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怒了!


    看向眾臣,其中不乏他昔日的心腹,徐達,湯和等人。


    想不到,連他們也跟著請願。


    壓低聲音,朱元璋怒道:“百官,這是要逼宮嗎?還是說,咱剛才說的,不許百官請辭的話,你們沒聽見?”


    “臣等不敢!”以李善長為首的一班文武齊聲說道。


    “臣等隻是不想日後,被陛下猜忌,死於陛下屠刀之下,故此請願,還請陛下成全!”


    好啊!


    好!


    好一個請願。


    朱元璋心想,大夥這是都不想幹了是吧?


    那他,可不會如百官的願!


    “諸卿請奏,朕,不許!”朱元璋對於百官的請求,打算用賴皮的方式來帶過。


    他就不信了。


    難道百官還真的甘願放棄手中的權力,一個個的辭官歸隱。


    然而這一次他錯了。


    百官依舊我行我素,齊齊跪下,並無半分退縮之意。


    眾臣心道:陛下若是不答應,我等就都跪在地上,直到陛下你答應為止。


    而與此同時的另一邊,天幕上,秦明說完胡惟庸案之後,緊跟著說出自己的對整個胡惟庸案的評價。


    秦明:“明太祖以胡惟庸案為名,先後屠殺諸多功臣將佐,罪名雖眾,卻意義明顯。”


    “其一者,誅殺胡惟庸九族及汪廣洋,縱然是罪其有專權擅政之嫌。但要真論胡惟庸罪名,卻罪不及誅九族大罪。”


    “至於謀反通元一事,更是虛妄。胡惟庸且不說是一文臣,就說結黨藏兵,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跟著他起兵造反?”


    更何況他們造反的對象,還是朱元璋這個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開國皇帝,想想就扯淡!”


    “所以,朱元璋之所以殺胡惟庸的原因是什麽呢?無他,意在廢除相權爾!”


    說著,秦明據以自秦以來,皇權相權之爭的事例,向眾人說明此意。


    如此,隻要稍微懂點曆史常識的就明白 ,朱元璋殺胡惟庸的意圖所在了。


    大秦。


    始皇嬴政與群臣看著天幕,聽完秦明的分析,有感而發道:“朕前者觀這朱元璋,佩服其以乞丐之身,而取得天下,恢複中華的魄力。”


    “然聽仙人說其立國之後,所行的屠戮功臣之事,又以為,朱元璋此人,雖天縱之才,不免過於器小也。”


    “如今再聽仙人一番分析,這才明白,原來此人所圖,竟是為廢相權爾。如此大費周章,這朱元璋,倒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


    李斯身為丞相,眼看朱元璋為廢丞相一職,不惜大肆屠殺功臣,亦是跟著說道:


    “昔聖君治天下,無不以臣子為相輔佐。朱元璋,其為了集權廢相之舉,又兼大肆屠戮功臣,雖是開國之君,亦不為人臣所喜也!”


    很顯然,他並不喜歡朱元璋這種,為了廢相,而大肆殺戮功臣的殘暴君主。


    漢朝。劉邦, 劉徹,劉詢,劉秀,劉莊等一幹皇帝。


    也在各自位麵,與大臣討論著朱元璋為了廢相,大肆屠殺功臣之舉。


    西漢,神爵二年。


    劉詢道:“為廢一相,而屠殺開國功臣,朱元璋,未免有些過於氣量狹小了。”


    “須知,丞相者,乃是輔佐君王之重要職位也。昔我大漢前代,雖有感於丞相一職,權高位重,但武帝時,也隻是設內朝而分相權,不敢廢也。”


    “今朱元璋既廢相權,又以謀逆罪名,牽連誅殺一眾開國元勳將佐。朕倒是好奇,廢相之後,他該以何種方式,管理天下。總不能把擔子,全擔自己一人身上吧。”


    事實證明 ,劉詢說對了。


    秦明:“就在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廢除宰相製度之後,他便規定,從今以後,由皇帝直轄六部,以及明初設立的五軍都督府,也就是軍權,全都直接聽命於皇帝。”


    “並規定,從今以後,子孫,皆不得以再設丞相。”


    …………


    “臥槽,這朱元璋,牛逼啊!為了集權,居然還能這樣操作!”


    漢朝,初年。


    正在與群臣看戲的劉邦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操作。


    廢丞相,總攬天下大權於一身。


    那滋味,想想就刺激。


    但是不等老劉高興沒一會兒,就聽得留侯張良分析道:“陛下,臣以為,這朱元璋廢丞相的舉動,不妥!”


    “有何不妥?”劉邦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張良道:“廢丞相之舉動,固然消除了皇權和相權的爭鬥。但是相應的,皇帝的權力增加,必然要連帶著皇帝所處理的政務加重。”


    “一代兩代還好,但要是長期來看,沒有相權的輔助,後世之君明顯做不到如開國之君那般事必躬親。”


    “所以臣料定,那朱元璋定然是沒有想過以後的皇帝處境,才會如此做。”


    如此一說 ,老劉也明白了。點頭道:“愛卿說得有理,寡人可不會像那朱元璋一樣,為了一時之欲,而廢除相權。”


    “畢竟寡人打下天下,就是依賴於卿等輔助。為廢相權,誅殺無罪功臣這種事,寡人是寧死也不願為的。”


    “陛下聖明。”張良,蕭何等群臣跟著稱頌道。


    天幕上,秦明說完了胡惟庸案,又跟著說空印案。


    秦明:“就在胡惟庸案爆發之前,明朝洪武年間的朝廷上,還爆發了另外一起震驚世人的案件,這便是空印案。”


    “所謂空印者,就是指在文書上預先蓋上印章,然後等有需要用時,再填寫上具體內容。”


    “明初立國之際,除去天下州縣府一級不變之外。最高行政區劃稱為布政使司。”


    “每年,中央規定,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直到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迴,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而明初,朱元璋規定,每年各地方向中央上繳的賦稅必須是實物,也就是糧食。如此一來,離京城近的地方州縣還好,畢竟路途不遠,官員每年前往戶部上交實物,完成年終結項也比較容易。”


    “但要是遠一點的地方,譬如從雲貴甘陝運糧到京師,那就很麻煩了。運糧路途時間長不說,要是負責上報的官員運糧到了京師,一旦被查出實物與名冊數據不符,便又要被退迴原地重新上報,重新蓋上當地地方政府的印章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倚欄聽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倚欄聽風雨並收藏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最新章節