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心累的二鳳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明:“之後的結局就很顯而易見了,李佑自不量力的造反被迅速平定。”
“他本人也被唐太宗給貶為庶人,並下詔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可謂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而當這一切事情透過天幕,被貞觀三年的李世民和眾人全都看在眼裏時。
此時的二鳳剛剛轉晴的心情,立馬又變得沉默到穀底。
不僅如此,他更兼有一種報應不爽的感覺縈繞在自己心頭。
他看向身旁的觀音婢,第一次用極度疲倦且無奈的眼神看著妻子道:“觀音婢, 你說,這難道就是老天爺對朕玄武門之變弑兄殺弟的懲罰嗎?”
“不然的話,朕將來的兒子們,又怎會兄弟之間骨肉相殘不說。就連五郎,也想著要造朕的反。”
“還是說,朕當初或許就不應該爭這個皇位!”
“即便朕這一生,將來再多的立下豐功偉績又如何?可兒子們一個個都不順朕的心意,這難道不是老天對朕的懲罰嗎?”
“陛下……”
長孫皇後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自責的李世民。
從丈夫的眼中,她讀出了此刻李世民心中深深的悔恨與不解。
這與平時那個做什麽都胸有成竹,且無比自信的丈夫相比,簡直相差甚遠。
可是,當看了這期太子李承乾將來的諸多離譜事跡以後。
她又何嚐不是和李世民一樣,對未來發生的許多事情感到無比的心累呢?
更兼此刻天幕上,還接著播出了將來齊王李佑也會造反的畫麵。
她知道,自家夫君也許就是看到這一幕後,才會最終破防的。
“將來之事,虛無縹緲,陛下不必過於介意,一切還當以保重龍體為重。”盡管自己心裏也不好受,長孫皇後還是一如既往的安慰丈夫說道。
同一時間,長孫無忌也開口道:“皇後說得對,便是將來齊王造反,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所致,並非是陛下您教導不力所導致。”
“是啊陛下,將來之事,誰又能說得準呢?陛下還是切勿傷懷的好,龍體為重啊。”吳王李恪之母,大楊妃也在此時開口說道。
眾人都希望二鳳不要因為將來發生之事,而就怪罪於自己當初就不應該和大哥李建成爭位。
畢竟當初的他們,若是不與李建成爭位,隻怕早就死了 ,又豈會有如今的一切?
對於眾人的勸說,二鳳從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隻是默默的沉默著,一言不發。
不知道在想什麽。
而就在此時。
太極宮外,突然傳來一個女人拽著孩子,向此處不斷奔來的聲音。
眾人循聲望去 ,長孫皇後一眼就瞧出了,前來的女人正是李佑的生母陰妃。
而被她拽著的孩子,則就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佑。
隻待陰妃一手拽著李佑小跑至李世民跟前,她二話不說 ,就帶著李佑朝李世民下跪哀求道:“臣妾有罪,此番帶著佑兒前來, 就是向陛下請罪的。”
“臣妾自知教子無方,才會導致佑兒將來竟會生出大逆不道的心思。”
“然求陛下看在佑兒尚且年幼無知的份上,對其從輕發落,至於臣妾,陛下要怎麽處置臣妾,臣妾都無話可說。”
陰妃話音剛落,隻見在他身旁的李佑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趴在地上,神情那叫一個畏懼。
“還求,求父皇開恩啊,兒臣,兒臣斷無想要謀反的心思。”
此時的李佑才不過六歲,哪裏會想到,將來的自己竟會做出謀逆的大事。
李世民一臉疲憊的看著下跪的母子二人,半晌,才悠悠說道:“汝母子二人之言朕已知道。”
“五郎將來謀反之事,朕也已經看到。但念及他現在尚且年幼,所謂將來之罪,不及現在,便不予處置。”
他看向陰妃:“隻盼從今以後,汝能好好教導五郎,不使他從重蹈將來之覆轍,朕便安心了。”
“多謝陛下。”陰妃感激跪拜。
李佑也是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
“兒臣叩謝父皇開恩。”
二鳳擺擺手:“都下去吧,朕累了。”
“是。”
陰妃母子應了一聲,隨即便迅速離開了。
眼見身邊還有一幫人站在自己左右,二鳳又環視了眾人一眼道:“你們也是,都下去吧,有皇後陪朕即可。”
“是。”
這下,眾嬪妃也跟著一一告退。
長孫無忌見狀,道:“既是如此,微臣就不打擾陛下和皇後娘娘了,微臣告退。”
李世民點點頭,這一刻的他,隻想和自己的觀音婢說說話。
因此也就沒有挽留長孫無忌。
眼看眾人都離開後,剩下的三個小的也同樣向李二夫婦辭別。
“兒臣帶著弟弟妹妹們先行告退,還請父皇多多保重。”
太子李承乾說完,便也帶著長樂公主李麗質和越王李泰離去了。
隻待眾人都離開後。
二鳳這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壓抑,悲痛的撲在妻子懷裏哭出聲來。
長孫皇後見狀,輕輕拍著丈夫的後背 安慰他道:“臣妾知道二郎心中有苦,哭出來就好了,哭出來,所有的不好的情緒就全都沒了。”
二鳳點點頭,哽咽著對長孫皇後道:“觀音婢, 你說,朕是不是從來就不是一個好父親?”
“我想對我們的兒子一視同仁,可我怎麽也沒料到,未來的承乾和青雀二人,竟會為了皇位,走向手足相殘的地步。”
“以前我還不明白,為什麽父親當年會那麽難在我與大哥之間做抉擇。可是現在,我想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當年的感受。”
“身為父親又有誰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呢?”
“是啊。”
長孫皇後歎道:“臣妾也沒有想到,天幕中的大郎最後竟然會真的選擇對四郎動手。”
“不僅如此,天幕中的他還意圖效仿當年的陛下你,再來一場玄武門之變。”
“都是報應啊!”二鳳苦澀的說道。
他想起昔日的自己和大哥李建成,道:“當年父皇因為要一統天下,所以不得不重用我,又因為我的功勞很大,封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公爵之上。”
“而天幕中的魏王,因為編撰《括地誌》書成,受到我的喜愛,就一如當年的我。”
“至於承乾,他則變成了和當年大哥一樣,整日提心吊膽的人,而造成此結果的人,都是我啊!”
“他本人也被唐太宗給貶為庶人,並下詔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可謂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而當這一切事情透過天幕,被貞觀三年的李世民和眾人全都看在眼裏時。
此時的二鳳剛剛轉晴的心情,立馬又變得沉默到穀底。
不僅如此,他更兼有一種報應不爽的感覺縈繞在自己心頭。
他看向身旁的觀音婢,第一次用極度疲倦且無奈的眼神看著妻子道:“觀音婢, 你說,這難道就是老天爺對朕玄武門之變弑兄殺弟的懲罰嗎?”
“不然的話,朕將來的兒子們,又怎會兄弟之間骨肉相殘不說。就連五郎,也想著要造朕的反。”
“還是說,朕當初或許就不應該爭這個皇位!”
“即便朕這一生,將來再多的立下豐功偉績又如何?可兒子們一個個都不順朕的心意,這難道不是老天對朕的懲罰嗎?”
“陛下……”
長孫皇後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自責的李世民。
從丈夫的眼中,她讀出了此刻李世民心中深深的悔恨與不解。
這與平時那個做什麽都胸有成竹,且無比自信的丈夫相比,簡直相差甚遠。
可是,當看了這期太子李承乾將來的諸多離譜事跡以後。
她又何嚐不是和李世民一樣,對未來發生的許多事情感到無比的心累呢?
更兼此刻天幕上,還接著播出了將來齊王李佑也會造反的畫麵。
她知道,自家夫君也許就是看到這一幕後,才會最終破防的。
“將來之事,虛無縹緲,陛下不必過於介意,一切還當以保重龍體為重。”盡管自己心裏也不好受,長孫皇後還是一如既往的安慰丈夫說道。
同一時間,長孫無忌也開口道:“皇後說得對,便是將來齊王造反,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所致,並非是陛下您教導不力所導致。”
“是啊陛下,將來之事,誰又能說得準呢?陛下還是切勿傷懷的好,龍體為重啊。”吳王李恪之母,大楊妃也在此時開口說道。
眾人都希望二鳳不要因為將來發生之事,而就怪罪於自己當初就不應該和大哥李建成爭位。
畢竟當初的他們,若是不與李建成爭位,隻怕早就死了 ,又豈會有如今的一切?
對於眾人的勸說,二鳳從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隻是默默的沉默著,一言不發。
不知道在想什麽。
而就在此時。
太極宮外,突然傳來一個女人拽著孩子,向此處不斷奔來的聲音。
眾人循聲望去 ,長孫皇後一眼就瞧出了,前來的女人正是李佑的生母陰妃。
而被她拽著的孩子,則就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佑。
隻待陰妃一手拽著李佑小跑至李世民跟前,她二話不說 ,就帶著李佑朝李世民下跪哀求道:“臣妾有罪,此番帶著佑兒前來, 就是向陛下請罪的。”
“臣妾自知教子無方,才會導致佑兒將來竟會生出大逆不道的心思。”
“然求陛下看在佑兒尚且年幼無知的份上,對其從輕發落,至於臣妾,陛下要怎麽處置臣妾,臣妾都無話可說。”
陰妃話音剛落,隻見在他身旁的李佑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趴在地上,神情那叫一個畏懼。
“還求,求父皇開恩啊,兒臣,兒臣斷無想要謀反的心思。”
此時的李佑才不過六歲,哪裏會想到,將來的自己竟會做出謀逆的大事。
李世民一臉疲憊的看著下跪的母子二人,半晌,才悠悠說道:“汝母子二人之言朕已知道。”
“五郎將來謀反之事,朕也已經看到。但念及他現在尚且年幼,所謂將來之罪,不及現在,便不予處置。”
他看向陰妃:“隻盼從今以後,汝能好好教導五郎,不使他從重蹈將來之覆轍,朕便安心了。”
“多謝陛下。”陰妃感激跪拜。
李佑也是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
“兒臣叩謝父皇開恩。”
二鳳擺擺手:“都下去吧,朕累了。”
“是。”
陰妃母子應了一聲,隨即便迅速離開了。
眼見身邊還有一幫人站在自己左右,二鳳又環視了眾人一眼道:“你們也是,都下去吧,有皇後陪朕即可。”
“是。”
這下,眾嬪妃也跟著一一告退。
長孫無忌見狀,道:“既是如此,微臣就不打擾陛下和皇後娘娘了,微臣告退。”
李世民點點頭,這一刻的他,隻想和自己的觀音婢說說話。
因此也就沒有挽留長孫無忌。
眼看眾人都離開後,剩下的三個小的也同樣向李二夫婦辭別。
“兒臣帶著弟弟妹妹們先行告退,還請父皇多多保重。”
太子李承乾說完,便也帶著長樂公主李麗質和越王李泰離去了。
隻待眾人都離開後。
二鳳這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壓抑,悲痛的撲在妻子懷裏哭出聲來。
長孫皇後見狀,輕輕拍著丈夫的後背 安慰他道:“臣妾知道二郎心中有苦,哭出來就好了,哭出來,所有的不好的情緒就全都沒了。”
二鳳點點頭,哽咽著對長孫皇後道:“觀音婢, 你說,朕是不是從來就不是一個好父親?”
“我想對我們的兒子一視同仁,可我怎麽也沒料到,未來的承乾和青雀二人,竟會為了皇位,走向手足相殘的地步。”
“以前我還不明白,為什麽父親當年會那麽難在我與大哥之間做抉擇。可是現在,我想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當年的感受。”
“身為父親又有誰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呢?”
“是啊。”
長孫皇後歎道:“臣妾也沒有想到,天幕中的大郎最後竟然會真的選擇對四郎動手。”
“不僅如此,天幕中的他還意圖效仿當年的陛下你,再來一場玄武門之變。”
“都是報應啊!”二鳳苦澀的說道。
他想起昔日的自己和大哥李建成,道:“當年父皇因為要一統天下,所以不得不重用我,又因為我的功勞很大,封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公爵之上。”
“而天幕中的魏王,因為編撰《括地誌》書成,受到我的喜愛,就一如當年的我。”
“至於承乾,他則變成了和當年大哥一樣,整日提心吊膽的人,而造成此結果的人,都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