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悲劇的結局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幕上,畫麵中。
可以看到,當眾多大臣共同審理得到的真相,遞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案頭時。
這位昔日曾經多次率領部下征戰天下的天策上將,又一次在群臣麵前,哭得那叫一個稀裏嘩啦。
一邊哭,太宗一邊哽咽著問群臣:“你們都說說,如今太子謀反罪證確鑿,該如何處置太子,處置…我的兒子!”
半天,竟無一人敢直言。
誰都知道,太子雖患有足疾,但是陛下卻無廢太子之意。
否則也不會在不久前,宣布任命剛剛過世的魏征為太子少師,並當眾宣布不會廢儲一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司空房玄齡站出來說道:“按大唐律法,謀反者,當以死罪論處!太子謀反,依律……當斬!”
聞言,太宗頓時哭得淚流不止。
直言自己做不到。
隨後,又有一人站出來道:“太子雖然謀反,但畢竟是陛下的骨肉。臣以為,若陛下能仍不失為慈父,終其天年,當屬最好的結局。”
太宗視之,說話者乃昔日隋朝大將來護兒之子來濟是也。
太宗於是從其言 ,將李承乾廢為庶人,幽禁於太極宮內。
與此同時的諸天萬界。
無數人在看到這令唐太宗李世民心痛的一幕後。
都不約而同的,為太宗感到悲傷難過起來。
“嗚嗚嗚,實在是太感人了。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史書記載中最愛哭的皇帝。看到他因為太子謀反一事艱難處決的樣子,看得我心都疼死了。”
“鳳皇陛下實在是太難了!”
“可不是?太宗本以為李承乾會是一個好太子, 可誰曾想,李承乾除了前期好一點 ,後期的所做所為 ,簡直令人心寒。”
“就這,太宗依舊沒有要廢黜他的意思。可李承乾呢?他不僅圖謀殺害親弟弟魏王不說,還起兵欲造太宗皇帝的反,簡直太傷老父親的心了。”
“是啊,做錯事的是李承乾,到頭來,難受的卻是唐太宗皇帝。這要是放在別的朝代,太子謀反,那可是大罪,甭管你是不是皇帝的兒子,先砍了再說。”
“所以說啊,太宗就是太宗,一代仁德之君。仁慈到就連太子謀反之事都罪證確鑿了,他依舊不願重處自己的兒子。隻是將李承乾廢為了庶人,這對李承乾來說 ,處罰確實太輕了。”
當然,他們沒說的是,唐太宗的仁慈,僅限於對待自己和長孫皇後所生的嫡子。
至於他的其他兒子,看看齊王李佑的下場就知道了。
同樣是謀反,太宗直接將他處死。
而李承乾僅僅是被廢為庶人。
從這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雙標。
畫麵一轉。
太極宮內。
二鳳坐在龍榻上, 詢問站在自己麵前的好大兒為什麽要謀反。
他雙目血紅的盯著李承乾。
心中十分的不解。
明明他之前都已經明確的下詔說過了,不會廢除李承乾的太子位。
可為什麽他們父子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畫麵中,隻見心如死灰的李承乾,麵對父親緊盯著的眼神時,他迴給李世民的,隻有平靜且淡漠的目光。
“承乾,你不是太子嗎?為什麽要謀反?”這一刻,太宗用極其悲痛的聲音,發出了靈魂般的質問。
李承乾聞言,先是冷冷一笑,而後不屑的說道:“為什麽要謀反?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因為我不願意做隋朝楊勇,和前朝大伯李建成那樣的人!”
“想當初隋朝太子楊勇就是因為受到晉王楊廣威脅,才會被隋文帝楊堅廢為庶人,最後在楊廣登基以後,被楊廣鴆殺。”
“而前朝的大伯更是如此,他就是因為心不夠狠,才會在玄武門之變中中了父皇你的先手,從而死在了父皇你的手上,這兩位太子的前車之鑒可都不遠。”
“而想我呢?我身為太子,待遇竟然還不如一個藩王,父親你說可笑不可笑!”
“更可恨的是,父皇你不僅寵愛魏王,讓他待遇超過我這個正統太子也就罷了,你還允許他可以自行開設文學館,招攬人才,到了後來 ,你甚至讓他住進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麽地方,父皇你心裏比我更清楚!再者 ,父親你捫心自問,敢說你從始至終就沒有過想要廢我而立魏王的心思嗎?”
“你敢嗎?!”
此言一出,堪稱石破天驚。
二鳳最終還是沉默了。
因為他心裏確實動過想立魏王為太子的心思,而且還不止一次。
隻是這種話,他身為一個帝王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
他沉默半晌,才緩緩說道:“即便你說得對,我是有過在你和魏王之間動搖的念頭,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確立你為儲君。”
“所以,你為什麽還要謀反?難道你就這麽等不及嗎?”
“因為已經來不及!”李承乾苦澀的說道。
“自我知道父皇你讓魏王住進武德殿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不能再等了。”
“哪怕是最後跌的粉身碎骨,我也要博一把,隻是可惜,我最後還是輸了!”
“唉!”太宗聽罷他所言,頓時身體一沉,心累的閉上眼睛 ,而後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到這一刻,他竟然不知道該怎麽迴複兒子的話。
隨後畫麵再轉。
在李承乾被廢為庶人後,魏王李泰也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
取代兄弟二人成為太子的,竟是他們最小的弟弟晉王李治。到此,兄弟二人均有一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感,隻是為時已晚矣。
隨後,在一片蕭蕭落木的寒風中,庶人李承乾被貶到黔州流放。不出意外,他將在那裏度過自己的餘生。
而魏王李泰,則是被太宗以詭詐的手段意圖謀取太子為名,將其廢為東萊郡王,貶到均州鄖鄉縣。
一年以後, 貞觀十八年。
李承乾於黔州去世,終年二十七歲。
太宗聞訊悲痛不已,以國公之禮下葬。
秦明:“至此,李承乾的故事的到這裏也就結束了。縱觀李承乾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 也可以說是不幸。”
“他幸運在於一出生,就被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所寵愛,並且小小年紀就被立為了太子 ,十年間一切進展都太過平順,期間沒有經曆過任何的波折。”
“而不幸之處也恰恰在此,由於他前半生過得太順遂,所以當他的腿瘸了之後,他就無法接受自己瘸腿的挫折,從而開始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最終才會導致了魏王李泰的爭寵和自己最後被廢的悲劇結局。”
“所以說,李承乾是遺憾的,但是也不遺憾。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一生,隻會以悲劇收場。”
可以看到,當眾多大臣共同審理得到的真相,遞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案頭時。
這位昔日曾經多次率領部下征戰天下的天策上將,又一次在群臣麵前,哭得那叫一個稀裏嘩啦。
一邊哭,太宗一邊哽咽著問群臣:“你們都說說,如今太子謀反罪證確鑿,該如何處置太子,處置…我的兒子!”
半天,竟無一人敢直言。
誰都知道,太子雖患有足疾,但是陛下卻無廢太子之意。
否則也不會在不久前,宣布任命剛剛過世的魏征為太子少師,並當眾宣布不會廢儲一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司空房玄齡站出來說道:“按大唐律法,謀反者,當以死罪論處!太子謀反,依律……當斬!”
聞言,太宗頓時哭得淚流不止。
直言自己做不到。
隨後,又有一人站出來道:“太子雖然謀反,但畢竟是陛下的骨肉。臣以為,若陛下能仍不失為慈父,終其天年,當屬最好的結局。”
太宗視之,說話者乃昔日隋朝大將來護兒之子來濟是也。
太宗於是從其言 ,將李承乾廢為庶人,幽禁於太極宮內。
與此同時的諸天萬界。
無數人在看到這令唐太宗李世民心痛的一幕後。
都不約而同的,為太宗感到悲傷難過起來。
“嗚嗚嗚,實在是太感人了。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史書記載中最愛哭的皇帝。看到他因為太子謀反一事艱難處決的樣子,看得我心都疼死了。”
“鳳皇陛下實在是太難了!”
“可不是?太宗本以為李承乾會是一個好太子, 可誰曾想,李承乾除了前期好一點 ,後期的所做所為 ,簡直令人心寒。”
“就這,太宗依舊沒有要廢黜他的意思。可李承乾呢?他不僅圖謀殺害親弟弟魏王不說,還起兵欲造太宗皇帝的反,簡直太傷老父親的心了。”
“是啊,做錯事的是李承乾,到頭來,難受的卻是唐太宗皇帝。這要是放在別的朝代,太子謀反,那可是大罪,甭管你是不是皇帝的兒子,先砍了再說。”
“所以說啊,太宗就是太宗,一代仁德之君。仁慈到就連太子謀反之事都罪證確鑿了,他依舊不願重處自己的兒子。隻是將李承乾廢為了庶人,這對李承乾來說 ,處罰確實太輕了。”
當然,他們沒說的是,唐太宗的仁慈,僅限於對待自己和長孫皇後所生的嫡子。
至於他的其他兒子,看看齊王李佑的下場就知道了。
同樣是謀反,太宗直接將他處死。
而李承乾僅僅是被廢為庶人。
從這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雙標。
畫麵一轉。
太極宮內。
二鳳坐在龍榻上, 詢問站在自己麵前的好大兒為什麽要謀反。
他雙目血紅的盯著李承乾。
心中十分的不解。
明明他之前都已經明確的下詔說過了,不會廢除李承乾的太子位。
可為什麽他們父子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畫麵中,隻見心如死灰的李承乾,麵對父親緊盯著的眼神時,他迴給李世民的,隻有平靜且淡漠的目光。
“承乾,你不是太子嗎?為什麽要謀反?”這一刻,太宗用極其悲痛的聲音,發出了靈魂般的質問。
李承乾聞言,先是冷冷一笑,而後不屑的說道:“為什麽要謀反?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因為我不願意做隋朝楊勇,和前朝大伯李建成那樣的人!”
“想當初隋朝太子楊勇就是因為受到晉王楊廣威脅,才會被隋文帝楊堅廢為庶人,最後在楊廣登基以後,被楊廣鴆殺。”
“而前朝的大伯更是如此,他就是因為心不夠狠,才會在玄武門之變中中了父皇你的先手,從而死在了父皇你的手上,這兩位太子的前車之鑒可都不遠。”
“而想我呢?我身為太子,待遇竟然還不如一個藩王,父親你說可笑不可笑!”
“更可恨的是,父皇你不僅寵愛魏王,讓他待遇超過我這個正統太子也就罷了,你還允許他可以自行開設文學館,招攬人才,到了後來 ,你甚至讓他住進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麽地方,父皇你心裏比我更清楚!再者 ,父親你捫心自問,敢說你從始至終就沒有過想要廢我而立魏王的心思嗎?”
“你敢嗎?!”
此言一出,堪稱石破天驚。
二鳳最終還是沉默了。
因為他心裏確實動過想立魏王為太子的心思,而且還不止一次。
隻是這種話,他身為一個帝王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
他沉默半晌,才緩緩說道:“即便你說得對,我是有過在你和魏王之間動搖的念頭,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確立你為儲君。”
“所以,你為什麽還要謀反?難道你就這麽等不及嗎?”
“因為已經來不及!”李承乾苦澀的說道。
“自我知道父皇你讓魏王住進武德殿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不能再等了。”
“哪怕是最後跌的粉身碎骨,我也要博一把,隻是可惜,我最後還是輸了!”
“唉!”太宗聽罷他所言,頓時身體一沉,心累的閉上眼睛 ,而後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到這一刻,他竟然不知道該怎麽迴複兒子的話。
隨後畫麵再轉。
在李承乾被廢為庶人後,魏王李泰也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
取代兄弟二人成為太子的,竟是他們最小的弟弟晉王李治。到此,兄弟二人均有一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感,隻是為時已晚矣。
隨後,在一片蕭蕭落木的寒風中,庶人李承乾被貶到黔州流放。不出意外,他將在那裏度過自己的餘生。
而魏王李泰,則是被太宗以詭詐的手段意圖謀取太子為名,將其廢為東萊郡王,貶到均州鄖鄉縣。
一年以後, 貞觀十八年。
李承乾於黔州去世,終年二十七歲。
太宗聞訊悲痛不已,以國公之禮下葬。
秦明:“至此,李承乾的故事的到這裏也就結束了。縱觀李承乾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 也可以說是不幸。”
“他幸運在於一出生,就被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所寵愛,並且小小年紀就被立為了太子 ,十年間一切進展都太過平順,期間沒有經曆過任何的波折。”
“而不幸之處也恰恰在此,由於他前半生過得太順遂,所以當他的腿瘸了之後,他就無法接受自己瘸腿的挫折,從而開始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最終才會導致了魏王李泰的爭寵和自己最後被廢的悲劇結局。”
“所以說,李承乾是遺憾的,但是也不遺憾。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一生,隻會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