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邀約盛家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識抬舉的東西!”
邕王妃恨恨道了一句。
“野地裏鑽出來的粗鄙玩意兒,果然不知尊卑體統,仗著有幾分功績,連我邕王府都敢不放在眼裏!”
斥了一番,猶自不解氣,邕王妃又挑唆起了邕王。
“王爺,世子親自登門相請,那忠勇郡公仍推脫傷病不肯來,這是瞧不起咱們王府,不願給您這個麵子呢,遍數京城,有哪個敢如此怠慢王爺,這忠勇郡公實在狂妄無禮!”
“王妃切莫動怒。”
邕王勸著王妃別生氣,心裏暗暗給邢澤記上了一筆。
“不過是打了幾場勝仗,得了陛下青眼的僥幸之輩罷了,任他再能攪風攪雨,這天下還是我趙家的天下,今日朝堂上陛下鬆了口,韓相公和包相公必會乘勢而上,眼下這時節著實不宜節外生枝,且先容他一時半刻,待到他日,本王必得出這口惡氣!”
“王爺說的有理,隻是……”邕王妃麵色為難,“咱們女兒想看看這忠勇郡公到底是個什麽人物,王爺和我都已經應下了,如今答應了卻做不到,豈不是失信?我就這一個女兒,金枝玉葉的養大,王爺也知道,咱們女兒懂事的緊,好不容易開迴口,不要星星不要月亮,隻要見見忠勇郡公,若是連這都做不到,咱們女兒該有多失望,王爺……”
麵對王妃的為難,再想想自家閨女的希冀,邕王左思右想,仍舊想不出個法子。
還能真讓他親自登門不成?
那也太自降身份了!
若是登了門,邢澤依舊這般死硬,那可真是麵子裏子全丟完了,兗王還不得笑掉大牙?
邕王無奈道:“那邢澤就是山裏蹦出來的臭石頭,軟硬不吃,我能有什麽法子?隻能委屈咱們女兒這一迴了,待我挑幾件好看的首飾給女兒賠罪吧。”
自個兒的爺們自個兒了解,王妃早知邕王會如此,倒也沒有意外,索性說出了自己早就想到的辦法。
“我倒是有個法子,忠勇郡公不是和少監盛家的大姑娘定了親嗎?咱們不妨給盛家送個帖子,盛家大姑娘來了,忠勇郡公自然也就好請了,也不白白勞駕盛大姑娘,我予她幾件首飾做賀禮,王爺你看如何?”
“甚好!”邕王撫掌大讚,“隔山打牛,王妃實在聰穎,不愧是本王的賢內助!”
“不過是內宅的彎彎繞繞罷了。”邕王妃道,“王爺是做大事的,哪裏能想到這些女人家的事。”
……
轉天,盛家便收到了邕王府馬球會的邀請帖,不止有華蘭,王大娘子和幾個小的也都在邀請範圍內。
王大娘子立馬樂開了花,這是要進高層貴婦圈了啊!
朝臣有派別,女眷同樣不例外,她們會根據夫家的派別、地位以及娘家的高度和自身的榮譽進行綜合評定,形成不同層級的圈子。
婆婆是勇毅侯獨女,娘家配享太廟,王大娘子本身沒有誥命,即便有盛紘拖後腿,綜合條件也不低。
可再不低,按理說也進不到王妃這等層次。
王大娘子理不出個所以然,便將這份功勞扣在了好女婿頭上。
歪打正著,真相了……
不怪王大娘子高興,實在是好處太多了,遠的不提,隻說相親對象質量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長柏如蘭可還沒定呢,而且眼瞅著過不了幾年就大了。
華蘭的婚事可以為弟弟妹妹加分,但加分誰會嫌少呢?
多熟悉熟悉了解了解也是好的嘛!
王大娘子悉數參與的好處,可惜兩個女兒都心不在焉。
如蘭左耳朵右耳朵出,隻想著去了能玩。
華蘭卻是本能的感覺有些不對。
弟弟妹妹可還小呢,遠不到選媳婦挑女婿的時候,況且她家和邕王府從無半點交往,她爹就是個管書的五品官,又不是身居要職,前麵那麽多大官要官排著,邕王就是想拉攏人也輪不到她家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華蘭不禁就想到了自己。
若是邕王府有所圖,那也隻能是她……背後的忠勇郡公了。
遇事不決問祖母,華蘭去到壽安堂請教盛老太太。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盛老太太肯定了華蘭的猜測。
“祖母,那我該怎麽辦?”華蘭問道,“去還是不去?”
“去不去要問你自己。”盛老太太道,“今日你還是家裏的大姑娘,明日就是郡公府的大娘子,以郡公府的權勢,日後這種事還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比這更難的也有,屆時誰又能幫你拿主意?你要學著自己做決定,便從此事開始吧。”
“我自己拿主意?”
華蘭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盛老太太也隻是點點頭不再言語。
華蘭蹙眉思忖半晌,這才有了答複。
“孫女以為應當去!”
盛老太太臉上浮現笑容:“說說。”
“如您方才所言,我現今是盛家的大姑娘,還不是郡公府的大娘子,即便是去也代表不了什麽。”
華蘭踱步分說。
“況且邕王府下了帖,點名讓我去,去了不一定就是站在邕王一邊,但不去肯定會得罪。”
“祖母也說了,以郡公府的權勢,這樣的事以後還有很多,逃避不是辦法,我躲的了一時,不能躲一世,否則郡公府會顏麵大失,別人會嘲笑忠勇郡公府的大娘子見不得人,壞了夫妻感情不說,還會帶累父親母親和弟弟妹妹。”
華蘭越說信心越增,盛老太太越聽笑容越盛。
“還有嗎?”
華蘭點頭:“屆時去了,我便少說多聽,照顧好弟弟妹妹,也讓人家看看盛家的家教。”
“好!”盛老太太笑的開懷,“果然是長大了,先前我還擔心,郡公府的場麵,你嫁過去應付不過來,現在看來,純屬多慮了,好啊!”
華蘭昂起頭傲嬌道:“都是祖母教得好!”
祖孫兩個又說了會話,華蘭臨走時,盛老太太叮囑道:“疏不間親,這話我本不該說,但大娘子的性子實在過於直了,迴去交待好你母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說,別被人一捧一激就忘了自己是誰。”
邕王妃恨恨道了一句。
“野地裏鑽出來的粗鄙玩意兒,果然不知尊卑體統,仗著有幾分功績,連我邕王府都敢不放在眼裏!”
斥了一番,猶自不解氣,邕王妃又挑唆起了邕王。
“王爺,世子親自登門相請,那忠勇郡公仍推脫傷病不肯來,這是瞧不起咱們王府,不願給您這個麵子呢,遍數京城,有哪個敢如此怠慢王爺,這忠勇郡公實在狂妄無禮!”
“王妃切莫動怒。”
邕王勸著王妃別生氣,心裏暗暗給邢澤記上了一筆。
“不過是打了幾場勝仗,得了陛下青眼的僥幸之輩罷了,任他再能攪風攪雨,這天下還是我趙家的天下,今日朝堂上陛下鬆了口,韓相公和包相公必會乘勢而上,眼下這時節著實不宜節外生枝,且先容他一時半刻,待到他日,本王必得出這口惡氣!”
“王爺說的有理,隻是……”邕王妃麵色為難,“咱們女兒想看看這忠勇郡公到底是個什麽人物,王爺和我都已經應下了,如今答應了卻做不到,豈不是失信?我就這一個女兒,金枝玉葉的養大,王爺也知道,咱們女兒懂事的緊,好不容易開迴口,不要星星不要月亮,隻要見見忠勇郡公,若是連這都做不到,咱們女兒該有多失望,王爺……”
麵對王妃的為難,再想想自家閨女的希冀,邕王左思右想,仍舊想不出個法子。
還能真讓他親自登門不成?
那也太自降身份了!
若是登了門,邢澤依舊這般死硬,那可真是麵子裏子全丟完了,兗王還不得笑掉大牙?
邕王無奈道:“那邢澤就是山裏蹦出來的臭石頭,軟硬不吃,我能有什麽法子?隻能委屈咱們女兒這一迴了,待我挑幾件好看的首飾給女兒賠罪吧。”
自個兒的爺們自個兒了解,王妃早知邕王會如此,倒也沒有意外,索性說出了自己早就想到的辦法。
“我倒是有個法子,忠勇郡公不是和少監盛家的大姑娘定了親嗎?咱們不妨給盛家送個帖子,盛家大姑娘來了,忠勇郡公自然也就好請了,也不白白勞駕盛大姑娘,我予她幾件首飾做賀禮,王爺你看如何?”
“甚好!”邕王撫掌大讚,“隔山打牛,王妃實在聰穎,不愧是本王的賢內助!”
“不過是內宅的彎彎繞繞罷了。”邕王妃道,“王爺是做大事的,哪裏能想到這些女人家的事。”
……
轉天,盛家便收到了邕王府馬球會的邀請帖,不止有華蘭,王大娘子和幾個小的也都在邀請範圍內。
王大娘子立馬樂開了花,這是要進高層貴婦圈了啊!
朝臣有派別,女眷同樣不例外,她們會根據夫家的派別、地位以及娘家的高度和自身的榮譽進行綜合評定,形成不同層級的圈子。
婆婆是勇毅侯獨女,娘家配享太廟,王大娘子本身沒有誥命,即便有盛紘拖後腿,綜合條件也不低。
可再不低,按理說也進不到王妃這等層次。
王大娘子理不出個所以然,便將這份功勞扣在了好女婿頭上。
歪打正著,真相了……
不怪王大娘子高興,實在是好處太多了,遠的不提,隻說相親對象質量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長柏如蘭可還沒定呢,而且眼瞅著過不了幾年就大了。
華蘭的婚事可以為弟弟妹妹加分,但加分誰會嫌少呢?
多熟悉熟悉了解了解也是好的嘛!
王大娘子悉數參與的好處,可惜兩個女兒都心不在焉。
如蘭左耳朵右耳朵出,隻想著去了能玩。
華蘭卻是本能的感覺有些不對。
弟弟妹妹可還小呢,遠不到選媳婦挑女婿的時候,況且她家和邕王府從無半點交往,她爹就是個管書的五品官,又不是身居要職,前麵那麽多大官要官排著,邕王就是想拉攏人也輪不到她家啊!
事出反常必有妖,華蘭不禁就想到了自己。
若是邕王府有所圖,那也隻能是她……背後的忠勇郡公了。
遇事不決問祖母,華蘭去到壽安堂請教盛老太太。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盛老太太肯定了華蘭的猜測。
“祖母,那我該怎麽辦?”華蘭問道,“去還是不去?”
“去不去要問你自己。”盛老太太道,“今日你還是家裏的大姑娘,明日就是郡公府的大娘子,以郡公府的權勢,日後這種事還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比這更難的也有,屆時誰又能幫你拿主意?你要學著自己做決定,便從此事開始吧。”
“我自己拿主意?”
華蘭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盛老太太也隻是點點頭不再言語。
華蘭蹙眉思忖半晌,這才有了答複。
“孫女以為應當去!”
盛老太太臉上浮現笑容:“說說。”
“如您方才所言,我現今是盛家的大姑娘,還不是郡公府的大娘子,即便是去也代表不了什麽。”
華蘭踱步分說。
“況且邕王府下了帖,點名讓我去,去了不一定就是站在邕王一邊,但不去肯定會得罪。”
“祖母也說了,以郡公府的權勢,這樣的事以後還有很多,逃避不是辦法,我躲的了一時,不能躲一世,否則郡公府會顏麵大失,別人會嘲笑忠勇郡公府的大娘子見不得人,壞了夫妻感情不說,還會帶累父親母親和弟弟妹妹。”
華蘭越說信心越增,盛老太太越聽笑容越盛。
“還有嗎?”
華蘭點頭:“屆時去了,我便少說多聽,照顧好弟弟妹妹,也讓人家看看盛家的家教。”
“好!”盛老太太笑的開懷,“果然是長大了,先前我還擔心,郡公府的場麵,你嫁過去應付不過來,現在看來,純屬多慮了,好啊!”
華蘭昂起頭傲嬌道:“都是祖母教得好!”
祖孫兩個又說了會話,華蘭臨走時,盛老太太叮囑道:“疏不間親,這話我本不該說,但大娘子的性子實在過於直了,迴去交待好你母親,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說,別被人一捧一激就忘了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