於帳中,略顯猶豫。當發現身邊一幹同澤都表示願隨李延炤前去調任之後,他心中頓覺尷尬不已。然而略一抬眼,看到李延炤也是在注視著他,忙不迭地垂下頭,而後單膝跪地,似是表示自己也願隨同前往。
李延炤方才站在上首,早將帳中一幹人等的神態看得清清楚楚。他看到了曹建的遲疑。心知曹建必然是舍不得出生入死拚殺而來的職位。李延炤眼神如今無比清明。他開口,對曹建淡淡道:“曹百人長便不隨我同往了吧。你留在郡中便可。如今我調任令居,也是有些舍不得這些出生入死的袍澤兄弟。你留在郡中,切記帶好這些袍澤,切莫讓他們做無謂犧牲,即使我在他處,也能為之寬慰。”
曹建聞言,心下微驚。然而李延炤所言,也確是曹建心中本意。他遲疑片刻,便也恭敬抱拳,言道:“屬下謹記司馬教誨,必不負司馬所托。”
劉季武轉頭看了一眼曹建。那眼神卻很是複雜,直看得曹建心中五味雜陳。
“既是如此,諸君便散了吧,來日交接完畢,動身之時,諸君便隨我同往。”李延炤似是已有幾分倦意,邊打著嗬欠,邊向帳中諸人言道。
諸人躬身行禮,而後相繼退出,帳中轉眼又是空落落的。李延炤望著眾人方才跪坐的蒲團,喃喃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古人誠不欺我!”
李延炤並未苛求太多,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始,他所求無非盡力做好身邊的每一樁事,為自己,也為身邊這些朝夕相處的人,謀求一條活路,使得原本世界上的那副慘象不再時時上演,也使得漢家兒郎的鮮血,能少流一些。
然而設身處地待在這個能決定很多人生死的位置上,李延炤才驚覺,這一切原本就不似自己原先所想的那麽簡單。他不知他的出現將曆史的車輪推進了多少,他隻知如今的涼州,依然還是處於夾縫中求生存的這麽一種狀態。兩年的光景,自己拉著辛府君一同勵精圖治。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便將一切都打迴原形。
如今府庫已空,兩年來好不容易攢下的積蓄,也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化為烏有。然而令李延炤感到有所寬慰的,是日益精進的手工業,和往來於涼州全境的商隊。他堅信,隻要這些事情還在做,那麽改變和崛起,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要說命數已定,李延炤自然是不信的。然而冥冥之中卻總有種在現實中掙紮的無力感。來到這個時空兩年多了,卻依然沒有混出什麽模樣。如今更是遭到貶謫,真可謂是穿越者之恥。
反複思量了一番之後,李延炤喚過賬外值守的士卒們,交給他一份名單,名單上九人,都是最開始還在馬廄中就在他手下做事的老部下。李延炤神情凝重,吩咐值守士卒將這九人請到他帳中來。
那名值守士卒接過名單轉身走出帳去,李延炤毫無形象地以左手做支撐,斜躺在胡床上,望著幾案上的一摞軍報等物發呆。過了大約兩炷香的功夫,那九人相繼來到帳中,在李延炤的授意之下各自尋得一個蒲團坐下。九人之中,劉季武如今已升任廣武軍騎都尉。曹建也新近受命署理百人長一職。崔陽、秦大勇水漲船高,也升任隊率。丁越、廖如龍、韓文燦、張興、王強如今已俱是擔任什長之職。
之所以喊他們前來帳中,正是準備宣布自己將調任令居縣司馬一事。之前李延炤向辛太守請命,請求帶走幾人,也正是基於老兄弟用著順手的考量。既然如今府君已經照準,那麽李延炤便要征詢這些老部下們的意見了。
畢竟如今這些人已有不少算是身居高位。李延炤倒也不能強迫大家跟著他跑到令居縣那種地方去從頭再來。不過對於這些一直跟著自己的老兄弟,他還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依他自己猜測,曹建、劉季武以及兩名隊率很可能不願隨行。畢竟如今職位擺在那裏。郡兵中的基層將吏待遇倒也說得過去。加之家眷又早已在郡城中安定下來,不願同自己去吃苦頭倒也是人之常情。、
見眾人皆已到齊,李延炤直起身體,又恢複了一副正襟危坐姿態。他看著帳中對坐著的九人,不由得歎了口氣,道:“遙想當初,大夥隨我自馬廄而起,如今已兩年有餘。兩年光陰,六百個日夜,所經曆的刀光劍影,生死搏殺更是不知幾何。辛苦諸位,延炤在此,向大夥道謝!”
言罷,李延炤離席走到一側,而後竟跪了下去,雙手交叉置於地上,而後向著帳中九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
九人見狀,連忙起身避席,人人皆是一副驚愕之色。他們萬萬想不到,如今已貴為一軍司馬的李延炤,竟會在這種場合向著他們施如此大禮。驚愕之餘,卻皆是默然,隻有坐得最近的劉季武疾步上前,將叩首的李延炤扶起,顫聲道:“司馬這是做什麽?我等實在當不起司馬如此大禮!”
李延炤緩緩掙脫劉季武的手,而後站直身體舉目望向帳中諸人,道:“我給眾位叩首,乃是感謝諸君與我這兩年來的生死之交,袍澤之情。如今分別在即,日後各有軍務,不知再見之時,又是何種模樣。生怕來日無法再與諸君相見,故而叩謝諸君,以為離別……”
李延炤話甫一出口,帳中諸人已皆是一副鬱鬱神色。劉季武坐席旁的崔陽憤憤道:“不就是殺了幾個惡奴,竟如此貶謫司馬。這些人,當真是忘記了之前大河兩岸的血戰了!”
李延炤搖搖頭道:“崔隊率,莫要激動,府君與我已是寬仁。如今事情鬧得這麽大,若於我沒有任何懲治,陰氏那裏也不好交代。此事便休要再提,我意已決。即便轉任他處,焉知就非塞翁之馬邪?”
崔陽聽聞李延炤言道他去意已決,思慮了半晌,便噗通一聲跪在蒲團之上,顫聲道:“之前蒙司馬不棄,率我等投軍,如今雖已小有所成,然而引路之情,沒齒不忘。司馬若不嫌棄,便請帶陽同往!”
李延炤神情肅穆地看著崔陽,心下已是大為感動,然而想到一些旁的事情,便問道:“崔陽,此去艱辛,你家人卻是如何安頓?你們在郡中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創出一片天地,如今若是隨我轉任,便如同白手起家,又免不了橫遭一番周折……”
崔陽聞言,卻是頭也不抬答道:“我自隨司馬轉任,家人便繼續在郡中生活,兩不相擾。望司馬準允。”
崔陽話音方落,劉季武也是半跪於地道:“季武亦願與司馬同往,望司馬不棄!”
李延炤方才聽聞崔陽願往,已是感動不已,此時乍然聽劉季武要求同往,麵上已不僅僅是驚愕。他皺眉道:“季武如今已身居高位。若是隨我轉任令居,定然難以尋得平級缺額。季武之意決否?”
劉季武聽到李延炤所言難以尋得合適職位將他平級調動過去,心中已是感佩於李延炤的一片赤誠。他麵不改色道:“即使過去再任什長伍長,乃至一馬前卒,季武亦是無悔!望司馬不棄!”
在劉季武之後,其餘那些從開始就跟隨自己的部屬們紛紛跪地叩首,言之鑿鑿,願與李延炤一同進退。獨獨曹建一人立於帳中,略顯猶豫。當發現身邊一幹同澤都表示願隨李延炤前去調任之後,他心中頓覺尷尬不已。然而略一抬眼,看到李延炤也是在注視著他,忙不迭地垂下頭,而後單膝跪地,似是表示自己也願隨同前往。
李延炤方才站在上首,早將帳中一幹人等的神態看得清清楚楚。他看到了曹建的遲疑。心知曹建必然是舍不得出生入死拚殺而來的職位。李延炤眼神如今無比清明。他開口,對曹建淡淡道:“曹百人長便不隨我同往了吧。你留在郡中便可。如今我調任令居,也是有些舍不得這些出生入死的袍澤兄弟。你留在郡中,切記帶好這些袍澤,切莫讓他們做無謂犧牲,即使我在他處,也能為之寬慰。”
曹建聞言,心下微驚。然而李延炤所言,也確是曹建心中本意。他遲疑片刻,便也恭敬抱拳,言道:“屬下謹記司馬教誨,必不負司馬所托。”
劉季武轉頭看了一眼曹建。那眼神卻很是複雜,直看得曹建心中五味雜陳。
“既是如此,諸君便散了吧,來日交接完畢,動身之時,諸君便隨我同往。”李延炤似是已有幾分倦意,邊打著嗬欠,邊向帳中諸人言道。
諸人躬身行禮,而後相繼退出,帳中轉眼又是空落落的。李延炤望著眾人方才跪坐的蒲團,喃喃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古人誠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