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京,王宮,禦書房。
李浩南聽姬誦背誦完《六韜》中的文韜部分,這才抬頭看向大門旁的一個侍者。
“大王派你來的?”
那個侍者急忙走進來,恭敬地說道:“大王請太師和太子去寢宮共進晚餐。”
李浩南看向窗外,看到夕陽西下,便對姬誦說道:“時候不早了,下課。”
姬誦收拾好書桌,跟在李浩南身後,隨著那個侍者一同來到姬發的寢宮。
李浩南走進寢宮,看到薑子牙與周公旦,還有姬誦的生母邑薑也在。
姬誦先是給各位長輩行禮,隨後被姬發揮手招到床前。
時間一晃,又是快十天過去了,姬發的病情時好時壞,但總的趨勢還是奔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李浩南明白姬發的病情,姬發自己也明白。
人之將死,格外戀親。
姬發每日傍晚,都要派人請李浩南到寢宮用餐,每次都有王後邑薑一同作陪。
李浩南知道,姬發讓邑薑露麵,這種行為在這個時代,被稱為“通家之好”。
說白了,就是不拿自己當外人。
李浩南熟不拘禮,與姬發等人一一打過招唿,直接坐到周公旦身邊。
他才坐下,就聽姬發問道:“誦兒,今天又跟著師父學會什麽新本事了?”
姬誦道:“師父先是給我講了三子,又讓我背誦《六韜》中的文韜。”
周公旦不解問道:“何為三子?”
姬誦答道:“三子,指的是槍杆子、筆杆子與錢袋子。師父說,作為一名君王,一定要能夠熟練掌握三子的力量。三子當中又以槍杆子最為重要,隻有槍杆子裏麵才能出王權。”
槍杆子裏麵出王權。
姬發、周公與薑子牙都是心有感觸。
姬發又問道;“筆杆子又是什麽意思?”
“師父說,筆杆子指的是掌控民心的能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與百姓之間,是舟與水之間的關係。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這條舟,要想在水麵上行的穩,一定要學會安撫百姓之心。”
周公旦問道:“如何安撫百姓之心?”
姬誦道:“師父說,要想安撫百姓,就要有錢袋子。錢袋子指的是經世濟民之道,身為君王,必須要懂經世濟民之道,必須要懂得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安居樂業,才會歸心。”
姬發聽過姬誦的解釋,興奮說道;“王太師這個三子之說,真是總結的好,言簡意賅。不過九個字,就將治國理政的要義說的明明白白,真大才也。”
周公旦說道:“好一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師之語,真是精辟。”
薑子牙見姬誦對答如流,也是心中高興,接著問道:“關於三子,太師還與你講過些什麽?”
“師父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以他先讓我學習如何使用槍杆子,讓我學習兵法與韜略,讓我做萬人敵。其他的可以先放一放,以後再學。”姬誦說道。
姬發三人又問了幾個問題,姬誦都是對答如流。
這時,宮中禦膳房送來晚膳,姬發三人才停止詢問。
姬誦從李浩南這學來的一番話,將姬發等人哄得無比欣慰,連連誇讚李浩南教學有方。
姬發心情大好,感覺身上也不那麽沉重了,飯也多吃了半碗。
晚宴過後,李浩南告辭出來,迴到他在王宮裏的住處。
細想之前的情形,李浩南心中暗笑。
姬發三人明著在考校姬誦,實際也是在間接考校自己。
姬誦對答如流,等同於自己對答如流。
幸好自己已經調整策略,準備專心培養姬誦,將他培養成一代雄主,將來好去借他的手毆打佛門,是以教授姬誦的全是幹貨,完全能承受的住姬發為首的三個人精的考驗。
不過話說迴來,和這些人打交道,還真是心累。
穩定心神,李浩南開始打坐,直到午夜才停下,跟著離開房間,施法飛出王宮,來到鎬京城外的岐山山中,一頭紮入藏在山中的歸家道場。
來到歸家道場後殿的一處靜室內,李浩南才放下心來。
他摸出孔宣給他的孔雀翎,在上麵注入一絲法力。
孔雀翎上五彩之光閃耀,內裏飛出一道清光,落地化為孔宣的模樣,正是孔宣留在其中的一點真靈。
五莊觀外,兩人第一次見麵,孔宣拜托李浩南尋找他兄弟大鵬。
燃燈攻打梅山之時,孔宣通過孔雀翎主動聯係李浩南。
李浩南隨後與他裏應外合,上演了一出戲碼,讓孔宣得到機會,當著佛門眾弟子的麵痛斥燃燈,將他與燃燈之間的矛盾公開化。
經過這一次合作,李浩南與孔宣之間的關係又拉近一步,也窺探到孔宣不甘於平淡的心思。
佛門最近都沒有什麽舉動,李浩南總覺得心中沒底,才想著主動聯係孔宣,看看能不能打探到些消息。
李浩南問候過孔宣,請孔宣在靜室內坐下。
組織好語言後,李浩南問道:“前輩最近過的如何?燃燈老賊沒有為難你吧?”
孔宣道:“沒有,你找我就是為了問這個?”
“他沒有為難你就好,我請前輩出來,還有別的事情想要與前輩說。”
“可是大鵬有消息了?”孔宣問道。
“沒有,不過我要說的事情,和令弟有些關係。”
“是什麽事?你講。”
“萬一令弟在我找到他之前,就打聽到你被困於佛門,然後打上門去,可是大大的不妙。我覺得,咱們應該做兩手準備,以防不測。”
“你想說什麽就直接說,不要繞彎子。”
見孔宣催促,李浩南當即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想說的是,前輩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之。以前輩的境界與才幹,何必屈居人下。為何不想辦法取代燃燈老賊,成為佛門領袖?”
聽到“彼,可取而代之。”這句話,孔宣麵色古怪,微微揚著下巴,斜覷著李浩南,將他從頭看到腳,又從腳看到頭,仿佛是第一次見到他一般。
李浩南不管孔宣古怪的反應,接著說道:“若是前輩覺得取代燃燈太過危險,也可以暫退半步,想辦法架空燃燈老賊,成為佛門真正的掌控者,前輩以為如何?”
孔宣不再上下打量李浩南,改為凝視著他。
“這些話,是誰讓你說的?”
“沒人讓我說這些話,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我隻是覺得前輩如此超群絕倫,不應該屈居人下,應該統領一方,稱佛做祖,才配得上前輩的身份境界。”
孔宣收迴目光,淡淡說道:“我還有事,先走了,等我有空再聯係你。”
說完,孔宣也不等李浩南迴複,直接化為一道清光,飛入孔雀翎中。
孔宣走的突兀,李浩南也不以為意。
自從在梅山擊退佛門後,他一直在琢磨,孔宣在梅山所作所為的用意何在。
當麵痛斥燃燈,肯定不是孔宣最終的用意,那樣做未免太小家子氣。
想來想去,李浩南最終得出一個大膽的結論。
孔宣莫非是想取代燃燈或是架空燃燈,成為佛門真正的掌權者?
在梅山所做的一切,隻是孔宣計劃中的一步。
這個想法產生之後,他越想越覺的這才是真正的內幕。
今天一番對話,李浩南故作驚人之語,試探孔宣的反應,果然看出些端倪。
他收起孔雀翎,握緊拳頭猛地對空打出一拳,興奮地喃喃自語。
“我猜的八九不離十,弄不好孔宣真的是想取代燃燈。再不濟,他也是想架空燃燈,做佛門真正的話事人,燃燈的樂子大了。”
李浩南聽姬誦背誦完《六韜》中的文韜部分,這才抬頭看向大門旁的一個侍者。
“大王派你來的?”
那個侍者急忙走進來,恭敬地說道:“大王請太師和太子去寢宮共進晚餐。”
李浩南看向窗外,看到夕陽西下,便對姬誦說道:“時候不早了,下課。”
姬誦收拾好書桌,跟在李浩南身後,隨著那個侍者一同來到姬發的寢宮。
李浩南走進寢宮,看到薑子牙與周公旦,還有姬誦的生母邑薑也在。
姬誦先是給各位長輩行禮,隨後被姬發揮手招到床前。
時間一晃,又是快十天過去了,姬發的病情時好時壞,但總的趨勢還是奔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李浩南明白姬發的病情,姬發自己也明白。
人之將死,格外戀親。
姬發每日傍晚,都要派人請李浩南到寢宮用餐,每次都有王後邑薑一同作陪。
李浩南知道,姬發讓邑薑露麵,這種行為在這個時代,被稱為“通家之好”。
說白了,就是不拿自己當外人。
李浩南熟不拘禮,與姬發等人一一打過招唿,直接坐到周公旦身邊。
他才坐下,就聽姬發問道:“誦兒,今天又跟著師父學會什麽新本事了?”
姬誦道:“師父先是給我講了三子,又讓我背誦《六韜》中的文韜。”
周公旦不解問道:“何為三子?”
姬誦答道:“三子,指的是槍杆子、筆杆子與錢袋子。師父說,作為一名君王,一定要能夠熟練掌握三子的力量。三子當中又以槍杆子最為重要,隻有槍杆子裏麵才能出王權。”
槍杆子裏麵出王權。
姬發、周公與薑子牙都是心有感觸。
姬發又問道;“筆杆子又是什麽意思?”
“師父說,筆杆子指的是掌控民心的能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與百姓之間,是舟與水之間的關係。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這條舟,要想在水麵上行的穩,一定要學會安撫百姓之心。”
周公旦問道:“如何安撫百姓之心?”
姬誦道:“師父說,要想安撫百姓,就要有錢袋子。錢袋子指的是經世濟民之道,身為君王,必須要懂經世濟民之道,必須要懂得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安居樂業,才會歸心。”
姬發聽過姬誦的解釋,興奮說道;“王太師這個三子之說,真是總結的好,言簡意賅。不過九個字,就將治國理政的要義說的明明白白,真大才也。”
周公旦說道:“好一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師之語,真是精辟。”
薑子牙見姬誦對答如流,也是心中高興,接著問道:“關於三子,太師還與你講過些什麽?”
“師父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以他先讓我學習如何使用槍杆子,讓我學習兵法與韜略,讓我做萬人敵。其他的可以先放一放,以後再學。”姬誦說道。
姬發三人又問了幾個問題,姬誦都是對答如流。
這時,宮中禦膳房送來晚膳,姬發三人才停止詢問。
姬誦從李浩南這學來的一番話,將姬發等人哄得無比欣慰,連連誇讚李浩南教學有方。
姬發心情大好,感覺身上也不那麽沉重了,飯也多吃了半碗。
晚宴過後,李浩南告辭出來,迴到他在王宮裏的住處。
細想之前的情形,李浩南心中暗笑。
姬發三人明著在考校姬誦,實際也是在間接考校自己。
姬誦對答如流,等同於自己對答如流。
幸好自己已經調整策略,準備專心培養姬誦,將他培養成一代雄主,將來好去借他的手毆打佛門,是以教授姬誦的全是幹貨,完全能承受的住姬發為首的三個人精的考驗。
不過話說迴來,和這些人打交道,還真是心累。
穩定心神,李浩南開始打坐,直到午夜才停下,跟著離開房間,施法飛出王宮,來到鎬京城外的岐山山中,一頭紮入藏在山中的歸家道場。
來到歸家道場後殿的一處靜室內,李浩南才放下心來。
他摸出孔宣給他的孔雀翎,在上麵注入一絲法力。
孔雀翎上五彩之光閃耀,內裏飛出一道清光,落地化為孔宣的模樣,正是孔宣留在其中的一點真靈。
五莊觀外,兩人第一次見麵,孔宣拜托李浩南尋找他兄弟大鵬。
燃燈攻打梅山之時,孔宣通過孔雀翎主動聯係李浩南。
李浩南隨後與他裏應外合,上演了一出戲碼,讓孔宣得到機會,當著佛門眾弟子的麵痛斥燃燈,將他與燃燈之間的矛盾公開化。
經過這一次合作,李浩南與孔宣之間的關係又拉近一步,也窺探到孔宣不甘於平淡的心思。
佛門最近都沒有什麽舉動,李浩南總覺得心中沒底,才想著主動聯係孔宣,看看能不能打探到些消息。
李浩南問候過孔宣,請孔宣在靜室內坐下。
組織好語言後,李浩南問道:“前輩最近過的如何?燃燈老賊沒有為難你吧?”
孔宣道:“沒有,你找我就是為了問這個?”
“他沒有為難你就好,我請前輩出來,還有別的事情想要與前輩說。”
“可是大鵬有消息了?”孔宣問道。
“沒有,不過我要說的事情,和令弟有些關係。”
“是什麽事?你講。”
“萬一令弟在我找到他之前,就打聽到你被困於佛門,然後打上門去,可是大大的不妙。我覺得,咱們應該做兩手準備,以防不測。”
“你想說什麽就直接說,不要繞彎子。”
見孔宣催促,李浩南當即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想說的是,前輩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之。以前輩的境界與才幹,何必屈居人下。為何不想辦法取代燃燈老賊,成為佛門領袖?”
聽到“彼,可取而代之。”這句話,孔宣麵色古怪,微微揚著下巴,斜覷著李浩南,將他從頭看到腳,又從腳看到頭,仿佛是第一次見到他一般。
李浩南不管孔宣古怪的反應,接著說道:“若是前輩覺得取代燃燈太過危險,也可以暫退半步,想辦法架空燃燈老賊,成為佛門真正的掌控者,前輩以為如何?”
孔宣不再上下打量李浩南,改為凝視著他。
“這些話,是誰讓你說的?”
“沒人讓我說這些話,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我隻是覺得前輩如此超群絕倫,不應該屈居人下,應該統領一方,稱佛做祖,才配得上前輩的身份境界。”
孔宣收迴目光,淡淡說道:“我還有事,先走了,等我有空再聯係你。”
說完,孔宣也不等李浩南迴複,直接化為一道清光,飛入孔雀翎中。
孔宣走的突兀,李浩南也不以為意。
自從在梅山擊退佛門後,他一直在琢磨,孔宣在梅山所作所為的用意何在。
當麵痛斥燃燈,肯定不是孔宣最終的用意,那樣做未免太小家子氣。
想來想去,李浩南最終得出一個大膽的結論。
孔宣莫非是想取代燃燈或是架空燃燈,成為佛門真正的掌權者?
在梅山所做的一切,隻是孔宣計劃中的一步。
這個想法產生之後,他越想越覺的這才是真正的內幕。
今天一番對話,李浩南故作驚人之語,試探孔宣的反應,果然看出些端倪。
他收起孔雀翎,握緊拳頭猛地對空打出一拳,興奮地喃喃自語。
“我猜的八九不離十,弄不好孔宣真的是想取代燃燈。再不濟,他也是想架空燃燈,做佛門真正的話事人,燃燈的樂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