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拯救仙草絳珠205
綜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 作者:不會飛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德八年和景德九年,對於大夏百姓來說不是好年景,先有旱災,後有戰爭。
好在戰爭勝利了,而幹旱雖仍未緩解,但有工部尚書入閣想做出些成績,便一直著手水利防旱防澇,再靠著朝廷傾力的賑濟,以及不知什麽時候冒出來的新型高產南瓜,總算也能活得下去。
現在又突然傳出來不止一種不下於新型南瓜的高產糧食消息,頹靡的民心也為之一振。
而始作俑者卻隻顧躲在遼國公府欺負小侍女。
不論是民生還是軍事,賈瑚這波可謂是最大的功臣!
韃靼是他打的,工部尚書是他拱進內閣的,朝廷賑災的銀子是他從揚州抄迴來的,南瓜是他散出去的,玉米、土豆是他送給大夏的。
而為人所知的隻有第一個,其他的功勞,都不在他身上。
但賈瑚並不在意,深藏功與名。
來都來了,總得留下些什麽,上門做客也沒有空手的道理,就當是送給這個世界的大夏一份禮物吧。
有了這些糧食作物,不僅能大幅度提高人口,還能有效緩解“人畜爭糧”的問題,畜牧業的發展,可以給大夏百姓的餐桌上多一口肉。
優秀的糧食作物從來不嫌多,隻怕少,賈瑚稱病沒有參加品宴大會,但他又送出了第二份禮物:
紅薯和大豆。
這是景德九年【林妹妹的生日禮物】所贈。
就……挺貼心!
缺經驗,送書本,缺武力,送呂布,缺機會,送糧食,真是缺啥送啥,不遺餘力的幫助賈瑚進步!
糧食的爆發增長,可以大大減少旱災對整體的影響,再加上工部努力興修水利,即便不能完全抵消,也可以讓朝廷的負擔減輕許多。
隻消緩個兩三年,單憑遼東的支持,景德帝和賈瑚也可以發動北征,不必受製於糧草。
新式高產作物種子此時有限,在經過多番商討後,景德帝將遼東送來的良種分給了揚州和京畿兩個試點。
這既是為張政施行鋪路,也不乏有給人參與清丈田畝才有良種的錯覺,更重要的是,揚州和京畿一南一北,更適合對比農作物的生長培育。
韃靼大敗,外患無憂。
京營重整,強力後盾。
上皇退隱,掣肘消除。
神物現世,威望飆升。
革弊除害,大夏中興。
作為即將成為大夏中興的一代雄主,景德帝可謂是春風得意,舒坦到了極點,走路都有點飄飄然。
然而好消息還不止這一個。
十一月初十,冬至,賢貴妃冊封禮。
當初元春封妃賈瑚沒有注意,以為貴妃的冊封禮就跟就是電視劇上那樣,換個衣服,接個金冊寶印,再磕頭受誡,就完事了。
哪成想,根本不是那樣簡單!
前三天就得開始齋戒沐浴!
待到前一天初九日,景德帝遣禮部官員分別至太廟和奉先殿,祭告先祖和天地。
至日,侍儀司官員設節案於奉天殿正中,設冊案於左旁,設印案於右旁,設彩亭於內閣門外。
內監於賢貴妃鳳藻宮內正中預設節案一張,前設香案一張,左旁設冊、印案各一張,鑾儀衛內監陳列賢貴妃儀仗於鳳藻宮門前。
是日,禮部官員具朝服捧節,內閣、禮部官員具朝服舉冊、印各置彩亭內。
校尉抬亭,亭前張黃蓋一柄,列禦杖一對,由中路入奉天門,至奉天殿階下彩亭止。
禮部堂官捧節,內閣、禮部官捧冊、印,依次由中階入奉天殿內,置各案上。
大學士立於殿外,正副使及各執事官於丹墀內東班西向立。
欽天監堂官率本監科官二員報:
“吉時已屆!”
鴻臚寺方才引正、副使升自東階,至丹陛左北麵立。
大學士入殿左門,捧節從中門出,正、副使跪。
大學士捧節,授正使,正使受節,興。
(興就是起來的意思)
副使隨興,西麵立。
內閣、禮部官入殿捧冊、印出。
持節正使於冊前行,副使隨冊、印行,由中路到階下,捧冊、印置各彩亭內。
禮部官前引,校尉抬亭,黃蓋、禦杖前列,由奉天門,出左順門,至景運門外。
正使捧節授內監,內監持節,抬亭至鳳藻宮門外,持節,捧冊、印,入內。
賢貴妃具禮服迎於宮門之右立,等候節、冊、印過,賢貴妃隨後入,於拜位站立。
內監捧節、冊、印置各案上,內讚禮女官讚:“跪~”
賢貴妃跪。
內讚禮女官再讚:“宣冊。”
宣冊女官就冊案捧冊文宣畢。
內讚禮女官又讚:“受冊。”
宣冊女官捧冊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授賢貴妃,賢貴妃受冊,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起立。
內讚禮女官讚:“宣印。”
宣印女官就印案捧印文宣畢。
內讚禮女官再讚:“受印。”
宣印女官捧印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授賢貴妃,賢貴妃受印,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起立。
內讚禮女官又讚:“興。”
賢貴妃這才能起身。
內讚禮女官高讚:“行禮。”
賢貴妃行三叩三拜禮,由此禮成。
內監持節出宮,賢貴妃如迎接那般再送節。
內監持節至景運門外,以節授正使,奏報禮成。
正副使以冊封禮成向景德帝複命。
你道賈瑚為什麽累?
因為他就是正使!
元春齋戒,他也得跟著齋戒,還要被禮部、鴻臚寺拉著提前踩點演練。
一大早天還沒亮就被薅起來各種準備,忙忙碌碌折騰一整天,這麽嚴肅的場合必須得時刻保持儀態。
大冷的天,又沒有太陽,不能抖,還不能抱怨,簡直了!
皇帝的恩澤……
吃不消,根本吃不消!
賈瑚參與的儀式就到此為止,元春第二天還要由內監、女官引領,去給太上皇、皇太後、皇上、皇後行禮。
但重點不在於此。
作為正使,就在賈瑚向景德帝奏報冊封禮成的時候,陰沉的老天卻比景德帝先一步做出了迴應。
下雪了……
冬天下雪很正常,但這個時間節點卡的很詭異。
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賢貴妃禮成的時候下,偏偏在賈瑚奏報的時候下,這讓別人怎麽想,讓皇帝怎麽想?
一片雪花落在脖頸迅速化成了水,賈瑚心底的冰寒卻是無法消散……
好在戰爭勝利了,而幹旱雖仍未緩解,但有工部尚書入閣想做出些成績,便一直著手水利防旱防澇,再靠著朝廷傾力的賑濟,以及不知什麽時候冒出來的新型高產南瓜,總算也能活得下去。
現在又突然傳出來不止一種不下於新型南瓜的高產糧食消息,頹靡的民心也為之一振。
而始作俑者卻隻顧躲在遼國公府欺負小侍女。
不論是民生還是軍事,賈瑚這波可謂是最大的功臣!
韃靼是他打的,工部尚書是他拱進內閣的,朝廷賑災的銀子是他從揚州抄迴來的,南瓜是他散出去的,玉米、土豆是他送給大夏的。
而為人所知的隻有第一個,其他的功勞,都不在他身上。
但賈瑚並不在意,深藏功與名。
來都來了,總得留下些什麽,上門做客也沒有空手的道理,就當是送給這個世界的大夏一份禮物吧。
有了這些糧食作物,不僅能大幅度提高人口,還能有效緩解“人畜爭糧”的問題,畜牧業的發展,可以給大夏百姓的餐桌上多一口肉。
優秀的糧食作物從來不嫌多,隻怕少,賈瑚稱病沒有參加品宴大會,但他又送出了第二份禮物:
紅薯和大豆。
這是景德九年【林妹妹的生日禮物】所贈。
就……挺貼心!
缺經驗,送書本,缺武力,送呂布,缺機會,送糧食,真是缺啥送啥,不遺餘力的幫助賈瑚進步!
糧食的爆發增長,可以大大減少旱災對整體的影響,再加上工部努力興修水利,即便不能完全抵消,也可以讓朝廷的負擔減輕許多。
隻消緩個兩三年,單憑遼東的支持,景德帝和賈瑚也可以發動北征,不必受製於糧草。
新式高產作物種子此時有限,在經過多番商討後,景德帝將遼東送來的良種分給了揚州和京畿兩個試點。
這既是為張政施行鋪路,也不乏有給人參與清丈田畝才有良種的錯覺,更重要的是,揚州和京畿一南一北,更適合對比農作物的生長培育。
韃靼大敗,外患無憂。
京營重整,強力後盾。
上皇退隱,掣肘消除。
神物現世,威望飆升。
革弊除害,大夏中興。
作為即將成為大夏中興的一代雄主,景德帝可謂是春風得意,舒坦到了極點,走路都有點飄飄然。
然而好消息還不止這一個。
十一月初十,冬至,賢貴妃冊封禮。
當初元春封妃賈瑚沒有注意,以為貴妃的冊封禮就跟就是電視劇上那樣,換個衣服,接個金冊寶印,再磕頭受誡,就完事了。
哪成想,根本不是那樣簡單!
前三天就得開始齋戒沐浴!
待到前一天初九日,景德帝遣禮部官員分別至太廟和奉先殿,祭告先祖和天地。
至日,侍儀司官員設節案於奉天殿正中,設冊案於左旁,設印案於右旁,設彩亭於內閣門外。
內監於賢貴妃鳳藻宮內正中預設節案一張,前設香案一張,左旁設冊、印案各一張,鑾儀衛內監陳列賢貴妃儀仗於鳳藻宮門前。
是日,禮部官員具朝服捧節,內閣、禮部官員具朝服舉冊、印各置彩亭內。
校尉抬亭,亭前張黃蓋一柄,列禦杖一對,由中路入奉天門,至奉天殿階下彩亭止。
禮部堂官捧節,內閣、禮部官捧冊、印,依次由中階入奉天殿內,置各案上。
大學士立於殿外,正副使及各執事官於丹墀內東班西向立。
欽天監堂官率本監科官二員報:
“吉時已屆!”
鴻臚寺方才引正、副使升自東階,至丹陛左北麵立。
大學士入殿左門,捧節從中門出,正、副使跪。
大學士捧節,授正使,正使受節,興。
(興就是起來的意思)
副使隨興,西麵立。
內閣、禮部官入殿捧冊、印出。
持節正使於冊前行,副使隨冊、印行,由中路到階下,捧冊、印置各彩亭內。
禮部官前引,校尉抬亭,黃蓋、禦杖前列,由奉天門,出左順門,至景運門外。
正使捧節授內監,內監持節,抬亭至鳳藻宮門外,持節,捧冊、印,入內。
賢貴妃具禮服迎於宮門之右立,等候節、冊、印過,賢貴妃隨後入,於拜位站立。
內監捧節、冊、印置各案上,內讚禮女官讚:“跪~”
賢貴妃跪。
內讚禮女官再讚:“宣冊。”
宣冊女官就冊案捧冊文宣畢。
內讚禮女官又讚:“受冊。”
宣冊女官捧冊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授賢貴妃,賢貴妃受冊,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起立。
內讚禮女官讚:“宣印。”
宣印女官就印案捧印文宣畢。
內讚禮女官再讚:“受印。”
宣印女官捧印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授賢貴妃,賢貴妃受印,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起立。
內讚禮女官又讚:“興。”
賢貴妃這才能起身。
內讚禮女官高讚:“行禮。”
賢貴妃行三叩三拜禮,由此禮成。
內監持節出宮,賢貴妃如迎接那般再送節。
內監持節至景運門外,以節授正使,奏報禮成。
正副使以冊封禮成向景德帝複命。
你道賈瑚為什麽累?
因為他就是正使!
元春齋戒,他也得跟著齋戒,還要被禮部、鴻臚寺拉著提前踩點演練。
一大早天還沒亮就被薅起來各種準備,忙忙碌碌折騰一整天,這麽嚴肅的場合必須得時刻保持儀態。
大冷的天,又沒有太陽,不能抖,還不能抱怨,簡直了!
皇帝的恩澤……
吃不消,根本吃不消!
賈瑚參與的儀式就到此為止,元春第二天還要由內監、女官引領,去給太上皇、皇太後、皇上、皇後行禮。
但重點不在於此。
作為正使,就在賈瑚向景德帝奏報冊封禮成的時候,陰沉的老天卻比景德帝先一步做出了迴應。
下雪了……
冬天下雪很正常,但這個時間節點卡的很詭異。
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賢貴妃禮成的時候下,偏偏在賈瑚奏報的時候下,這讓別人怎麽想,讓皇帝怎麽想?
一片雪花落在脖頸迅速化成了水,賈瑚心底的冰寒卻是無法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