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李淵的想法,破國安家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 作者:倚欄聽風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上,也確如朱棣所想的那樣。
李淵之所以不處置太子李建成。
主要就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的保全太子和秦王兩人。
使其便不能夠和平相處。
至少也不會到兄弟鬩牆的地步。
貞觀三年。
大安宮內的李淵,看著的天幕上的自己的做法。
他再明白不過其中的意思,歎道:“朕當初之所以寬宥太子毒害秦王。乃是知道,太子之所以下毒害秦王,乃是心中怨恨秦王之前使計陷害他謀反一事。”
“此後幸秦王得以在太醫的診治下及時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也從那時起,朕便知道,他們兄弟間再無和好的可能了。”
“於是朕才會想出破國安家這種想法,將陝州以東的所有土地,劃給秦王管理,並允許他建立天子旌旗,為的就是彌補朕當初不能立秦王為太子的虧欠。”
“隻可惜……朕的想法很好,可到頭來,大郎二郎兄弟二人,還是出乎了朕的意料,走到了玄武門兵戎相見的那步。”
提起玄武門之變,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三個嫡子,最終隻活下來一個。
事實上,也隻能活下來一個。
因為不管是三兄弟中的誰獲得最後的勝利,都會選擇殺了另外兩個。
李世民如此,李建成,李元吉亦是如此。
“唉!都是作孽啊!”
最終,無奈的他隻能又歎息一聲,繼而再次將頭抬起,重新看向頭頂的天幕。
此時的天幕上,秦明的聲音繼續響起。
“太子毒殺秦王這事,按理來說,應當需要嚴辦。可李淵知道,此事若是嚴辦,太子的儲君之位必然不保,屆時秦王上位,必定會事後對太子產生報複。”
“怎麽辦呢?他左思右想,終究還是心軟了,選擇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隻是簡單的口頭上訓斥太子和齊王,也就將此事給皆過去了。”
“之後的歲月裏。李淵清楚的知道,太子秦王二人不可能再和好。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在今天我們看來,有可能會分裂唐朝的舉動。”
“即以陝州以東的關東大片土地為秦王李世民的封國。並允許秦王李世民可以自建天子旌旗,並擁有對山東之地官員任免的權力。”
“這等於是準備將大唐一分為二,分給太子和秦王兩個兒子。好叫他們各自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好相安無事,是所謂破國安家是也。”
隋朝。
開皇二十一年。
聽到這一幕的楊堅,不由得第一次被自己這個好外侄的想法給驚住了。
他想起自己,不惜背上罵名,也要篡奪北周江山,就是為了一統天下, 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麵。
可是如今,在得知李淵竟然生出過想要將統一的天下 ,再次分裂為兩個國家以後,他簡直不敢相信 ,這會是李淵能做出來的事情。
再看著眼前下跪的李淵。
他不由說道:“淵兒,不得不說,未來的你,真是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朕對你的認識。”
“為了使兩個兒子能夠並列於世,想不到你居然會生出這樣荒唐的想法,將好不容易統一的大唐江山,再次一分為二給他們兄弟兩個。”
“你這麽做, 就不怕再次引起天下大亂嗎?”
“我……”
李淵語塞了。
此時的他,方才不過三十歲出頭。
確實難以理解,天幕中已經六十多歲的他的想法。
“我,我也不知道,未來的我為什麽要這麽做?”
“也許,就真的隻是未來的我,不願意看到建成和世民兄弟二人手足相殘,所以才不得已做出的下策。”
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夠想到的,未來的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的動機和想法。
……
“將新生的大唐一分為二,給兩個兒子,就為了讓他們兄弟二人不再爭鬥?”
“這個李淵,該說他是糊塗呢?還是說他老了心軟了,連局勢都看不清了。”
清朝位麵。
一生性格自負要強的乾隆皇帝批評李淵說道。
語氣那叫一個不屑。
“唐高祖李淵,說好聽點叫不忍心看到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可是他也不想想?這麽做的後果 ,真的能如他所願嗎?”
“且不說當時太子和秦王已成生死之敵。就說將大唐一分為二賜給他們兄弟二人之後。”
“建成和唐太宗二人,會能容得下對方的勢力對自己虎視眈眈嗎?那肯定是不會的。”
“真若分了國,等李淵死後,隻怕兄弟二人就會各自占據一方,如北周北齊故事,再次在中原大地上上演高歡對陣宇文泰的戲碼。”
“而到那時,無疑又是一場新的魏晉南北朝分裂亂世。”
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這番話分析得精辟至理。
雖說大唐的曆史的結局,最終沒能按他的猜想所走。
但是真若如他所說的那樣 ,李淵將大唐分裂為二。
且沒有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前提下。
中原大地上,說不定真的會再出現一個新的南北朝亂世。
秦明:“李淵的想法無疑是好的,並且他也準備這麽做,將李世民外放洛陽,使其與李建成眼不見心不煩。”
“隻是他忽略了當時秦王李世民不願意離開長安的想法。並且,當他準備外放李世民至洛陽的消息,傳到李建成耳朵裏時。”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自然也不會輕易放秦王離開長安。”
“隻因在兄弟二人看來,秦王在長安,就如同隨時被他們監視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螞蚱一樣,秦王但凡想有什麽動作,他們都能第一時間得知並做出反應。”
“相反,若放秦王外鎮洛陽,無異於縱虎歸山,將來想要對付秦王,就隻能是雙方展開大戰了。”
“於是在李世民的努力勸說李淵,不要讓將他外放。以及李建成等人在李淵耳邊訴說,一旦放秦王去洛陽, 可能會引起的動亂之下,李淵最終打消了放李世民去洛陽的念頭。”
“這波配合,等於是兄弟三人變相的達成了一波合作。”
“此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加緊對了李世民勢力的瓦解。而李世民同樣是如此,時刻準備著發起對大哥和四弟的最後一擊。”
李淵之所以不處置太子李建成。
主要就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的保全太子和秦王兩人。
使其便不能夠和平相處。
至少也不會到兄弟鬩牆的地步。
貞觀三年。
大安宮內的李淵,看著的天幕上的自己的做法。
他再明白不過其中的意思,歎道:“朕當初之所以寬宥太子毒害秦王。乃是知道,太子之所以下毒害秦王,乃是心中怨恨秦王之前使計陷害他謀反一事。”
“此後幸秦王得以在太醫的診治下及時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也從那時起,朕便知道,他們兄弟間再無和好的可能了。”
“於是朕才會想出破國安家這種想法,將陝州以東的所有土地,劃給秦王管理,並允許他建立天子旌旗,為的就是彌補朕當初不能立秦王為太子的虧欠。”
“隻可惜……朕的想法很好,可到頭來,大郎二郎兄弟二人,還是出乎了朕的意料,走到了玄武門兵戎相見的那步。”
提起玄武門之變,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三個嫡子,最終隻活下來一個。
事實上,也隻能活下來一個。
因為不管是三兄弟中的誰獲得最後的勝利,都會選擇殺了另外兩個。
李世民如此,李建成,李元吉亦是如此。
“唉!都是作孽啊!”
最終,無奈的他隻能又歎息一聲,繼而再次將頭抬起,重新看向頭頂的天幕。
此時的天幕上,秦明的聲音繼續響起。
“太子毒殺秦王這事,按理來說,應當需要嚴辦。可李淵知道,此事若是嚴辦,太子的儲君之位必然不保,屆時秦王上位,必定會事後對太子產生報複。”
“怎麽辦呢?他左思右想,終究還是心軟了,選擇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隻是簡單的口頭上訓斥太子和齊王,也就將此事給皆過去了。”
“之後的歲月裏。李淵清楚的知道,太子秦王二人不可能再和好。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在今天我們看來,有可能會分裂唐朝的舉動。”
“即以陝州以東的關東大片土地為秦王李世民的封國。並允許秦王李世民可以自建天子旌旗,並擁有對山東之地官員任免的權力。”
“這等於是準備將大唐一分為二,分給太子和秦王兩個兒子。好叫他們各自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好相安無事,是所謂破國安家是也。”
隋朝。
開皇二十一年。
聽到這一幕的楊堅,不由得第一次被自己這個好外侄的想法給驚住了。
他想起自己,不惜背上罵名,也要篡奪北周江山,就是為了一統天下, 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麵。
可是如今,在得知李淵竟然生出過想要將統一的天下 ,再次分裂為兩個國家以後,他簡直不敢相信 ,這會是李淵能做出來的事情。
再看著眼前下跪的李淵。
他不由說道:“淵兒,不得不說,未來的你,真是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朕對你的認識。”
“為了使兩個兒子能夠並列於世,想不到你居然會生出這樣荒唐的想法,將好不容易統一的大唐江山,再次一分為二給他們兄弟兩個。”
“你這麽做, 就不怕再次引起天下大亂嗎?”
“我……”
李淵語塞了。
此時的他,方才不過三十歲出頭。
確實難以理解,天幕中已經六十多歲的他的想法。
“我,我也不知道,未來的我為什麽要這麽做?”
“也許,就真的隻是未來的我,不願意看到建成和世民兄弟二人手足相殘,所以才不得已做出的下策。”
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夠想到的,未來的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的動機和想法。
……
“將新生的大唐一分為二,給兩個兒子,就為了讓他們兄弟二人不再爭鬥?”
“這個李淵,該說他是糊塗呢?還是說他老了心軟了,連局勢都看不清了。”
清朝位麵。
一生性格自負要強的乾隆皇帝批評李淵說道。
語氣那叫一個不屑。
“唐高祖李淵,說好聽點叫不忍心看到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可是他也不想想?這麽做的後果 ,真的能如他所願嗎?”
“且不說當時太子和秦王已成生死之敵。就說將大唐一分為二賜給他們兄弟二人之後。”
“建成和唐太宗二人,會能容得下對方的勢力對自己虎視眈眈嗎?那肯定是不會的。”
“真若分了國,等李淵死後,隻怕兄弟二人就會各自占據一方,如北周北齊故事,再次在中原大地上上演高歡對陣宇文泰的戲碼。”
“而到那時,無疑又是一場新的魏晉南北朝分裂亂世。”
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這番話分析得精辟至理。
雖說大唐的曆史的結局,最終沒能按他的猜想所走。
但是真若如他所說的那樣 ,李淵將大唐分裂為二。
且沒有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前提下。
中原大地上,說不定真的會再出現一個新的南北朝亂世。
秦明:“李淵的想法無疑是好的,並且他也準備這麽做,將李世民外放洛陽,使其與李建成眼不見心不煩。”
“隻是他忽略了當時秦王李世民不願意離開長安的想法。並且,當他準備外放李世民至洛陽的消息,傳到李建成耳朵裏時。”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自然也不會輕易放秦王離開長安。”
“隻因在兄弟二人看來,秦王在長安,就如同隨時被他們監視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螞蚱一樣,秦王但凡想有什麽動作,他們都能第一時間得知並做出反應。”
“相反,若放秦王外鎮洛陽,無異於縱虎歸山,將來想要對付秦王,就隻能是雙方展開大戰了。”
“於是在李世民的努力勸說李淵,不要讓將他外放。以及李建成等人在李淵耳邊訴說,一旦放秦王去洛陽, 可能會引起的動亂之下,李淵最終打消了放李世民去洛陽的念頭。”
“這波配合,等於是兄弟三人變相的達成了一波合作。”
“此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加緊對了李世民勢力的瓦解。而李世民同樣是如此,時刻準備著發起對大哥和四弟的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