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嘉佑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蘭已經被母親拉著問了大半宿,實在不想被二哥哥拉著再問上半天。
尤其是現在。
相州的大河魚還在等著她,她家二哥哥還那麽遵節守禮。
被母親問,不過就是有些羞人罷了。
被二哥問,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所以如蘭衝著長柏憨憨一笑,挪動腳步,企圖越過長柏,逃離此地。
誰知長柏也跟著邁了一步,順勢又堵住了如蘭的去路。
“二哥哥!”
如蘭:(??へ ?? ╮ )
“擋住妹妹的去路是何意?”
如蘭虛張聲勢。
長柏巍然不動:“方才我聽到你們說,靖北來信了,可是真的?”
盲生抓住了華點。
如蘭當即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發起攻勢:“二哥哥可是君子,怎麽能偷聽女孩子談話呢?”
莊學究曾經講過,君子可欺之以方,如蘭也是活學活用了。
長柏果然麵露赧然。
嘿,有效!
如蘭連忙趁熱打鐵:“念在二哥哥是初犯的份上,這次妹妹就寬宏大量,不與二哥哥計較了,還不速速放我過去?”
長柏赧然,但長柏不動。
如蘭跟變臉似的,立馬又換人甜美的笑臉:“好二哥,母親還等我用飯呢,不好耽擱,就放我走吧,可好?”
“不好。”長柏斷然拒絕。
如蘭頓時氣勢萎靡,嘴中念念有詞:“在劫難逃啊,嶽渙你個害人精,真是被你害死了……”
“唉~”如蘭歎了口氣,“我知道二哥哥想說什麽,不過在這裏似乎不合適,不如與我同去葳蕤軒吧。”
家塾裏人這麽多,還有齊小公爺,如蘭可不想在這裏被教訓。
長柏皺眉思忖一瞬,才點頭道:“言之有理。”
如蘭才鬆了口氣,又見長柏衝著齊衡和長楓說道:“元若,長楓,你們也一起來吧。”
“好。”
齊衡和長楓也是不客氣的應下。
“啊?”
如蘭蒙了。
不是……隻寫寫信,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更沒有私相授受,不至於弄三司會審這麽大的陣仗吧?
三哥哥倒也罷了,齊小公爺可不是盛家人,我小五不要麵子的嗎?
許是如蘭表現的太明顯,齊衡察覺了端倪,當即改了口:
“事關國家軍機,還是謹慎些的好,我就不去了,兄長先聽過,若是合適,再講與我聽便是。”
長柏點點頭:“也好。”
“小公爺稍等!”如蘭又蒙了,“什麽國家軍機?”
齊衡答道:“靖北的戰事啊。”
長楓追問道:“嶽渙信裏沒提嗎?”
長柏也投去希冀的目光。
如蘭呢喃道:“不是……不是要三司會審啊?”
長柏皺眉不解:“三司會審?何事?審誰?”
“沒!”如蘭迅速改口,“沒什麽!沒什麽不能說的,嶽二哥在信裏寫了許多靖北的境況,小公爺若是有興趣,不妨一起。”
以前,如蘭也是喚元若哥哥的。
後來不知怎地,她就不這麽喊了,開口稱“小公爺”。
齊衡倒是沒有注意這種變化,隻應承道:
“那就叨擾五姑娘了。”
長楓笑道:“小公爺何必如此客氣,你喚二哥一聲兄長,那二哥的妹妹便也是你的妹妹。”
妹妹嗎?
齊衡笑了笑,隱晦的看向後麵的明蘭。
他其實不想做哥哥。
隻可惜,齊衡這份懵懂的青澀,卻不為當事人知曉。
明蘭正和品蘭熱烈的討論著下次出城射獵,壓根兒沒有注意到齊衡的目光。
倒是墨蘭,羞澀中夾雜著得意,微微垂首。
一行人浩浩蕩蕩離了家塾,結伴向葳蕤軒而去,時不時還能聽到幾句談論。
“五姐姐,嶽二哥可有說靖北能否得勝?”
“妹妹此言差矣,靖北強悍,怎麽可能不勝?應該問能否大勝,對吧二哥?”
“靖北確實強悍,但獨扛西夏、漠北、高麗三敵,兵力不占優,戰場又瞬息萬變,著實令人擔憂,長柏兄怎麽看?”
“必勝。”
“那朝廷還會讓大姐夫去靖北嗎?”
“對哦,國公姐夫若是被召迴,叔父是不是也能迴來了?”
……
相州。
黑了幾度,瘦了兩圈的盛紘,正巡視河堤,腳踩泥巴,襟擺也被染髒,不複往日文雅,甚至略顯邋遢。
邕王府。
邕王正跟愛妃商議如何阻止邢澤被召迴,複出之戰大獲全勝,他準備再接再厲、乘勝追擊。
大相國寺。
榮飛燕跪拜於佛前,虔誠祈禱。
“佛祖菩薩保佑,保佑大宋,國泰民安,山河永固,保佑吾家,家宅安寧,父母安康,保佑……遼國公……”
安國公府。
胖嘟嘟的耶律浚,正在女使寶瑞的看護下,探索自己的家,嘴裏還“niania”的唿喊著。
書房裏的蕭觀音聽到唿喊,抬頭往窗外看了一眼,露出慈愛的笑容,然後繼續埋頭書寫。
落筆間,映帶安雅,風骨灑落,一手離方遁圓的行書,行雲流水般躍然於紙上。
“……公貴野望,非民之過,君曾言,興亡皆是百姓苦……”
趙府。
趙宗全和兒子趙策英正討論著靖北的戰事。
“我兒不必憂慮,靖北精兵強將無數,幾無敗績,想來此戰也必能取勝。”
“父親所言甚是,隻是……恕兒子直言,官家過於放縱了,靖北已呈尾大不掉之勢,於國極為不利,太祖……”
“慎言!靖北如何,那是天子該思慮的事情,與我們父子何幹?”
“父親!”
“禍從口出,休要多言。”
“是……”
……
“至和三年七月,漠北契丹會盟喬巴山,共商伐宋之議。”
“八月,三十萬聯軍兵出喬巴山,於曷刺河遭遇靖北軍,雙方對峙試探。”
“十月,時任靖北大都督、遼國公邢澤現身陣前,聯軍畏威甚重,為鼓舞士氣,於戰前發布‘優勢在我’講話。”
“聯軍大敗。”
“時任武成侯狄青指揮有方,進退有度,三十萬聯軍十不存一,損失慘重,靖北軍於曷刺河大捷。”
“十月,九十九泉大捷。勇軍伯、太行軍大都統齊十三,行減灶惑敵之策,西夏軍遭伏,潰敗逃亡,傷亡無記。”
“十月,時任鎮海軍指揮使何南,於鴨綠江半渡而擊,全殲高麗來犯之軍,無一逃脫。”
“十月,時任昌遠伯、鎮海軍大都統韓敢,兵出遼東,海陸齊進,征討高麗不臣。”
“十月,靖北捷報頻傳,天子感念上天降福於大宋,改元——”
“嘉佑!”
尤其是現在。
相州的大河魚還在等著她,她家二哥哥還那麽遵節守禮。
被母親問,不過就是有些羞人罷了。
被二哥問,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所以如蘭衝著長柏憨憨一笑,挪動腳步,企圖越過長柏,逃離此地。
誰知長柏也跟著邁了一步,順勢又堵住了如蘭的去路。
“二哥哥!”
如蘭:(??へ ?? ╮ )
“擋住妹妹的去路是何意?”
如蘭虛張聲勢。
長柏巍然不動:“方才我聽到你們說,靖北來信了,可是真的?”
盲生抓住了華點。
如蘭當即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發起攻勢:“二哥哥可是君子,怎麽能偷聽女孩子談話呢?”
莊學究曾經講過,君子可欺之以方,如蘭也是活學活用了。
長柏果然麵露赧然。
嘿,有效!
如蘭連忙趁熱打鐵:“念在二哥哥是初犯的份上,這次妹妹就寬宏大量,不與二哥哥計較了,還不速速放我過去?”
長柏赧然,但長柏不動。
如蘭跟變臉似的,立馬又換人甜美的笑臉:“好二哥,母親還等我用飯呢,不好耽擱,就放我走吧,可好?”
“不好。”長柏斷然拒絕。
如蘭頓時氣勢萎靡,嘴中念念有詞:“在劫難逃啊,嶽渙你個害人精,真是被你害死了……”
“唉~”如蘭歎了口氣,“我知道二哥哥想說什麽,不過在這裏似乎不合適,不如與我同去葳蕤軒吧。”
家塾裏人這麽多,還有齊小公爺,如蘭可不想在這裏被教訓。
長柏皺眉思忖一瞬,才點頭道:“言之有理。”
如蘭才鬆了口氣,又見長柏衝著齊衡和長楓說道:“元若,長楓,你們也一起來吧。”
“好。”
齊衡和長楓也是不客氣的應下。
“啊?”
如蘭蒙了。
不是……隻寫寫信,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更沒有私相授受,不至於弄三司會審這麽大的陣仗吧?
三哥哥倒也罷了,齊小公爺可不是盛家人,我小五不要麵子的嗎?
許是如蘭表現的太明顯,齊衡察覺了端倪,當即改了口:
“事關國家軍機,還是謹慎些的好,我就不去了,兄長先聽過,若是合適,再講與我聽便是。”
長柏點點頭:“也好。”
“小公爺稍等!”如蘭又蒙了,“什麽國家軍機?”
齊衡答道:“靖北的戰事啊。”
長楓追問道:“嶽渙信裏沒提嗎?”
長柏也投去希冀的目光。
如蘭呢喃道:“不是……不是要三司會審啊?”
長柏皺眉不解:“三司會審?何事?審誰?”
“沒!”如蘭迅速改口,“沒什麽!沒什麽不能說的,嶽二哥在信裏寫了許多靖北的境況,小公爺若是有興趣,不妨一起。”
以前,如蘭也是喚元若哥哥的。
後來不知怎地,她就不這麽喊了,開口稱“小公爺”。
齊衡倒是沒有注意這種變化,隻應承道:
“那就叨擾五姑娘了。”
長楓笑道:“小公爺何必如此客氣,你喚二哥一聲兄長,那二哥的妹妹便也是你的妹妹。”
妹妹嗎?
齊衡笑了笑,隱晦的看向後麵的明蘭。
他其實不想做哥哥。
隻可惜,齊衡這份懵懂的青澀,卻不為當事人知曉。
明蘭正和品蘭熱烈的討論著下次出城射獵,壓根兒沒有注意到齊衡的目光。
倒是墨蘭,羞澀中夾雜著得意,微微垂首。
一行人浩浩蕩蕩離了家塾,結伴向葳蕤軒而去,時不時還能聽到幾句談論。
“五姐姐,嶽二哥可有說靖北能否得勝?”
“妹妹此言差矣,靖北強悍,怎麽可能不勝?應該問能否大勝,對吧二哥?”
“靖北確實強悍,但獨扛西夏、漠北、高麗三敵,兵力不占優,戰場又瞬息萬變,著實令人擔憂,長柏兄怎麽看?”
“必勝。”
“那朝廷還會讓大姐夫去靖北嗎?”
“對哦,國公姐夫若是被召迴,叔父是不是也能迴來了?”
……
相州。
黑了幾度,瘦了兩圈的盛紘,正巡視河堤,腳踩泥巴,襟擺也被染髒,不複往日文雅,甚至略顯邋遢。
邕王府。
邕王正跟愛妃商議如何阻止邢澤被召迴,複出之戰大獲全勝,他準備再接再厲、乘勝追擊。
大相國寺。
榮飛燕跪拜於佛前,虔誠祈禱。
“佛祖菩薩保佑,保佑大宋,國泰民安,山河永固,保佑吾家,家宅安寧,父母安康,保佑……遼國公……”
安國公府。
胖嘟嘟的耶律浚,正在女使寶瑞的看護下,探索自己的家,嘴裏還“niania”的唿喊著。
書房裏的蕭觀音聽到唿喊,抬頭往窗外看了一眼,露出慈愛的笑容,然後繼續埋頭書寫。
落筆間,映帶安雅,風骨灑落,一手離方遁圓的行書,行雲流水般躍然於紙上。
“……公貴野望,非民之過,君曾言,興亡皆是百姓苦……”
趙府。
趙宗全和兒子趙策英正討論著靖北的戰事。
“我兒不必憂慮,靖北精兵強將無數,幾無敗績,想來此戰也必能取勝。”
“父親所言甚是,隻是……恕兒子直言,官家過於放縱了,靖北已呈尾大不掉之勢,於國極為不利,太祖……”
“慎言!靖北如何,那是天子該思慮的事情,與我們父子何幹?”
“父親!”
“禍從口出,休要多言。”
“是……”
……
“至和三年七月,漠北契丹會盟喬巴山,共商伐宋之議。”
“八月,三十萬聯軍兵出喬巴山,於曷刺河遭遇靖北軍,雙方對峙試探。”
“十月,時任靖北大都督、遼國公邢澤現身陣前,聯軍畏威甚重,為鼓舞士氣,於戰前發布‘優勢在我’講話。”
“聯軍大敗。”
“時任武成侯狄青指揮有方,進退有度,三十萬聯軍十不存一,損失慘重,靖北軍於曷刺河大捷。”
“十月,九十九泉大捷。勇軍伯、太行軍大都統齊十三,行減灶惑敵之策,西夏軍遭伏,潰敗逃亡,傷亡無記。”
“十月,時任鎮海軍指揮使何南,於鴨綠江半渡而擊,全殲高麗來犯之軍,無一逃脫。”
“十月,時任昌遠伯、鎮海軍大都統韓敢,兵出遼東,海陸齊進,征討高麗不臣。”
“十月,靖北捷報頻傳,天子感念上天降福於大宋,改元——”
“嘉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